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4 12 月, 2024
spot_img

萧三匝:在小学生家长会上的发言

萧三匝:在小学生家长会上的发言

认真读完王涛博士著作《规矩和爱》,感慨万千。此书解开了我心里很多疑虑,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启蒙读物。

 

一、两点直观感受

1、为人父母是一门学问,并非生而知之。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是来自父母当年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此所谓继承性;二是来自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教育弊端的思考,此所谓社会性。但是,仅靠这两点远远不够,因为这种认识仅限于经验和感性层面,而未上升到理论和理性层面。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缺之缜密的逻辑,我们的具体教育方法,其背后的逻辑往往是相反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无所适从。

 

2、这本书读的有些晚了。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应该从孩子有自我意识开始,好习惯的形成越早越好。但我是在孩子上小学前,经校长、老师推荐才读到这本书的,所以有些晚了。不过,只要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方法,也不算太晚,因为孩子的习惯尚未完全定型,容易改正过来。

 

二、曾经的困惑

我出身在一个家教严格,甚至严苛的家庭。从能记事起,父母就教育我一定要刻苦学习,通过考学改变命运。这种观念的灌输数量与频次都太多,以至于让我产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至今我还做噩梦,梦见自己没考上。由此我发誓,今后对自己的孩子管教不能太严,要尽量给她自由,宁愿让她成为一个平凡而快乐的人,不让她成为实现父母理想的工具。

 

但是,什么是自由?自由与放纵的区别和界限在哪里?二者如何平衡?我是研究政治理论的,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我当然明白这里面的种种复杂的关系。但是落实到对孩子的教育,我承认我并不知道。

 

《规矩和爱》让我找到了答案:既要有爱,又要有规矩。寓爱于规矩,寓规矩于爱。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残酷的,也根本不起作用。这两种做法,结果是一样的,最后父母看到的将是自己不愿看到的后果:孩子既不守规矩,也不懂爱。

 

因此,我认为此书最重要的是两句话:“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三、如何立规矩

我们这个社会最缺的就是敬畏心。给孩子立规矩,目的就在于让孩子产生敬畏心。问题是,如何立规矩才有效呢?此书对此进行了详尽论述,我把它总结为以下几点:

 

1、规矩要相对恒定,不要轻易变更。这就要求制定规矩必须理性,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更重要的是家长执行规矩不能走样,尤其是父母双方不能一个严厉,一个宽纵,否则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往往求助、托庇于宽纵一方的家长。这个问题,在三代同堂的家庭普遍存在,爷爷奶奶相对溺爱孩子一些。对此,家长之间必须达成高度共识,最好是由父母直接给孩子立规矩,执行规矩。

 

2、规矩根源于社会规范,具备外部性。要让孩子认识到,规矩一旦订立,连父母都无权更改。规矩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达成的契约,双方都得遵守。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产生敬畏心。

 

3、规矩要简单,不要繁杂。规矩太多、太细,就把孩子管死了。不能为了设立规矩而设立规矩。规矩是自由的保障,不应该成为自由的敌人。

 

4、规矩具备示范性,身教远远重于言教。父母爱读书,家里随处是书,孩子也容易喜欢上读书。父母是赌徒,常常半夜三更还在赌博,孩子很容易成为赌徒。《成长的足迹》中有一条——每天亲子阅读三十分钟,其实注重的主要就是身教的作用。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必须马上改掉。这样,孩子也容易养成知错就改的习惯。

 

5、规矩包含惩罚,甚至是打。一直以来,我非常佩服从来不打小孩的父母,但问题在于如何惩罚孩子的错误呢?完全靠讲道理行不行?事实证明,基本不行,因为连大人都不全是理性的,孩子怎么可能完全理性,以至于靠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呢?惩罚是必要的,从同为惩罚措施这一点而论,打与罚站是一样的。我认为,坚决不打孩子的主张有些太绝对了。这本书中明确主张,孩子可以打,即便在强调人权的美国,也允许父母拍打孩子的屁股。所谓拍打,是指通过拍击使孩子产生暂时的疼痛感而不对其身体产生伤害。也就是说,孩子不是不能打,关键看你怎么打。

 

王涛博士的主张是可以用杖打孩子,杖是规矩的象征。也就是说,是规矩在打孩子,而不是父母,规矩在父母之上。

 

具体如何打孩子,王涛的四点主张值得借鉴:一是打孩子不能带有愤怒情绪;二是打孩子不能用手,而要用杖;三是打之前要交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挨打;四是打孩子是无奈之举,需要流露出爱。这四点,最难是第一点,即打孩子不能带愤怒情绪,尤其不能歇斯底里。我承认,在这方面我做得很糟糕。

 

我还想补充一点:能不打孩子尽量不打,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此书还用两章论述了何为情商,如何提高情商的问题。如今,大家都知道情商重要,但情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很多人都不知道。王涛用的是高尔曼先生对情商的定义,在这个定义里,情商包括五项要义:一、自我意识;二、自我管理;三、自我激励;四、同理心;五、人际交往技能。清清楚楚,条分缕析。在我看来,这五项要义解决的就是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别人,如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的问题。提高情商需要通过实践,未必在小学阶段就能完全实现,但小学是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

 

任何社会都有在种种问题,身处转型期的中国,问题更多、更复杂、更严重,所以我们难免抱怨。抱怨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但是,仅仅是抱怨,社会不会变得更好,而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我们总是希望中国社会是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实质是讲规则的社会,法治社会怎么产生呢?还得人人都有规则意识,而规则意识、规矩意识,需要从小养成。

 

本书最后一段话说的特别好:“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就会影响到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影响到你身后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让我们学会规矩,学会爱,首先是自己学会,然后是教育孩子们如何学会。我知道,在如何做爸爸这一点上,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说的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此为本人为小女的家长会准备的发言稿,因时间原因,本人未当场发言,但聆听别的家长朋友的发言让我受益良多,特此致谢!2017921日星期四。)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