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
糟糕的思维方式会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但我们若无视这些问题,就说明我们还停留在思维的最底层,或者说我们还注意不到思维中的重要问题。
这一层面我们的思维以自我中心为主导,但自己又无法认识到,也就是通常说的“和这种人讲不通任何道理”。当然,也不要太悲观,我们还常说“不知者不怪罪”,但如果成人还拥有这种思维,那么能改变的概率几乎微乎其微。
一旦人们意识到自己处在最底层思维,那么实际上就摆脱了最底层的思维方式,这种关键的突破在于诚实,但为了提高思维的层次,我们就必须要先思考我们做事的动机。
没有人能够解决不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没有人能处理拒绝存在的状况,所以千万不要对自己固有的思维抱有侥幸的态度,觉得不至于那么糟糕,很多时候自我蒙蔽自己也不晓得。
从某种意义上看,人的反思和受教育关系不大,甚至有时候学历越高的人思维更加僵化,俗称“书呆子”。不反思人存在于不同阶层,不论上流社会,还是平民社会,正如骄傲通用于各个领域的人一样。
在思维反思和思维提升间,正如一个酗酒者,他晓得自己不应该再这样下去,但却无能为力,因为他缺乏训练。思维者本身也是如此,虽承认自己的思维有问题,并且想要改变,但无能为力,此时意味着思维者开始进入第三层。
作为起点上的思维者,好像初学芭蕾者一样,跌跌撞撞也踩不到节拍上,显得非常笨拙没有成就感甚至崴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万事开头难”,影响我们难以突破此层的可能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出生背景(时间和地点)、父母的观念、你与外界产生的联系等。
寻找更合理的信念代替影响我们思维的模式,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我们的心智还受到工作环境、所属社会群体、哲学、伦理、智力、意识形态、经济、历史、生物、神学、心理等等的影响,批判性思维要做的就是检验工作,结果可能令人安宁,也可能令人疯狂,但避免成为被他人摆弄的工具。
当人们认识到思维提升需要定期的练习,并且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坚持练习,这就是“进行中否认思维提升者”。如果想在打篮球上变得技术娴熟,关键在于坚持。既要理论观摩学习,又要实践,还要提高身体的素质,而且还要边打边想,即所谓的“用脑子打球”。
为了训练自己的思维,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成思维的八大要素。
除了思维的要素之外,评估思维也要有标准,否则就不叫批判性性思维。这些标准包括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公平性。
如果一个陈述不清晰,就无法判断它是否准确,因此也就很难继续讨论下去,因为没有人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大多数时候,当我们想不清楚的时候,也就说不清楚。
一个陈述可以清晰,但不一定准确,准确性包括三个方面:真实吗?如何检验是否准确?如何探寻是否真实?“一只狗重500公斤”清晰但不一定准确,因此不要相信百分之百的广告词。
精确性意味着提供陈述之外所需的更多细节,有些情景可能不需要,准确就可以,但有些情况则必须提供细节,而且还要具体。
一个陈述可以清晰准确且精细,但不一定和问题相关,非关联性思维常常诱导我们考虑那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而关系性思维才是帮助我们回到正确轨道的途径。
一个陈述具备上述特征,但可能很肤浅,缺乏深度。所谓深度就是能发现隐藏在问题表面之下的复杂性,并且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处理这些复杂性,即深入思考。它包括解决,不负责解决的思考谈不上深入。
思考的深度也未必意味着思考的广度,狭隘主义存在于普遍思维中,各自的文化背景、有限的教育、自我蒙蔽等都可能造成狭隘主义。广度在于思考的范围,不能仅从自己的背景出发。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思维组合相互支持且有意义,思维就符合逻辑。
重要性思维包括关于议题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为何那个事实最重要;这些问题中哪些最重要;这些观念中哪些最重要。
思维具有公平性包括我的思维公正吗;预设公正吗;目的公平吗;方式公平吗;使用的概念公平公正吗。公平性思维依据的是理性思维,缺乏理性的思维就容易扭曲他人的思维,以实现自己的自利。
无论如何,独立思考都当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得特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