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小万工|财务自由后,我们会如何工作?读《工作的意义》

【作者按】
信系列用一本书来回答读者问题,本文为第七篇,它和“爱系列“《像莎士比亚清扫街道》是姐妹篇,欢迎对照阅读



题图:扫街者 来自程远

今天聊职场,有朋友留言问:

能否写写职业选择的话题?呼召与现实生活中生存要做的工作的关系。

这问题很棒,因为她提出了“呼召”和现实生活中“工作”的矛盾。

“呼召”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有些陌生,但查看辞源你会发现,它和工作密不可分。

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个呼召。拉丁文“vocare”(呼召)正是“职业”vocation”一词的词根。今天这个词仅仅指一份工作,失去了最初的本意。

一份工作,只有当他人呼召你去做,而且你是为了他人而非自己的益处去做,才能被称作职业。因此,只有将工作视为一份服侍使命,而不单是为了自己的益处,这才是呼召。

上面这段话来自提摩太凯勒的《工作的意义》,也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书。

多年前我曾读过这本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周又重新读了一遍,他厘清了我对于工作的很多误解,改变了我的工作状态,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一

如何做职业选择?

估计大家都听过一个标准答案:“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要是让我给这六个要素排个位,钱多位高肯定是首要的,若是钱足够多,位足够高,那事情多、离家远、权轻、责任重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难嘛!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同样想法?

《工作的意义》却给了一个全新的答案,他说:

工作是爱。

我们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不应该问:什么样的职业最赚钱,能给我最高的社会地位。我们应该问:以我们目前拥有的能力和机会,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服侍他人。

无论是填写交通罚单、编写软件程序或著书立说,最好的爱邻舍的方式就是工作。当然这里所指的是称职的工作。

所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这份工作与我们的才华和恩赐相符合。其次,我们应选择对他人有益的工作。第三,如果可能,我们不仅仅希望为家人,为整个人类社会以及为自己带来福利,同时也要为所从事的领域本身带来利益。

书中的答案与前者有本质不同,前者是聚焦自己的“工作”利益,后者却将工作视为服侍他人的“呼召”。

但是如果真的按照书中的原则来择业,不考虑钱多,不考虑位高,是不是有一种很“奢侈”的自由感,那感觉就是一个财务自由的富二代选择工作的方式。

说得轻巧,正常家境还有生活压力的人谁会这样选择工作呢?


偏偏我的爱人理老师就是这么做的。

我曾经在一篇散文《像莎士比亚一样清扫街道》中介绍过理老师是怎么从北大“养老院”国际关系系转到“疯人院”物理系,硕士毕业后去当高中物理老师的事。

要知道那是十四年前,那时清北毕业考教资去做高中老师可没有当前流行。

我很不理解,我也刚踏入工作岗位,觉得工作=赚钱,目的是生存。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么?我们可不是什么富二代,从小镇做题家到北京的移民一代,生存压力很大的。

我当时建筑系毕业选择房地产行业而非设计院,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前者的薪酬更为丰厚。

而做高中老师,俗话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典型的钱少事多,位低责任重。

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他选择工作的原则和《工作的意义》这本书一模一样。他考虑的并不是“钱多位高”,而是考虑以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如何能更好地服侍他人。

他热爱并擅长物理,有当老师的恩赐,觉得做基础教育是能真正影响生命的职业,教育行业也确实需要他这样优秀的老师。

那就试试吧。

对了,理老师可不是什么富二代,他之所以虚怀若谷,是因为他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极低,他会觉得租房和买房不都一样么,衣服已经很多了,够穿就行,吃的简单一点并不贵。



这决定看似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家庭而言并不容易。

我们婚后最初的很多年中,他的收入都远远不如我,我们的许多矛盾也与物质相关——我是“汗流满面才得糊口”,他却是“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但渐渐地,我开始羡慕他了。

不同选择的出发点会带来不同的工作状态。

以赚钱为出发点,我就会以工作为不得已,仿佛工作的价值就是发薪水的那一天,财务自由后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理老师从一开始就像已经财务自由一样,去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爱和服侍他人,所以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他的价值。

结果是最初几年,我在工作中疲于奔命,常常会觉得工作耗尽了我,而他却以之为乐。

开始写作后,我才多少真正理解他的快乐,去年我开始写第二部小说《你往何处去》,写完一章物理相关的内容,得意地让理老师帮我审审。

他看完觉得很好,我忍不住说:你知道么,我写作的时候可太兴奋了。

他说:我当然知道啊,我讲一堂好课也是这种感觉,酣畅淋漓。

当时我就意识到,原来他每天工作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他得多快乐啊。

你在你的工作中体会过那种进入状态的心流感么?喜乐是任何娱乐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当你体验到工作过程中的至高喜乐,你就会发现,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不得不”工作。

如同《工作的意义》一书中所说:

工作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如同食物、美、休息、友谊、祷告和夫妻生活一样。

我们首先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活着就当工作。

                            四

在我们踏入职场十四年之后,我们的家庭发生了奇特的转变。

为了生存而“工作”的我,遇到了行业的滑铁卢。而选择“呼召”的他,成长为中国最好的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教练之一,去年因为培养出了许多国家集训队乃至国际和亚赛金牌,收入甚至要超过我。除此之外,他还能每天接送孩子并兼顾他们的教育,成为我们家真正的顶梁柱。

我常常打趣他说:你真是活出了我理想中的生活。

但即使是如此,这并不是一个关乎成功学的故事。他最让我佩服的是哪怕他那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却从不“工作狂”,不以工作和金钱为偶像。

物理竞赛有很大的出成绩的压力,尤其是新教练。但他却没有那么执着于结果,他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大于最后竞赛取得的成绩,对结果总是“尽人事,听天命”。哪怕学生出了很好的成绩,他也总跟我说:那是学生强,上天赏我的。

打开他的淘宝购物车,你会发现全是物理实验用具,他热衷于用更便宜的器材来设计出精巧的物理实验,想各种方法让爱物理的孩子能花最少的钱学竞赛。他想让所有有物理能力的孩子都学得起物理竞赛,而不是靠这个谋利。

同时哪怕他那么喜欢物理,其他人闲暇爱好打游戏,他的爱好是做竞赛题,但他也从不以科学为偶像。

就像书中说的:

科学只能告诉我们某一事物是什么,却不能回答它应该是什么。

一旦我们寄希望于偶像,就是在对自己说:一旦我得到他,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时我的人生就真正有价值了。

工作是我们服侍这个社会,服侍他人的手段,我们应当尽力去做,也能从中体会到巨大的乐趣,但永远不要以为那是生命的唯一目的。

                                  五

最后回到读者的问题,很多人并不像理老师一般笃定,一开始就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呼召”,而是像我一样,选了一份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工作”。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书中也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改变你对于当下正在做的工作的看法,将它视为你服侍他人的“呼召”,而非谋生的手段。

换言之,不是要改变你的处境,而是要改变你的心态。

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

事实上,我的职场后面十年都在逐渐转变工作的观念,当我不以生存为目的,而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服侍他人为呼召时,哪怕我仍然做着一份同样的工作,我的工作状态和工作选择都截然不同。

我不再以收入多少来衡量一份工作是不是值得我投入,也不再以升职加薪作为自己的满足,反而能更敏锐的看到哪里更需要我,哪里能为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能敏锐地发现行业中的机会。因为这个原因,我从一线城市北京回到武汉;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从“500强”万科跳槽到“小而美”的阿那亚,也意外错过了行业一连串的“暴雷”。

在我当下的工作中,我也找到了巨大的乐趣。在上一篇写如何消费的文章中提过,当公司的价值观和你的价值观一样时,工作真是快乐。

如果工作是快乐的,那么生活就是天堂。

亲爱的朋友啊,你也不妨试试以当下的“工作”为“呼召”?

你会发现新天新地,活出在地如在天的人生。

|全文完|

话说写完这篇文章我发给理老师预审,问他我有没有对他吹捧过度,结果他说:基本属实吧,不过当时我选择当老师除了自己喜欢,主要也是因为你赚的足够多啦,感谢老婆。
所以大家不要迷信理老师了:)我笔下的他都是有爱的滤镜的,还是看原书吧,链接如下:

相关阅读:像莎士比亚一样清扫街道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