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赢得历史青睐的大师,多多少少会受到时代的讥嘲。而赢得时代的人们,却又难以被历史认同。所谓的时代,就是人自身客观生活的背景。
大多数作品会受时代的限制,因为时代的审美与历史的审美区别很大。今天看来司马迁的名气和影响远远高于司马相如,但在司马迁的时代,司马相如才是最受人欢迎的风云人物。
由于当时属于“赋”的天下,而“纪传体”人们还不太习惯。所以如果以当时的标准来评价司马迁,就很难给予司马迁客观的历史评价。
今天的人们,同样受到时代的局限,很多时候即使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但是我们却无法跳出时代的限制。那么,我们是如何评价历史上所谓的经典呢?
中国思想的高峰应该是春秋时代,然而面对这样的时代,作为一般的凡人,都不愿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即使在我们眼中的圣人,也是如此。
孔子周游列国失望后,才改行著书立说。而老子更彻底直接骑牛西行,给世人留下千古之谜,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时代的不满,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造就了大师的出现。
我们常说吃不饱睡不暖的时候玩什么思想?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正是这样的时代,才能演绎思想上的争鸣。就拿司马迁来说,对于他个人来说绝对是苦难的时代,但正是他个人的不幸,成就了“史家之绝唱”。
春秋之后的思想,中国几乎没有发展,而只是对诸子百家作一点皮毛的解释。
秦始皇不仅仅对军事、政治、经济上达到统一,他更希望是思想上的统一。军事政治经济上的统一,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然而想要做到思想上的统一就非常难,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不可能。
你可以让我保持沉默,然而你不能让我思考。历史上,饱受苦难的人士,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活着可能风风光光,然而很难避免成为历史的匆客。焚书坑儒本来是想禁锢人的嘴,然而事件本身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
经受时代的苦难的人历史往往不会忘记他们,然而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大多数都会成为历史的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