橡树出版之【新书推荐】
本期为大家推荐一本奥古斯丁的新书《论自由意志》。“随着《论自由意志》这部译作的完成,奥古斯丁早期著作的主体部分已经翻译完成”,译者在后记中如是说。
这一系列奥古斯丁早期作品包括《论秩序》(2017年)、《论灵魂的伟大》(2019年)、《时间、恶与意志》(2020年)、《论音乐》(2021年),还有这本《论自由意志》(2021),均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丛书“希腊化与中世纪早期哲学经典集成”。
《论自由意志》
奥古斯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12
本卷译著辑录了三篇奥古斯丁早期作品,分别是《独语录》(386年)、《论自由意志》(395/396 年)、《罗马书释义》(含两短篇,394-395 年)。
三篇作品有一相对集中的主题即是“自由意志”。《论自由意志》和《罗马书释义》都聚焦于自由意志问题,两部早期作品似乎提供了不同于晚期驳佩拉纠派的论述,它们在奥古斯丁的作品中占有醒目地位。《独语录》则讨论灵魂不朽的主题,由此论证上帝的不朽,蕴含着奥古斯丁所谓的两大哲学主题:上帝和灵魂。
奥古斯丁一直挣扎着奋力走向他母亲莫尼卡的信仰。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最后终于在米兰花园完成。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场景之一,如他在《忏悔录》中所描述的,他在一个未见其人只闻其声的孩子的命令声中,拿起使徒保罗的书卷,读他的经文,“顿觉有一道清澈的永恒之光射进心田,往日阴霾笼罩的疑阵被一扫而光”。
当时是386年的仲夏。但他受洗的日子还未到来,他得作为望教者度过一段时间。事实上,直到来年的复活节,米兰主教圣安波罗修才为他举行了圣洗礼。同时,他虔心学习并祷告。在此期间,他的健康状况堪忧。夏日的炎热以及繁重的教学工作使他筋疲力尽。肺部的痼疾使他说话困难,但也使他得以体面地辞掉让他日益厌恶的工作。他的牙疼也一直折磨他,经常几乎难以阅读或思考。
所幸的是,此时他的一位好友凡莱昆都斯——尽管其本人还未信主,妻子却已是大公教徒——提供米兰城外一处乡村别墅为他所用。
朋友环绕身边的乡间生活
奥古斯丁带着几位挚友来到这个位于卡西西亚库的乡村度假地休养生息,这里风景怡人、气候凉爽。他那位圣洁的母亲莫尼卡,此时为儿子皈依的神迹满心欢喜,也与他随行。与他同去的还有他至爱的朋友阿利比乌斯,他的兄弟拿威基乌斯,两位表兄弟拉斯提狄亚努斯和鲁斯提库斯;他的儿子阿德奥达图斯,还有两位学生利凯提乌和特里盖提乌斯。
奥古斯丁与这些亲爱的家人和朋友度过了许多安详而快乐的日子。山里的空气清新凉爽,不久他的身体就有改善,灵魂也大为安宁,使他倍感安慰。虽然处理地产的重担落在他身上,花费了他一些时间,但还不算太过繁琐,并未影响他所要达成的目标。
他一遍遍地诵读大卫的诗篇,一次次地泪流满面。他祷告并为他皈依的恩典而荣耀上帝。他写了一些书信,主要是写给朋友奈伯里第乌斯。但他最喜爱的事则是将他在别墅的亲爱朋友聚集到身边,讨论伟大的哲学和宗教问题。就如他在《独语录》里告诉我们的,这是他生命里最美好的福祉之一:有朋友围绕身边,“我们可以一起同心合意地寻求我们的灵魂和上帝”。(1.12.20)
《卡西西亚库对话录》
这些各具特色的哲学讨论硕果累累,最后收集为《卡西西亚库对话录》,它充分表明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十分卓越。奥古斯丁以对话的形式,就如他之前的柏拉图和西塞罗常用的,让我们看到他那个时代的最根本问题,看到一位高超的老师与一群仰慕他的聪明学生不间歇地为我们讨论这些问题。
《驳学园派》向我们呈现的是知识的问题,以及如何为心灵获得确定性的能力辩护。在《论幸福生活》我们看到对幸福的出色研究,人的渴求,最终这种渴求在上帝即至善中得到满足。恶与神意的问题是《论秩序》的主题。最后,两卷本的《独语录》讨论上帝和灵魂。
因此,我们在他的卡西西亚库文集里看到基督教思想的某种基本蓝图。奥古斯丁会不断触及这些话题,它们是贯穿他一生的主题,激发他最深层的思考。
随着年事渐长,他朝向天国的思想之泉也越深越广,但其源头乃是始于卡西西亚库隐居时的那股清流。将他早期的对话与晚期同样话题的思考作个比较,我们就看出,他的思想与其说改变了,不如说发展了。他的晚期作品与其说是修正了先前的错误,不如说是扩展、延伸了早就在对话中形成的结论。然而,这并不是说他的思想没有发展,其实,他的思想从最初到最后确实有一个稳步的进展过程,但这是基于持续不断地学习、沉思和祷告而自然产生的,是不断成熟的判断能力导致的必然结果。
《独语录》
《独语录》是卡西西亚库对话录的最后一篇,也是圣奥古斯丁本人最喜爱的一篇。这部篇幅不长的两卷本作品写于386年末至387年初。它其实并不是一篇对话,因为讨论中并没有对话伙伴,作者只是把“我”(ego)与“理性”(ratio)作为讨论双方。为了这样一个设计,他发明出“独语录”(soliloquia)这个名称,“这个名称诚然是我新造的,可能有点生硬,但非常恰当地表明了它所指向的目标”。
奥古斯丁以一段相当长的高雅祷告作为开篇,紧接着就确定探讨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认识上帝和灵魂。对这样一本小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主题。确实,想要在这里找到研究上帝和灵魂所产生之问题的所有答案,或者甚至只是奥古斯丁的所有答案,都是错误的。
我们认识上帝本性的最好方式是借着灵魂,这是与造主最相似的造物。我们认识灵魂的最佳方式是研究它的功能。它最典型的功能就是认知,因此,最佳途径必然就是研究认知问题。感官的作用,真假的本性,理智知识的来源,灵魂不可毁灭的本性——所以这些话题都以逻辑顺序并且以修辞学家奥古斯丁特有的优美语言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研究者关注的是作为一个人和一位圣徒的奥古斯丁,而不是作为哲学家或神学家的奥古斯丁,那么他会从这篇作品中得到很多启发,由此洞悉这位四世纪的教会博士的独特个性。
我们在《独语录》的某些段落里看到的性格特点,正是我们在《忏悔录》的自白中所看到的;我们看到一个友好和蔼、耐心温婉的朋友;看到一颗朝向上帝的灵魂不时被他属人的考验和试探挫败。总之,我们看到一位圣徒最初的状况,他的成圣始于他的自我征服。
《论自由意志》
《论自由意志》是奥古斯丁早期作品的高峰,可以说最完美、最充分地阐释了所谓的奥古斯丁式的新柏拉图主义。但是奥古斯丁写作这部作品,持续了颇长时间。他在公元388年由罗马返回非洲期间开始写作《论自由意志》第一卷,而在被授予司铎之后才写成第二卷和第三卷,因此他很可能是在396年才完成这部作品。
《论自由意志》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是以对话形式、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整个讨论思路非常连贯:第一卷从上帝是否是恶的原因这个问题入手,展开恶的来源与贪欲的关系,再进展到贪欲与贪念、永恒的法律与人的法律、灵魂意愿的恶和意愿这些主题。第二卷与第一卷的主题相当一致:既然人会用意愿作恶,那么上帝何以赐人自由意志呢?奥古斯丁循此讨论了意志的善用和滥用、外感觉和内感觉、理性和数、智慧和秩序、上帝是善的唯一来源,结束于自由意志的三个等级。
然而《论自由意志》的对话形式在第三卷第10节之后就突然停止了,奥古斯丁似乎完全遗忘了对话者,只是到第47节才又插入一段简短的对话。而且,似乎也很难找出第三卷的清晰连续的写作思路。因此,一个推测是:第三卷更可能是不同时期的材料整合而成。
《罗马书释义》
《罗马书释义》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花威教授翻译,包含四个短篇:《罗马书章句》《罗马书断评》《八十三个问题》中的66、67和68,以及《答辛普利奇的问题汇编》第一卷。其中,《八十三个问题》中的66、67和68和《答辛普利奇的问题汇编》第一卷,已经收录在早先出版的《时间、恶和意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虽然如此,不同版本的互参具有学术价值,因此这里仍然收录。花威教授把它们与《罗马书章句》和《罗马书断评》合集,是因为它们共同关涉自由意志的某些主题。
在394-395年间,奥古斯丁密集注释《罗马书》,分别写成《罗马书章句》、《罗马书断评》和《八十三个问题》中的66、67 和68;并在396年升为主教之后写成《答辛普利奇的问题汇编》。其中,前三部作品可以被统称为初解《罗马书》。
如《订正录》2.1.3所承认的,在初解《罗马书》到《答辛普利奇的问题汇编》之间,奥古斯丁经历了重要的思想转变,即对于何为“信仰的开端”,“我在努力维护人类意志的自由决断,但上帝的恩典占了上风。”可以看到,这一转变在随后的《忏悔录》中得到充分阐发,成为奥古斯丁进入思想成熟期的分水岭,并最终奠定其作为“恩典博士”在哲学史和教义史上的地位。
[本文摘编自《论自由意志》导论、译序及后记,标题另拟]
请去除我的无知,让我认识你。
(奥古斯丁《独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