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宗教,放四海而皆准;
没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没有意识形态的区别,
更不担心什么种族歧视,妄论忌讳什么宗教避嫌,
还不会有阶级差异。
那就是自我中心,自我崇拜!
崇拜的仪式就是消费!
最日常的家庭崇拜或群体崇拜仪式,就是“聚餐”——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喜爱;
最个人,最通俗的个人崇拜仪式,就是“购物”!
在人类产生不久的伊甸园,他们就僭越了上帝主权,把自己推上了造物主的位置:“……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 3:5)
什么是“我们如神”呢?
“万物皆备于我,万物皆役于我”——我们像造物主一样,使用各种物品,消费各种想消费的东西!
所谓“以人为本”,潜意识、潜规则都是“以我为本,我是人。别人虽然是人,但对我没有用的人,是多余”!
因此,这种宗教,又叫“消费主义”,是今天世界的普世宗教,谁也不能说自己不信教,只是信的不一样而已。
2、宗教愿景
为了实现“我如神”的宗教愿景,我们需要追求:
首先是生存需要,即温饱层面上的消费
然后是生理需要,即男女或婚姻的消费
第三是安全需要,即经济或公共的消费
第四是关系需要,小区环境和关系享受
第五是自我实现,即我的理想得以展示
这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本质上都是一种消费!
世界上没有人不需要饮食男女,商品交易无可厚非。
但许多朋友,如果说有什么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那一定是购物!
如果购物不能的话,那是因为不能称心如意地购物!
人早就被商品化了!解决生理需要,或结婚,或嫖娼,或其它方式,审查一下:“男人是什么条件”“女人是什么条件”,都看得顺眼,达成交易,本质也是消费,不过世人会套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感情的美好,世人都不是通过送礼物来兑现吗?礼物越贵重,感情越深厚,谁还在乎你送一本书,或一副画?或者在乎对方为你唱一首歌?搞笑吧!没事干?现实一点,999朵玫瑰,比得上送一套房子,送一台车吗?
安全的需要,社会关系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过是更大的购买或消费,比如住进高档小区,有一流的安保措施,进入上流社会圈子,投资移民,享受他国的公民福利,拥有与世界名流打交道的平台……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不在乎吃什么,在乎和什么人吃”!
……
一般人消费能力有限,对于“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没落的地主阶级生活”,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不是不想要!要不到而已。
他们若有机会追求,也会毫不犹豫的,购物狂欢的日子,就是时代的呼声,是人民群众的呼声!
3、崇拜仪式
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谁的消费能力越高,就越有社会地位:车子,房子和日用品的消费,是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标准。
所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也乐意:竭尽自己所能,在生存、生活和日常需要方面,购物、购物、再购物,消费,消费,再消费!
竭尽可能“对自己好一点”!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放纵就放纵,想熬夜就熬夜,想逛街就逛街,想……
冠冕堂皇的话,那是在场面上说的,我们有需要就满足——除非满足不了!
特别是未婚青年男女,觉得自己好压抑,好委屈,更不用说守活寡的女人,被离婚的男人……我自己都不爱自己了,世界上还有谁在乎我呢?
因此,“11.11”的购物狂欢,就出现了,这是应时代的潮流而生,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这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传说,啊购物!购物,有什么比这个东西,更能安慰这个时代“放荡而焦灼的心”呢?
购物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那些美丽包装的礼物,送进千家万户,那些平凡的人们,露出不平凡的笑容!万物皆备于我。
当自己精选的商品,从远处,从四面八方,带着天使的翅膀,向我们飞来的时候,我们满足了,如神一样!万物皆役于我。
那拆开的感觉真好,连家里的小朋友,都热切地想要拆开一切包装!至于快递员打向自己电话,仿佛听见天堂耳语,主日敬拜都无所谓了。
消费才是我们真正的敬拜,主日是敬拜上帝,消费是敬拜自己!
因此,热衷购物的人,自嘲为“剁手党”——他们深深地知道,钱是有限的,消费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钱财,投入无限的消费中,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牺牲,悲壮啊、悲壮!
————————
更多的交流,欢迎加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