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上帝的天平是倾斜的吗?(下)——观韩影《密阳》



上帝的天平是倾斜的吗?(下)——观韩影《密阳》



上一篇链接上帝的天平是倾斜的吗(上)——观韩影《密阳


上帝的天平是倾斜的吗?(下)——观韩影《密阳》

                                                      


其实,基督教并不否认充满了苦难和血泪的现实。更何况,基督徒也必须要去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正视苦难,并且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才能持续地信仰。被苦难所伤而悲痛欲绝的人,如申爱,也必须去穿越这个问题,找到答案,才能真正认识上帝的爱,并得到自己的信仰。唯有如此,她的信仰才能真正被建立,而且根基是在磐石上,而非沙土上。 


申爱所面临的挑战是:她要如何理解上帝爱她,同时却又眼睁睁地看着人杀死了她所深爱的儿子,而没有阻止凶手?她要怎么去理解“一切”,包括她俊儿的死,都是出自上帝的旨意?

她曾经问过师母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那么,这个逻辑就难免会潜入她的意识:如果上帝真的存在,而且是爱,还是全能的,那么,祂允许这一切悲剧发生,就不可能没有“责任”。如果这个逻辑最终控制了她的头脑和心灵,那么,她若相信上帝存在,迟早有一天,她内心压抑的仇恨与愤怒就会从凶手身上转移到上帝那里。虽然害死她孩子的是一个人,但是让她遭遇如此残酷人生的却是那位被人信为全能者的上帝。所以,当上帝以爱的名义介入她生命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对象,来宣泄她刻骨之恨的时候。

申爱最开始经历到上帝所赐的平安与喜乐。也许,她对“恩典”的起初理解,就在于上帝用“能力”挪走了她的悲伤,用喜乐之灵充满了她。为此,她愿意回应上帝的恩典,努力去遵行上帝的旨意——去饶恕那个她最不想去饶恕的人。

申爱在自己的生日聚会上,向教友们宣布,她要听从上帝的命令,去爱那个带给她极大痛苦的人,去对那个杀害她儿子的凶手说,她要饶恕他。她想去教导所,亲自看望他,并将神的爱与救赎的福音传给他。教友们支持她想要饶恕的决定,但却不无忧心地提醒她:难道非要见面才能饶恕吗?牧师也提醒申爱:饶恕仇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基督徒最难坚守的命令。但又鼓励她说,当你去教导所对凶手表示饶恕的时候,上帝是与你同去,与你同在的。


接下来,影片转移到主日崇拜中牧师的祷告。耶稣的十字架受难在影片中第一次被提及,用于引证信徒饶恕的必要性。当基督十字架的受难被用于突出上帝对一切人的爱与怜悯,那么,受苦者如申爱,会隐约看到上帝手上仿佛端着一个偏向施害者的天平。当这位自我启示为公义的神,向受害者发出要饶恕施害者的命令的时候,这几乎像是在“涂抹”施害者的罪,还在受害者的伤口上再撒了一把盐,这让受害者的内心如何能得到平衡?申爱内心的平安,很快被接下来的现实击碎了。


在她原本的想象中,凶手应该在监狱里承受巨大的心灵折磨,承受着良心煎熬,而她前去表示饶恕,也能够去“拯救”他的良心。现实却以超乎她意料的方式展开。


申爱去到教导所,没有看见凶手如她预想一样神色枯萎,眼神黯淡,或者因为内心绝望而形容枯槁,反倒看见他脸色红润,神情平安。申爱强抑住内心的波涛汹涌,强作平静地对他说:虽然你犯了罪,但是上帝却并不因此,就一定要剥夺你身体的健康。她向他提起上帝的名,并将自己在路上所采的花束给他看,还说,这花也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她说自己因为俊儿的事而认识了上帝,知道了祂的爱和恩典。她因为上帝的恩典而来看他,还想把上帝的爱与恩典传给他。


凶手听着她的话,欣慰地对她表示感谢,语气平和的程度,就像是在感谢一个自始至终都关心他的“朋友”。他说自从自己进入了教导所,也开始信上帝了。上帝接纳了他这样作恶多端的人,给了他内心的平安。他仍像与朋友分享快乐一样对她述说自己的得救,说,上帝主动找到了他这样罪恶多端的人,让他有机会悔改罪孽。他为此而感谢上帝,因为上帝原谅了他……他平和地述说着,说自己是用眼泪来悔改罪的,所以上帝原谅他了,让他心里有了平安和幸福!他每天都祷告,感谢上帝,也为俊儿的妈妈祷告,而上帝也垂听了他的祷告……他的语气和神情,使他看起来像一个纯洁的天使,而不是罪孽深重的囚犯。


申爱失魂落魄地出了教导所,像踩在云端一样。与她同行的人叫住了她的一刻,她晕厥在地,手上的花掉在了地上。



她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她精神打击过大。她拒绝见教友们,包括牧师。离开诊所,回家之后,她瘫睡在自家的凉椅上,听着俊儿生前演讲的录音,再次跌入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她心中痛如刀割,为上帝竟然首先施恩给了那个罪孽深重的施害者。也许,这让她感到,上帝无情地藐视了她作为受害者的苦难,也轻看了她为了去饶恕而做出的一切舍己牺牲的努力。


上帝真的公义吗?如果是,祂就应当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定施害者的罪。唯有这样,才是对受害者的心最真实的抚慰。不饶恕施害者的罪,这是不是公义的上帝所应当赋予受害者的权利?如果祂要赦免凶手的罪,是不是应当首先得到受害者的同意?

这是申爱头脑中的逻辑,也是她出于本能的情感反应。上帝首先赦免了凶手,这无异于给她心口上再补一刀:她唯一指望着能为她伸张正义的神,竟然表现出了对施害者的“偏爱”。

申爱无法接受上帝做事的方式——首先向施害者显出恩慈。她再次走进教堂,在有其他信徒安静地祈祷的时候,她不停地拍打座位前的手写台,对这位她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的上帝激动地表示抗议。这一次,愤恨真正挟控了她的心,根由更加明显地指向了曾一度让她感到爱与温暖的上帝,而不是那位她出于本能会去痛恨的凶手。上帝仿佛真的辜负了祂作为公义者的名字,也辜负了她的信任。在牧师和信徒们再来探访她的时候,她歇斯底里地吼出自己心里的不平衡:“我曾经那么痛苦难过,他竟然对我说,上帝原谅和救赎了他……为什么?”


自此,申爱开始了自己针对上帝的复仇计划。在一个基督教的培灵会上,在牧者和信徒们都投入地敬拜上帝时,她潜入音响棚……音响里传出摇滚风的流行乐《Everything is fake》:都是假的,爱是假的,笑容是假的……为了证明上帝之爱是假的,她又针对上帝的仆人——曾经关怀过她心灵的牧师,进行了自己的报复计划。她蓄意对牧师眉目传情,请牧师带她出去兜风。牧师领会了她的意思,一步步跳入了她的网罗。还在路上的时候,申爱就别有用心地去碰触牧师的身体。这位曾经以祈祷传道为事,以安慰受伤的灵魂为己任的上帝之仆,在面临肉体情欲的诱惑时,也身不由己地走向犯罪的边缘。在牧师俯身亲吻仰躺着望天的申爱的时候,申爱用胜利的微笑,低声但却恶狠狠地问了一句:看清楚了吗?

她问的是上帝:你看清楚了吗?你的爱真实吗?有能力改变生命吗?你的爱都不能影响一个专职传道人,让他拒绝肉体情欲的诱惑。既然如此,你的爱也不可能在我里面制造出一颗心甘情愿饶恕的心。一切都是假的,你的爱是假的,信徒们的笑容是假的,我曾经的笑容,也是假的……还有,你对凶手的赦免是假的,他的平安是假的,是他在绝望时、精神濒临错乱时的自我欺骗;连牧师的信仰都是假的——牧师面对她的引诱,起初的表现,与一个不信之人面对情欲诱惑时的可能反应并无二致。这个情形让原本以重建受伤心灵为责任的基督教在影片中的角色变得有些滑稽。这应当是“不相信幸福”——准确地说,是“不相信基督信仰可以让一个受苦者真正幸福”——的导演所要看到的效果。

为了替自己主持“公道”,申爱意图否定上帝那不公平的爱。她不再感谢上帝赐下的阳光,不再感谢和渴求祂赐下心灵的平安和喜乐。不公平的爱,对她来说,不是爱,而是对作为受害者的她的残忍。如果有人坚持认为这是爱,那么,她就拒绝上帝以这种方式爱她。如果上帝以自己作为至上者的权能来强迫她接受“现实”——包括她俊儿的死、祂对凶手“提前”的赦免——那么,她将以对自己的伤害(自残)来回击祂。

“我不会输给你的!”她以此来宣告自己对上帝的对抗。就算她无能力反抗上帝“爱”她的方式,也无法报复凶手,但她至少还能伤害祂所爱的对象,那就是她自己。自残乃至自杀,这是她拒绝和反抗上帝的意志表达的最直接便捷的方式。

因为她并没有真正成功地诱惑牧师(牧师进入“正题”前,突然又“悬崖勒马”),也许这让她觉得自己在与上帝对抗的某个回合当中遭到了失败,但她仍欲将对抗进行到底。某个夜晚,她走在来往的车辆中,横冲直撞走向牧师的家——在那里,正有为她得“医治”而进行的祈祷会,向牧师家里的玻璃窗扔了石头,搅扰他们的祷告。


当她无法深入持久地通过搅扰信徒来对抗上帝,她便将刀子划向了自己的手腕。鲜血流出时,她满眼含泪地仰头问上帝:你看见了吗?


如果上帝的爱是真实的,真实到上帝甚至还会痛惜她对自己的伤害;那么她去伤害自己,就是去伤害“被上帝所爱的人”。以这种方式去让上帝“担忧”,她的对抗手段看起来就是有效的。


她对自己的“狠”,在于她坚信上帝看见了她所做的一切。其实,不仅是她对自我的伤害,还有她内心的血泪和痛苦,上帝实在是都看见了,而且也为之忧伤,甚至流泪。《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因为一个青年人拉撒路的死而“哭了”的事情。耶稣看到拉撒路姐姐们的眼泪,众位犹太人的眼泪,自己也禁不住流泪。作为上帝之子的耶稣,作为道成肉身的神,他为之流泪的事实是:人的死亡与生者的悲痛。虽然他有能力让拉撒路不死,但他仍忍着心让他首先死去,让他的姐妹们承受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之痛。


当申爱为儿子的死而痛不欲生,她需要知道:她的俊儿之死,虽然被主所知道,也被主所允许,却不能说是出于祂的旨意,因为孩子之死不是上帝所愿意看到。虽然上帝没有阻止坏事发生,但并不代表祂希望坏事发生。当坏事发生,信仰者不需要,也不应该为之而感谢上帝,但仍能因着相信,并指望“全能的上帝有无限的智慧和能力使坏事变成好事”而感谢祂。唯有信心能够使绝望的人相信、期盼这样的“好事”:那就是在世界的末日,死人要复活,神的公义必要显现。


人间的苦难过于深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当灾祸与苦难降临,世人第一反应总是认为那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敌意和不公,所以,人对冥冥中那位“老天爷”的愤怒与苦毒也变得无以复加。在《唐山大地震》中,徐帆所饰演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满目疮痍,哀号遍野的灾难场景中,仰天大声咒骂老天爷是王八蛋!在天灾面前,人更有理由责怪上帝。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唯有对着天,发出内心的嘶吼,才能发泄心中对“命运”背后的主宰力量的愤恨。


旧约中的先知耶利米早已预见到爱子甚切的女人们的苦难:“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世人总倾向于以为,失去了孩子的拉结们的眼泪是“老天爷”罪恶过大的铁证。只是,耶稣对着耶路撒冷哀哭的场景,耶稣因拉撒路的死而与马大和马利亚一起哭泣的情景,耶稣被人残忍地挂在十字架上,一滴滴流出鲜血的场面,这些都是人类罪恶过大的铁证。这个世界罪恶过大,因为它拒绝它的创造主,而且杀死了祂。耶稣在这个世界失去了生命,上帝在这个世界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耶稣的十字架受难,是为着对付人类的罪的权势,也指向了上帝对一切人间苦难的态度(一切苦难的根源就指向了人的罪,指向了人对上帝的背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大地剧烈地摇动颤抖。这一片喝饱了无辜人血的大地,也接受了神子耶稣的血。这些血都在地下哀告,以此指证人类的深重罪孽。世界苦难深重的现实,不是上帝不义的铁证,而是人类罪孽深重的铁证。


正因为拉结们的眼泪被上帝记念,上帝的儿子才降生在这个世界受苦、受死。耶稣来到人间,让失去儿子的拿因城寡妇重新获得儿子。耶稣被预定要死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上帝恨恶那个使拉结们经受丧子之痛的黑暗权势。


耶稣很爱小孩子,上帝也曾经因为尼尼微城的孩子而不忍毁灭那城。耶稣说,不要禁止小孩子到我面前来,因为在天国里的都是像小孩子一样的人。耶稣爱小孩子,上帝爱惜孩子。虽然上帝任由黑暗权势将申爱的俊儿带离了世界,但申爱唯有真正相信上帝的公义和良善,才可能相信她其实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孩子,而只是失去了肉眼看见儿子,和他一起走过世上生活的机会。


申爱的俊儿只是先去到了上帝身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并没有失丧儿子,而只是失去了暂时与他相聚的机会。拉结们的悲伤,应当因为相信上帝会让死人复活而被抚慰。可是,上帝失去“小儿子”的忧伤却不那么容易被抚慰。人的生命原是从上帝而来,从这个意义来说,所有人原本都是上帝的“孩子”,但是人后来反叛上帝、离弃上帝、拒绝上帝,使上帝成为了失丧了孩子的父亲。作恶多端的罪人,终究也是上帝所失丧的“孩子”。无论是失去儿子的申爱,还是杀死她孩子的凶手,原本都是上帝所失丧的孩子。上帝想要“找回”自己的“孩子”。申爱若是不能理解上帝顾念自己所失丧的一切“孩子”的心肠,就不能理解上帝对申爱所发出的饶恕与爱的命令。


照世界的情理,申爱不应该,也不可能原谅杀死她儿子的凶手。但是,上帝启示首先回到家的“孩子”:祂并没有放弃仍飘荡在外的孩子。对于那些在这世界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人,上帝仍渴望重新得到他的心,使他们也成为上帝的子民,不再犯罪,而离弃罪恶。上帝对深陷罪恶深渊的“孩子”仍抱有救赎他们的希望。所以,祂对已经“回家”的孩子(如申爱)发出了命令:饶恕那个曾经伤害你的弟兄,即使他害苦了你,你也要为他灵魂的好处来祷告,为他“祈福”。


“只可祝福,不可咒诅”,这个命令使上帝看起来像是端了一个倾斜的天平,倾向于那些更恶的人。这个命令,使得上帝看起来像是对施害者仁慈,而对受害者残忍的不公不义者。所以,当申爱在用餐时想起上帝要她饶恕仇敌的时候,哽咽着呼吁:上帝啊,请你珍惜你自己的名字……


“饶恕你的仇敌,为逼迫你的人祷告。”也许,申爱一时还不理解上帝这个命令背后所表达的对悖逆人类的深切之爱,也不能体会上帝对人因罪恶而伤害或毁灭自己的痛惜。若是不能理解上帝的哀伤与忧愤(为罪给人之生命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那么,受苦的人如申爱,也绝不可能真诚地听从祂的命令,努力饶恕自己的仇敌,还要爱他——为了他灵魂的最终得救而祷告,她也不可能在得知凶手已得救后而欣慰欢喜。


上帝愿意免每一个罪人的债,因为上帝渴望祂所爱的“浪子”回头。走得越远的浪子,上帝越期待他回头。这是上帝的心肠。当申爱无法去体会上帝失丧“儿子”的伤痛;那么,她也不可能胜过失去儿子的悲伤,更不可能从内心深处去爱和饶恕杀害她儿子的人,去为神最终能找回自己的小儿子而同心。


圣经·马太福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仆人欠了王一千万银子,无法偿还;但是王免了他的欠债。仆人出来却揪住一个欠了他十两银子的,掐住他的喉咙,说,把你所欠我的还我。王知道这事之后,就质问他: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我们也可以想象后续的故事:这仆人说:主啊,我没有讹诈他,我只是追讨他欠我的,这是我的权利!主人说:你要你的权利,那你能让我也保留自己追讨你欠我的债的权利吗?


申爱若不能理解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是为了替我们赎罪,不能理解上帝让耶稣上十字架是他最大的“不公义”(人本该死,神却自己替了人去死),那么她也不可能放弃自己讨债的权利,也不可能真正接受上帝对伤害她之人的饶恕和赦免。

影片结尾定焦于申爱所住屋院的一个角落,还有洒在那里的阳光。虽然阳光从高天洒下,但沐浴在阳光下的人所看见的却只是阴影。有时候,我们只看见了阴影,那是因为我们背向了阳光,而且专注于自己所站的那一小方地。如果我们愿意转身,虽然阴影依然存在,但却是留在了自己的身后。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恐怖的杰弗里·斯图德尔特·肯尼迪牧师,写了一首思忖人类的罪给上帝所带来的痛苦的
面对可悲可耻的故事
还有阳光下的人类罪恶
如何能够安之若素?
上帝的主宰何来荣耀?
何处能安享祂的慈爱?
永恒者的心中难道无泪?
上帝的灵难道未曾被痛苦撕裂?
挥舞大棒要将人间击成碎片的
是阴间地狱的鬼魔
如果上帝基督让你睁开双眼
如果你得到了上帝的感召
你就一定会因为这个世界的苦难而受伤
你也会成为受苦人的抚慰
即使利剑的苦痛会刺透你的心
这意味着,你的悲苦
虽将你击倒在那孤苦的树下
但今朝今夕,明日明夜
圣洁公义的上帝还将与你同在


点击本页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可购买作者所著长篇小说《孤岛相连》此书以大学校园为背景,以一群大学生寻求精神上的救赎为故事的主线。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孤苦者; 二.思想者; 三.忏悔者)

所属主题
廖悯 眼中瞳人
廖悯 眼中瞳人
你在他眼中最宝贵。他看你为眼中的瞳人。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