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Let us not become weary in doing good,for at the proper time we will reap a harvest if we do not give up.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Do not withhold good from those who deserve it, when it is in your power to act.
今天这个时代,“善良”、“好人”在很多语境下变得微妙且讽刺。做个真诚的善良人,多行善事,好像是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因为人善可能被人欺,甚至会引发别有用心之人的道德绑架和操控。
你真心善待他人,或许不被感恩,反觉得理所当然,甚至遭受无端揣测,心意被曲解。这让那些努力行善的人很是受挫,这背后带着困惑,伤心,不甘甚至惧怕。
或许正因为这种状况是常态,人心很容易寒凉,失望透顶,从此走向冷漠和过度的自我保护。所以那本大书中才屡次提醒人要离恶行善,并且要依靠祂行善,将焦点放在至高的那一位身上,知道自己因谁而做,为何而做。也因为此,保罗才多次劝勉,你们要恒心行善,你们行善不可丧志。
Paul甚至提到了频率和应许:“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我们行善并非了积累功德,更不是谋求好处和名声的交易(虽然那样或许无形中也帮助了一些人)。动机决定了行为的本质,说明了我们所行的是卑鄙,还是高尚。倘若我们被爱的本源毫无保留地爱着,我们行善必然是对他感恩的回应。而来自那神圣的应许是祂爱我们的表达和报赏。
但,为人善良,多行善事,并非是糊里糊涂,毫无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个成年人,需要独自面对世界的复杂,并且在复杂中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保罗说,我们若有行善的力量,要向那些应得的人施行。行善并非是盲目的,若对那些人没有益处就不用去做。我们的精力和财富不要用于那些贪心的,欺骗的,不劳而获的,道德绑架的人身上。
同时,也要有个人的界限和立场,要懂得拒绝一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或者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一个人的精力、时间、财富、能力等始终是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它们,是我们自己要确立的一件事情。
我们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工作、学习、服侍等等都需要有一个安排,我们要乐于助人,却不要有救 * 世 * 主情结,自己本应该要承担的事情要先担负起来。不要觉得世界离开了自己就不转动了,要敢于让自己在某些时候“不那么重要”。
但,如果你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很容易心软,即使你尽量明辨是非,与人为善,还是可能会吃一些亏,这是很难避免的。那就豁达一点,一笑而过,继续将精力和心思专注在自己的生活、服侍、工作和爱好上。
要知道,做这些,只是因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仅此而已。
经过了生活的打磨,成年人都是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既然我们选择成为蒙悦纳的人,过充满恩典的一生,我们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相信那应许倘若不丧志,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所以,简单一点,不用把自己的人生弄的太复杂,按照我们当下的判断力,能力和境况去做好了,其他的,尽情交托。
人生在世,总有些事情在所难免,不要让他们搅扰自己的精力,消耗在不甘、愤怒、患得患失上面,多么得不偿失啊。只管走自己的路吧。
各样美善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行,要心甘情愿的去做,被迫或因愧疚感去做,终会心生怨恨。不渴求回报,不期待他人转过头来。当我们有了需要回报的念头,就注定要失望。
既做了,还格外惦记着,终归是不好。不是对他人不好,是对自己不好,那会无限制地消耗你,也会让我们不再容易付出爱心。
爱就意味着有风险,有伤害,得不到回应。要爱得起,放得下。
一味纠结不甘,最终,会越来越有受伤的感觉,甚至有受害者心理,然后就变得越来越冷漠心硬,就不太能享受快乐的生活。甚至让不平和愤恨成为心中的刺,最终刺伤的是自己。
说到底,我们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他人无关,跟我们帮助过的人,跟讨厌我们的人,跟喜欢我们的人都没有关系,那只是我们选择了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我们早已被深深地爱着,我们一切所行的,乃是因为他。我们能做这些,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因为人的一切爱心和善心的源头不就是来源于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