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他在世的时间只有50年,却将自己一半多的光阴奉献给了所爱的中国,期间只回国两次,最终还将自己的生命也留在了这片土地。
1850年,韶波(Schaub, Martin)出生于瑞士的巴色城。
韶波
1872年,韶波进入巴色会神学院修习。1874年,24岁的韶波被德国巴色会差派来华布道兴学,初驻广东长乐,在来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功学习中文语言。
1897,传教士在香港,韶波(后排左1)
1876年,巴色会在深圳布吉李朗增建楼舍,将“存真书院”改为“传道书院”,韶波出任教习兼监督。
李朗神学院师生,祭恩(左2)、韶波(右2)
1878年,上海《万国公报》上连载他的长文《路德整教会之事》。韶氏精通汉语,《生道阐详四卷》(二册,1884)、《教会异同》(1888)、《圣经入门》(1889)、《教会史记》(1896)和《旧新约圣史记》等书。
万国公报
1890年5月7日至20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新教第二次大会,来自37个宗派和教会团体的数百位代表,韶波与伦敦会传教士湛约翰(1825-1899)、艾约瑟(1823-1905)、公理会谢卫楼(1841-1913)等被选为《圣经》深文理译本译者。
艾约瑟
1895年,韶波撰著编译的《儒学衍义》在李朗传道书院出版。《儒学衍义》与他的其它著作一样,被使用为巴色会神学院的教材,通过《儒学衍义》的课程,巴色会重视基督教与儒教的比教研究。
李朗传道书院
1897年,韶波他们所译的深文理本《新约圣经》由香港裕文堂刊印。为了恢复健康翻译圣经,他在中国几十年期间只有两次回国。
深文理圣经《约书亚记》
1900年9月7日,韶波在香港政府医院里因病安息主怀,享年50岁,葬在香港跑马地坟场。香港巴色差会的GReusch牧师评价他说,“他就是平时挺亲切和喜欢帮助别人的人物,中国朋友们因此记他为神圣的人。”
墓碑刻“巴色书院牧师韶波之墓”
2014年,深圳下李朗村的李朗传道书院、福音堂、福音医院等遗址被龙岗区政府开发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的李朗圣山公园。
笔者在圣山公园寻访
若有奉献可按住
下面本微信专用二维码
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为本寻访传教士足迹平台奉献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