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4 11 月, 2024
spot_img

二鱼:11名研究生举报导师的那些事,伦勃朗400年前就想干了


因着信仰制定规则的超越者,所以才不允许有超越规则者。




01

高学历民工现象

01


华中农业大学11名硕博研究生联合实名举报导师黄教授一事引发了持续关注。1月16日下午,同学们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份125页的文档,列举黄教授学术造假、打压学生、克扣劳务费等不端行为。


二鱼:11名研究生举报导师的那些事,伦勃朗400年前就想干了


公开资料显示,黄教授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曾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等支持的科研项目。目前,该学院官网已无法查看黄教授个人资料。


16日当晚,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在官网发布说明称,即日起,校方已停止黄某若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从而上演了一出大学版的《年会不能停》。

从11名学生的举报信来看,其中有一段提出黄教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采用高压、严苛的方式,频繁进行人身攻击和辱骂,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课题组多人产生精神焦虑甚至抑郁。此外,他与两位博后还压榨学生的劳动力,强迫学生进行与学业和科研无关的私活,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益。

我这些年长期跟高校教授出来开的公司合作,深知他们研究生的不容易。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博士生,在他们导师的公司工作,拿到的收入不仅和他付出的辛劳不成正比,而且远低于公司其他同事。我当时问他,你毕业后直接在公司转正啊。他说,他就是不想在他导师公司工作,所以才拼命留校。虽然留校做老师收入远不如在公司,但他不想和他导师共事了,不仅收入低,而且教授到外面讲课的课件都是他来写,拿的是博士学位,但做的是民工般的劳动,太剥削了。

我的一位朋友,博士学位。留校任教,但他说学术界一样等级森严,他每天做的都是没太多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劳动,是的,在高精尖领域也有很多重复性劳动,比如实验室里的试错等。这些将会被AI代替,但目前阶段,还是需要这些高学历人才来做。我的朋友说,他看上去光鲜,博士,高校体制内老师,但工作就像民工。

这不是个别现象,我把这种拥有高学历,却在导师项目里做重复劳动的现象叫做高学历民工现象。

这背后不仅有他们的辛酸,还有学术腐败。


二鱼:11名研究生举报导师的那些事,伦勃朗400年前就想干了




02

教授?叫兽?学术腐败的根源

02




高校里,尤其是应用型专业,教授出来开公司,上课敷衍,留个头衔在学校,为的是拿头衔去拉业务。市场上看到教授头衔,不明觉厉,往往高看一眼,利于他们谈单。我接触的很多高校教授开的公司,除了头衔,业务能力大多不如市场里打拼出来的工作室。但为何他们能混得风生水起?

首先,高校教授出来开公司,大多数的客户是体制内单位,比如ZF。高校的系主任、几级教授是对应相应官职的,我印象中,二级教授和处(县)级干部是同一行政级别。政府客户把项目给教授做,自然就有了背书。也就是说,头衔是能兑换成权力的。所以,高校教授的谈单率有着先天的优势。

其次,很多行业和项目需要相应资质才能做,高校教授拿资质具有天然优势,我国大量有职称的人可以靠挂资质拿收入的,比如一级建筑师职称,以前一年有七万多的收入(现在可能没这么多);一级规划师职称,以前一年有五万多,等等。这些收入只是挂靠费,不用劳动白拿的。而高校教授有很多这方面资源,这使得他们的公司具有天然的资质优势,比如有些项目需要城市规划一级职称才会拿得到。这就为他们打开市场留下了方便。

除此以外,高校教授可以拿到课题经费,到处给各级部门讲课,以拉到业务。我知道的一家大型规划公司就是这样操作的。

也就是说,出来开公司的高校教授,可以利用头衔,拿项目,拿经费。他们的学术身份成了一种权。

在不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教授有了话语权,那么让研究生做民工的活,拿低收入,甚至无收入就是逻辑的必然。因为他离开你,可以找到其他的廉价和免费劳动力,别忘了,你的学位证还捏在他手里,你离开他,不仅没有项目,还不能毕业。这就形成了垄断的权力


二鱼:11名研究生举报导师的那些事,伦勃朗400年前就想干了

03

勇气

03


这些现象和原因,在高校里成了人人都能看见,却不敢说出来的皇帝新衣。但有人却慢慢习惯了这种垄断,乃至依恋上了这种垄断。我知道一位博士生,心甘情愿和她的导师发生了婚外情。后来看她朋友圈里晒各种国外旅行,很是得意。看来,这位教授还算有良心,不像这次11名研究生举报事件里的黄教授那样,只利用手中权力来打压剥削。她的导师情到深处,也有各种奖励。

更多这样精致利己主义者,哪怕是受剥削一方,也要忍辱负重,等以后自己混成教授时,也会享受垄断权所带来的尊荣

所以,要打破这种固化的垄断权,需要的不是高学历,而是勇气。11名学生里有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名举报,而且胆大心细,仔细收集各种教授作假证据。甚至这里面还有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他们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等着熬到毕业,而是,站了出来,在客观上捍卫了学术不容造假的底线。

压榨学生和学术腐败看似两件事,但实则源出一处:那就是不受监督的权Li教授的头衔如同《指环王》里的魔戒,拥有了它之后,就有了至高的权力,这是无法抵挡的诱惑。这与个人品行关系不大。我认识很多有良知,有学术水准和操守的教授。但在一个垄断的权力结构中,结出了越来越多的叫兽。学术圈教授们和叫兽们丝毫不比娱乐圈的明星、艺术圈的大师更干净,也不比他们更卑污。“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因为魔戒的诱惑太大了。无法抵挡只是境遇和时间问题

复盘一下这次举报事件:研究生们因不堪剥削,依法收集证据,举报老师。他们主观上也许也有捍卫学术尊严的动机,但肯定在客观上揭露了学术腐败的现象,维护了高校的公义

但有勇气的人,特别是孤勇者毕竟是少数。要维护整个社会的学术土壤,要靠制度和文化的更新。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这次被举报的黄教授,我头脑里,浮现出了400年前的伦勃朗




04

伦勃朗

03


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除了学术造假以外,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在人品上,很像黄教授。

第一,伦勃朗也造假。他之所以没有在画画专业上造假,是因为他那个年代画画,没有P图软件,只能一笔一笔画出来,无法造假。但他在生意上造假,比如,想办法偷税漏税等。

第二,伦勃朗也“剥削”学生。伦勃朗之前,画家都要署上自己的名字,但伦勃朗开创了“伦勃朗工作室”,他的学生都可以加入“伦勃朗工作室”,所有的作品就不能署自己名,而要署上“伦勃朗工作室”。伦勃朗也会在学生画作卖价里提成。这在今天看来很合理,但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也属于“剥削”。1913 年,世人普遍认为伦勃朗一生共创作了988 幅画作,2014 年经过红外线对伦勃朗画作完整地审核,现存伦勃朗之作真迹数量为340 幅。也就是说,很多作品是伦勃朗学生画的。

第三,伦勃朗也有生活作风问题。他和他儿子的保姆发生了性关系,还导致对方怀孕,又不肯娶别人。这让他在清教徒占大多数的荷兰名誉扫地。再加上各种商业造假,致使其破产。

然而,不同的是,没有学生出来指控伦勃朗,不是因为胆小,而是因为伦勃朗是严格遵循商业合同,谈好了利益分层,按契约办事。比如,学生画一幅画,本来只能卖20盾,但经过我伦勃朗的指导,加上“伦勃朗工作室”的品牌,就可以卖到200盾。这多出来的180盾,属于我伦勃朗的附加值,我们对半分,双方都有好处。而且,当时荷兰著作权受严格保护,伦勃朗也不敢说这是我画的。所以很多学生练出来后,也成了有名的画家,就自己出去闯荡了。

关键是:那个时候没有垄断的学历考评权力,伦勃朗人品再坏,也无法拿这个卡学生,学生来你这里是学真本事,大家双赢的格局

在当时荷兰自由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任何专业权威,无论是商业、艺术、学术,都必须放在市场上来检验,自由市场是没有权力壁垒的,你不必拜权力这头偶像,它让人各从其类,自由选择,也惩罚想要越界侵犯他人者

伦勃朗后来因商业经营、偷税漏税,以及生活作风问题(谁说市场经济不讲道德),名誉扫地,以至于破产。

但破产后的伦勃朗才成为伟大的伦勃朗,他破产后,把整天琢磨敛财的心思,放在了整天琢磨绘画上,终于开创了用光技法的新高度,即“伦勃朗光”。破产前的伦勃朗是个顽梗的天才,挥霍着天赋;破产后的伦勃朗成了影响绘画史的天才。

如果伦勃朗处在黄教授的环境,可能不到黄河心不死,继续琢磨怎么发财,因为这个环境给他的反馈是:你可以活在规则之上。而当年的荷兰给他的反馈是:你必须遵守自由和公平的规则。

由此可见,好的制度,一定是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权利,释放每个人的价值,并惩罚那些不遵守规则,这个惩罚不仅保护了遵守规则的人,还让“坏人”变成“好人”。因为这个制度就是为“坏人”(罪人)量身定制,代代相传的。因着信仰制定规则的超越者,所以才不允许有超越规则者。

今天,也因着敢于对超越规则者说不的勇气,才能在这沉闷,憋屈的酱缸上,打开一个窟窿,让阳光照进来。那11名研究生是一批先行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不,在你身边的酱缸上,打开一个窟窿。

二鱼:11名研究生举报导师的那些事,伦勃朗400年前就想干了




二鱼:11名研究生举报导师的那些事,伦勃朗400年前就想干了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讲述每个微小个体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里有我们的伤痛、眼泪、温暖、喜乐和盼望。“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圣经·诗篇》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