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不能将普通人的幸福给城邦护卫者,所谓普通人是相对城邦护卫者而言,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人。大多数人的幸福都可能和物质富裕、家庭幸福等有关,比如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肉,我认识一个人,他就特别喜欢吃肉,而且以他现在的家庭条件,基本上每天甚至每顿都可以吃肉,关键是他每顿吃肉都不会感觉腻, 因此他就觉得自己非常有福气。
我还认识一个人,他的生活可以每顿有肉,但他却选择戒肉,对于我村里的人而言,他们都觉得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幸福可言。我村里有一位老农小时候过年吃了一顿肉后,他就认为当大人物真幸福,因为大人物每天都可以吃肉。
柏拉图认为“每个阶层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完全不同”,就城邦护卫者而言,如果给予他普通人的幸福,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城邦护卫者。紫色的颜色固然好看,但它不适合眼睛的颜色,大金链子小手表可能适合普通人的幸福,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的幸福,更不适合城邦护卫者的幸福。
柏拉图的可贵之处在于肯定普通人追求的幸福,但绝不能将普通之人追求的幸福放置于四海之内。同时,也不能将城邦护卫者所要的幸福勉强加给普通人。当敌人围攻城邦,誓死捍卫城邦的必须是城邦护卫者,而不是普通人。中国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普通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普通人可以自由选择离开自己的城邦,请不要使用爱不爱城邦绑架普通人,普通人的责任是纳税,而不是保卫城邦。他们也可以选择保卫城邦,但这不是义务,而是自愿,但城邦护卫者则必须如此。
柏拉图认为如果城邦护卫者像普通人一样,追求“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他们就不能全力以赴地保卫城邦。他们的衣食住用全部由纳税人提供,除了一点生活用品之外,他们不能拥有私人财产,这会让他们无法安心成为一个优秀的城邦护卫者。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城邦护卫者谁还愿意来当呢?
每个阶层对幸福的理解完全不同,普通人很难成为城邦护卫者,因为二者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会看重比吃肉更重要的事情,并非所有人追求的幸福都只是吃肉。即便肉食者,依然需要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崇高的理想很容易点燃人内心的那股火,甚至肉食者都可以被改变。
普通人追求普通人的幸福非常合理,但如果我们使用各种方法,不论鼓励还是诱之,或在某特定时期逼迫普通人越过这条鸿沟,这都不合理。我们以为普通人也有权利和自由越过自己普通人的身份,正如我们所教导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这种越过属于明显被逼无奈。如果普通人可以过自己的幸福生活,谁都不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
普通人不需要舍生取义,他们甚至在生活中占一点小便宜都可以理解,但城邦护卫者绝对不能这样。这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是城邦护卫者作为这一阶层的人必须这样作,正因为如此,故需要他们有天赋,并且还要精心地培养他们。普通人亦可有能力,比如说商人有赚钱的能力,只要他正常纳税,那么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无权对他的合法收入指手画脚,这不是他的责任。
我们虽然也常说“借给你是人情,不借给你是本分”,但我们实际上常常采取各式各样的绑架他人,同时我们自己也被绑架。城邦护卫者就不能指责普通人离开,普通人想要离开就不要再被周围的东西束缚,你只要尽上自己的责任就可以,不要作无辜的牺牲品,而且这也不是你要追求的幸福。
城邦护卫者用生命捍卫城邦,他们在这种使命中得到他们为之愿意追求的幸福,即荣誉大过生命。普通人则可以选择离开,但不能选择背叛,离开和背叛不同,离开可能因为惧怕,惧怕失去幸福,但背叛属于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择手段牺牲他人的幸福。这就违反了“各自在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但不能伤害他人幸福权利”的原则。
如果城邦遇到突发事件,城邦护卫者需要挺身而出,另外还要有序地组织群众转移。可见,普通人离开不能称之为逃跑,但城邦护卫者离开则是逃跑和背叛。前几年汶川大地震,有一位老师不顾学生而自己先逃之,说实话老师也是普通人,遇到危险普通人的反应就是第一时间离开,我不是为老师辩护,但老师不是城邦护卫者,但如果这次事件城邦护卫者选择离开,那就很好判定。老师当然有责任,尤其是当小孩子的老师,但在突发事件中,老师往往和普通人一样,所以不能过于苛责。或者说不要道德绑架普通人,因为如果这样做,相当于将所有普通人都绑架起来。
或许有人觉得老师作为一种有特殊的职业,应该有师德,其实所有人都应该有高尚的道德。老师几乎没有经过像城邦护卫者那样地训练,他们的反应就会和普通人一样,人面对危险的本能更多的是躲避而非面对,所以普通人如果能面对危险,那就是真的大英雄。
作为老师应该知道保护学生,这样的教导并非能对所有老师在突发危险中起到作用,但确实也能让一些人做到,故现实中确实存在见义勇为者,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尽力而为,但不要作毫无意义的牺牲。相反,城邦护卫者就不能只是尽力,而是全力以赴,即便牺牲也在所不惜。如果普通人生活在这样的城邦中,毫无疑问也是最幸福的人,那么你究竟愿意做一个普通人还是城邦护卫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