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小万工|后疫情时代,推荐一套我无限回购的小书

小万工|后疫情时代,推荐一套我无限回购的小书

题图 春意 来自程远 已获得授权使用

复工快一个月,很忙,一直没更新。

数点一下,封城七十多天,我写了二十篇原创,是开公众号三年以来最勤谨的一段——这并不是这个公众号的常态,大部分时间,我都懒散得很,连说好的书评也一个月也不见得发一篇。

但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看到前两天“基督徒阅读空间”的推送:二战阴影中,她用故事在孩子心中种下饶恕、盼望与爱的种子,就突然很想爬上来推荐帕特里夏的这套书。

很多中国人估计都没听过这个作家的名字,但老读者知道,我开公众号,是因为有一个当小说家的梦想——这颗种子就是帕特里夏种下的。

小万工|后疫情时代,推荐一套我无限回购的小书

帕特里夏的主要作品是上面这套小说,中国译本简洁优美,封面也漂亮。

七本,每本都讲述一个单独的十几岁的孩子故事。篇幅不长,故事清洁到几乎没有坏人出现,每个主人公都是普通人家的普通的孩子,小半天就可以读完。

我读到的第一本是《我爱吕西安》,教会书架上借的。情节现在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刚读完我就去搜了这个作家的名字,买齐了她出的全套书。我想难得遇到这么干净的故事,要留给孩子看,而那时我连孩子都没有。

一读就很喜欢,以至于每次有青少年来我们家,我就把书架上这套书送给他,自己又去买一套新的——如此往复,开启无限回购模式,也记不清到底买过多少次。

系列中我最爱的一本叫《自由在哪里》,讲述的是奴隶社会背景下,一个叫阿尼西母的小奴隶,从主人腓力门家逃跑,后来回归的故事。

这个故事取材于《腓力门书》,它是新约圣经中一篇很短的,保罗写给腓力门的教会书信,只有一章,我原来读经都没怎么注意过。

但是帕特里夏的小说,让这卷书信仿佛在我眼前活过来,书信中记载的每一个人物跃然眼前。以至于我当时读完很感动,马上翻开圣经,找到腓力门书,爱不释手地读了许多遍这卷书信,以至成诵。

罗马帝国的统治,奴隶制社会形态,在现在看来应该是最为落后和不公的社会制度了,但是即使在那样黑暗的体制之下,人们仍然可以在基督里有美好的见证和关系——这太激励我。

那时我想,如果我会写小说就好了,我要像帕特里夏一样,把圣经里的每一卷书挨个写一遍。

后来我冲动之下完成了一部小说——《我如果爱你》,写的是旧约圣经中的《雅歌》,也是一个清洁的故事。

惭愧得很,说好的第二部迟迟没有动笔,因为写了一本之后总觉得自己写小说没啥天赋,出版时间一推再推也让我沮丧,我觉得我只适合当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师。

所以前天读到文菊姐妹所写的帕特里夏的生平,才很感动。

帕特里夏一生的职业都是护士,她从来不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二战时期他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里做舍监。

她需要照顾学校的30个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来自二战中破碎的家庭。白天还好,夜晚孩子常常哭泣。

为了安抚她们,帕特里夏在晚上点燃客厅的壁炉,让孩子们坐在地毯上,听她讲故事,讲的就是她白天自己写的故事。

她医治这些孩子的做法,就是将关乎生命的福音放进故事里,让上帝的爱医治孩子们的心灵。

她肯定不会想到,这些关于死亡、爱、饶恕、勇气的故事不仅仅安慰了那三十个孩子,又激励了二战中许多许多的人,甚至在数十年后漂洋过海被翻译到异国他乡,让我这个中国人有同样的情感共鸣。

我生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从来没有遇到过战争和饥荒。

很多人说不同于非典的短期影响,此次疫情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将堪比二战,我们这代人会遇到前所未有的萧条和困境。

我已经嗅到了这样的气息。

我们一家都生活居住在武汉,从刚封城帮许多人联系床位,后来帮滞留者找住处,给独居老人送食物,给市民发放了几十万个口罩,再到现在持续服侍的武汉的患癌儿童——疫情期间我生了个娃,抱着孩子用手机帮基督徒志愿者联盟写了许多文章,看起来也好像做了很多事。

可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感受却是无助——我觉得人的能力实在太有限了。

我们可以在疫情中短暂的送去物资和金钱,救急而已。但只要我持续关注一个人,就会发现:每一个劫后余生的受助者,他的人生终究都是要自己去面对的——有人要面对失业,有人要面对亲人的离世,有人要面对巨额的债务……

世界上最绝望的事情,并不是无衣无食,而是没有盼望。

这时候我就很希望,她们身边也有一个帕特里夏,给他们讲述那个永恒的关于爱与盼望的故事。


|全文完|

相关文章阅读

你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吗?

小万工|后疫情时代,推荐一套我无限回购的小书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