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怀斯·鲍尔的《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不仅仅是一本精炼的名著简介,作者更是通过古典教育的方法来引导读者阅读那些经典。她推荐的“探究式阅读”包括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阶段的阅读:“首先理解阅读的内容,然后评论,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来把握新思想”,鼓励我们“从对书籍的沉思中得到乐趣”。下面摘录的是本书中针对第一阶段的阅读建议。
1.初次精读一本书时,无须掌握作者的每一个观点。
如果对哪一部分感到困惑,或者不确定作者使用的某个特定术语的含义,那就先把这一部分搁置,接着往下看。后面总有机会重看那些令你困惑的部分。
读一本“难读之书”的诀窍其实很简单:去读就好,不需要在第一次读时就全部搞懂。……阅读的第一阶段应该是很自由的,只是去读而已,一直读下去。
初读就像是你和一本书初次碰面时友好的握手:你的目标就是进行粗浅的了解,这种了解会随着你的反复阅读、分析和评价而逐渐深入,如果有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轻易停下;可以在书页空白处标记一个问号,然后接着读。你可能会欣然地发现,当你把这本书读到一半或者行将读完时,那些原本让你感到困惑的部分,便豁然开朗了。
2.你可以在书上画线,在空白处随手做些记录,然后折上书页以方便查找。
……在我看来,一本记满了你阅读时的困惑、想法和思考的平装书,其价值远远高于精美的收藏版许多倍。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那些你感到困惑的地方折起来,接着读,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下疑惑,然后继续,这样一来,即使是初次读某本书,也会变得顺畅很多。
如果是从图书馆借阅的书,则可以把你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写在便签上,再粘贴到可能会回头再读的地方。当然,这些小纸片很容易掉,而且会使品相不错的书都看起来像纸质的刺猬。不过,这样做虽然会让你的书变得面目全非,却会使阅读变得更加高效。
电子阅读器是近乎完美的,但是要适应系统注释和标记工具。如果你并不习惯这些功能,那还是回到原始的纸质时代,用一根圆珠笔更为靠谱。
3.当你初次读一本书时,可以先看一下扉页、封底上的版权信息和目录内容。
这样在开始阅读之前,你会对全书有个基本的“画面感”。不要自动地从阅读序言开始。对于非小说类书籍,序言通常会把这本书预设在某种背景当中,概括其论点,或者告诉你为什么这本书如此重要。这些信息在你开始阅读之前确实有必要了解,但是,它也可以在你读这本书之前就给你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这是需要避免的。……
通常,只有作者(或译者)亲自写的序言,你才应该阅读。由他人代笔的序言或者导读,可以先略过,改为直接从书的第一章开始读;如果你没有什么不懂的或疑惑的地方,只管接着看,在读完整本书内容之前,序言都可以先暂且略过。如果在阅读第一章时,你就有些迷惑不解,那么你可以回头阅读序言后再继续。
4.初读一本书时不用做太多笔记。
这时的笔记很容易因关注细节而陷入琐碎。通常,你所记下的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很重要的心得,随后却会被证明为无关紧要,而且做笔记的过程也会影响你的阅读速度。
取而代之的是,在每章的结尾处记下一到两句话。写些什么呢?本章的内容概要、主要论断,或者最重要的事件。
但是请记住:这只是一个宽泛的概要,而不是具体的详述。你勾勒的只是一个轮廓,而非细致的素描。……
5.边读边记下那些跃入你脑海的疑问,记录下与作者的想法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以及这本书带给你的任何反思或相关思考。
这些疑问、分歧和思考应该与你对书中内容的概述有明显区别。譬如,你可以在笔记本中间的窄栏中记下概述,在页面空白处写评论;也可以用一种颜色的笔写概述,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下你的思考,或者另留单独的页面写概述和评论。
别忘了在你的评述旁记下相关的页码,这样以后重读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用得着。
6.读完第一遍之后,回过头来把那些概述性的摘要整理成一个非正式的大纲,即初步的“目录表”。
此时,你还缺乏足够的信息形成真正的大纲,因为还有一些观点之间的关系没有弄清楚。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摘要按顺序排列。
7.用四到七个词给读过的书拟定标题和副标题。
标题不能像印在夹克衫上的那种,那些标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创造出来的。相反,我们拟定的“标题”要能够描述该书的主旨,“副标题”应该概括书中最重要的观点。
这样的标题和副标题就像17世纪的那些范本:“朝圣者从此世到彼世的修行:如梦初醒,在其中发现启程方式、危险旅途,以及安全抵达的憧憬之国。”17世纪的作家知道,一个能准确告诉读者这本书主要内容的标题,是确保读者能够理解的最好方式。
因此,给你读过的书起一个精练的标题,三四个词,能概括主题;然后再起一个副标题,准确阐释这本书是用来干什么的。
此时,作为一名读者,你已经完成了首要的、最令人生畏的任务:你通读了这本书,基本理解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如果这一系列步骤看起来有些劳神和复杂,不要担心;它们很快将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并成为你阅读任何一本困难的书时不假思索采用的方法。
[摘编自苏珊·怀斯·鲍尔《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12;标题另拟。]
点击封面 ↑ 即可购买
欢迎关注备用号:
↙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