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的一生,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我们余生能做些什么,而是如何用一种方式自我准备,好让死亡可以把自己和神的灵,像礼物般传送给我们所爱、也爱我们的人。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作者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结尾,决定了我们怎样走这一生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是一个数算神恩典的节日,一个很美好的日子。但是,人的一生如果能不只有感恩的一天,还能有一个季节的感恩,甚至感恩的一年,那该多蒙福啊?

再退一步想,一个人如果能拥有感恩的一生,那他会是怎样一个有福之人呢?

然而,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常常和我们怎么写好自己的结局有关。如果知道自己要去什么方向,又了解要以哪种方式活才能抵达目的地,那么我们比较会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甚至属灵光景,对吗?

所以,也许推算一下自己的结尾,以及读一些过来人怎么写他们的结尾,会给我们一些概念,知道要怎样面对自己的“最后一章”。

有些人对墓碑很感兴趣,喜欢阅读墓地里的墓志铭,认为很有启发性。通常碑上刻下的文字,很可能是亲友或他人为过世之人所下的一两句注解。文字虽然简短,但每个字都有分量。因为在两三句话中要道尽一个人的一生,必定精简扼要。

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人的临终之言。在生死拉锯战的最后,人断气之前所吐出的话语,多少会揭露这个人的品格或个性,或他临终最放不下的心头所重是谁。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维克多•雨果:我看到了黑色的光。”
约翰•多恩:正因他的灵魂注入坟墓,大地将比天空更为丰富。

正如古时曾子所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面对生命终点所说的话,会有一种特别的定调和托付,很有可以探究的意义。

而所谓“遗言”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更可以是一封信那样长。从几位名人遗言中,我稍稍整理出一个人面对终点可能会有哪些状态: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阿基米德在被杀之前,对一个要押他走的士兵说:“让开,朋友,从我的图表前!”(Stand away, fellow, from my diagram!)

显然他还在图面前计算什么,可以说研究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有些工作狂或者对研究痴迷的学者,很有可能会如此。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达·芬奇在死前说:“我得罪了神和人,因为我的创作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

这可是达·芬奇耶,虽然创作了《蒙娜丽莎》这幅画,还是对自己不满意。这可能也是所有文学艺术创作者的毛病──求完美,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美国人艾略特死前只吐出一个名字:Valerie(瓦莱丽,他的第二任妻子)!

普遍地,我们离开前,最不舍的就是我们所爱的人了,或者是配偶,或者是孩子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的遗言是说:“我高兴地等候出口,且希望永不回头。”

这个女画家吐露了许多痛不欲生、有轻生念头人的心声——迫不及待地想走,且永远不想回头。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信仰的人面对死亡会有不一样的态度吗?还是,我们的绝望恐惧会一如不信之人?

我所喜欢的属灵大师毕德生,离世前一个月,得知自己已被医生宣告时间不多,要进入安宁疗护时,他沉思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我觉得那很好。”(I feel good about that.)

临终前,他最后的一句话是:“我们走吧!”(Let’s Go!)为何是“我们”?有谁和他一起?也许是天使。

所以遗言可说是我们对这世界的一个交待,也是最后的叮咛,更可能是最后的渴求和呐喊!背后牵连着这个人对死亡的看法和态度。

也是因为如此,虽然我自己投身教各样文字写作课,但是不会教人“如何写遗言”,因为这是关乎个人生命和对死亡看法的事。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死亡观,精彩遗言自然会出现。这不但会成为你在这世上留下的最后分享,更可以成为最后祝福。因为死亡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充满创伤的经验,但若神允许,而你也愿意,死亡也可以成为一个礼物,而且是你留给这世上一个最大的礼物。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死亡,可以成为最大的礼物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通常中国人比较避讳谈死亡,但是我所喜欢的一位天主教神父,也是灵修作家卢云,在《最大的礼物──生与死的灵性关顾》(校园出版)一书中谈道:
我们是否可以和死亡做朋友,对它开放,并无所畏惧?
我们有没有可能准备我们的死亡,如同父母准备我们的出生?
我们有没有可能等候死亡,如同有一个朋友想要欢迎我们回家?
人皆有一死,我们是否准备好面对死亡?还是我们会做许多事来逃避死亡?我们是否可以彼此帮助面对死亡,而非假装死亡不存在?
死亡是否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盼望、新的生命和新的信心?抑或,死亡只是另外一个让我们感觉伤悲的原因?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卢云说,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我们余生还能做些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用一种方式自我准备,好让死亡可以把自己和神的灵,像礼物般传送给我们所爱、也爱我们的人?
卢云对死亡的看法不禁让我思考:面对生命中的挑战,我们不只要活得好,也要死得有价值!
卢云《最大的礼物》一书,就是说我们要如何和死亡做朋友,且让我们的死亡成为我们送给这世界最好的礼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新约中的保罗弟兄,为我们留下的一段宝贵遗言。从中探讨面对死亡,我们有什么可以学习的生命态度?以及,如何因为打好了这个句点,我们可以写出感恩的一生。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保罗的遗言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提后4:6-8)

这段经文的背景是,保罗因被抓进监狱等候处死。就在此时,他写了一封诀别信,给他一直带领的亲密同工──提摩太。

所以这段经文就是保罗的一部分遗言,英文是“Last Words”。伟大人物的遗言特别有其重要性,因为这是一个灵魂的窗口,可以帮助我们看进他的心,或是了解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估。

在这段遗言中,不太能读到保罗有何忧伤不舍,也没有觉得他有恐惧害怕,字里行间流露的,反而是一种确信和坦然。

显然,保罗对走过的一生没有后悔或遗憾。即使要做的事还很多,但是,在神国里除了主耶稣,没有谁不可被取代。因此他愿意放手,让提摩太来接手,这其中没有任何一丝不甘。

也没有嘲讽,说:“我这过的是怎样一生?”或者恐惧,望着黑暗深渊说:“恐怖,恐怖!”更没有骄傲自夸,说:“看!我所做的丰功伟业!”

若读其他几节经文,更可看到保罗对一些曾经在他服事当中给他带来困扰的人,也表达了宽恕。光在提摩太后书第四章里保罗就提到17个人,可以看到保罗很会交朋友,也很能为神赢取他人的灵魂。虽然此时他的生命进入倒数计时,但是他心中还顾念着许多其他人。

为何如此?因为保罗对生命有比较宏观的视野──属灵视野。

什么是属灵视野?和这相对的是“属世视野”。属世视野是一切都以“看得到的世界”为重。而属灵视野是用属天的眼光,一方面看“看得到”的世界,另外一方面也望向“看不到”的世界,好像是两栖眼光。他是靠“属灵视野”超越“属世视野”中所看到的苦难,和苦难带来的无力和无助。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所以他面对自己的临终时刻,在这段经文里提供了3个属灵的生命视野:对死亡的属灵视野、对过去的属灵视野和对未来的属灵视野。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提后4:6)

保罗怎么看他当下的处境呢?那时候他被罗马审判,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情况的艰难:

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提后4:17)

保罗用“狮子口”来形容他当下的处境,可见有多么艰难。但是他语气中却没有恐惧战惊。只是简单地说明他“现在被浇奠,离世的时候到了”。此处他用了两个词语来形容死亡,“浇奠”和“离世”,一下让死亡的意义丰富起来。

“浇奠”,英文是offered, sacrificed, poured out as a drink offering,是献祭、倒出的酒。

“离世”,英文是departure, spirit to be released from the body,离开,灵从身体得到释放。

如此形容死亡,显然是建立在有信仰且有信心的背景下,知道自己死后会去哪里,以及自己的死亡有什么意义。所以保罗的死亡属灵视野包括什么呢?

①死亡,是被浇奠给荣耀之主的祭

保罗看自己的死,是一个被浇奠给荣耀之主的祭。

“浇奠”通常指在祭坛上倒出酒。他把自己的死视为献祭,就像他视一生都是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虽然会被杀,但他也说是“被浇奠”,这里有主动的意思,因为我们的神从来不强迫我们献出来。

神尊重我们的自由意志,我们可以任意妄为去犯罪,也可以像约拿背离神的呼召而逃跑。但是,我们也可以顺服神的带领为神所用,成为一浇奠的祭。

因为主耶稣曾为保罗舍命,现在保罗也愿意为他的救主舍命。这是出于主动的献祭。

②死亡是解缆放舟

保罗用“离开”(Departure)来形容死亡,是很美丽的形容,有很多丰富的意义。一方面死亡有点像松开船的缆绳,拔锚后,船便出航。

对基督徒来说,我们的生命绝对不是停泊在这世上,而是拔锚前往天上永远的港湾。保罗看死亡就形同向这个世界解缆放舟,所以,坐牢又怎样呢?小小监禁的囚房又不是他永远的家。他的小船即将起锚,然后缓缓地航行进入永恒──去见主耶稣。

同样地,我们在这世上是否也有感到被囚困的时候呢?生病的身体就是一种囚禁的光景。可是死亡,却是一种解缆起锚航向永恒的状态。

③死亡是拔营上路

离开,也有“拔营”上路的意思,在下面这段经文中保罗又用了“帐棚”来形容在这世上的生活: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注:原文作“质”)。
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林后5:1-8)

所以保罗看自己就是神的一名兵士,天天住在帐棚里,而非房子里。房子会给人一个比较长久住址的感觉,帐棚就会让人觉得随时要拆。保罗看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暂时打尖过夜的地方,因陋就简。而死亡,就是拆除帐棚往前行的时候,是要去到一个更荣耀的地方来定居。

而且这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林后5:6-8)

我们如果在这世上,就无法与神在一起。只有离开这里,我们才有可能到那里与主相会。所以为什么要害怕,应该凭着信心坦然无惧来面对死亡啊?

因为对基督徒来说,死亡就形同把这世上的帐棚拆毁,这个“帐棚”就是我们现有的肉体,充满了破洞和歪斜扭曲的梁柱,不管我们怎样注重养生,还是会随着岁月被用旧、用破。

所以如今可以离开这破破烂烂的帐棚,去接受另外一个荣耀的永恒身体,一个不是人手所造的房子,一个充满荣耀的天堂房屋,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待续)

——END——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感恩节特刊】如何写出感恩的一生(上)丨莫非

购买请及时加微信:
13581975276
昵称老玉米(电话同步)

孩子的性教育

所属主题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美丽和力量,在于不只可以反映我们是谁,也可以改变我们是谁。 书写你的故事,可以更了解神的故事;书写神的故事,会让你的故事更有意义! 征召千万好笔,书写神的故事!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