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根据读书会录音整理而成,全文约一万字。阅读时间……与个人折叠效率有关。
简介
《北京折叠》。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知道它还是因为它得了16年的雨果奖。上一个得雨果奖的是《三体》,这个很著名了,以至于它里面的术语都变成了一些流行文化词汇,黑暗森林,降维打击什么的。
《北京折叠》很好,的确好,但是不能忽略一个因素,就是在《三体》之前先得雨果奖的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他是用英文写作的,但他又作为译者把《三体》翻成英语介绍到美国,然后美国主流才看到,进而得奖。
同样,《北京折叠》也是刘宇昆翻译的。所以可以说他成了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刘宇昆(英文名:Ken Liu,1976年-),美籍华裔科幻作家。
但这并不是在说这本书是有高手给二次加工了才好的,不是,而是这个书本来就很好。我看了一下作者,叫“郝景芳”,确实是女作家,80后,具体背景我还没有去详细查。
郝景芳(1984年7月27日-),中国当代女性科幻作家。
特色
她写的这个东西,你会发现称之为科幻小说,很多人都觉得有点牵强,因为大多数人对科幻小说的理解是那种所谓的硬科幻,里边要有很强的科幻元素。她这个科幻的元素不那么强,顶多是里边出现了这么几个点,比如说城市的翻转和折叠,这是一个点,名字就这么来的。也包括说人们都住在一种什么胶囊里边,然后定期释放催眠气体,那你就能睡上很长时间。然后就是什么机器人能够来替代人在那管各种事情。可能这就是全部了。
除了这些以外,她所写的东西,基本就是你能够在任何一个中国的大城市见到的,尤其是那种最没有特色的大城市,比如石家庄。一说石家庄很多人就想起那首歌,《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边有句歌词:“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有一个乐评人就评论说这写得好啊,他妻子在澳洲,他很难过,去喝酒。完全两拧啊,但也可以说明,高端人口就是听个歌都会给你脑补出高端的内容来。
我拿石家庄举例子,因为我去过的大城市也不是特别多。比如成都,那是很有特色的对吧。我说最没有特色的大城市,就是华北各省会可以代表的那种,的确没有特色,包括北京在内都是一样。但这种大城市有强烈的代表性,就是它以一种所谓西贡效应的方式,汲取了它整个周边所有乡村的人口资源和活力。它多么繁盛,就意味着它周边那些本来可能还不错的乡村与小镇多么衰弱。
那么她写的这个事儿,简单说起来就是我们在这种大城市里边,你每天都能见到的事情。这个书去年得了奖以后就一直想读,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节点读。结果发现最近读它可以说很应景了。这个无需隐瞒,因为最近出现了太多这种,什么高端亻氐立耑的,让大家思考所谓……不说阶级,至少是“阶层”这个问题对吧?
前一阵有个段子,说有位女士咬牙花三万五买了一件什么香奈儿之类的衣服,结果吃饭时溅上了麻辣烫的汤,就去洗。结果人说您这个洗不了。女士怒了,怎么个洗不了?刚买的才穿一次怎么就洗不了?人说,我们这衣服设计的时候,就不是为了洗的,是穿几次就要扔的。于是女士人生头一次强烈地感觉到被鄙视了。但是底下留言的人就说你也是闲的,你穿着香奈儿去吃麻辣烫你怎么想的?意思是说穿这个衣服的人,通常她是不可能去吃麻辣烫的。
食物对应阶层
那你有没有注意到《北京折叠》这里边形容那种亻氐立耑人口的食物,它说了好多种,麻辣烫,酸辣粉,回锅肉,炒面,高配版炒面就是再加一份肉丝。这就是所谓亻氐立耑人口的食物,路边摊。它写得很生活化,新疆大串,上海炒麸,湖南腊肉,还有一句“货摊上的酸枣和核桃堆成山,腊肉在头顶摇摆。”这个太有画面感了,颇得陀氏神韵,我记得巴赫金评论陀的艺术,说一般作家磨磨叽叽写一大堆还写不清楚的场景,陀就一句“硬币叮叮当当地滚了过去”,画面感就出来了,还自带BGM。“腊肉在头顶摇摆”,有点儿这个意思,声音虽然没有,但这句话自带色香味。
郝景芳认为这些都属于亻氐立耑人口的食物。管饱,味道强烈。味道强烈这件事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我以前说过好几次了。就以四川为例,四川的东西辣,这都知道,但四川不是自古就辣的,肯定不是,它是这200年突然变辣的,而且这样说还有一个根据,就是辣椒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很晚才传进中国的,那之前肯定没有。辣椒这个东西,重要作用是让各种食物不容易坏,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各种很难吃的东西变得可以下咽,让你觉得比较刺激味蕾。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吃鱼,头剁掉尾巴剁掉,那是不要的,吃中间的肉。只不过在我们这儿,就有“剁椒鱼头”,这成了好东西,还说能补脑。包括说牛羊肉猪肉,都应该是吃好部位的,只是在我们这儿,我们就吃“下水”,华北陕北的羊汤,北京的卤煮,里边其实都是杂碎下水是吧。特别爱吃这个东西。东北叫筋头巴脑,类似,就是边角料。
其实这些本来是可以不吃甚至不可以吃的,但是拿那些猛料给它煨上,荤油给它炸了,各种酱和盐给它腌了,辣椒给它泡了,那这个东西就觉得很鲜美,可以吃了。包括麻辣烫,类似的道理。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掩盖那个味道,鸭脖鸡爪,凡是这些个本来不吃的东西,你把它用强烈的佐料弄了之后,那其实什么都可以吃了。
所以据说越上层人口,高端人口,口味是越清淡,中端人口也还能比较讲究健康,亻氐立耑人口才会需要高热量高脂肪。不过我完全承认,我自己的胃口就是亻氐立耑的。人说东北菜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酱大,这个很符合闯关东移民社会的特点,都是农民,需要补充热量,要干活的对吧,要补充脂肪,要补充盐分,所以才变成三大。辣椒就更厉害了,因为它就是让你凡物都能吃。当年张献忠屠蜀,把四川人杀光之后,遍地瘟疫,到处死尸,但你还得做饭吧,那也许最简单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把也不知道有没有被污染的食物都拿郫县豆瓣酱和小米辣椒(好吧当年不叫这名)爆炒。弄完之后别说猪肉,人肉都能吃。
她写这些食物,就有给出一些亻氐立耑人口的“符号”的意思。“腊肉在头顶摇摆”这个场景也是个符号,它肯定不光是在北京的头顶摇摆,其实你到任何一个城市的露天早市都能见到。北京只不过是一个符号。
符号呼应启示
最近幼儿园成了热点。幼儿园在这个小说里很重要。叫老刀的这一位垃圾工,48岁,单身,捡了个弃婴,爱这孩子,给起名叫“糖糖”。糖糖喜欢唱歌跳舞,老刀就想送她上幼儿园,上好幼儿园,能教唱歌跳舞的幼儿园。你看这就是所谓第三空间的人试图向第二空间进步的一个想法,意思是把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当做一个翻身和上升的策略,或者叫屌丝逆袭的策略。它这里边写的,老刀就为了这个目的,为了孩子能上很贵的幼儿园,他铤而走险,然后就去搞好像走私的事。当然其实只不过是带个口信。
这个第二空间中的年轻人,秦天,给老刀一个瓶中信,让他送给第一世界的一个女孩。书里边是叫“第一空间”,但我叫“第一世界”,这其实没有问题,你们都知道毛先生说的三个世界理论对吧?第一世界是谁,咱们以前分析过,很简单的,就按照相关性来看,等于说就是西欧北美,新教世界。第二世界大概是差一些但也算是发达的那些。第三世界就是亚非拉,或者77国集团之类。穆加贝?穆加贝好像你把它归到第三世界都是抬举他了。
价值不如冥币的津巴布韦百亿大钞
总之,三层空间或者三个世界,这种符号化的东西,能最大限度引起各种人的共鸣,因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个类似的框架在脑子里面。它这个书之所以能够获奖,我看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就是因为它选取的这种符号或者模型,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都知道她在说什么,无论你用什么方式去说,比如说叫三个世界,比如说叫做高端中端亻氐立耑人口,比如说叫做高富帅和屌丝,你用什么词来形容是无所谓的,反正都是这个事,因此每个人就都会有自己的代入感,就像看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人能看出一千种北京折叠的方式。也有些人心里发酸,说你又黑我们祖国,你写个《纽约折叠》试试看能不能获奖?我个人认为,要真写《纽约折叠》一样获奖,因为她说的是个普遍现象,还真不是说就北京才有这个事,纽约当然也是这样,她只不过就是把实际上的阶层划分,以更醒目的折叠翻转的方式呈现给你看。
老刀后来通过一条秘密路径到了第一空间,见到了那个女孩,发现女孩其实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未婚夫。我觉得女作家写书通常还是比较留情面的,一般不把情节写绝。比如一般男作家肯定会写出惨剧的那些个地方,她都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你看后来有个情节,大地突然开始要在不正常的时间翻转,可老刀就在缝隙那儿。我当时就写个批注:不祥。因为正常写到这儿,老刀这肯定是要惨死了,要被大地碾压死了,这是最正常的一种结局。可是她就不这样,她只是把他的腿弄伤而已。
类似,如果是男作家来写,那这个叫“依言”的女生之于这位叫吴闻的大叔主任,那肯定是小三了。但是郝景芳就不,就写那只是一个年纪比她大很多的,一个真的未婚夫而不是干爹。所以她还是比较清新的。女性怎么说都还是比较有慈爱有怜悯,以至于对人的全然败坏可能不是完全能从感性上接受,或许她们理性上也认同人心比万物更诡诈,坏到了极处,但实际上她们总是不能相信真的会坏成那样。《三体》里的程心也是这样。简言之就是“善良限制了她们的想象力”。所以她写下去还是给你一点小盼望,最后老刀不但没死,还能继续好好上班。
老刀这一趟挣了几十万回来。他一个月工资1万。在中产阶级这个空间,人家实习生在银行干,一个月10万。然后在高端人口那儿,那个女孩子当一个全职主妇,然后半天去上班,半薪一个月是40万。所以她用一个比较明显的工资对比就给你拉开差距。
所以她写的这个事儿,看完之后就会觉得,这怎么好叫科幻小说,因为怎么看都是在讽刺现实,但是讽刺的力度又不那么厉害,所以只能叫做描绘现实。但她这个符号抽取得好,套路选得好。
以前我也说过,像戏剧、故事,都是有套路的。有人总结过说戏剧只有36种套路。其实我想所有故事只有一种套路,就是: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其实只有这一种套路。如果你上来就是平衡,然后一直平衡下去,你拍这个电影给我看,我看完一定就抓狂了:你骗我这个票钱是要干什么?故事呢?
能成其为一个故事,它肯定是有一个好东西,然后这个好东西或好状况被破坏了,然后故事的动力就是恢复或者超越。即便看起来只不过是在缅怀曾经的美好,那也是在暗示着盼望能够恢复与超越。一定是有这个的。因为这个架构符合人的永恒记忆,就是圣经说的人类历史的架构:起初伊甸乐园,然后犯罪堕落,最后救赎更新。就是这么一个架构,这就是“所有故事的故事”。
《北京折叠》当然也是这样的。虽然你一开始就发现它已经形成了新的平衡,就是来回翻转地生活。但这个已经在暗示你,这其实是堕落之后的样子,人类显然不该是这样颠三倒四地生活的。它给出强烈的对比,第一空间的上层人口能够看到湛蓝的天空,橙色的太阳,他们的世界像花园,花园里花朵多鲜艳。那这个就是乐园了,是人本来所在的地方。而第二空间就变成了一个,好像是人间该有的样子。第三空间你说是地狱,可能过分了,但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差不多也就是地狱了。
所以其实你看任何故事都会看到这个架构,你怎么来回翻转,都在说这个创造堕落救赎。《北京折叠》这个架构,我粗略一想,起码就在极乐空间、黑客帝国、雪国列车等电影里出现过。只要你体现出这个架构来,它就会让你有一种同理心和代入感,因为那是上帝刻在人心里边不能磨灭的一种古老记忆,已经存在基因里了。这是个“元故事”,是所有故事的故事,一切故事都在这个架构当中。
时间需要救赎
她描述的北京折叠是这样的:上层这500万人口它是要独享24小时的,过了24小时之后,它睡一天。然后城市翻过来,第二个24小时被分成了两份,16小时是中端人口的,他们从早到晚过正常的生活。然后剩下的八个小时,是5000万亻氐立耑人口的,其中两千万是垃圾工,只在夜间出没。所以这就是对时间的一个分配。
图片引用自(微博)@文曰小强
其实这个桥段显然不是郝景芳首创的。比如说有一个美国片,好像叫《时间规划局》,就类似的故事,亻氐立耑人口只能活到25岁,然后之后要想多活,你就得去努力赚得你的时间和寿命,而时间在那里就是一种通货,可以储备,可以交换,可以转让。一旦你时间到了,那你直接就超时挂了。然后高端人口就有办法,等于把亻氐立耑人口的时间拿走。于是你一个正常本来能活80岁的人,25岁之后就要自己去挣回来,然后你本来的时间或者说寿命就全部给高端的叔叔爷爷了,让他们活。
所以凡是拿时间说事儿的,这里边都有意无意地是在说“生命”。因为生命往短了说就是时间,时间往长了说就是生命,再长,长到无限,那就叫永生。
就像圣经里面,保罗说“你们要爱惜光阴(以弗所书5:16)”,这个是和合本的翻译,但其实这个原文里“爱惜”那个字原来的意思是“赎买”,在加拉太书里这个字就翻译成“赎”。所以你要爱惜时间,更强烈的表达就是你要救赎时间,你要赎买时间。所以我就觉得《时间规划局》也好,《北京折叠》也好,它或者知道或者不知道,它已经含有这个意思。当你说赎买时间的时候,你就在说赎买生命。俗话说的你不要迟到,你迟到的话是浪费别人的生命,也就是这个意思对不对,因为生命就是由时间组成的。
可是如果你说那么《北京折叠》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太不公平,高端在压迫我们,所以我们一起来弄它,好像又不是那个意思。它并不是在告诉你这件事。它说的是人类就这样的在增多,而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问题就是该怎么分配。北京折叠就是给出了一种分配方式。高端人口他过一天还得睡一天对吧,然而你亻氐立耑人口只能活八个小时然后睡40个小时对不对。你要注意小说里一开始就写两个第三空间的半大孩子在那吃炒面,加几份回锅肉还是吃不饱,因为睡了40个小时,宿便都消化了,能不饿吗。你要不注意这些细节,你就会觉得搞什么啊,这么饿吗?不是管够吗?不是那样的,你睡40个小时起来,你看你那顿早饭得吃多少。高端人也得睡,睡24小时,其实也还可以。中端人口你活16个小时,你就要睡三十二个小时。就是以这个方式来分配或者叫“赎买时间”。中低人口牺牲了一部分时间,让高端去活,当然高端也有牺牲,并不是霸占所有。这个分配方式管他好不好,至少能让大家共存。
但听起来很合理的这种顶层设计,你可能忍不住心里就是有千万匹羊驼呼啸而过。书里有一句话很重要的,那个叫彭蠡的是吧,就说我劝老刀你还是不要去第一空间了,你说你去那吧,见到那么好,你还得回来,你一对比就知道你的生活多么操蛋了。老刀就说,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我的生活是多么操蛋啊。那么你把“去第一空间”翻译成帆樯什么的其实也就是一个意思,你非得帆樯才知道你的生活多么操蛋吗?不用对吧,你知道了就知道了,不知道就不知道,你强行给装不知道的看它也还是不知道,它反过来还要教育你世界本来就是垃圾站,世界的味道本来就是带着甜蜜的腥臭味。
所以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不需要非得看个小说才能明白。时间的分配就是这样,正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睡觉。那些觉得夜生活刚开始的,说白了,是人家有意让你去夜生活的,设计目标就是要把你的生命折叠到夜里去,你在那出没就好。这样夜猫子和正常人就不来往了,白天不懂夜的黑,达成两个世界共享一个空间的折叠计划。
小说里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东莞已经出现了,工厂慢慢的就是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然后机器要去取代人。可这个不是第一次出现的,当年纺织机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产业工人就已经有过很厌恶的反应。在法国就有个卢德派,这帮工人们认为就是你这些机器抢走了我们的就业机会和饭碗,所以他们兴起了一个大规模的运动,就是破坏机器,这个我记得马克思都好像写过这个事,他说这是工人运动的一种,但他们不知道问题是资本家的剥削造成的,还以为是机器造成的,所以他们找错对象了,应该砸资本家,而不是砸机器。
可是现在你会觉得,他们真的找错对象了吗?人的普通常识通常还是准确的。你到了今天来看,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又出现了机器要取代人。当年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人在那个地方负责战后重建,然后比如说这个楼塌了,要把废墟清走,正常来说一台挖掘机一个人干一天这事就完了,结果他必须雇35个伊拉克人在那干两周,那他也必须得雇,因为你这样的话就创造35个就业机会,他们有活干,能吃上饭,他就不生事。如果你真一台挖掘机在那干,其他人就围观,你一人发一瓶矿泉水两个面包,这也不行,时间长了他无极六兽,他血性未泯,还是要造反,这就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你看换你你能怎么办,你要是用机器,其实很容易做的事情,但是你又不能说垃圾工全下岗。
书里边的另一个情节就是这个吧?依言的未婚夫就在推广一种更加高效的垃圾处理技术,一种什么神水,一浇,融化了,溶解了,或者都变颗粒状了,就直接分类回收,那就不需要人工分拣了。如果这个技术一旦应用,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老刀这样的肯定要下岗了是吧?而那样的人生并不豪迈,很难重头再来了。
小说作者认为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人口这么多,像AlphaGo这种人工智能到了这种地步,确实不需要人了。她给你提出了一个问题,除非你说人本身就不要活着了,那么用这种折叠的方式活着至少还是一种办法。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一样的,说白了能够创造的东西就那么多,而且这些东西完全用一些机器做其实比人更好更快,成本还低,但亻氐立耑人口这些人你又不能让他闲着,那你说怎么办?所以就用各种办法给他稳住,比如说游戏,农药也好,吃鸡也好,这些东西都是为了稳住你的一个办法,你反正没有工作,又怕你造反,那你就打游戏去,这挺好的,然后吃又可口又解馋的廉价食品,至于腊肉在你头顶摇摆,大地在你脚下折叠,管他那个。
这里边所形容的就是这个对吧。那两千万垃圾工还创造价值,它分出东西,回收再利用。然后剩下的3000万虽然也是5000万亻氐立耑人口的一部分,但他们拼命的想去获得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所谓体面的工作就是比如说在迪厅里边给人家当DJ打碟,他觉得这个比较有意思,比分垃圾好太多了。
这个相当形象和现实。我看现在施工队的建筑工人,都是70后在做,80后就少多了,90后几乎没有。因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心态不一样了,他们觉得外表比生存重要得多。48岁的老刀他做垃圾工,他觉得没什么,那是有味儿,但是我没有嫌弃我的工作,虽然我的确怕被别人嫌弃。我不觉得我的工作很卑贱,因为我自食其力,我一个月挣一万块,我够吃,我只要不吃这顿早饭(这顿饿了四十个小时后的早饭),我一个月还能攒出一千,再攒几个月我就够能送孩子上幼儿园。所以人家是一个本本分分的人。但是现在年轻人不是这样了,那不就俗语说的吗,70后是既上班又加班,80后是只上班不加班,90后是干脆不上班。这个当然夸张了,不是90后真不上班,但确实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不知道生存危机在哪。
所以她描写的,就像说年轻人最危险的就在于,他不知道他所站立的这个地方,根基其实是极其脆弱的,他是不知道的。它里边也写了,说因为这个折叠,你想这个城市翻转过来,所以上层人口它们的地基是用了多少的水泥去做配重的,因此高端人口觉得自己的根基十分厚重。
她这话都不是白说的。越是高端人口,他越清楚这些东西是很难的,大家都吃上饭这件事是很不简单的。但越是活在一个很糟糕的情况下,他每天反倒很嗨,反倒比较轻松愉快,他不会为什么操心的,你也可以说这个很乐天派,也可以叫愚昧,没问题,书里边就有一句话是专门回应这个的,大意是你说你非让我知道这些真相干什么呢?我知道了,我又不能改变,我又不能做什么,我还不如不知道对吗?我如果就是要在这个铁屋子里憋死的,那你为什么非得叫醒我们?我在睡梦中香甜的死去不还好一些吗?所以真相还是遗忘,这个问题又出现了。你非得告诉他:其实你现在活得很悲惨……一定有意义吗?很悲惨又怎么样,我能做什么?对吧,你说那我通过个人努力能不能够上升和打拼?它里边有个话就说得很绝了,就第二空间那个秦天的室友叫张显的,他就对老刀说,你看我将来要当了官员,我要雷厉风行,改进工作作风什么的,并且上升的空间、提拔的空间“也”要向第三空间开放。这个“也”字用得好啊,就是说现在其实是不开放的。
换言之,你属于亻氐立耑人口,你就永远不可能进入到第二空间,更别说第一空间。所以老刀后来被第一空间一个叫老葛的救了,老葛可能是最后一批能够通过个人奋斗,然后混到高级蓝领,以至于在高端空间安顿下来的,他其实也就是个高级保安。但他在第三空间的老爹老妈,他也无能为力,不可能接过来的。
总之,这个书所说的事情,我们不会觉得太奇怪,因为就是日常操作,大家都能见到的事情。只不过里边涉及到的一些观念,可能不一定是她有意设计的,就像我说的那种赎买时间,这样的观念不见得是她能够想到的,但是她作为艺术家还是有自己的禀赋,她能够把观察到的现象正确地描摹出来,这就不错了,所以虽然不是有意设计,但她能够写到这个样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就是她成功的原因。
书友提问:那圣经里对赎买时间怎么表达的?还有更多的表达吗?
保罗说,你们要做智慧人,要爱惜光阴,这个爱惜光阴就是我说的赎买时间。你不要像愚昧人,那种好吃懒做的状态。他这里边形容的,都是一种后来的所谓清教徒的价值观。当你对永生有一个确信之后,你对时间的整体才有一个清楚的把握,你才会像一个真正的智慧人一样,因为智慧人看待时间的方式跟愚昧人不一样。
简单来说,在智慧人的眼中,时间很长。在愚昧人眼中,时间很短,所以他不可能有长远规划。而一个人做事情是不是有长远规划,你就知道他的阶级地位在哪,就这个意思。他做一些明显作死的事情,你就知道这个人肯定不负责任,也没有长远规划。中产阶级知道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地方受教育,这当然有可能是把孩子当偶像崇拜了,但也说明至少他们能考虑到下一代。但是在很愚昧的人那里,他天天在这儿拼的就是我眼前这点儿事儿。
举个例子,我在四川听过一个讲座,这位弟兄毕业之后干了一个公益性质的事儿,就是救助流浪者。城市里的流浪者大家都知道,就是乞丐流浪汉这种人,救助这样的人。他就跟我们讲,他给流浪者分了六个还是几个类型。然后他服侍这帮人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就是你一定要做好准备,这帮人一定会骗你,消费你。
所谓流浪汉,不是说都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身上套着几层塑料袋,穿个捡来的破鞋,不是的。他可能看起来穿得衣冠楚楚,至少干净整洁,但他也可能是流浪汉。这种人的全部知识就是,怎么能够吃到免费的饭,住免费的店,洗免费的澡,甚至于交免费的女朋友,他就掌握了这个技能。
他帮助的一个人就这样,这个人眉飞色舞地告诉他,说自己都能出一本书,就叫《穷游成都》,就是你怎么样能在成都一分钱不带,然后就能够吃喝玩乐,各种享受。然后当弟兄对他说,你何不找一份工作去干,这个人就拒绝,绝对不行。因为他手里如果有一千块钱,突然有一千块钱,他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花出去,因为他知道这个钱在自己手里是会突然不见的,或者被偷了或者被骗了,总之得赶快花出去,花到自己身上,享受到了,吃到肚子里边,这才是安全的。他对于钱的看法从来没有超过三天的计划。他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钱用花呗。
著名的“窃·格瓦拉”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就是我说的,当人到了这个地步,他对于时间的看法就是以天,最多以周为单位了,不可能更长。正常人起码说我找一工作,我签一年,我干一年看看会怎么样,好的话我就三年,我在这个城市就稳定下来,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对吧。而真正有深谋远虑的人,他会有一个更长远的规划,就像川普他爷爷,他去美国当个木匠,但是就让他的儿子受一个好的教育,然后他儿子将来就慢慢的开始搞出租房子了,就赚到第一桶金,然后就成了房地产商,然后就开始能够承包美国海军退役军人的家属院工程了,然后到了川普这一代各种川普大厦就起来了。所以这种人他有一个长远打算,他去通过勤劳致富,累积遗产传下去,借这个遗产再次上升。这就是典型的清教徒伦理或者叫做中产阶级伦理,或者叫美国梦,意思就是通过个人奋斗,虽然不一定我这一代成功,而是我这一代把这个东西传递下去,形成一个累加效应,那么子孙后代会好起来的。
但是人什么时候会短视呢?就是我以前说的驻马利亚这类的地方,所谓黄泛区,如果你是当地农民,但黄河年年泛滥,你种地,洪水一来,冲了,没有了。你年年就是这个状态。长此以往,人对于时间的看法就不可能有恒心,因为他都没有恒产对不对,他不可能做长远考虑,所以那个地方就出现了大批的流寇骗子乞丐对吧。人如果没有私有财产,固定的、不会被掠夺的、能够传递下去、能够增值的私有财产,他就不可能有长远规划。既然我这个地是要被冲掉的,那么我今天偷一点抢一点骗一点,这反倒是最合理的一种打算。所以不要觉得这帮人一定是很愚昧,不是,那是他在他的情况下能做的最合理的打算。
所以这就是圣经说你要爱惜光阴也好,赎买时间也好,但时间对于不同的人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清教徒是知道自己有永生,所以他的盼望指向永恒的上帝,所以他在今世的这几十年,他就以一种有限对应无限的精神,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这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它天上样式的对应物的,所以他做事情都是有神圣意义,他知道他所做的工作是天召,是天职。这是在最高的意义上对于时间可能会有的最好的看法。
并且保罗接着指出,也惟有在基督里,无论原先是自由人还是奴隶,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才会真的平等合一,高端中端亻氐立耑的本质差异才会真正弭平,大家才能靠着基督学会换位思考,“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林前 7:22)”。正如经文所言,这种弭平、拯救和平等都是需要付代价的,付极其高昂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正是耶稣付的。
所以中国人老觉得高端还是亻氐立耑就是直接拿钱来衡量,比如说亿万富翁,你就会说他是高端人口,他肯定是高端人口对吧,然后另一个人家可能有900多万1000万,他就中端人口。我们就直接拿钱来划分。但其实不是这样。真正你是高端还是亻氐立耑人口,绝对不是光用钱来算的,比这更重要的至少是你对时间与生命的看法和做法。比如说,假如几十年后苏格兰闹独立,英格兰不让,又打起仗来了,有位苏格兰清教徒实业家就仓皇跑到美国,身上就带了20块钱。那他终究还是会好起来的,一代不行两代。
作为对比,比如说拳王泰森,他打拳已经赚到10亿美元了,可是你还是知道,他终究会破产的,一代不行两代。因为钱这个东西你放到了愚昧人的手里,它仍然会流走的,因为他没有固定的价值观,没有对时间的一个长线看法。但智慧人就是,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我虽然赎买不了生命,但上帝给我赎买了,那我就要尽我所能去达到上帝给我预定的天命,好尽量证明我是有这个得救的记号的,我没有辱没上帝。泰森就没有这个动力,所以他拿了10亿美元,就养白老虎,到处买别墅,然后没几年就破产了,到了晚年干脆要领低保。他就是拿着巨款的,心理上的亻氐立耑人口。而当人对于时间有了正确看法之后,他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他将来一定错不了。
泰森脸上的刺青相当别致
所以一个人的时间值不值钱,就看你对时间的看法,看你在做什么。所以赎买时间,就是你怎么能够折叠你的时间。所以你看书里写,每48小时里,高端人口活24小时,中端人口活16小时,亻氐立耑人口每两天你只能活八个小时。其实这个或许都高估了,真正的灵魂里的亻氐立耑人口,你每48小时里你的有效时间能有八个小时?高达1/6?不可能的,应该说基本都是在荒废,不可能有1/6。
最后几句点题的题外话。我当年学英语的时候被英语老师骂过,因为我用了一个中体西用的招数来记发音,比如“physics”我不会音标,我就标“飞贼渴死”。这个做法肯定是不对的,这么读一定是学不好英文的,因为这样的话你读“Folding Beijing”都会政治不正确,更别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所以最好还是让文本自己说话,无论小说还是书评。至于自己更清奇的想法,不妨先折叠起来,让它们摇摆一会儿。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