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 1 月, 2025
spot_img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东人达父女的新译著《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就要在国内正式出版了,值得庆贺。

“礼仪之争”以后,1807年传教士马礼逊再度来华,揭开了近代新教一派来华传教的历史,其中戴德生先生的内地会尤为引人注目。而以柏格理为代表的石门坎传教史又是循道公会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这本书的作者格里斯特于1897年随柏格理来到中国,与柏格理一起在昭通传教,是柏格理的同事兼好友,所以这本书被公认是一部最好的柏格理传记。对于关注柏格理,关注石门坎文化,关注百年前那段历史的人们来说,这部译著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柏格理这个人物的认识。

 

以前的柏格理传记,大多描绘的是柏格理开拓苗疆的历史,甚至直接从1904年柏格理向苗族人传教开始写起,当然也非常客观,但本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对柏格理在昆明、昭通等地的17年也做了十分详尽的描述。我们如果想要了解柏格理在1905年进入石门坎之前的历史,这本书所提供的信息是非常丰富、非常有研究价值的。

 

我从最早开始接触柏格理和石门坎,到今天为止,差不多已经七年时间。这七年里,我和同道者发起石门坎后援团,并正式成立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定期举办柏格理精神研讨会、评选柏格理园丁奖,不断推动与柏格理和石门坎有关的教育、文化公益项目,使百年前的尘封历史再度呈现于公众视野。

 

2011年,我第一次去石门坎,是源于在一次活动上,偶然听到了柏格理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忍不住要去实地探访。去到石门坎的艰难路程,和那里依然艰苦的环境,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去那里长久地生活,为什么柏格理和他的同伴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长久地在那里帮助苗族人走出蛮荒,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播下爱的种子,培育出灿烂的文明之花。

 

进入石门坎的道路是异常艰难的,冬天大雪封山,无法通行,夏天下雨又导致公路塌方或是巨石滚落,使交通中断。有一次,我们的汽车不小心撞上了从山上滚落的石块,汽车严重受损,车胎爆裂,我们被困在遥远的赫章,就是古代被称为“夜郎国”的山区县城,天下着雨,外面漆黑一片,我们想找到一个修理厂换下轮胎,但是整个县城都不到同样的轮胎,只好困守在“夜郎国”,等待救援。还有一次,因为食物中毒,我连夜被送到云南昆明第三人民医院紧急抢救……。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当然,这些危险和艰辛只不过是一种非常态,但相对于柏格理牧师和他的同伴们在石门坎的经历,艰难困苦却是一种常态。而就是在那样艰险的环境之下,柏格理和他的同事们竟然创造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帮助苗族人发明文字,即今天还在流行的“老苗文”;用苗文翻译了《圣经》,在这里传播基督教的文明和理念;为苗族人修建足球场、游泳池,举办运动会,改变了苗族人的生活方式;在苗区办起平民医院、麻风病院,为消灭山区的地方病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乌蒙山区总共创办了100多所学校,辐射范围远达黔、滇、川几十个县,让千千万万贫苦的苗族人受到了现代教育,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柏格理自己,却在1915年石门坎的一场瘟疫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遗憾的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柏格理的形象和石门坎的故事曾经长久被尘封、被埋没。我们今天之所以能慢慢还原柏格理的形象,还原他和他的同伴们艰苦卓绝的努力,还原百年来的石门坎历史,是近些年来许多正直的学者、基督徒和普通的当地人士从各方面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的代表包括沈红女士关于石门坎持久而详尽的田野调查及其研究成果《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张坦先生的学术著作《“窄门”前的石门坎——基督教文化与川滇黔边苗族社会》,作家阿信的著作《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以及东人达、东旻父女的译著《在未知的中国》等等。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未知的中国》,这部译著是七部英文原版书的中文版合辑,包括柏格理的《中国历险记》《苗族纪实》《在未知的中国》,王树德的《石门坎与花苗》,埃利奥特·甘铎理的《在云的那一边――柏格理传记》,柏格理撰写、甘铎理编辑的《柏格理日记》,以及张绍乔、张继乔的《张道惠夫妇在石门坎》。这部译著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集中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黔、滇、川广大民族地区特别是苗族聚居区的基督教信仰、教育改革及社会改良运动,集中再现了柏格理和他的伙伴们在这段历史中的奋斗历程,为我们认识柏格理等人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翻译这部合辑的东人达教授,是我国南方民族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研究范围包括西南、中南民族历史、经济、文化,在中国彝族、苗族的民族史研究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他的女儿东旻女士,传承了父亲的民族情怀与学术基因,长期关注石门坎,关注柏格理在石门坎的事业,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石门坎的乡村建设;近期她又接受《百年石门坎》纪录片的邀约,参与纪录片的策划,再一次沿着柏格理的足迹,甚至远赴英伦,探寻柏格理活动过的许多地方,修正了《在未知的中国》里一些地名翻译误差。这些修正过的地名,也将在这本即将出版的新书中得到体现。

 

很早以前,石门坎基金会就关注到格里斯特的这本书。去年收到东旻女士的出版申请,基金会决定资助这部新译著的出版。在出版申请中,东旻女士这样描述道:“格里斯特仔细地整理了大量史料,包括日记、书籍、文章、信件、便条、随笔等等,使得这本书无论在基础性资料方面,还是在具体的历史细节上,都包含了大量目前国内尚未面世的内容。该书平铺直叙、客观真实,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过多的赞美,用一颗很平常的心态去观察柏格理,复原他的人生,把柏格理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平常人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非常同意东旻女士对于柏格理的定位。柏格理最早给人的印象,其实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经过这么多年的了解和探求,我们的确可以把他定位为一个创造了奇迹的“平常人”,而他坚韧不拔的毅力,源自背后坚定的信仰。在这样坚定的信仰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平常人”成为柏格理,沿着柏格理当年的足迹,行走在大石门坎地区,播下文明的种子,等待文明的花开。他们是昭通李氏家族,是张约翰、杨雅各,是王志明、吴性纯、朱焕章,是英国人张道惠、王树德、高志华,是澳大利亚人费立波,是今天的卞淑美、张赐安、管毓红、梁俊,是层出不穷的志愿者,是千千万万为大石门坎奉献的人们。从这样一个维度来看,柏格理其实就在我们中间,他的精神永在。

让我们期待这部新作品,期待一个形象更为饱满的柏格理。


作者/ 陈浩武(深圳市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附:《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共读邀请函

 

一、共读目标

 

如果您希望了解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在石门坎办教育的方法与细节,希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远在英国的基督教会为什么会选择云南昭通作为传教点?

柏格理祖父母、父母家族的信仰故事;

柏格理是如何做出深入贵州石门坎,到苗族人中传福音的决定的?

柏格理办教育的方法及苗族人在石门坎文化传奇中的贡献;

柏格理与英国阿辛顿公益基金的合作方式;

柏格理去世后妻子埃玛回英国之后的情况……

 

 

如果您对以上问题有兴趣,并愿意与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共同探讨,欢迎加入《塞缪尔·柏格理》网上读书会。共读期间,邀请《“窄门”前的石门坎》作者张坦、《塞缪尔·柏格理》译者东旻导读,《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作者阿信分章领读。

 

 

二、为什么选择《塞缪尔·柏格理——在华传教士的开拓者》共读?

 

本书是西方公认柏格理最权威的传记。作者W.A. 格里斯特在中国服务多年,是柏格理亲密的朋友和同工,对柏格理的个性最为熟悉。而且他大量接触柏格理日记、书信等第一手资料(目前整理出版的柏格理日记只占全部日记的很少部分)。他的记述翔实、公正,既记录柏格理的优点,对其身上的缺点也坦率直写。用《路加福音》的话说,该书作者W.A. 格里斯特“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按着次序”写给读者。

 

陈浩武先生这样评价本书:“柏格理最早给人的印象,其实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但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过多的赞美,用一颗很平常的心态去观察柏格理,复原他的人生,把柏格理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平常人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作者阿信说:“作为公益机构百特教育的志愿者,读完这本传记之后才知道,柏格理创建苗文、翻译圣经、教师培训,背后都得到英国阿辛顿信托基金的大力支持。阿辛顿先生是英国利兹的一位企业家,捐资13万英镑成立私人信托基金,专门用于在全球保护、创建和推广少数族群的语言文字。柏格理通过申请,在1906年就成为该信托基金在中国苗区的合作者和志愿服务人员。中国有志于公益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公益机构的管理者、志愿者、教师通过读这本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公益机构的管理模式、以及柏格理的契约精神和卓越的志愿服务方式。”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鉴于此书对于理解柏格理与石门坎传奇的重要性,我们计划用两个月时间精读和讨论本书,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2020年815-31

 

阅读陈浩武老师所做序言、译者前言、作者序言,及第一卷:“大胆的冒险经历”(1864-1894),本书第001-094页。

 

思考问题

柏格理等外国传教士为什么要来中国并长期坚持?

鸦片贸易和传教士的关系?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张力。

 

2020年91-15

 

阅读第二卷:“中国的觉醒时期”(1895-1904),本书第095-156页。

 

思考问题:

柏格理等人服务中国百姓的方式,与中国知识分子服务社会的区别;

柏格理选择进入苗区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2020年9月16-30

 

阅读第三卷:“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中”(1905-1910),本书157-250

 

思考问题:

柏格理在贫困地区办教育、开展教师培训、全民阅读的方法和借鉴;

苗族在石门坎传奇中的特殊地位与贡献。

 

2020年101-15

 

阅读第四卷:“未竟的事业”及后记,本书251-367页。

 

思考问题:

石门坎传奇带给今天的经验和教训?

柏格理精神的本质,我们怎样继承和发展?

 


 

您在共读时也可以使用阿信著《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这本书,阅读进度如下:

2020年815-31日,《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1-52页;

2020年9月1-15日,《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53页至第四章;

2020年9月16-30日,《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第5-8章;

2020年101-15日,《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第9-10章。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三、领读计划:


邀请张坦老师、东旻老师导读。阿信领读每周一次。按读书进度,并参考相关资料对书中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领读参考资料:


《第一个到云南昭通的传教士——多马·索恩传》(汉语版未出版);

《埃玛·韩素音·柏格理传》(柏格理儿子艾因斯特为妈妈所写传记,家族收藏,从未公开)。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四:购书


先知书店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购买链接(长按下图右下角二维码识别):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五、线上共读“柏格理读书会”微信群加入:


有陈浩武老师、罗丹姐、东旻、王胜先生、阿信等人微信的,可与他们联系,也可关注下图“共读助手”二维码,关注时请备注“柏格理共读”(已在“石门坎基金会后援团”微信群的朋友无须加入):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六、特别提醒: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是说不要读书,多读书;而是说读书须有明确的目标。凡希望参与此共读的朋友请先想清楚你读本书之目标。“如今常存,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阿信微言”

陈浩武先生为《塞缪尔·柏格理传》所写序言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