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萧三匝:他又丑又无能,孙中山居然称她“女中尧舜”!

摘要:民国成立后,革命领袖黄兴说过,辛亥革命不过三个月就实现了共和,全赖隆裕太后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促使全国早日统一。孙中山也说,隆裕太后堪称“女中尧舜”,他保证民国一定会严格履行承诺给皇室的优待条件。


(正文)公元1912年2月12日,刚刚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逊位。《清帝逊位诏书》以及另外两道配套诏书连夜颁布,一举打破中国南北双方分裂敌对的政治僵局,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国从这一天开始了。宪法学家普遍认为,满清皇帝同意逊位使辛亥革命成了历史上流血最少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简直可以与英国当年的光荣革命媲美。
   

最终下定决心让皇帝逊位的是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她是宣统皇帝名义上的母亲。这个女人虽然当了大半辈子皇后和几年太后,但她的一生真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他从来没有赢得丈夫的爱情,满清江山也在她手里给弄丢了。她只活了46岁,可谓短命。然而,正是因为她促成了皇帝逊位,使她赢得了中外舆论的高度赞誉。

 

如果说,清朝就像一家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大公司的话,隆裕太后则顺利完成了让这家千疮百孔的公司破产的使命。在破产清算的过程中,她尽量为公司大股东争取了实际利益。隆裕太后是一个弱势的统治者,因为弱势,她选择了顺势而为,而不是负隅顽抗,非要闹得全国血流成河不可。她的一生都是悲剧,但这场悲剧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

 

隆裕太后的一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她是一个受气包皇后;也是一个有决断力的太后。

受气包
公元1868年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叶赫那拉·静芬出生在北京,她父亲桂祥是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的弟弟。在众多姐妹中,她是从小就被慈禧太后选中的一个孩子。据说,慈禧太后很早就给弟弟留话说:“喜子不要嫁给别人。” 

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慈禧太后选中只有四岁的光绪继位。光绪的父亲是同治皇帝的叔父,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也就是说,光绪是慈禧太后的侄子,静芬姑娘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慈禧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想,既然光绪不是我儿子,我怎么能保证他听我的话呢?最好的办法是把我侄女嫁给他当皇后,这样两亲并一亲,岂不绝妙?

 

光绪不敢违背慈禧的意愿,1889年,19岁的光绪皇帝与21岁的姑表姐叶赫那拉·静芬结了婚,静芬从此就成了隆裕皇后。

 

光绪并不喜欢隆裕皇后,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这桩婚姻是慈禧强加给他的,他反感慈禧对他的控制,自然就迁怒于慈禧给他选定的皇后,他甚至认为皇后就是太后派到他身边的眼线;二是因为隆裕皇后长得实在寒碜,男人都好个面子,更何况是春秋鼎盛的皇帝了。

 

隆裕皇后长得寒碜到什么程度呢?她长了一张马脸,因为出水痘时没有调理好,脸上有不少斑斑点点。她肤色灰黄,一口蛀牙。她瘦骨嶙峋,甚至稍微还有点驼背。如今网上都可以搜到她的照片,虽然当下中国流行锥子脸,但即便按今天的标准来看隆裕皇后的长相,也确实是与美貌绝缘,而光绪皇帝长相属于男神级别,也难怪他看不上她了。

 

当年与隆裕皇后一起嫁给光绪皇帝的,还有一对亲姐妹,其中16岁的瑾嫔后来晋升为瑾妃,14岁的珍嫔后来晋升为珍妃。这两姑娘面貌姣好,活泼可爱,与隆裕完全是两个极端,光绪厌恶隆裕,就更喜欢这两个嫔妃,尤其喜欢珍妃。

珍妃恃宠而骄,居然与太监勾结,卖官鬻爵,慈禧正愁没机会为自己的侄女报仇呢,这下可好,珍妃自己跳出来,让慈禧抓住了把柄。慈禧大怒,以违背本朝家法为理由,命人拔掉了珍妃的衣服,由她亲自来抄起板子打珍妃屁股,直打得珍妃血肉模糊、屁股开花。慈禧还把珍妃贬成了贵人。此后,慈禧太后还专门在珍贵人住处悬挂禁牌,上面写道:以后妃嫔如不遵家法,在皇帝前干预国政,颠倒是非,皇后应该严加访查,据实陈奏,从重惩办,决不宽贷。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皇后、皇妃逃往西安,临行前又把不肯配合的珍妃沉入井中。游人如今去故宫,很容易看见珍妃井。

 

光绪皇帝表面上对慈禧太后的这种处置方式没有表示任何异议,但内心的愤恨可想而知。慈禧本想帮皇后巩固地位,结果却适得其反。光绪原来还和皇后一起去给慈禧请安,每次请安都战战兢兢,后来就不带皇后去了,皇后单独去见太后的次数也不多,就是见了,也很少说话。皇上从来没临幸过皇后,皇后成天一副悲悲戚戚的样子。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说实话,光绪皇帝心里苦,其实隆裕皇后心里何尝不苦啊。

顺大势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三岁的儿子溥仪继位,这就是宣统皇帝。一代女强人慈禧随后也去世了,隆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新任皇太后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甚至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也是她的姑姑——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按说,她的好日子应该来了,但偏偏清朝的末路也来了,事实上她不得不成为末代王朝的掘墓人。她想要平安,但平安对她简直就是奢望。

 

辛亥革命爆发一个月后,袁世凯依据大清王朝颁布实施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在北京就任君主立宪的内阁总理大臣。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此前的监国和摄政王职位,以醇亲王名义退归藩邸。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因此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责任人。 

第二天,隆裕太后与袁世凯在养心殿内有过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谈。隆裕太后表示,她自己什么都不懂,以后大小国事全靠袁世凯了。她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由袁世凯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后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袁世凯等内阁大臣的强烈要求下,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是。隆裕太后最后对袁世凯等人表态说:“庆亲王等人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给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陪同大哭。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表示说:“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逊位的基本国策,至此已经初步确定。 

后来就是与革命党谈逊位优待条件了。应该说,由袁世凯主持与南方革命党的谈判为皇室争取了很优厚的待遇,隆裕太后对此也很满意。

 

逊位诏书颁布10天后,上海《申报》报道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递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没有读完便泪如雨下,随手交给世续、徐世昌盖玉玺。此时反对共和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隆裕太后说,就是你们这些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现在还想阻挠共和,你们想把我们母子置于何地!此时任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按计划盖好了玉玺。隆裕太后大哭不止,太后怀中的宣统皇帝也哭了,袁世凯和大臣们也都哭了。

《伦敦泰晤士报》对清帝退位的评论是:“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我们衷心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民国成立后,革命领袖黄兴说过,辛亥革命不过三个月就实现了共和,全赖隆裕太后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促使全国早日统一。孙中山也说,隆裕太后堪称“女中尧舜”,他保证民国一定会严格履行承诺给皇室的优待条件。

但在民国成立第二年,隆裕太后就病逝了,享年46岁。袁世凯当天在总统府召开特别会议,认为隆裕太后“揖让美德造成共和,其遗德实不可湮没”,决定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安排葬礼,并且要求国史馆将隆裕太后的事迹写入史书,予以表扬。此后的《政府公报》也高度肯定了隆裕太后为造成共和而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份公报甚至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关要为隆裕太后的去世下半旗27天,现任官员及军官均需戴黑纱孝布27天。政府还命令当时的总理赵秉钧率全体国务员“定期入宫致祭”。步军统领衙门则派值班官员轮流守灵,政府仪仗队和军乐队听从调遣。

 

由于宣统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借机哭穷,中央政府在承担100多万大洋丧葬费之外,还按照《清室优待条例》的规定,一次性补发了1912年度积欠的400万元清室优待费。袁世凯还以个人名义奉送溥仪3万元。 

值得深思的是,与官方的高调祭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满族内部皇亲国戚的麻木不仁。天津《大公报》就揭露了接到丧报却不肯参与治丧活动的皇亲国戚,说这些皇亲国戚依然轻裘肥马,徜徉于租界之中,而元老旧臣则奔走于伟人之后。为此,宣统皇帝非常愤怒,不得不发出严惩不奔丧的皇亲国戚的通告。通告称,要革除那些亲贵王公的爵位和赏赐,而且要将他们的财产充为皇室经费,以资惩罚。 

3月18、19日,太和殿前广场的国民哀悼会如期举行,太和殿内正面是一座三门素彩灵龛,顶端正中上方悬挂着的就是题有“女中尧舜”的白色匾额。供桌前立着一面大镜框,里面摆放着黄纸誊录的《清帝退位诏书》,以表彰隆裕太后一生中的最大功德。

 

对比如今那些二代,我们不能不说,隆裕太后比他们强得实在太多了。任何组织最终都有消亡的那一天,试问那些梦想万事基业的二代们,真到了残照如血时刻,你们是否能像隆裕太后一样赢得大家的普遍理解和尊敬呢?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