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序
最早写现代诗,可以追溯到高中时代,但那时青涩的笔触不敢遑论为诗,正经写,要晚于格律。也许因有格律基础,上手较快,且比较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屡屡承蒙各位老师雅评鼓励。但一直不敢轻易对别人的作品说三道四,即便是自己创办的【香柏雅歌】也是不敢。
去年夏天,天端姐选中我分享在群里的一首诗入【一日一诗】,并雅评鼓励。同时盛邀参与【一日一诗】作评。因当时状态不佳,只评了曼无姐一首。今年则正式开始为【一日一诗】的部分现代诗提笔作评,算是蒙天端姐提携抬爱,在现代诗领域又开启一片新天地、新视野。
收集整理为册,以为致谢!以为收藏!
现代诗评集
1
1
玉墜子
作者:曼无
刀锋冷着眉剖开心事
刻痕自命运线向天端展延
老月琴忽悠了一串恍惚的流年
若浅若深的颤音
是无常缓缓吐纳的鼻息
谁劫空了一世世轮回?
谁圆满一颗银蟾般的结晶?
谁琢磨着缘分,销凝赤红如火的深情?
西窗传来了一阵
慘绿慘绿的长叹
手工必须细腻
一年,恰孕育一个初胚
十年,或可破石而添金加钻
质地与质感呼应,解玉砂碰撞的灵犀
水乳交融,天地脉脉相连
抚摩父母一辈子的定情印记
唤我止不住的泪水,从字句的枯泉
涌出
因我,一夕间啊
竟坠入
失亲者的
王
土
以琳赏评
人走物在,不免会有人不及物长久的人生错位感,然而,若没有了物的承载,虚无与幻灭的空落感恐怕会更令人难以接受。物是人的寄托,人是物的依存,睹物思人,物人一体,一旦分离,便是撕裂之痛。
作者身为异国游子,对于远方父母,无法陪伴、无法孝亲、无法相送,此中滋味该是如何的痛彻心扉、终身抱憾。茫茫人海中的孤凄有谁能解呢?唯有交托时间。亦如玉坠之于父母之情,时光存留了它也打磨了它,孤心之痛也只有时间可以存留并打磨,最终成为自我生命中的一颗微粒,默默地播撒、成长、传承。物与魂,肉与灵的红尘之旅就这样演绎着人间最深厚的依存轨迹,或许,也正是如此实现了一种依存的永恒吧。
尽管如此,一旦坠入失亲的王土,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所有的道理都会显得冰凉。也许只有和忧伤的人同哭,默默地陪伴才是最好的安慰吧……
2
我的地理发现
作者:海上云
这段时间,我沉迷于地理。
譬如,一次相遇之后,便是山的横亘,
一次离别,便是隔海的相望,
而日子里的心情,幻出水云间的阴晴。
譬如,四季里春花秋月的秘密,
不在于距离的远近,
而是因为很多年前莫名的一倾。
譬如,所有古老的文字,
摹写着大河的蜿蜒和决堤,
以及黑土地上麦子沉甸甸的心事。
当落日和浮云生出心意,
才发觉年少时老宅后的小河,
那微弱的潮汐,
是我这一生最早发现的地理。
【注】地球的板块运动,是高山和海洋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四季的变化,源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而不是与太阳距离的远近。古文明发源地都位于冲积平原。
以琳赏评
地理,是我学生时代最喜欢的学科之一,若说为什么喜欢,或许是因为它连接着我自幼读过的那些中外名著里的世界吧,但从来不曾想象地理竟是如此诗意。
从喜马拉雅的峰巅到大洋的海底,从自然的四季更迭到人类文明在其间的绵延,海上云老师展开他丰富的想象之翼,在深度上拉开一帘帷幕,让地球亿万年的地质历史进入人类心灵深处的万千纵横。在广度上镶嵌人类文明的符号,让它们的共性记忆在多样性里扎根。最后一节则结得画龙点睛!当人们走过纵横的江山湖海,领略了各种文明的璀璨,最终归属的,依然是最初发现的地理——那条哺育了自己的小河。就像回归婴儿一样地返璞归真,把一枚学科后面的璞玉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至此,地理应该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而是深植于每一个生命个体中质朴的原初本真,就像地球,这枚宇宙中的蓝色星球,那亿万年的生长发育,蓬勃而安静!
喜欢海上云老师的文字和他诗句里那种张弛有度、挥洒自如,又沉稳安静的风格,来自【香柏雅歌】《瀑飞雅歌》诗刊045期的佳作,推荐共赏!
3
雪
作者:梁积林
这样的大雪中
居然还有一群雁阵唳叫在空中飞行
真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疼
真想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中
洗一洗手
摸一摸云层后闪亮的星辰
而发如水
从天河流到了人间
那么,那只落单的雁
是泅渡自己,还是救赎着谁
北山北,南山南
我的身后是已经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望了望天空
我又回溯了一段敦煌的行程
如果在这雪中
如果一个女子骑着骆驼缓缓而行
纷纷扬扬的雪
一定是她奏出的琶音
而我,像一头迎风而立的牦牛
雪打过来,塑造着
另一个历史原型
以琳赏评
题为雪,却以雁阵开篇,已是不凡。又在爱情里洗手,只为触摸云后的星辰,去探究雁阵在大雪中唳叫飞行的原因,可谓奇思妙想!无论泅渡自己还是救赎别人,无论是骑着骆驼的女子奏出的琶音,还是迎风而立的牦牛塑造的质朴,都是未经打磨的原型在历史的天空里回响。
大漠的雪景竟是如此的不同,辽阔无垠的广袤里透着生之重负的使命,却以雪之轻盈洁白铺洒人间,如圣音天籁抚慰忧伤疾苦,如草原上的歌,唱的都是自然的心声。于此,雪似乎有了些许重量,人间种种似乎也搭载了天使之翼,轻盈了许多,空明了许多。
这种相反相衬的手法赋予了诗歌另类的意境,也赋予了生命另类的思考,水乳交融中激荡着雪景之下的人间与天河,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里相逢。
佳作荐赏!
4
水 面
作者:仲彦
思想丈量的距离
要有多远
才能翻越早晨和黄昏
成形的色差
阳光翻滚,云朵
运动着霞光和背景
是的,这一刻
我得打开内心的隐秘和城堡
沿着泪光的方位
寻找一条河流的走向
后来,我看见一连串的名词
在时空中结网
石头,和石头堆积的岁月
慢慢住进消散的镜面
面对额角的沧桑
整理着疲惫的乡愁和背影
水声越来越近
浮出悬崖和对岸
很多早晨与黄昏的倒影
住在波光源头
和每一截思想
不断丈量着心痛的距离
以琳赏评
日月晨昏是一对永远无法相遇的行者,天空是它们无尽的旅程,而水面,这地上的生命之源却可以坐拥其美,但却也无力以一波之力牵引它们之间的距离。作者抓住这一宇宙天地之规,放飞想象,试图让思想、灵魂去寻索一倾柔波所承载的离愁别恨。
那里起伏连绵、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海,无论有多少个名字,它们所牵怀的总是一种共同的心痛,那就是乡愁。无论石的堆积,还是镜面的消散,都无法使之释怀。
作者笔下的丈量,是光与影的水波行迹,亦是游子与家国的心路历程。隔而不断,离而不弃,在遍布的网际间,总有一份深情的牵念,在丈量着彼此心痛的距离,成为至柔之水最坚韧的生命符号。
全诗想象丰富、探究入微,富有情与景、思与兴的张力灵动。好诗荐赏!
5
大 雪
作者:李自国
雪花漫漫转过身去
膜拜着大地上的每一位亲人
让彬彬有礼的阳光
给衣衫褛褴的人间
加盖一层厚厚的棉被
这是一年中最晶莹的等待
雪在融化雪在漫山的枝头啼叫春色
雪将上善的人子融化成
一滴滴止水,在万物生长的时序里
雪让小溪引领脚丫们到遥远的山外去
再不需要挑剔什么
雪花永远都是时间的过客
再不要过早地绽放
明天,她们将抵达另一个季节
融入大都市那些水泄不通的洪流里
注定是一朵浪花
注定将心肺插入积雪的土地
当一双双六角形的大眼睛
闪烁在大街小巷的饥渴里
但雪已离去,雪从山那边
传来离别的箫声在城里落泪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瑞雪初升,苏醒的神旨
期许她们来自城廊的另一场大雪
落满一条条回家的路
或让那些浮生的大雪,飘入山村
她们已学会流离与颠簸
雪花,原本就是一尾尾救赎尘世的鱼
以琳赏评
雪是冬的使者,她带给人间温暖的美丽,当作者看到衣衫褴褛的人间铺上这样的暖被,悲天悯人的情怀便溢于笔端。
而雪的融化又如一场春色亮相的仪式,所有的涌动都是一种静美,而所有的静美又是一场奔赴。
雪的路径总是一场过客对人间的关照,不必挑剔,无须迎合。她走过的城市和农村,都在一场共同的渴望里倾诉衷肠,而雪为他们传声。
雪下大了,一场雪的盛事成为尘世的救赎,清亮了眼底,纯净了人心。
雪,这位人间过客,至此,便觅得一位尘世知己,他读懂了雪,深谙这一场仪式的来由与去处。由此,雪不再只是过客,他,也不再只是他者。
全诗层次自然、遐思万千、文字雅致。咏雪佳作,推荐共赏!
6
忘记你,意味着背叛
作者:海男
我从不敢忘记你
忘记你,意味着背叛
一一马蹄声下的石板小巷越来越锃亮
一一春秋产下谷仓中的粮食是金黄的
一一不明身份的诗句走了进来是蓝色
有人敲门,手放在门上
门上有太多痕迹,留下的,太多的
是女主人的手纹。其实,灰很多
但被擦干净了。我们的生活
离不开灰尘。这是一个潜规则
我从不敢忘记你
忘记你,就意味着背叛
尤其是你在我身体中的记忆那么深刻
像曲线划破水面激起纹身般的疼痛
像炊烟奔出屋顶去融入蓝天的渺远
我从不敢忘记你
忘记你,就意味着背叛
煮好的茶水凉了又温半小时
看来今天的事情中还有绘画板上的斑斓
我洗完衣服走到院子里晒在金属晾衣杆
伸出手臂够到最红的那帧枫叶带回书房
我从不敢忘记你
忘记你,就意味着背叛
拥抱过了你,就放下你
这是习惯、韧性、性格、规则、宿命
这是一年中的秋天,我们相依为命
从窗口看见一只鸟在水泥上衔起沙粒时
内心往下沉,推开门
我手里抓住一把米粒送给水泥地时
却惊走了小鸟,它飞走了
我站在水泥地上仰起头来看见的是蓝天
我忘记了那只小鸟衔起的是沙粒
它也许带走的是人间的一粒磁石
以琳赏评
不敢忘记,似乎是作者一往情深的回眸,又或许是一种不断的提醒,提领着一次回访的脚踪。
骑着马回归,以一连串的色彩推开一扇门。无论是石板路还是谷仓里的粮食,色彩都是明亮的,唯有闯入的诗句是冷色调,但也是澄澈的蓝。这些色彩似乎为不敢忘记的过往定了调,也为回访之旅着了色。
推开门,那里有很多女主人的指纹,还有很多的灰尘,虽然被擦拭干净了,但潜规则下,蒙尘的时光痕迹必然需要不断的擦拭,犹如不敢忘记需要不断的提醒。无论擦拭的过程如纹身还是炊烟袅袅,映入眼帘的画面却很清晰。
半温的茶水、画板上的半成品、晾在金属杆上的衣服,秋色里摘来的枫叶……所有的一切都被拥抱,又被放下,无论这是习惯、韧性、性格、规则还是宿命,总归不能否认它们与我相依为命。
放眼窗外,小鸟的闯入是一个意外。想以善意的谷粒招待它,却被它衔了石去,但那石或许是一粒磁石。至此,向往的蓝天与这蒙尘的居所间便建立了一种莫名的关联,总是想高飞却又忍不住回眸。
或许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怎样不敢忘记,它也是回不去的过往,无论怎样展翅,总有一根记忆中的线牵引着我们回眸。它非尘可以擦去,亦非烟散去无踪。不断回眸,不断提醒,因为那是被烙上背叛烙印的忘记。
全诗以实笔描景,又以虚笔勾勒情怀,这种感受得到却抓不到的意境正合了时间长河中不断经历打磨的记忆,象一帧老照片,在淡黄里静静清晰着。怀旧佳作,推荐共赏!
7
江 南
作者:熊曼
江南如此辽阔
而我了解的部分实在有限
比如,在那里出生,长大
并渐渐衰老的你
当你走向我,就是一座
微型的江南在走向我
当你看向我时,就是一截
古运河的流水,在看向我
它宁静,清澈,一眼望不到底
与我见过的其它河流都不同
你喉管中欲言又止的部分
约等于江南曲折幽深的巷道
我曾短暂地抵达,又离开
以琳赏评
描写江南的诗作很多,大多极尽婉约之风,然而这首,没有描摹烟雨的江南,却让人分明感受到朦胧淡远的江南风,如湖上轻舟、湖岸烟柳,都在朦朦胧胧中静静地诠释着她的美。
一地的风景也都带着一种特定的气质,如一个人一样。景与人之间的关联也似乎离不开气质的相通,亦如浓淡相宜的西湖让苏大才子想到美人西施,连绵幽深的雨巷让戴望舒邂逅丁香般的姑娘……
在作者这里,江南亦如眼前这个了解不多的人,只是出生、长大和老去,但看到这个人便像是看到了江南,虽是微型的,但气质却如古运河,与其它河流截然不同。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这人欲言又止的部分,似乎最终没有达成交流,但作者毕竟抵达了,尽管又离开了。
一切都在若即若离之间,亦如美景须远眺,情感须淡如一杯清水,方显人间百千情怀之隽永。
江南之美,或许就是这样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萦绕于怀又轻触即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份牵连,无论抵达还是离开,她都挥之难却。好诗荐赏。
· END·
以琳,原名王湛,字文渊,古都西安人氏。相外红尘笔,闲云散淡人。
华山论剑,原名孙超雄。1959年生人。乃旅居维也纳一介布衣。顶,在似谢非谢之际,诗,夹半文半白之间。
原创声明
精彩回顾
Zi拍同吟
无风波自拍
有雨伞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