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小万工|学建筑,未来的路怎么走

【作者按】毕业季,大家都在面临报志愿和选专业的问题,理老师有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建筑系,询问我未来的出路,我就想起这篇讲稿。其实以我的职场LEVEL,远没有到能给大家指点出路的程度。这篇是三年前我的散文集出版时,应邀去华师一附中、武汉大学、鄂南高中、北京林业大学分享的职场心得,对预备学建筑和正在学建筑的朋友应该多少有所启发。后来将多次的讲稿一起整理成了这期纯干货的知乎live,全文很长接近8000字,我在知乎讲了55分钟,但如果读完,相信肯定会有收获。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我是小万工。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清华建筑系03级的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万科工作。从业十余年,做过各种类型的项目,和国内外许多大型设计院,著名事务所合作。

但我之所以被公众熟知,并非作为建筑师,而是因为我有一个原创微信公众号“小万工”,从北京调回武汉的时候,我写了开号的第一篇文章《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就有千万级的阅读量,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转载。成为媒体眼中的“现象级青年作家“。

最近因为出新书的缘故,经常受邀去各个大学讲座,而我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题目就是: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因为在现在的行业形势下,学建筑的学生实在是太迷茫了。

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是:学建筑,未来的路怎么走。

在北京林业大学演讲的时候,我被一位老师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说清华建筑系的03级,就是我所就读的那一级,被称为传奇一级,因为出了非常多人才,包括诸多新兴事务所的创始人、大学教授、公务员、新浪微博800万粉丝的漫画大咖,网络游戏大咖,古城保护咖,故宫修文物咖,还有小万工这种甲方建筑师兼职微信公众号网红。

他说从他的眼光看来,似乎03级的建筑系的毕业生都很成功,是为什么?

我当时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更多地觉得是因为遇上了好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是时代的必然。但是回来仔细想了一下,我们这一代的建筑系学生,正处在建筑行业发展趋缓,互联网行业蓬勃兴起的年代,经历确实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我先说结论,在建筑行业下行期,建筑学学生反而有更多设计类的泛行业机会,如果能抓住这些泛行业机会,对于个人而言反而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重复一下我的结论,在建筑行业下行期,建筑学学生反而有更多设计类的泛行业机会,如果能抓住这些泛行业机会,对于个人而言反而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接下来,我会分四个部分来为家介绍学建筑,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第部分,我会讲行业趋势。第部分,我会为你分享设计师的职业能力要求。第三部分,我会讲到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甲方还是乙方,要不要读研,要不要出国等;最后一个部分,我会讲到跨界的体会。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第部分关于行业趋势。

其实行业大势大家都比较清楚,比如地产进入白银时代,建筑行业也发展趋缓。

但是我想更微观一点,关注行业里的人,也就是建筑学的学生,过去十年都流向了哪里?

我手头有两份统计数据,都来自公开发布的资料。

一份是top3建筑学07级建筑系学生的统计数据,共164个学生。

2012年毕业,6年后的2018年,他们的去向大致是70%在设计院做设计师(或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10%在地产做甲方,10%转行,10%仍然在读书

大家在PPT里可以看到这张图,数据来源是一个叫月半半的同学自行统计的结果。

另一份是清华大学03级建筑系学生的统计数据,是清华建筑学院统计的结果。

我就是清华大学建筑学03级的毕业生,从这个结果里可以看出我08年毕业十年后的状态分布——我有30%的几率在做建筑设计师,20%的几率已经转行(互联网,金融,能源等比建筑更赚钱的领域),15%的几率在房地产公司做甲方,10%的几率在大学教书,15%的几率还在读书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但是数据的趋势很有意思。

数据里显示了几个趋势:一是由乙方转向甲方的趋势,在我毕业的时候,地产是少有人走的路,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地产公司。我们上一届有好几个人为了拿北京户口选择去地产,当时学院还很紧张,觉得没有做好孩子们的就业指导,让他们误入歧途。但是十年后的今天,有五个人在做地产,大家现在也并不觉得毕业去地产公司是坏选择。东南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来,甲方组由刚毕业时的两人,变成了21人。

二是转行的趋势,东南是10%,清华是20%,而且大家的转行也非常理智,都是奔向比建筑设计行业收入和前景更好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游戏,咨询等领域。

其实高端人才的流向,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行业的整体趋势,因为高端人才是有选择权力的。那么未来十年这个趋势会不会继续呢?

我的答案是,会。

为什么?

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都高度依赖于城市化进程。

比如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我从清华的另一组统计数据(有一个动图显示)上发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事,一是从国外回中国的趋势,二是从一线城市回归新一线城市的趋势。

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了,所以人才从美国回流中国。

一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趋于结束了,所以人才从一线城市回归新一线城市。

在我的散文集《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之中,我列举了两组数据来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从北京回到武汉。

地产行业,北上广在过去十年确实是黄金十年,但随着城区土地供应的渐渐收缩,可建设用地已经越来越少,而武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正在蓬勃发展。

一组简单的关于土地的数据就能看出两个城市的区别。

2010年-2017年间,北京的土地供应从6400公顷下降到3900公顷,其中商品房建设用地只有650公顷。而2017年,武汉的土地供应是6997公顷,其中商品房用地为1254公顷。

土地是城市和建筑的命脉,所以看似我从北京回武汉是从一线到二线,但其实从我所在的行业来看,我其实是从开发渐渐饱和的老一线城市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新一线城市。

当然从全国来看,中国城市化进程必然是逐渐减缓的。

这也势必意味着行业需求的萎缩,至少原来的平地造城型的开发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从建筑学的高考报考热度上也可见一斑,在我学建筑的时候,我们年级非常多省市状元,但是现在去年的清华建筑学,已经出现第一志愿未满报的情况。

听了我关于行业的描述,大家可能会非常悲观啊,那是不是建筑学将成为冷门专业,或者说学了建筑就没有前途了呢?

不是。

我判断:未来优秀的建筑学毕业生一定会在人才市场上更加稀缺。

为什么,因为未来的时代是AI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人最核心,最不可能被机器取代的能力是什么?

是创造力、审美、综合理解能力、讲故事的能力、情感交流—-所有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其实是人类独有的,不可被取代的设计的能力。

而建筑学的本科教育恰恰是理工科专业体系中少有的设计教育体系。

所以建筑行业确实会发展趋缓,但是设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会迎来井喷似增长。

我们来看看设计领域的机会。

图上我列举了目前所有设计相关领域的工作机会,可以看到很多其实都是新兴行业的新机会。

而且有一组数据,据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Fast Company)2015年的报道,在硅谷,大约有1/4初创企业的合伙人拥有设计背景,融资最多的25家公司中,约有40%的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有设计背景。

如果你还是个大学生,我想跟你说的是: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建筑领域,而要将自己定位在设计领域,你就会发现自己不是进入了一个夕阳行业,而是进入了一个前景无限的朝阳行业。

这是我说的第一部分关于行业,首先是人才流动的四个趋势,转行的趋势,乙方到甲方的趋势,从国外回流的趋势,从一线到新一线的趋势。然后是一个机会,人工智能时代,作为建筑学的学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建筑领域,而要将自己定位在设计领域,你就会发现自己不是进入了夕阳行业,而是进入了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

下面我们讲第二个部分,关于职业。

那么定位到设计行业,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职场中最有竞争力。

这涉及到设计的定义,我注意到很多学生学了建筑设计有一个误解,就是太注重设计的艺术性,就是做的漂不漂亮。

我想说这很重要,但并非设计的核心。

设计能力的核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来举个例子说一下。

比如我本科同学阮昊,他现在是中国美院的老师,他创办了一个事务所叫零壹城市,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天台五小。

这个地段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放不下规范要求的小学操场。

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把操场放到了屋顶,是不是挺精彩。

后来有很多把操场放到屋顶的设计,但是他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

这就叫做用设计来解决问题。

再举一个开发的例子,我们在北京开发过一个楼盘,叫长阳半岛。

这个盘通了地铁,但是仍然离市区很远。对于客户而言核心痛点是什么,是孩子的教育。

所以我们先和西城教委签订协议,把北京最好的中学引入来开分校,然后做了一个国际竞标。把长阳中学的设计做到国际水准。我个人觉得至今他都是我心目中最美的中学。

李虎和万科一起用建筑回应了很多教育的问题,比如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学校与城市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等等。

这个楼盘首期开盘的时候连售楼处都没盖,客户样板间都没见过,冲着这个中学,800套房子2个小时就售罄了。

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设计师,无论是甲方设计师还是乙方设计师,在市面上并不是过多,而是极度稀缺。

我作为甲方非常清楚,即使在去年这样的行业背景之下,很多好的事务所仍然是工作量饱和需要取号预约的状态。

而地产界的顶尖的设计人才,也极度稀缺。

我这么强调设计的理性和功能并不是说审美不重要,丑其实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所以在面试设计师的时候,我最为注重的一件事,就是看这个面试者有没有提出核心问题,然后运用设计手段去解决地段面临的核心问题的能力。

包括我欣赏一个设计,我现在最关注的也不是工艺和技法层面,而是这个设计最终解决了客户的什么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甚至是非建筑行业的设计师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推论你去面试任何设计类的岗位,请具体地给面试官讲几个你是如何利用设计思维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会极大地为你加分。

知道了设计师的核心能力,再回头来看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件事。

第一个问题是选甲方还是选乙方。

这个问题想从职业天花板的角度来回答,我在PPT里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的前领导毛大庆,另一个就是上面说的北京四中长阳学校的设计师李虎。

我觉得这两个分别是甲方建筑师和乙方建筑师成长的典型代表。

毛总的成长路径是乙方建筑师——地产公司建筑师——地产公司总经理——万科副总裁——独立创业优客工厂CEO。

也就是说做甲方设计师,你的职业终点是企业家。

李虎的成长路径是海外留学——海外著名设计大师事务所做到合伙人——回国创办自己的事务所。

也就是说,做乙方建筑师,你的职业终点是成为拥有自己事务所的明星建筑师。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想要的人生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是企业家,还是建筑大师。这决定了你的选择,而非薪酬或其他。

因为我说过,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顶尖人才其实永远是稀缺的。

第二个问题是读研,出国,还是工作。

这跟前一个问题是有关系的。

首先如果你本科非建筑老八校毕业,如果未来想做建筑师,我觉得努力考一个老八校的研究生还挺重要。因为中国的建筑行业其实还是比较看重学校出身,同门之间的小团体也相对封闭。

其次有条件出国读研就不要在国内读研,因为建筑这行,视野非常重要。你能做出什么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见过什么样的设计。

最后,如果铁了心去甲方,想做企业家的话,不用读研,不必出国,找行业领军企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因为企业家最重要的是在现实中实践。

第三个问题是去北上广还是新一线城市。

如果是做乙方设计师,我建议去北上广,因为好的设计单位高度集中在大城市。

如果是甲方,最好先去集团总部,获得全局视野,然后去你能获得最高职位的城市,无论是北上广,还是新一线。

第四个问题是要不要考注册建筑师。

如果是做乙方建筑师,建议考,而且用最短的时间快速通过,我有一个师弟叫邢可,他在知乎的live就是注册建筑师培训。很棒,推荐一下。

如果做甲方,不要浪费时间了,未来挂证会日趋严格,我好多同事考过了之后,章都留在家里给自家画画盖章用,有这个时间,咱们不如琢磨点跨界的事。

总结一下关于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甲方还是乙方其实取决于你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设计大师还是企业家。乙方最好能读研,最好去国外读研,甲方越早工作越好,但要去龙头房企。乙方建议去北上广大城市,甲方建议先去集团总部或区域公司,了解全貌后再选择城市。甲方不必考注册,乙方建议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注册。

所以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就来讲讲很热的转行和跨界的事。

前面说了学了建筑,并不意味着进入建筑行业,而是进入设计领域,未来咱们有30%的几率是要改行的。

那么如何跨界改行呢?

我还是先讲两个同学的故事。

一个是我本科的同学,人称S大。

他建筑设计做的非常好,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列。

但是他很喜欢打游戏。

在大四的时候他突发奇想想做一款自己的独立游戏。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没有编程经验,游戏中的每一帧都要自己去画,非常消耗精力。

结果就是他挂科了,直接被取消了已经到手的推研资格,当时他被清华建筑学院的老师作为玩物丧志的典型,大家都痛心疾首,好好的建筑大师的苗子断送在了游戏上。

然后他就去了耶鲁大学。

在耶鲁,他把自己做的独立游戏传到了Facebook上,结果所有人都尖叫,哇塞,中国竟然有这么好的独立游戏。

他因为这个游戏,一下子成了耶鲁的名人。

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他拿到风险投资,创办了自己的游戏公司,现在应该是我们班的首富。

讲他的故事我想说两点:一是热爱和兴趣是第一驱动力,金钱不是,S大当年写自己的独立游戏时是完全没有功利色彩的,就是出于喜欢,而且这份喜欢从功利的角度最初带给他的是损失。超乎想象的收益那都是后面的事。二是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观念左右,即使是为你好的人,同一个人同一款游戏,在清华被批评是玩物丧志,在耶鲁就被盛赞。

所以要转行,不要随大流转,要随从自己的内心,任何行业哪怕现在不被看好的行业未来都有机会,只要你做的足够牛。

但是s大的例子并不太适合普通人,为什么呢?他太牛了,即使他没有做游戏,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就像即使上不了清华的研究生,他可以去耶鲁一样。

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普通人成功的机会是什么呢?

成功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另外是在两个领域分别做得不错,然后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

这里又有另一个故事,就是我的万科前同事逯薇的故事。

她曾经是广深区域的副总建筑师,在住宅设计研究领域有数十年的积累。

但是使她成名的是漫画。她用漫画的形式来介绍住宅设计理念,先是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然后由中信出版社出书《小家越住越大》,卖了三十万册。现在她从万科出来独立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这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跨界的典型案例,就是在两个领域做到前25%,再把二者结合起来。

比如逯薇,在住宅的专业设计上,她并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但也是行业前10%的水准。在漫画领域,她肯定不是画的最好的,但也是前30%的水准。但是她把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用画漫画的形式来介绍住宅设计理念,成为了这个细分领域的NO1,她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再重复一下,成功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另外是在两个领域分别做得不错,然后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

我去武汉大学和林业大学做演讲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没法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是他们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那我的建议就是,先努力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至少做到前25%不掉队。再利用业余时间开启自己感兴趣的新领域,在没找到自己的兴趣之前不妨多读书,尤其是哲学宗教艺术人文这类形而上学的书,广泛涉猎。

再来总结一下跨界的要点,一是听从自己的心和内在的兴趣,不要轻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二是在你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前,不妨在现有的专业领域先深耕,至少做到前25%,然后广泛涉猎,找另一个领域想办法也做到前列,开启一个新的交叉领域。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干货部分。

首先是主题:在建筑行业下行期,建筑学学生反而有更多设计类的泛行业机会,如果能抓住这些泛行业机会,对于个人而言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那么作为一个建筑学的学生,应当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呢,分三个部分。

一是行业趋势,我们讲了两点,一是人才流动的四个趋势,转行的趋势,乙方到甲方的趋势,从国外回流的趋势,从一线到新一线的趋势。第二点是一个机会,人工智能时代,作为建筑学的学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建筑领域,而要将自己定位在设计领域,你就会发现自己不是进入了夕阳行业,而是进入了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

二是职业能力,一是设计师岗位(无论是不是建筑设计),需要的核心能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面试技巧,你去面试任何设计类的岗位,请具体地给面试官讲几个你是如何利用设计思维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会极大地为你加分。

三是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甲方还是乙方其实取决于你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设计大师还是企业家。乙方最好能读研,最好去国外读研,甲方越早工作越好,但要去龙头房企。乙方建议去北上广大城市,甲方建议先去集团总部或区域公司,了解全貌后再选择城市。甲方不必考注册,乙方建议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注册。

四是跨界的体会,两个要点,一是听从自己的心和内在的兴趣,不要轻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二是在你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前,不妨在现有的专业领域先深耕,至少做到前25%,然后广泛涉猎,找另一个领域想办法也做到前列,开启一个新的交叉领域。

好,我今天的分享主体部分到现在就结束了,不知道有没有解答你关于“学建筑,未来的路怎么走”的迷茫。

我们可以再来回到开始林业大学的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03级的清华建筑系毕业生能四面开花,大咖特别多。

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03年的高考是一次奇特的高考,大家可以去查一下,那一年数学和理综试卷泄题,试卷被盗了。

史无前例地启用了之前没有用过的备用卷。全国卷的数学和理综都难出天际。

以我所在的湖北省为例,那年湖北全省的数学平均分在40分左右,而清华在湖北的理科分数线由663分降到620分,直降了40分。

所以这届选拔出来的学生确实有两个典型特点,一个是应变能力,因为在我们高考前,命题模式都是考细心,从来没有这种难度,考完数学很多同学都崩溃了。这就给了心理素质很好,应变能力强的同学脱颖而出的机会。

二是有智商高知识面广,因为题特别难又出的偏,靠刷题库得高分的同学败下阵来,反而是平时了了,但有好奇心学得深入扎实的同学成了黑马。

这两种能力,都是非常适应我们所处的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的。

这是宏观来看,微观来看,作为当事人的我,在这奇葩云集的03级建筑学学生中学习,是非常痛苦的。

因为我特别学渣,我有一篇10W+文章,就叫《我在清华当学渣的日子》

天天都被虐。

但是现在回头看看,感受很不一样,因为学校的判断标准是整齐划一的,但社会的判断标准是多样化的,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都能在这个大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对于学建筑的学生,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有想象力!

所以如果我今天的LIVE,能给学建筑的你增加一点点想象力,那我觉得就很棒。

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做知乎LIVE,在做这次线上live之前,这个主题我在两所大学和两所中学都系统地讲过,每一次我都会持续改善自己的课件,来期望使听众更有收获。

在之前现场演讲的互动当中,很多同学也提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女生适合学建筑吗?没有学建筑学的同学未来有可能转行做建筑师吗?甚至是设计行业,加班情况特别多,没有自己的时间应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下面是互动提问环节,欢迎提出属于你的问题。

|全文完|


因为版权问题,这次讲稿没有配图,还请谅解,如果想听完整版可以去知乎搜小万工的同名live:学建筑,未来的路怎么走。

也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小万工的新书: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