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清明|全武汉最孤独的地方,是一座城为纪念一个人建造的博物馆

【作者按】感谢后台关心的各位,本文为小万工的望系列散文第四篇,不定期更新,只是这次不定期拖得有点长:)

清明|全武汉最孤独的地方,是一座城为纪念一个人建造的博物馆

配图名:酒与菊 来自程远,清华大学教授,已获得授权使用

清明,中国传统讲究的是慎终追远。

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的意思,是指以终为始,思考人生于天地间的意义。

追远,则是追忆已经逝去的先贤,看看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其实历史上的很多人,如果不去认识,可能就是教科书上的一个名字,而不是鲜活的人生。

比如今天我想起的张之洞。

如果不是位于汉阳的这座张之洞与近代武汉博物馆,我也许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但是走进去才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其实一直都在这个人的影响当中。

如果没有他,也许武汉今天就没有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一系列名校,不会成为如今全世界大学在校生最多的城市;如果没有他,也许武汉就没有第一条铁路卢汉铁路,没有如今“九省通衢,华中重镇”的格局;如果没有他,也许就没有武汉近代工业的崛起,甚至没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不会成为如今的“大武汉”。

但是功绩彪炳近代史册,是不是就是成功的人生?

清明|全武汉最孤独的地方,是一座城为纪念一个人建造的博物馆

我还记得我和同事们一起进入汉阳铁厂里,这座里伯斯金设计的建筑中时,正是去年冬天,风景最萧瑟的时候。

清明|全武汉最孤独的地方,是一座城为纪念一个人建造的博物馆

博物馆从筹划到建设完成,整整八年的时间。

其时刚刚布展完毕,尚未对外开放。

因为是由万科承建,所以我们有幸成为他的首批参观者。

大师的建筑自不必说,布展亦十分精彩,让我重新认识了历史中真实的张之洞,同时更深地认识了武汉这个城市。

但是走完张之洞的一生,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波澜壮阔的功绩,而是他的孤独。

展览的最末,布展者设计了一个颇有意境的空间。

纯纯的黑暗,一把椅子放在斜坡的高台之上,天窗之下。

这个空间被命名为一个改革者的孤独。

清明|全武汉最孤独的地方,是一座城为纪念一个人建造的博物馆

所有参观者都能在这个椅子上坐一会,体会这种别样的孤独。

我喜欢这个空间,如果说前面的展览中客观地展示了张之洞的一生,而在这里却真实地读懂了一个人。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儒生,张之洞达到了孔孟之道的人生巅峰。

就地位而言,出身名门,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27岁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进士及第,最后位极宰辅。

家庭而言,他历经三妻二妾,有十三个儿子。

就名节而言,他是清流派的领袖,是翰林四谏之首,为官40年,到死时房不增一间,地不增一亩。

就功绩而言,他办学堂,兴洋务,修铁路,与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并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就评价而言,清廷说他公忠体国,廉政无私。孙中山说他是不言革命的革命家。

毛泽东说,提起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艾尔斯评价说: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他一生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中度过,妻妾成群,儿孙绕膝,高朋满座,幕僚归附,没有人提到他孤独。

他是如何死的呢?

儒家讲求忠君爱国,张之洞在武汉建兵工厂,历尽艰辛生产出当时最为先进的枪支“汉阳造”,为了抵御外侮,也是为了捍卫清朝的统治。

枪杆子里出政权,乱世之秋,亡国之世,那一车车从汉阳拉出的武器,被张之洞视为保国安民的屏障,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当时的清王朝苟延残喘。

但成也萧何,拜也萧何。

张之洞晚年得病,就是因为摄政王的宣统生父载沣的一次口角,就徐世昌的任命,张之洞认为“舆情不洽”,怕因此“激出变故”。

载沣却有恃无恐地说,“怕什么,有兵在。”

张之洞闻言大惊,口吐鲜血,就此病倒。

“有兵在”——保国安民的武器,被视为镇压民众舆论的依仗,张之洞对国家顿感绝望。

自此,张之洞缠绵病榻两个多月,抑郁而亡。

死前有预言清王朝的覆灭:

天感人心心乃归,君民末世自乖离。岂知人感天方感,泪洒香山讽喻诗。

果然张之洞死去的两年后,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用的就是他所制造的“汉阳造”步枪,至此引发大清政权坍塌。

我不知道张之洞办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从这些学堂出来的学生成为了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者;张之洞建新军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军人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武装力量;造枪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所造的枪支会成为自己所效忠王朝的掘墓者。

《大公报》评价张之洞:相国之生平,恃以训勉全国者,惟在“忠君”二字。

可悲的是,被称为忠君的张之洞,他生平为忠君所做的种种努力,最终都成为了埋葬中国数千年来封建帝制的丧钟。

里伯斯金设计的这座张之洞博物馆由全钢制成,设计概念被里伯斯金称为方舟。

据说他一张草图就化成了目前建成的模样,他解释说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中得到的灵感。

清明|全武汉最孤独的地方,是一座城为纪念一个人建造的博物馆

但方舟这个名字,却让我联想到圣经中的诺亚方舟。

张之洞的初衷,其实也是想借着振兴武汉的工业、教育,为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制造一艘救亡图存的方舟。

但是方舟本来的意思,却是时代的浪潮要完全地淹没一个旧世界,再造一个新世界,方舟存留的,却是这个民主共和新世界的火种。

清明|全武汉最孤独的地方,是一座城为纪念一个人建造的博物馆

走出这个博物馆的时候,我想起前段时间听资中筠在一席的演讲,谈的爱国。

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她讲爱国的三层意思,第一层爱生养我的土地、故乡,也就是country;第二层是爱文化、历史、民族,也就是nation;第三层是政权,就是朝廷,比如大清王朝,大明王朝,英文是state。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统治,所以士大夫们心里想的更多的是第三层意思,就是忠于朝廷。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知识分子们就开始面临爱国还是爱朝廷的问题,对于保大清王朝的张之洞来说,爱国就是爱大清王朝,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为了捍卫王朝的存续。但对于革命者孙中山而言,我爱这个国家,我非得将大清王朝颠覆,建设一个现代化中国,为了保住NATION,我必须颠覆掉STATE(政权)。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孙中山曾经说过: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皇帝梦。中国向来没有为自由、民主、平等起过战争,千百年来兴起的所有战争,都是为了争皇帝。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宪政,但是不是推翻了中国人心中对于圣明君主的企盼呢?

武汉是一个光荣的城市,有很多很好的博物馆,湖北省博所藏的编钟和越王剑见证了这块土地过去的辉煌,辛亥革命博物馆则彰显了这座城市引以为豪的革命传统,而这两者之间尚缺少的那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就是张之洞。

张之洞与近代武汉博物馆近期已经正式面对公众开放,可以免费参观。

站在历史交叉口的时代精英总是特别迷茫的,我想建造这个张之洞博物馆,其实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一个近代的官员在他的任期内竭力为这个城市所做的一切功绩,更多的其实是为了回顾过去,站在当下,思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未来将往何处去。

我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敬佩许多古人的膂力和才干,但我并不认为其中都是良善。如果按照儒家传统思想来指导我的人生,最多不过是像张之洞,能建立功业,但始终都在服务于错误的政权。

我热爱新的中国,因为在这个新的国家当中,我确实比中国过去的任何世代都更加民主、自由、享有更多的公民权利,但是我并不迷信和期待中国的历史中再来一位即使是无比圣明的君主,因为封建帝制中的中国再强大,人民都生活在缺乏和压迫之中。

我愿意顺服人的制度,和掌权的政党,但并不代表我会像张之洞一样迷信和效忠朝廷,因为我相信有更高者在鉴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个体的意志如何,至终会荡涤一切的污秽。

而且我始终心存盼望,期待一个更民主、更自由、更文明、更平等、更公正、更法治的中国。

|全文完|

望系列的其他文章,点击阅读

无问东西,这部审查了六年之久的影片究竟在问什么?

最值得带孩子去看的电影,却将要下线了

青蛙、莫言与计划不生育

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博物馆做得很不错,欢迎大家去参观

地址:

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与月琴路交汇处汉阳铁厂内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闭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推荐路线:

地铁4号线至五里墩站

小万工

基督徒建筑师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