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忙。
女儿今年上大学了,本想回国内乡下老家躺平,可是想着人生后半场还有一大段光阴要度,总得做点什么吧。于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比较艰巨的写作项目,目前在采访中。
依然是我钟爱的口述历史。与往常一样,每个人的采访时间基本是五六个小时,一气呵成。被采访对象都是小人物,多数人被时代的洪流冲得踉踉跄跄,最后带着伤痕离开故土,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进入异国。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体尝了生活的艰辛。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山海纵横,跌宕起伏,让人心惊,让人泪流。他们是我的同胞,和我说着相同的语言,吃着一样的食物,甚至有着一样表达喜怒哀乐的表情。他们如果出现在北上广,或者中国任何一个十八线城市,平常得像我的乡亲,我估计不会多看一眼。
可是在异国的街头,我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因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茫然局促的气质,似乎被生生塞进了这个国家的缝隙里。看着他们,我竟然感受到一种“削足适履”的疼痛。
上周六,纽约一天都在下雨。在纽约时报广场楼下的星巴克咖啡馆里,我采访了一个28岁的广西小伙子。他穿得干净整洁,看上去很体面。他告诉我,他在国内做国际货代工作,平均一个月收入两万元人民币,最多时4万。他不缺钱,只是感到前所未有的窒息,所以选择了离开。
三千里路云和月,他几乎是一个人一路走来。他说得云淡风轻,我听得惊心动魄。
过去三年,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失去了那么多,醒悟了那么多。
采访结束后,雨还在下。路边,一个黑人躺在积水里,两个警察在旁边看着。一辆黑色加长车无声滑过,里面一个穿着华服的女人笑得花枝乱颤。一个南美人带着一个男孩在兜售巧克力。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折叠的,大家分住在不同的格子里,即便对面相逢,悲喜也无法共通。
远方,战火依然在燃烧,乌克兰和中东的土地在血泊中颤栗。下一个火药桶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被点燃,我不知道。我只是隐隐觉得,这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回不到“昨日世界”了。我们年轻时流着热泪高唱“明天会更好”,人到中年才发现,这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好过,只是偶尔不那么坏。
还能怎么办?我们都活在特定的时代里,只能被裹挟着往前走。可以失望,但不必绝望。万物皆有定期,破坏有时,建造有时。回望人类历史,莫不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体力,耐心等待。就像等待种子从地里发芽,等待太阳从乌云背后跃出。
如果注定要成为时代的炮灰,那就努力去肥沃一棵树吧。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本来就是如此。
在大时代的罅隙里,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像我一样,去记录小人物的悲欢,让他们被看见,被听见,成为将来人们研究这段荒诞不经的历史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发展一个爱好,结交有趣的朋友,让自己的生命更丰盈一些;或者,服务社区,帮助身边的人,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祝福。
不要在抱怨和颓废中让生命的钟走到尽头。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生而为人,你无需说抱歉。如果感到不幸福,是这个世界出错了,而不是你。神按自己的形像造人,每个人都是荣美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爱自己,也要爱邻舍。
今天本来很累,还是匆匆写了以上大白话。因为我看到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都感叹世界很乱,自己的生活也一塌糊涂,活得心累。心累本来就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的标配,阿猫阿狗不会感觉到心累。所以,为我们高大上的“心累”感到自豪吧。
世界任其纷乱,清凉自在人心。好好活着,熬过这个冬天,春天就来了。
—— End ——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新冠之殇:美国华人疫情口述史》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好书(非虚构类)。
往期导读:
林世钰 | 与女书(6):每个人都站在时代的峭壁上
林世钰 | 再见,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