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
夏天和冬天是你所定的。
(诗74:17)
天学节气诗
夜窗寒气绽冰花,朝日光芒照雾凇。
世界至今罪暗里,人心几处冷霜中。
枯枝犹可待春融,我志唯依十架功。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55°
英文名:Heavy Snow
节日时间:每年12月7日或8日
〖典故出处〗
大雪时节河水冻:参【新译本伯38:29-30】冰出自谁的胎?天上的霜是谁所生的呢?众水坚硬如石头,深渊的表面冻结成冰。
三星猎户挂冬空:参【伯9:9】他造北斗、参星、昴星,并南方的密宫。【伯38:31】你能系住昴星的结吗?能解开参星的带吗?【吕振中摩5:8】那造昴星(或译∶七曜星)和参星(或译∶猎户星)、使漆黑变为早晨、使白日变为黑夜,命令海里的水倾倒于地上的、耶和华是他的名。
世界至今罪暗里:参【罗3:23】【诗107:10-11】【箴2:13-15】那等人舍弃正直的路,行走黑暗的道,欢喜作恶,喜爱恶人的乖僻,在他们的道中弯曲,在他们的路上偏僻。【赛8:22】仰观上天,俯察下地,不料,尽是艰难、黑暗和幽暗的痛苦。他们必被赶入乌黑的黑暗中去。【赛59:9】因此,公平离我们远,公义追不上我们。我们指望光亮,却是黑暗;指望光明,却行幽暗。【赛60:2】
人心几处冷霜中:参【箴12:25】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耶17:9】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提后3:1-5】
枯枝犹可待春融:参【结17:24】
我志唯依十架功:参【林前2:2】【加6:14】
〖简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述大雪三候为:初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关于初候之“鹖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一大段注释文字如下:
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斗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pí)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馀录》作“鴈(yàn)”,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gān dàn)”,诗注作“渴旦”。曷,音河。
上述文字中,发音“曷旦”二字,字面释义就是“什么时候天亮”,再加“鸟”字旁,就是“鹖鴠”(hé dàn),所以说是“夜鸣求旦”,并且先说其为“鸟”,又说“亦名寒号虫”,从名字上看,这种动物似乎既是鸟,又是虫。文中引《禽经》中的“鹖,毅鸟也……”等描述,则是明指褐马鸡,说其为“毅鸟”,是指褐马鸡生性坚毅好斗,所以古代用其羽毛来装饰武士之冠。《说文解字注》云:“鹖者,勇雉也。其斗时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所谓“顶戴花翎”中的“翎”,也多为褐马鸡的尾羽制成。下图为西汉时武士戴鹖冠状貌:
文中又引《埤雅》“黄黑色,故名为鹖”,是从其颜色分析为什么叫“鹖”。《康熙字典》“鹖”字条引李時珍注云:“其羽色黑黄而褐,故曰鹖。”“鹖”就是指褐色的鸟。从《禽经》到李时珍的这些说法都显示“鹖”就是指褐马鸡或这一类的鸟。不过,这种动物又名“寒号虫”的说法,使得“鹖鴠”到底是什么又有另说。
按“寒号虫”指复齿鼯鼠(学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飞鼠,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复齿鼯鼠的粪便名为五灵脂,因其状如米粒,又名灵脂米,是一味中药材,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复齿鼯鼠喜欢吃侧柏、油松的树叶,致使其粪便有侧柏味或松香味。并且,鼯鼠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所以古来就有人甚至冒着危险攀岩附壁去采集鼯鼠所产的五灵脂这种药材。鼯鼠在古代的分布区域比较广泛,实际上从东北到中原,再到云贵川藏等地都有分布,至现代则在一些地区有所谓的寒号鸟(也即鼯鼠)养殖产业。鼯鼠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展开膜翼,可滑翔二百米左右,故又称飞鼠,据说滑翔翼的设计灵感即从其得来。(参视频资料:复齿鼯鼠粪便可以吃,比黄金还珍贵https://v.qq.com/x/page/z0504ob31yq.html)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二·寒号虫》说:“曷旦乃候时之鸟也,五台诸山甚多。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自鸣若曰:‘凤凰不如我’。至冬毛落如鸟雏,忍寒而号曰:‘得过且过’。其屎恒集一处,气甚臊恶,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人亦以沙石杂而货之。凡用以糖心润泽者为真。”
这段文字说“曷旦”为“候时之鸟”,也即指着大雪初候“鹖鴠不鸣”来说,意为这种鸟可以指示物候时令。后半段文字则是说复齿鼯鼠粪便五灵脂的采集货卖情况。照理来说,李时珍在描述产出药材五灵脂的寒号虫时,应该是有所见或有一些有把握的考证的,毕竟文中说“五台诸山甚多”,但“其状如小鸡”的这个表述却实在不知道他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说这种动物像松鼠,像老鼠,哪怕像兔子,都比像小鸡似乎合理的多。至于叫声听着像“凤凰不如我”,又像“得过且过”,这就更是文学式的表达了。这大概源于元末陶宗仪《南村缀耕录》中的这段文字: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k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古人观察没有那么细致,将飞鼠误归类为鸟类,这倒也可以理解。不过,像陶宗仪说的“文采绚烂”,李时珍说的“毛采五色”,甚至可以联想这种动物可以自夸凤凰不如自己,那说这种动物就是飞鼠,这就有点太名不副实的感觉了,编也不带编得这么不像的,倒是说它是褐马鸡,看着才觉更合适。
在上述各段引述文字中,似乎古人一直把“鹖鴠”理解为寒号虫,寒号虫也即寒号鸟,寒号虫、寒号鸟又均可指产五灵脂的复齿鼯鼠,在描述上则把鸟的特征和鼯鼠的特征混杂起来了。在一些山区,有村民把夜晚会发出怪叫声实际即喜欢昼伏夜出的复齿鼯鼠称为“怪鸟”。由于听其声不见其形,睹其影未辨其貌,不单村民,就连历代的一些文人们也是转述传闻,结果就使文字模棱不清,像陶宗仪的文字原是寓言故事,而李时珍的文字则本来是医药类书籍注释说明的文字,反而让读者不知其哪句为自然事实,哪句是文学想象,虫鸟混说,禽兽杂糅,需要考证半天才似乎半懂不懂了。
事实上,鼯鼠在古人的文字里并不那么隐晦陌生,早在《山海经·北山经》中就有关于飞鼠的文字:“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荀子《劝学》篇里则有“螣(téng)蛇无足而飞,鼫(shí)鼠五技而穷”的名句,其中“鼫鼠”就是指鼯鼠这样的飞鼠。魏晋时期郭璞的《鼯鼠赞》云:“鼯之为鼠,食烟栖林。载飞载乳,乍兽乍禽。”唐代李白的《鸣皋歌送岑徵君》一诗中有“冥鹤清唳,饥鼯嚬呻”之句。像《幼学琼林》这样的蒙学书籍,在其卷四“鸟兽”篇中有“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的教学素材。《康熙字典》“鼯”字条注释中说“状如小狐,似蝙蝠,肉翅”。这里的“状如小狐”比《本草纲目》的“状如小鸡”就确切太多了。总体来看,古人对鼯鼠是有过比较清楚的认识的,只是没见过、不了解该物种的人传来传去,附会想象,就最终创造出了后来小学课本里会说“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寒号鸟”这样一种半真半假、鼠鸟不分的文学动物形象名称。
回到大雪初候的“鹖鴠不鸣”,其中的“鹖鴠”或“曷旦”从古到今有两种解释,那么,这二字到底原本是指褐马鸡这种禽鸟呢?还是真的就如一些解释辨析文字所说的实际是指被称为“寒号鸟”的鼯鼠呢?
一方面,“鹖鴠”用“鸟”旁,其造字组词本意就是指着鸟类而言的,而且“鹖”字也表明这种动物外观上是以褐色为基调;另一方面,关于大雪时节这种动物“不鸣”,据国家林业局2014年主办制作的相关纪录片视频资料显示:“十二月下旬,白雪覆盖了山岭,极度的寒冷让褐马鸡进入到混群越冬时期,这时候它们会静静地待在自己的活动区域,保存体力,等待着漫长冬日的离去。”纪录片中所说十二月白雪覆山,也即大雪节气前后。这样看来,大雪一至,褐马鸡的确开始了一段安静“不鸣”的时期。(参视频资料:世界珍禽褐马鸡https://www.iqiyi.com/w_19rrxelhb5.html)
另如明代王夫之《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三十五》中有句云:“朔雪不摧曷旦羽,长随彩凤嚇飞禽。”这里的“曷旦羽”三字明显表明诗人所言说的“曷旦”是指一种带羽毛的禽鸟,也即褐马鸡,你不能把“曷旦羽”理解为指鼯鼠毛。一只展开膜翼的鼯鼠随着凤凰飞,这是多么缺乏美感的诗人才会吟咏出的画面啊。
综上,在对“鹖鴠”究竟是指哪种动物的解释上,古人确实早已有混乱的情形,推究产生这一混乱的原因可能是褐马鸡和复齿鼯鼠在不同地区都有“寒号”之名,人们通过不同文字和说法联系想象,结果兽鸟不辨,进而混淆杂糅,上文通过查考辨析各种文字视频资料,认为大雪初候“鹖鴠不鸣”之“鹖鴠”应是指褐马鸡,这从字义到生物习性都顺理成章,而非如一些网络文字所言指复齿鼯鼠,该说法似乎雄辩有据,但却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从寒号鸟一名再反转到哺乳动物的飞天鼯鼠,不能不让人疑窦丛生。
大雪二候“虎始交”指这段时期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大雪三候“荔挺出”也有不同解释,一种认为“荔”指马薤,这样“挺”就做动词理解,指该植物包裹将来要发之芽的外层如鞘革之皮挺出土表;另一种认为“荔挺”就是这种植物的名字,并言其“似蒲而小”,是兰草的一种;还有一种认为“荔草又名荔挺”,而“挺”是“莛”的通假字,这种植物抽茎开花就叫“荔莛”。中草药书里则认为荔、马薤、蠡草、马莲、马兰等都是马蔺的别名。马蔺开花非常美丽,如今在一些城市的路边或公园会有种植。此外,一些古诗句如“仲冬方寒荔挺出,仲夏方炎靡草死”(〔宋〕楼钥《又次王恭叔韵》)、“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宋〕吴潜《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荔挺始看穿北土,梅花又见放南枝”(〔明〕朱诚泳《初度自庆十一月十五日》),从上下联对仗关系看,是将“荔挺”作为植物名字来使用,或也可以按“荔莛”指“荔”之茎来理解。其中,朱诚泳是明宗室,袭封在安徽凤阳,在旧历某年十一月十五日四十岁生日的诗中,他写到当天所见“荔挺”刚刚“穿”出土表、向阳处的梅花也开始开放的景象。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对应的正是大雪时节。
天学节气诗大雪一诗首联写大雪这个节气的时候,河水上冻,猎户座已经在冬夜的天空亮起来了;次联写北方冬夜寒冷,晨起常能发现窗玻璃上凝结了漂亮的冰窗花,有时野外还会出现壮观的雾凇景象,千柳万枝,银装素裹,朝日一照,更是绚丽;第三联由前句物理上的冰、光,转而思及人性上的罪中之暗,感慨多少心灵尚处在冷霜之中,还没有被神爱照耀;末联先写希望,枯枝及春可以复萌,人也可以重生更新,再写我之心志则注目救主,唯赖祂之拯救之恩。全诗由大雪节气时的大地寒冷,冰冻凇挂,联想到的则是人心处罪,冷暗硬结,但愿华夏归主!
〖谚语选录〗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
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落雪是个名,融雪冻死人。
下雪不冷化雪冷。
瑞雪兆丰年。
冬无雪,麦不结。
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
狗仗人势,雪仗风势。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古诗选录〗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秦中吟十首·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wén)乡狱,中有冻死囚!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十一月朔大雪节早见雪
[明]陶宗仪
狂风昨夜吼棱棱,寒压重衾若覆冰。
节气今朝逢大雪,清晨瓦上雪微凝。
〖Bible节录〗
【伯37:6】他对雪说:“要降在地上”,对大雨和暴雨也是这样说。
【箴31:21】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
【赛55:10】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
物候小记
(记录一下你对自然界天气及动植物现象的观察)
| 欢 迎 转 发 分 享 本 文 |
〖友情推荐〗
童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