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开篇就说,在这个世界存在两种最重要的知识,一种是认识上帝的知识,另一种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并且这两种认识是如此地接近,以至于很难分得清孰先孰后。他的意思是,除非认识上帝,我们不可能真的认识自己,并且如果我们更好地认识上帝,我们也必须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寻求最有效的按照基督教的理念教导的方式中,一种合宜的自我认识,必须是一种伴随着对上帝的认识,这就成为我们首要的诉求。
耶稣曾说:“你们若遵守我的话,你们就真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必将认识真理,真理必使你们得以自由”(约8:31-32)。有效地自由教导,有赖于真正地认识上帝并我们自己。认识在这里的意思必须按照圣经的说法而非世俗意义的理解。这样的知识,不是某种储存在我们精神内核的事实性的信息。它包括了从我们内心生发的对神的爱和以全部的生命来服侍上帝的那种回应性的知识。
在《最大的恩赐乃是爱》这本书里(现已绝版),作者A.A.Van Ruler指出,我们认识自我最困难的地方乃在于此:我们不仅存在,我们更意识到我们的存在;我们是我们所是,并且意识到我们的这份存有。罪的咒诅沉重地压在我们错误的自我意识之上。但是动物,以及在动物之下的受造物,它们只是存在,却不能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真正的自我意识。
因此,问题在于,我们的自我认识已经因为我们远离上帝、选择独立自主变得扭曲。使用前面我们曾用过的形容人类的隐喻,当亚当和夏娃这一对人类始祖,仍然处在和神的亲密团契时,他们就是起初的那个形象,并且能够意识到他们自己是上帝的朋友和仆人。他们的自我认识也没有任何的冲突,因为上帝的灵住在他们里面,他们本是上帝的儿女。因此人的存在和意识是处在完美和谐的状态。人类当中的第一个男人和女人同时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自由。
然而,他们转离上帝,去从那棵不被上帝祝福的树上寻求快乐、权力和力量。上帝本来的意思是要人透过其他的受造物看出唯有上帝才能供应这一切。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变化,他们的力量也出现了不可逆的变化。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才是那“终极的源头”。这种意识其实是一种咒诅,而非从神而来的礼物。上帝不能也不会支持人类的这种想法。
从他们的存有本身来看,他们因为仍然是上帝的形象,因此具有极大的潜质,但是他们的意识深处已经明白上帝已经和他们隔绝了。结果,他们开始把上帝当做自己的敌人,并且按照同样的逻辑把别的人也当做是自己的敌人。我们从我们自身以及人类社会处处可见这种破碎的状态。在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地方容纳得下这么多以“终极源头”自居的人。亚当和夏娃并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自由,反而深陷偶像崇拜之中。首先,他们自身确实变得独立了,但也更深地开始依赖那恶者本身。人类本来就不是为独立自主被造的。他们是一种要么敬拜侍奉上帝要么侍奉偶像的活物。(罗1:21-25)
我们的始祖无力挽回局面。他们根本无法重建在他们的存有以及错误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和谐关系。他们不得不与自己为敌。上帝不会替他们做事,但是人类确实没有力量来修补这破损的关系。解决之道只能来自于上帝自己,这个拯救之道在伊甸园里被当作应许赐下,然后在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生活、死亡和复活中成就。他来,作为人类的代表,活出了人类本该活出的生命并且按着罪人当得的一切,就是站在我们的位置,按照我们当得的工价受死。他拥有真实人类的自我意识。只是在他里面没有任何我们经历过的内在不和谐。
我们总是试图在人前营造一种我们很了不起的感觉。我们维系这种令人悲哀的伪装的举措是令人可笑的,如果这不是一场悲剧的话。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来捍卫它。对我们而言,唯一的解决之道在于我们要在基督里以一种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的那种身份认同。这就是为什么新约圣经会把主耶稣比作是真葡萄树,比作教会的新郎,以及身体的头。自由,包括教导的自由在内,有赖于我们与基督的奥秘联合,如此才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卓而不凡的身份意识。托马斯.默顿对教育的观点恰好说明了我们以上的内容:
默顿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世界,真正能带来自由、创意和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教育,从终极而言必须源于自我认知。
默顿认为,真正好的教育的产物不是被学位定义的,而是被培养出来的“人”。这个“人”不是某种理想化了的“真我”,或者,这也不是为自我反思提供的一种东西、一个形象、或者某种抽闲的概念。而是一种存在性的“我”,是一个在存有的现实中完整的人。“真正的自我一定和自由密不可分”。然而,这里的“人”绝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总处在关系当中的人——和神、和他者、以及上帝的创造。全人以及跟随这个人而来的自由当且仅当与基督联合,并且意识到我们自身的破碎时才成为可能。我们的存在和意识之所以被结合在一起,只能通过圣灵的工作使我们能完全地仰赖基督。
默顿对比错误的自我和真正的自我后发现,错误的自我相信只有靠着实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才能存在,因此错就错在,它以为真正的自我就是一种“个体的或经验性的自我(ego)”。错误的自我害怕死亡,因此不断地尝试要肯定自我,以表明自身的价值。
错误的自我因此扮演了自身存在的来源和实现的基础,在相互交流之中,错误的自我会受到挑战,并且趋向于反抗。它要么寻求掌控一切,要么就试图安抚它所面对的一切。在整个社会的集体领域,错误的自我所特有的那种“一意孤行”会被反照和加以放大。
与此相反,真正的自我无须为了装点门面而捍卫自身的存在。它之所以不同于错误的自我是由于它是被爱所推动的。
因此,它不会像错误的自我那样忙于创造自己的身份,真我的生命是自由的。同时,真我也能意识到他存在的本源来自别处,它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根基是和所有其他人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真我不会世界当作要征服和与之对抗的对象,它更不会寻求拥有整个世界……更多地,真我会将世界当作自身存在、以及爱和上帝的有生命的表达。
真正的自我意识是一种富有有创造力的、肯定生命的事件(event),这样的事件将自我和提供生命的源泉结合在一起。教育如果想要哺育真正自我的成长,那么就必须毫不含糊地滋养学生认识自我的主观经历。如果教育只是受到一种将知识单纯看作是断裂的和客观的知识论的推动的话,那么对于学生真正的自我认识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这样的教育会习惯性地会把知识从个人经历和意识转移到世界的领域。它无法提升一个人对于现实的感知,因此是没有生命的教育。
为了在教导中重获自由,基督徒老师们必须被那样的知识抓住,就是能够使他们在基督耶稣里发现自我的知识。否则,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带领学生实现那样的目标。
客观知识是现代教育让人骄傲和兴奋之处。默顿的观点提醒我们某种对自我的认识的知识是否真的在基督教学校拥有一席之地。答案或许不容乐观。帕克.帕尔默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他建议说,亚当和夏娃所种下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渴望的是:
一种和神相隔绝和对立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被爱推动,而是受好奇心和掌控欲所推动。而唯有上帝才能拥有绝对的对知识的权柄。他们不会将如下的知识当作真理归荣耀给上帝:就是神首先认识他们,并且知道他们的有限和潜力。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我们被认识的方式去认识,那么这样的求知最终的结果只能将人引向死亡。
客观知识和价值中立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知识对求知一方没有任何的要求,但对于获得这样知识的人来说,无论他心中怀着怎样的目的,客观知识总能帮得上忙。尽管这种知识隶属于错误的自我。它也绝不可能滋养真正的自我。它无法让一个人自由地求知或者求教导。因为它把自我当作终极的核心。
与此相反,基督教学校在处理受造界(这本是任何学校的课程所要面对的材料)时不应当只是建立一种客观的联系,而是建立起一种回应性的关系。透过神的创造我们得以认识神,但只有当我们在爱中被神所认识,我们才能在爱中认识神。用帕尔默的观点来说:
老师是求知者和被认识的对象之间、在学习者和被学习的学科之间的调停者。身为老师,不是在观念的层次,而是要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成为活的联系。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有认识论上的意义更有伦理上的责任。这不仅关乎求知的方式也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我可能会教给学生自由的概念,但是如果我教导自由的范式,就是要求我的学生完全依赖“事实”的权威,并且有绝对的权力决定他们考试的分数,那么我不过是在教给学生一种奴隶伦理。我把学生培养成了既不知道如何自由地学习也不知道如何自由地生活的一群人,他们只受某种真理的内在感知而活。因此,我的教导只不过是按照世界的模样。这样教导的结果只能招来咒诅,哪怕这些客观事实早已经从学生的头脑中消失,其后果仍然难以移除。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圣经特别强调对神的渴慕。比如,在诗篇63篇: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都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你们为何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
这个主题,耶稣在犹太节期上曾经再一次地明确表达过: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7:37-39)
令人感到不可思的是,渴慕神也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方式。当我们内心渴慕神,我们才会真的爱祂。然当我们真的爱祂,我们才能学会如何爱我们的邻舍(包括我们的学生)。所以,自我探索一定伴随着对忘我的自由而来。
我们渐渐获得一种判然有别的意识,就是我们安然接受基督的所是,并且能够忘却在自我中心的深处依靠自己的尝试。我们的意识开始迅速地从某些以我们的眼光看来去努力促成的事,转换到藉着基督的灵住在我们里面的基督身上。这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自由。我们将能够以一种将受造界当作课程的方式,去增进学生自由地在基督里所能成为的样子。当我们爱神并且爱我们的学生时,我们就会忘记我们自己,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别的方法所无法达到的。
正如我们以上所提到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将这些概念重复性地讲给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自己,其实并不存在一种机械性的方式可以促进自我认知。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操练定睛在基督身上,他才是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那一位,唯有祂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所需的一切,从而使他们可以预备好聆听上帝要他们听的内容并且从中得到灵命的造就。
确实,假如老师能够在教导中得到自由,那么这种从神而来的自我认知就会和学校里的学生联系在一起。这种令人感到兴奋莫名的一幕,我们必须透过上帝通过受造界传达的知识获得。当然,引导学生拥有这样的自我认识也是可能的。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基督教学校将会真的变成上帝所希望的模样。
重拾基督教教育的未来 | (序言)
重拾基督教教育的未来 | 启蒙运动
重拾基督教教育的未来 | 靠圣灵而活
重拾基督教教育的未来 | 为何教与学必须与爱相连?
重拾基督教教育的未来 | 教学中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