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张妙琴:“麻”与苗族妇女的人类学研究

“麻”与苗族妇女的人类学研究

——以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切冲寨为例


作者:张妙琴

原为贵州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论文,后收录于尤小菊、张晓主编《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64-132页)一书中。


目录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一)物与物质文化研究

(二)女性人类学

(三)符号互动理论

三、研究综述

(一)麻和麻文化

(二)苗族妇女研究

(三)苗族妇女与麻和麻文化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的田野——切冲苗寨

第一节 地理环境、经济与人口

第二节 民族历史与文化

第二章 苗族妇女对“麻”的认知

第一节 麻植物

第二节 麻织物

第三节 麻文化

一、服饰文化——穿在身上的文化、民族记忆和身份象征

二、婚丧、节庆、信仰中的麻——交换、转换和神圣物

第三章 “麻”与苗族妇女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苗族妇女——麻文化的织手

第二节 “麻”——形塑苗族妇女

第四章 “麻”建构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女人与男人——家族间的婚姻交换与个体间的情感交换

第二节 女人与家庭、社会——贡献和回报的不对等交换

第三节 女人与女人——纺织中互慰共勉的姐妹情

第五章 结论和余论

一、结论

(一)麻的物性及其文化意义

(二)妇女与“麻”是相互构成的关系

(三)“麻”在多种场合中建构社会关系

二、余论

参考文献


张妙琴以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切冲苗寨为例,将麻的切入点和女性的视角相结合,探讨麻的物性和文化意义,物与人的互动–互构、对社会关系的塑造或凸显。笔者首先分析麻因“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较好的柔韧性”“可食性”“可入药性”等特殊物性而进入切冲苗族的社会生活,获得象征、记忆、交换、转换、连接等文化意义,进而塑造或凸显当地的社会文化。在这一分析下,笔者探讨麻与其最初进入纺织领域的掌握者苗族妇女之间的互动–互构关系,并进一步挖掘探讨该关系背后,由麻在多种社会交换场合中建构的社会关系及关系主体间的互动,即麻和麻织物建构的,在个体间的情感交换和家族间婚姻交换中的男女夫妻关系;在贡献与回报交换中的女人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在纺织中女人间互慰共勉的姐妹情。这些关系在麻与妇女结合的这条线上构筑切冲苗族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苗族妇女织的麻布是社会关系的隐喻。苗族妇女不只在织布,更在编织社会关系网络。用于家族间进行婚姻交换的女人,如麻纺织中一根根纬线,串起一条条经线般的延绵不断的父系继嗣群,编织一个基于麻与妇女之脉络的社会关系网络。最终,不仅展现麻在切冲苗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凸显出苗族妇女在当地民族文化的创造与传承中的能动性和贡献性,更证实由麻切入理解大花苗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该书编者语

顽石与窄门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