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认为思维是主观的,因此在黑格尔看来这种主观性必然导致思维认识的有限性。只要真理是无限或无条件的东西,思维也就不可能认识真理,甚至还会扭曲真理。正如拉朗德所说:“它使用望远镜搜遍整个宇宙,但没有找到上帝。”
耶柯比也意识到这种纯物质性的思维不会有出路,尽管在科学上颇有贡献,因此他主张真理只能被精神所理解,所谓理性就是直接知识或信仰。
知识、信仰、直观和思维是这一观点常出现的范畴。耶柯比假定这些范畴被人们所熟悉,但黑格尔认为耶柯比犯的毛病正是因为如此,这是一种武断的使用,而非对这些范畴的本性和概念没有认真考察。
黑格尔认为知识和信仰总是对立,并且经常还将信仰当成一种直接知识;另外思维和直观也经常对立。黑格尔认为耶柯比使用信仰的范畴等同于基督教信仰,这就为他提供了方便之门,使人将基督教虔诚的的热诚误以为信仰的全部内容。实际上,基督教不仅包含教会的权威,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并且内容极其丰富的知识体系。但耶柯比的信仰并无确定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将其它诸如相信喇嘛、猴子的内容渗入其中。
黑格尔也认为反对直接知识相当困难,甚至人们都无法意识到要反对直接知识。但黑格尔依然找到了直接知识的漏洞,直接知识的特点在于坚持单是孤立,排斥任何中介性,即不依赖于任何间接的知识。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直接知识又陷入到非此即彼的怪圈当中。
除此之外,黑格尔认为直接知识也只能是反复思索长时间的经验的产物。在这种情境下,直接知识不仅不排斥间接知识,而且它还和间接知识相互结合。黑格尔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道理,他在柏林,他的直接存在就在那里,然而他之所以在那里是有中介的,因为他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了柏林。
即便关于上帝的直接知识,或者说人的本能、天赋观念、先天观念或常识等,黑格尔也认为这依然是普通的经验,只不过它们经历了发展最后达到所谓的自觉,实际上也就是柏拉图的“回忆”。比如基督教的洗礼,尽管是一种仪式,但这种仪式包含着基督教的训诲。所以在黑格尔的眼中,基督教关于信仰上帝的直接知识乃是发展、教育和教养的结果,因此有关上帝的直接知识就成了人们在历史经验和探索中间接知识的结果。
关于柏拉图的“回忆”是指潜伏在人心中的理念,而非从外面灌输到人心之中。发展这种回忆就是一种中介过程,一旦有了中介过程就相当于肯定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直接知识断言理念和存在之间不存在任何中介的联系,结果直接知识要么是单纯主观的理念,要么就是自在的存在。因此黑格尔认为这两种结果都不过是世界中有限的感性存在,而非真理。
直接知识将真理建立在主观意识上,而非客观内容之上,因此凡在“我”的意识里发现的某种内容外,就再没有其它任何的基础,最后扩大到众人的意识内,即我们常说的众人一心。但黑格尔认为这不过是将个人意识在众人中的一种特殊化,而如果不对这种特殊化进行考察,其结果不过是大家对某一项内容的赞同,但这又如何证明人对上帝的信仰,黑格尔认为有些民族没有对于上帝的信仰。黑格尔还认为直接知识也可能会导致将迷信当成真理,他举例印度人就是不通过任何中介就信仰母牛。
有关上帝的直接知识只能告诉人们上帝的存在,但不能告诉人们上帝是什么?因为说上帝是什么将会是一种知识,而且会导致中介知识的出现,最后上帝在直接知识的眼中只剩下一个空乏的“神”,神被缩小到最小限度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