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4 11 月, 2024
spot_img

王的十字架

经文

 

可 8:27耶稣和门徒出去,往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在路上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

可 8:28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

可 8:29又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

可 8:30耶稣就禁戒他们,不要告诉人。

可 8:31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

可 8:32耶稣明明地说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

可 8:33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可 8:34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可 8:35因为凡要救自已生命(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可 8:36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可 8:37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可 8:38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引言

 

最近的新书《十架君王》,英文是《King’s Cross》,可以直译为“王的十字架”。


王的十字架

 

King,意译就是“王”,音译则是“金”。马丁·路德·金的金。

 

或许纯属巧合,近年来命运多舛的几位牧羊人,姓氏或是King的音译,或是King的意译。

 

多舛是名副其实的。热爱户外运动的,被迫成了宅男。山谷中深耕细作的,莫名上了山巅。

 

就像卡夫卡的《审判》。主角K,莫名其妙就被逮捕了。无人告诉K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被关押。从一个监狱带到另一个监狱,从一个法庭带到另一个法庭。无人解释,无人说明。每个人都冷漠无情,他们都说:“你找我的上司去,我只是在执行命令。”K始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直到一个监狱看守刺死了他。

 

这个“K”,莫非也是“King”的隐喻?


王的十字架

 

释经

 

无论如何,《十架君王》值得每位基督徒阅读几遍。它基于《马可福音》,而《马可福音》最关键的章节,就是今天的主题经文。

 

福音书和新约,都在不断或明或暗地呼应旧约,以至于若不熟悉旧约,对新约你几乎会百分之一百地误读。这也是今天实际上在发生的事。

 

就以这一段为例。

 

“人说我是谁?”,“你们说我是谁?”若不了解旧约中的弥赛亚预言,就不能真正认清彼得认信的属天性质与难能可贵,进而对几节之后他就被主斥为魔鬼的强烈反差不能感同身受。

 

一言以蔽之:旧约百姓固然盼望弥赛亚,但绝大多数盼望的是东方要出个大救星。某种程度上,他们盼望的并不是25号的那一位,而是26号的那一位。

 

所以当君王耶稣来到的时候,他们起初欢欣鼓舞,后来惊诧莫名,最后无比愤怒。

 

因为耶稣显明:我是君王,但不是你们以为的君王。我是十架君王,是必须死的君王。并且你们还要来跟从我,要背十架,要失丧生命。而失丧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这是祂福音的核心。

 

同样,祂也是大祭司,但又不是旧约百姓熟悉的大祭司。

 

照着律法,在献祭特别是赎罪日进至圣所之前,大祭司应该极为仔细严谨地沐浴更衣,预备自己。前一夜更要彻夜不眠,警醒祷告。他代表着全会众,所以在进去之前,会众要看着他在屏风后边沐浴更衣,然后进去。至圣所中烟雾缭绕,他必须极为战兢,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赎罪仪式,免得被神击杀。他的身上甚至必须拴一根绳索,如果长久不出来,外边的人就知道他被击杀了,好把他拖出来。

 

一系列仪式的关键在于:大祭司必须完全洁净,才能代表众人去赎罪。

 

然而《撒迦利亚书》第3章里的大祭司约书亚,却满身污秽。这多么令人震惊!并且也正是在这一章,神告诉我们,大卫的苗裔将要出生,一日之内,除掉这地的罪孽。

 

几百年后,另一个约书亚果真来了(“耶稣”就是“约书亚”的希腊文写法)。和大祭司一样,赎罪日前一周,耶稣就开始预备。上十字架赎罪的前一夜,祂同样彻夜未眠,但祂是因为被人殴打、侮辱、审判。并且之后发生在祂身上的事与发生在大祭司约书亚身上的相反:祂不是披上华服,而是被剥个精光。祂不是被神鼓励,而是被神抛弃。祂也沐浴了,却是在众人的唾沫里沐浴。最后祂死在城门外的垃圾场,一个最不洁净的地方。

 

这就是耶稣颠覆人心的地方。我是王,但要上十架。跟从我,就要背十架。耶稣明确指出,人子就是弥赛亚,而弥赛亚要受苦!这个概念骇人听闻。东方的确出了大救星,却不是用兵如神大救星,而是受苦受难大救星!

 

祂必须死

 

耶稣说,祂“必须”受苦,“必须”去死。祂的死亡不是意外,而是计划。不是被迫,而是自愿。

 

就像胖目曾说过的:耶稣传讲这样的信息之后,众人愤怒地骂他:你去死吧!然后他真的就去死了。

 

所以你不难理解彼得的愤怒。这个刚才还正确指出“耶稣是基督”的彼得,赫然发现,原来东离西有多远,他和耶稣对于“弥赛亚”的定义就有多远。


于是他“劝”耶稣。和合本翻译成“劝”的这个字,并不如原文那般强烈,原文中是“斥责”的意思,是耶稣在赶鬼时“斥责”魔鬼的同一个字。


就是说,面见真神的彼得,此时却以为自己活见鬼了。这是因为他的弥赛亚观被颠覆了,于是三观就都被颠覆了。

 

耶稣等于在说:我来不是为了生,而是为了死。不是要掌权,而是要丧权。不是要统治,而是要服侍。我不是要登上王位,而是要登上十架。

 

这就是我铲除罪恶、匡正万有的方法。

 

祂的死,在提姆凯乐看来,有三重必要性:

 

对个人的必要性

 

爱有真假两种。假爱,是利用他人满足自己,这一定会伤害他人。真爱,是利用自己满足他人,这一定会伤害自己。就像浇花才是爱花,折花,只是爱自己。

 

每个人都拼命要真爱,同时拼命给假爱。没有真爱我们不能活,但我们能给的爱,基本都是假的。

 

而能以“真爱”爱我的,只有耶稣。能接受只有“假爱”的我的,也只有耶稣。因为祂在创世前的三一之舞中已经毫无缺乏,并不缺爱。所以祂才是爱的源头。祂才让你可以自由地爱人,不再只是取悦别人或利用别人,以满足自己被爱的需要。

 

真爱,没有需要的爱,只有在耶稣里有,才有生命力,才能生出更多爱来。神并不“需要”我们,但祂“爱”我们,这是祂创造我们的目的。

 

于是祂的死,在个人意义上,遮盖了我们的爱无能,医治了我们的爱之病。

 

法理上的必要性

 

罪有代价,而代价总要有人付,不可能凭空消失。


有个熊孩子到别人家玩,往钢琴里撒了泡尿。女主人拦住气个半死的男主人,以“当然是要原谅他”的气度没让熊孩子付代价。恶向胆边生的男主人心生一计,拿了一百块钱和一大堆零食给那熊孩子,告诉他:尿钢琴就有奖,尿得越多,奖励越多。

 

几天后,熊孩子在一个大酒店,把大堂里几百万的三角钢琴尿了。

 

罪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就是如此。不让罪人付代价,太不公义。坚持让罪人付代价,你成了罪人。一定要报复的话,最后你就会越来越冷漠刚硬苦毒怨怼,就像《红字》里那个“当然不能原谅她”的丈夫。

 

所以,我们需要赦免,我们必须赦免。然而赦免却不报复,实在是太痛苦了。那么,代价到底谁能付?谁会付?谁已付?

 

答案就是:耶稣。

 

这就是祂说“我必须受苦,我必须去死”的意思。

 

非如此,罪的循环不能终止。非如此,罪的代价不能偿清。非如此,罪的宿主不能自由。

 

对宇宙的必要性

 

耶稣必须死。并且祂还不能跳崖,不能寿终正寝。祂必须惨死,必须横死,必须死于非命。

 

因为耶稣的受难,不仅是还债,也是公开展示。祂不是糊里糊涂死于狱卒或暴徒,而是按着当时最严谨的两大法律系统,犹太法和罗马法,完全合法地,程序正义地,死在十字架上。

 

于是王的十字架将这套体系彻底曝光了,显明它们服务的不是公义和真理,而是强权和压制。在世界定了耶稣的罪的同时,耶稣也定了世界的罪。


耶稣的死,显明了世界的破产、天国的降临。祂没有失败,祂承担刑罚,顺服至死,打破了世界对祂和对我们的辖制。祂上十架,为我们死。祂不报复,而是赦免。祂不以毒攻毒,而是通过放弃得到,借着失败获胜。

 

十字架揭露了世界滥用权力和崇拜权力的本质,挫败了世界的权威,打破了世界价值体系的魔咒。就像童话里的小孩子说出国王裸奔的真相之后,下落不明,但国王裸奔的事实,从此深入人心。


王的十字架

而国王和世界的腐败权势最大的武器,就是死亡威胁。不过连世人都知道,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圣民更该知道,耶稣胜过死亡,就是胜过了死亡的威胁。

 

即便我们像睚鲁的女儿一样,因着耶稣的“不及时作为”死去了,到了时候,祂必要说:大利大,古米!意思就是:宝贝,起床了!

 

我必须死

 

祂必须死,意味着我也必须死。

 

我如此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死。因为耶稣所说的生命不是“自我意识”之类的东方神秘学说,而是指你的“立身之本”。

 

耶稣的意思是,不要把你的身份建立在这个世界之上,否则你赚得全世界也没有用。你要以福音和耶稣作为自我身份的根基。你必须定睛于耶稣的生命。一旦你明白神子如此爱你,你就内心受到触动(就像《桥》里边那个红帽女孩),获得力量,获得确据,获得价值感,使命感,存在感。

 

这不是基于你做了什么,不是取决于有没有人爱你,你胖不胖,美不美,富不富。而是基于耶稣做了什么。

 

路易斯以他惯用的风格说:追求耶稣,得着自我。追求自我,迷失自我。并且为得着自我而追求耶稣,还是会迷失自我。

 

这是对今天经文最好的解读之一。

 

我们是主的门徒,所以我们必须死。这死,或者是红色殉道的坦然去死,或者是白色殉道的艰难生活。我们愿意死,因为我们相信复活。这不是乐观,这是盼望。就像哈维尔说的:


盼望不是深信某件事必定成功,而是认定那件事必有意义,不论它结果如何。


所以虽然我们知道黑夜漫长,但我们相信并盼望救主将世界赎回。

 

所以,趁着能死的时候,赶紧去死,要不就来不及了。因为我不想25岁已死,75岁才埋。我想要一生一世,为主而活,为主而死,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

 

我对死亡唯一的担忧,是我的死是否是因为想逃避生活。我对苦难唯一的担忧,是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今年又是戊戌年。但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是我自横刀向天笑,而是背起十架向天笑。

 

当然,每个人的十架,大小与形状都不相同。

 

去年那一夜,北京和长春彻夜电闪雷鸣。或许从那一刻开始,他就更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或许并没有福音和十字架的人尚且如此,那么信靠福音、背起十架的圣徒该当如何?

 

我相信他找到了王的十字架,背起了他的十字架。虽然他所能做的,好像就是摆上这条命。但这种摆上的意义,如同献祭,如同孩子说国王没有穿衣。

 

如同《功夫》里边,面对不可一世的火云邪神,已经被打入深坑的男主,仍然颤巍巍地从坑里举起一根小木棍,敲了邪神一下。


王的十字架


玉碎者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沿着红色殉道的路径奔去,为了唤醒他人。苟活者其实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沿着猥琐发育的路径不停蠕动,为了继续装睡。

 

王的十字架,无非是在提醒我们那古老的经文: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 12:24)。

 

总结

 

背起十字架的人充满盼望,却并不幻想。他们靠着充满他们的圣灵,冷静而清楚地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但我无意暗示,尚未玉碎者都是苟活。正如前边所说,坦然去死和艰难生活,是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隐藏的七千人,一定存在。

 

所以在此意义上,不应嘲笑风暴中丧胆的门徒,正如门徒更不应嘲笑水面上走了几步后才丧胆的彼得。

 

在经典童书《公主与妖精》里,柯迪谢谢靠着那根线前来救他出来的艾琳,但他不信那根线的存在。婆婆对生气的艾琳说:信得多的人不要苛求信得少的人。你如果不是经历过,你也不信。

 

所以不要折腾自己,非要让自己有和谁谁谁一样的信心。王的十字架一定是你的十字架,但王的十字架未必是你的十字架。你应该来到耶稣面前,求祂帮助你,就这么直接和简单。

 

不要自我诊断、悲观绝望,好像耶稣治不了你;不要狂妄骄傲、拒绝认罪,好像耶稣治不了你。

 

至于你的十字架究竟如何寻找,除了惯常的蒙恩管道之外,或许我称之为“蜘蛛侠定理”的规则能够帮助到你。

 

蜘蛛侠的名言,就是收养他的父告诉他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蜘蛛侠定理是说: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通常责任越大,压力越大。于是压力越大,能力越小。然后能力越小,责任越小,责任越小,压力越小。不过压力越小,能力越大……

 

这段绕口令的数学表达或者就是李雅普诺夫稳定性(Lyapunov stability)。用人的常话来说则是:每个真心愿意跟随主的人,主必让他找到属于他的那个比较稳定的不动点或极限环,背起他能承受的十字架,与其他背起十字架的人,一同走天路。


要记得,祂向你要的,不会多于你能给的,因为你能给的,本就是祂给你的。

 

《你往何处去》中已经逃到罗马城外的彼得,遇到又要去死的耶稣。那一刻他再次认清了十字架的王和王的十字架,于是转身向罗马走去。

  

所以愿我们如此祷告:


主啊,你明白,你要的,我给不起,但靠着你,我就可以。愿你的恩典临到我,好让我转身向教会走去,转身向十架走去。

 


王的十字架


王的十字架


郭暮云的半导体

王的十字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我的网易云电台收听本次证道录音)

所属主题
暮云的半导体
暮云的半导体
本公众号的内容是我的讲章、评论、诗歌、译文等。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