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斯 4:1末底改知道所作的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在城中行走,痛痛哀号。
斯 4:2到了朝门前[停住脚步]因为穿麻衣的不可进朝门。
斯 4:3王的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处,犹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
斯 4:4王后以斯帖的宫女和太监来把这事告诉以斯帖,她甚是忧愁,就送衣服给末底改穿;要他脱下麻衣,他却不受。
斯 4:5以斯帖就把王所派伺候她的一个太监,名叫哈他革召来,吩咐他去见末底改,要知道这是什么事,是什么缘故。
斯 4:6于是哈他革出到朝门前的宽阔处见末底改。
斯 4:7末底改将自己所遇的事,并哈曼为灭绝犹大人,应许捐入王库的银数,都告诉了他。
斯 4:8又将所抄写传遍书珊城要灭绝犹大人的旨意交给哈他革,要给以斯帖看。又要给她说明,并嘱咐她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
斯 4:9哈他革回来,将末底改的话告诉以斯帖。
斯 4:10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见末底改[说]:
斯 4:11“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
斯 4:12人就把以斯帖这话告诉末底改。
斯 4:13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
斯 4:14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斯 4:15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
斯 4:16“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
斯 4:17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引言
中秋刚过,想必大家都吃了月饼,看了月亮。我们的多数风俗都跟某种食物有关,这一点并不十分特别,至少犹太人也这样,比如上次我们就谈到了他们在普珥节会吃“哈曼耳朵”,也就是糖三角。一位满族朋友告诉我,糖三角在满语里读作“hariman”,或许暗示着这种食物从迦南来到内亚的路径。
赏月亮、吃月饼的风俗稍加思量就可知道,应当与古代的月亮崇拜有关。耶利米书44:19提到,崇拜“天后”的妇女要专门照着她的形象做饼供奉,而这个“天后”就是迦南人崇拜的女神、月神亚斯他录。这或许就是月饼的由来。中国有案可查的吃月饼风俗是从唐代才开始,这至少说明月饼并不像四大发明一样是沿着一带一路从东传到西的。
这个亚斯他录,差不多可以确定就是古今中外所有女神、月神的原型,从文明发源地的两河流域向外不断传播。传到埃及就成了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传到中国就成了豹首人身的西王母,传到印度叫吉祥天女,传到欧洲就成了维纳斯。而“她”本身的前身又是迦南的女神“伊施他尔”。
这个名字正是“以斯帖”名字的来历,意思是“星星”或者“金星”、“晨星”。在西顿人(即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圣经里的非利士人)的硬币上,伊施他尔常被画成站在一艘大帆船的船头,身体前倾、右臂伸展,因此,成为了所有帆船船头雕饰的起源。
托尔金在《精灵宝钻》埃兰迪尔远航一章借中土子民之口称航行于天空的光芒之船为吉尔·伊斯帖尔,“大盼望之星”,显明他深谙这一系列典故。
在第三章里,恶哈曼毒计初定后,渣君臣坐下喝酒,岁月静好。深宫之外的末底改和犹太人闻听噩耗,全都披麻蒙灰,然而王后以斯帖却似对此事浑然不知。听闻末底改披麻,虽然忧愁,却不明就里,还送去衣服要他更衣,显明亚哈随鲁并未和她谈及此事,这与后文所述的“三十日未曾蒙召见王”遥相呼应,暗示她似已失宠。
正如前几次证道所提及,薛西斯荒淫至极,所以即便美如以斯帖也会失宠。这说明不知妻美者恐怕古来有之。
太监哈他革名字意为“良善”,可算名副其实,联络内外,功不可没。本章核心事件的“神圣对话”其实是借他和不具名的其他一些人实施,再次明明地暗示上帝无所不在却又若隐若现的神圣护佑。
末底改的傲慢与偏见
以时贤和后人的高见,末底改是咎由自取。不但自取刑罚,还祸及家国。此种逻辑亦是真·自古以来,恰如不骂小偷作恶,反责失主不小心;不说强奸犯邪恶,反疑女子不正经;不谈逼迫者的残暴与亵渎,反嘲弄教会为何不能忍到死,为何不好好研究两国论。
此类说法由人来看,似有几分道理。因为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看起来的确像是傲慢无礼。然而两国论者此时却又忘记了那一国的存在,就是忘了此刻末底改与哈曼之事自有前定与天数。本卷书及整本圣经并无一字一句责备末底改的不跪不拜,何以大人先生们自命比上帝更明善恶?
至少,末底改会“裂衣披麻、蒙灰哀号”,就说明他并非一贯冷漠无情之辈,并非因个性狷介才对抗哈曼。因为他深知哈曼是谁,正如哈曼也深知他是谁。所以两人的对峙并非私人恩怨,而是代表两族对决,甚至是正邪之战。
没有证据表明末底改对米母干等人也不跪不拜,可他却单单“怼”上哈曼,看上去的确似乎在证明他对哈曼存有“偏见”。
不过,什么是“偏见”呢?或许,当我们自然而然地使用“偏见”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显明了我们的既有偏见,这偏见就是“不可以有偏见”。如果使用“倾向性”一词取而代之,就能发现,完全避免偏见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因为不可能完全避免倾向性,并且也不该避免倾向性。
因为,所谓价值观,本来就是一系列倾向性的组合。
“不能有偏见”这种偏见,虽然不知具体缘起,但今天已经成为某种政治正确已经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换一种表述,就是凡事都要“理性、中立、客观”,理中客。
然而正如前述,那些不敢指责小偷、强奸犯、逼迫者的理中客们大概已经是恶者的帮凶。那些在正义与邪恶、在上帝与魔鬼之间还想要保持“理性、中立、客观”的,就已经显明,他们已经站在了黑暗与罪恶那边。
所以,末底改的确对哈曼一党有“偏见”,因为这穷凶极恶的一党人才是真的跟万族都不同,因为上帝明确说过应当把这群亚玛力人从天下涂抹。也因为从起初到现在,亚玛力人都想把神的选民从天下涂抹,神的选民和教会一直是这一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当有人指责末底改对哈曼过于“偏激”时,他只不过显明了他已经自以为义、自以为善到想要超越上帝本身的义与善的尺度,已经在效法当年自以为义、自以为善的扫罗王了。
根据上下文,末底改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深知上帝的旨意。可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甚至包括一开始送衣服给他穿的以斯帖。
以斯帖的责任与权利
在《女德》一讲里我们已经提过,王后以斯帖女德充沛,母仪天下,堪为众女典范。然而她的长处显然不是米利暗或底波拉式的刚强果敢。抛开特殊的美貌与荣华,她其实就是一个最正常不过的女子,有着女子的健全常识,也有着女子的软弱忧愁。
所以,当末底改托人告诉她情况已经何等危急之时,她率先想到的是“权利”而非“责任”,实在是人性的正常体现。
她首先想到的是“爱”,是她的皇帝丈夫,是自己已经三十天没有被翻牌子了。虽然三十天按理来说虽不至于是短到不值一提,可是似乎也不能算是长到足以忧心忡忡。这无非说明,女人对于爱的渴求确实是第一位的,所以上帝才对每个丈夫说:要爱你的妻子,甚至为她舍命。
但再渴望爱,她还是万万不敢主动觐见的,因为的确有性命之忧。
以斯帖记对这种情况的记载绝非危言耸听。希罗多德也曾如此描述波斯宫廷制度的森严:
在埃克巴坦那(Ecbatana)建造殿宇之后,“戴奥塞斯(Deioces)首次推行皇室的仪节,不准擅自觐见国王,一切传讯必须经过侍从传递,没有人可以擅自见国王”。 大利乌王朝到了希斯塔斯普(Hystaspe)时,仍然执行此例。
因此,当末底改求她为民请命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否定三连,这实属人之常情。而当末底改似乎不太体恤她,反倒“变本加厉”地直言不讳,甚至公然咒诅她(“你和你父家都必灭亡!”)时,不禁让人想到是不是此人一贯如此“傲慢”、强硬?是不是一贯没有爱心、喜欢拿大帽子压人?
犹太女子哈大沙,她本来名字的意思大概是番石榴或者“桃金娘”,一种小小的、美美的灌木。然而上帝把她这个小女子带到了波斯帝国皇后的位置上,以“晨星”的新名字让她预备承担她所未知的责任。
所以,末底改不是没有为父的心肠,不是不体恤自己的女儿,而是不愿爱女儿超过爱独一上帝、爱女儿超过爱千万同胞。他提醒自己的女儿、如今的波斯王后:你“现今的位份”从何而来、为何而来?他以相当纯正的基督教神学提醒她,不要找“前因”,而要问“目的”。正如主耶稣在西罗亚池事件中提醒众人,那天生瞎眼的人,不是他犯罪,也不是他父母犯罪,而是(这就是“目的论”)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末底改的话完全一样。女儿啊,不要再在经验中回忆,回忆你当年何等美貌,以至于王立你为后,宠爱有加。你现在要在信心中盼望,要开始思想,你过去所有的路径,汇集至此的结果,究竟是什么?神一路领你到达此时此地,所为何故?你是被上帝降下大任的人、你有责任与义务挺身而出、你要冒死去觐见——面对这样的使命召唤,你能不加思索地就从权利意识出发,冲口而出“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吗?!
神圣对话
于是末底改与以斯帖之间的神圣对话就此展开。
从故事的角度,这两三个回合的对话就是本卷书的“文胆”。从伦理的角度,他郑重提醒以斯帖:责任先于权利。从神学的角度,他们的对话又是对上帝主权、人类责任、自由意志、诸般次因等主题的深刻揭示。
末底改提醒她:
斯 4:14
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这句话信息量极大,以至于完全可以写专著若干。仅就其最明显之处,也可指出:
一:让今天许多基督徒苦恼的“绝对上帝预定”与“绝对自由意志”的“二元对立”问题,在末底改和一切上帝的真信士那里,从来就不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这个所谓“问题”的产生,首先是因为罪的侵蚀,使得人类有意无意将自己摆在一个与神平起平坐的位置,想要与创造他的神来一场辩论。这就是约伯或自觉或不自觉的诉求,也是保罗所说的陶器与陶匠犟嘴。
其次的原因其实也是来自罪的影响,就是语言的堕落。
在堕落的、信息量严重降低了的语言中,或者说后巴别塔时代的语言中,因着神人关系的被破坏,语言也不再能够清晰、完整、生动地表达神人关系的应然状态。如毕德生牧师所说,堕落后的诸般语言中,上帝启示圣经所用的希伯来语与希腊语相对而言堕落的还少一些,特别是希腊语中还有着“中性语态”存在,以这种语态描述的句子,动作的发动者与参与者并非对立关系,参与者是“主动进入被动”:他既不是在操纵神(主动语态,绝对自由意志),也不是被神操纵(被动语态,绝对上帝主权),而是“投身于该行动之中,参与该行动之结果,却末加以掌控或定义(中性语态)。
真正的祷告即发生于中性语态之下:不是召唤上帝为你服务,不是麻醉自己被神摆布,而是明了神旨,甘心乐意地主动进入上帝主动发起的行动之中。
《教学七律》一书中作者屡屡提到的要调动学生的“次被动注意力”也是同理:有效的学习,一定不是老师操纵学生(主动语态),当然更不是学生操纵老师(被动语态),而是学生主动进入教师主动发起的教学活动中(中性语态)。
所以末底改的要求就是:你要主动进入上帝的主动当中。即便前途莫测,即便上帝隐藏。
二:他提醒以斯帖,人的顺服与悖逆不能影响上帝旨意的成就,只会影响你自己以及与你有关之人的荣辱祸福。
以西结在他的书卷里(33章)清楚陈明了上帝的这种旨意:身为守望者,你若警戒了以色列人,他们即便仍然不听并因此灭亡,那么至少你尽了本分,可以向神交账。但你若以为“反正他们都会死”于是不去尽责,不去警戒以色列人,那么虽然他们仍然灭亡,但你也要被神灭亡。
看来末底改非常清楚上帝的这种做事方式。他知道上帝要求“责任先于权利”,所以就也因着信这样对以斯帖说话。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对话,因为在这种“神圣对话”模式中,他清楚阐明了神的意思,就是神的旨意不会更改、但人的责任必须尽到。你可以借着默想你由之所来的一切路径和向之而去的终极目的来明白这一切的事。明白了就要去做,做了就有福,不做就有祸。
万事必将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如今,万事显明的天命就在你身上,万事汇成的机会就在你面前。你必须如破晓前的晨星一般发光,你不能再隐藏如园中的桃金娘。
于是以斯帖被改变了。
她曾在忧愁和痛苦中挣扎。她或许曾经想过:难道我承认我的软弱与怯懦有什么不对吗?难道我没有权利像其他那些以色列人一样明哲保身吗?难道我眷恋皇帝的宠爱与王宫的荣华就是犯罪吗?
然而神借着末底改的严厉与诚恳震醒了她。能够被唤醒,这显明她真是神的儿女。当圣灵感动她说出“死就死吧”的时候,她彰显的不是英雄主义,而只不过是“只问是非、不问前程”的神家儿女的应有原则。这当然不是英雄主义,因为她请求同胞和她一起禁食祷告,她深知自己并不是巾帼英雄,若没有诸圣徒的代祷,若没有上帝的恩典与护佑,她就什么都做不了。
此刻,那曾经感动但以理三友的灵也同样感动了她:即或不然,死就死吧——他们因着信,因着望,因着爱,甘付一切代价,并且平安喜乐。
耶稣基督对一切“神圣”之事的成全
当然,我们知道,以斯帖和三友都是有惊无险的,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皆大欢喜。这显明真正的晨星耶稣基督,远远胜过波斯的晨星以斯帖。以斯帖说“死就死吧”,但是并没有死,然而耶稣基督却真的死了,埋葬了。以斯帖曾经有极大的可能会失去王宫中的一切荣华富贵,然而她毕竟没有真的失去,可是主耶稣却真的道成肉身来到了人间,真的失去了天上的一切荣华。
就是在此意义上,对C.S.路易斯而言,道成肉身是对一切美好神话的真正实现,“道成肉身具有神话的一切美学特质,但同时又是一件历史事实。”
因为许多民族的神话中,因着普遍恩典或者具体说对前巴别塔历史的残存记忆,都有着“神为人死”的类似段落,甚至伊施他尔都有“降在阴间”的经历。然而那一切的变了形甚至被污染了的记忆碎片无非是在预告或盼望:悲苦人间的唯一拯救,在于必有一位真正的神,会真实地下来,真实地死去,真实地复活,真实地升天,真实地再来。
所有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有意义的那些成分,都是对“上帝展开的历史”的某种效仿和致敬。即便是《蜀山剑侠传》,也能总结一下:它的主题是正邪大战,背景是五百年前,核心是“定数”。而发生在书珊城的《以斯帖记》故事里虽然没有侠客,却同样是一场正邪大战,背景同样是五百年前,核心同样是上帝的命定。所以以斯帖的勇敢比李英琼的更加真实,正如主耶稣的牺牲比以斯帖的牺牲更加完全。
总结与应用
所以,即便有比亚玛力人哈曼更加凶恶的逼迫者出现,我们有什么好怕呢?一切的惧怕,无非是因为有不愿、不敢、不想、不能失去的东西——而失去一切,正是对地狱的想象和描绘。然而信仰的核心事实岂不就是,因着主的拯救,我们已经脱离地狱、进入天国?所以到底有什么好怕呢?我们究竟会真正失去什么呢?
主已经牺牲,主已经复活。祂所预演的这浓缩版世界历史,祂的选民都要经历。对比祂那真实的、完全的牺牲与得胜,我们一切的牺牲与得胜,都是象征性的,都是在效法祂,向祂致敬。
面对哈曼式的逼迫,我们若像一开始的以斯帖一样,权利意识抬头,想要保护自以为重要、自认为美好的东西,这并非不能理解。但若上帝借着你身边的末底改提醒你,责任先于权利,你若是属神的人,你就能够觉醒,能够意识到这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你进入神的同在的最好机会!
固然有许多代价自己也要付,固然“死就死吧”却并没有死的有惊无险并不总会出现,但人间的任何代价,相比主曾付上的代价而言,又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在今生失去的,不能在永生中得的更完全?能在“中性语态”的意义上,进入神的同在,从此与神同行,这样的至高喜乐有什么可以相比?
基督徒,的确要在任何时候都承认主名。“此时你若闭口不言,基督徒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只是你和你的父家必要灭亡。”
所以,绝不可接受任何要你变相否认耶稣的乖谬教导,更不可如此教导人,免得将自己和别人领到坑里。每一个基督徒都要不断思想自己“现今的位份”,思想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是什么,并且知道了就去行,愿意为此付代价,并且一直平安喜乐。
我愿照着经上的意思讲:若有人爱工作胜过爱主,这人不是主的门徒。若有人爱文凭胜过爱主,这人不是主的门徒。若有人爱妻子儿女和自己胜过爱主,这人不是主的门徒。所以,信主,一定要背十字架,一定要牺牲,一定有代价要付。
当然,代价个人要付,教会也要付。若有人在逼迫中因着爱主,因着为主作见证,因着承认主名,丢掉工作、文凭、家庭甚至自己的性命,我在此呼吁:所有属神的教会都理当倾其所有,帮助为义受逼迫的弟兄姊妹找工作、换学校,支持、供应受难者、殉道者的家庭。
这同样是上帝命定给教会的使命与责任,给我们机会显明自己,是属神的彼此相爱生命团契,还是连那些能为以斯帖三天三夜禁食祷告的散沙犹太人都不如的,假冒为善宗教团伙!
愿神震醒我们,引导我们,使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我的网易云电台收听本次证道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