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十二世纪,乌加里特这座城市及其居民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当时宫殿内依然放着还没有被烘干的楔形文字,历史学家们认为这应该和非利士人有关。
圣经中第一次提到非利士人是在创世纪第十章十四节,“从迦斐托出来的有非利士人”。这说明非利士很早就开始往返于迦南地区,甚至定居在那里。
据古埃及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埃及人征召非利士做雇佣军,协助埃及防守迦南人,而此时以色列人也被视为迦南人的一部分。据拉美西斯三世神庙的一篇铭文记载,当时有大量的非利士妇女和儿童一起随军,这可能暗示他们不仅仅只是军事上协助埃及人,而且还主要有大规模的移民。
非利士人主要定居在沿海一带,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城邦,分别是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和迦特。后来他们将这一地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即巴勒斯坦(Palestine),它是非利士人(Philistine)的衍生词。
乌加里特遗址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除《圣经》外,了解迦南当地人有关信仰巴力最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使用的文字今天被命名为“乌加里特文字”,属于楔形文字的一种。
乌加里特文字
乌加里特居民的主神名叫伊尔,他的儿子包括巴力(负责农业)和摩特(不生育和贫瘠之神)。据记载摩特打败巴力,并压制住他的生命和生育的法力,将他的身体撕裂扔在大地的四角。正当伊尔在天上痛哭儿子死亡之时,掌管生育的女神亚拿为巴力复仇。“她擒住伊尔之子摩特,用刀将他肢解,用铲子抛起他的碎尸,用火焚烧他的筋骨,用石磨磨碎他的血肉,又遍地抛撒,飞鸟来啄食他的血肉,直到一无所剩。”
后来摩特复活,再次和巴力发生战斗,伊尔出来制止并放逐了摩特,巴力和亚拿交合获得神力,人们迎来降雨。因此,巴力复活算是迦南人最隆重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中,迦南当地的国王和庙女表演,并发生性关系来诱惑巴力和亚拿交合以确保降雨。而《士师记》记载:“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看为恶的事,去侍奉众巴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在乌加里特还发现了迦南人有关祖宗崇拜的证据,它也影响了以色列人,像扫罗要求和死去的撒母耳对话。当亲人去世后,以色列人也受到迦南人的影响,他们的哭泣并非因为丧亲之痛,而是通过眼泪试图说服“神”复活自己的亲人。耶利米先知在《耶利米书》16:6谴责的应该是这一行为。
《列王纪上》记载以利亚和巴力先知在迦密山上斗法,这些巴力先知“按照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据乌加里特考古发现,迦南先知除了自残外,醉酒和性行为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分量,他们认为这都有助于劝说巴力快快为他们降雨,这也帮助我们理解以色列人祭司为什么不允许喝酒的原因。
以色列人在迦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时期,但直到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征战迦南后,他们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定居此地。大约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十三世纪,正是乌加里特最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以色列人深受迦南异教影响最深的时期。
后来,非利士人渐渐定居迦南地,尽管从军事上非利士人很快击败了迦南人,但对以色列人来说,则是刚逃离群狼又掉到了虎穴。但士师晚期以色列百姓依然并没有寻求神,反而羡慕列国列邦君主式的统治,尽管神给了他们所想要的,但他们依然崇拜迦南偶像。
直到被掳回归后,以色列人才彻底除掉迦南偶像对他们的影响,这种影响前后几乎跨越千年之久。他们付出如此沉重代价,希望能唤起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