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续) (注释) |
11、被掳复归 |
|
shì cuàn tú lù |
lǔ lüè qiǎnɡ duó |
弒篡屠戮 |
掳掠抢夺 |
qiáo cuì ɡōu hè |
ào nǎo shénɡ suǒ |
憔悴沟壑 |
懊恼绳索 |
【字词注释】 弒:地位低的人杀死地位高的人。《说文解字》:“弒,臣杀君也。”参《易经·坤卦·文言曰》:“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左传·宣公二年》:“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篡:特指臣子夺取君位。《说文解字》:“逆而夺取曰篡。”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苏轼《秦废封建》:“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屠:宰杀牲畜,引申为大量残杀。《说文解字》:“屠,刳也。”参《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苏舜钦《庆州败》:“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戮:斩;杀;刑殺。《说文解字》:“戮,杀也。”参杜甫《佳人》:“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掳掠:抢劫;劫夺。参洪繻《口号,代酬日儒白井氏韵六首·其一》:“千兵横掳掠,万户叹流移。” 抢夺:以暴力强取;夺取。参周凯《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六》:“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 憔悴:枯槁瘦病的样子;忧患、烦恼;受困苦。参《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沟壑:溪谷、山沟,借指野死之处或困厄之境。参《孟子.公孙丑下》:“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懊恼:心中郁恨、悔恨。参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杨万里《小溪至新田四首·其四》:“懊恼春光欲断肠,来时长缓去时忙。” 〖句意解释〗 第十一段描写以色列人被掳及终于归回的历史。“弒篡屠戮,掳掠抢夺”中的“弒篡”乃言及犹大、以色列这南北两国的乱史,屠戮、掳掠、抢夺等字样则偏重说到两国先后亡于外患。外患之来,正由内患之巨,而南北两国内部也有上层对底层之屠杀掠夺。当北国、南国先后亡国时,国中上而君王,下而百姓,都被侵略者链锁绳牵,掳掠到异国他乡。那时候,被掳掠的人们怎能不憔悴懊恼,叹悔并生? 【参考经文】 【王上15:25-28】【王上16:8-10】犹大王亚撒二十六年,巴沙的儿子以拉在得撒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有管理他一半战车的臣子心利背叛他。当他在得撒家宰亚杂家里喝醉的时候,心利就进去杀了他,篡了他的位。这是犹大王亚撒二十七年的事。 【王下15:8-10】【王下15:13-14】【王下15:23-25】【王下15:30】乌西雅的儿子约坦二十年,以拉的儿子何细亚背叛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击杀他,篡了他的位。 【王下17:6】何细亚第九年,亚述王攻取了撒马利亚,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把他们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的城邑。 【王下23:33】法老尼哥将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王下24:10-16】【王下25:1-7】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对城安营,四围筑垒攻城。于是城被围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城里有大饥荒,甚至百姓都没有粮食。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王就向亚拉巴逃走。迦勒底的军队追赶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军都离开他四散了。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带他到利比拉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 【王下25:8-17】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伦王的臣仆、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跟从护卫长迦勒底的全军,就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并已经投降巴比伦王的人,以及大众所剩下的人,都掳去了。但护卫长留下些民中最穷的,使他们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耶和华殿的铜柱,并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又带去锅、铲子、蜡剪、调羹,并所用的一切铜器、火鼎、碗,无论金的银的,护卫长也都带去了。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铜柱、一个铜海和几个盆座,这一切的铜,多得无法可称。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铜顶,高三肘,铜顶的周围有网子和石榴,都是铜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样,也有网子。
|
|
xiè màn yāo wǔ |
wán ɡěnɡ sù cuò |
亵慢邀侮 |
顽梗速挫 |
línɡ yǔ jǔ jué |
jī qiú cuō tuó |
囹圄咀嚼 |
羁囚蹉跎 |
【字词注释】 亵慢:轻慢;不庄重。《说文解字注》:“亵,私服。私亵叠韵。论语曰:红紫不以为亵服,引伸为凡昵狎之称。”参《北齐书·封子绘传》:“子绣在渤海,定远过之,对妻及诸女䜩集,言戏微有亵慢,子绣大怒,鸣鼓集众将攻之。” 邀:遇到;招请。参李世民《还陕述怀》:“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杜荀鹤《题所居村舍》:“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侮:欺凌;欺负;轻慢;轻贱。参《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顽梗:愚妄而不顺服;非常固执。参郑燮《范县》:“尚有隐幽叹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 速:快、急;招致。参司马光《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挫:不顺利;摧折;屈辱;失败;战败。参《史记·屈原贾生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囹圄:监牢、监狱。参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咀嚼: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比喻反复体会、玩味。参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傲岸泉石,咀嚼文义。” 羁囚:拘留,囚禁;囚犯。参赵屼《趋石桥初登山岭》:“归路似从霄汉堕,却来尘世得羁囚。” 蹉跎:失足跌倒,比喻失意;虚度光阴。《说文解字》:“蹉跎,失时也。”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钱福《明日歌》:“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句意解释〗 亵慢顽梗定然招致羞辱挫败。当亚述之虏、巴比伦之囚,被关锁在牢狱中,不知何时能脱困境,他们应该多少会对自己的人生反省,慨叹失去敬虔、偏离正道,才导致一朝祸至。 【参考经文】 【王下17:7-23】【王下24:3-4】【王下25:27-30】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提他出监,又对他说恩言,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给他脱了囚服。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赐他一份,终身都是这样。
|
|
zhǎn zhuǎn qiū línɡ |
háo táo qiān mò |
辗转丘陵 |
嚎啕阡陌 |
tì qì dī pō |
jì pàn miáo duǒ |
涕泣堤坡 |
冀盼苗朵 |
【字词注释】 辗转: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反复;曲折。参《昭明文选·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丘陵: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地区。参《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嚎啕:大声哭。 阡陌:田间小路;田界;田野;草野民间。《说文解字》:“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参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涕泣:流泪哭泣。参《战国策·燕策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堤:河堤,堤坝。杨万里《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出南门即大海,一日两潮,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 坡:地势倾斜的地方。参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冀盼:期待;盼望。《说文解字注》:“冀,北方州也。周礼曰:河内曰冀州。尔雅曰:两河间曰冀州。据许说是北方名冀。而因以名其州也。假借为望也、幸也。盖以冀同觊也。”屈原《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苗:初生的植物;子孙后代。《说文解字注》:“苗,草生于田者。……按苗之故训禾也。禾者,今之小米。……秋言苗。冬言禾。何休曰: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苗本禾未秀之名。因以为凡草木初生之名。”参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朵:植物的花或苞。《说文解字注》:“朵,树木朵朵也。凡枝叶华实之者皆曰朵朵。今人但谓一华为一朵。引伸为《易》之‘朵颐’。李鼎祚曰:朵,颐垂下动之貌也。”参白居易为《荔枝图序》:“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朱景素《樵夫词》:“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句意解释〗 巴比伦之囚是群体失败的典型例子。那时不只是某个王或某个民的信仰失败,而是整个国族在信仰上都堕落,而且在生活生存上都失败了。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落入到一种空前的困境、绝境,如果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还不反思反省,悔改革新,那这个民族、国家就实在是很难有希望了。但那些被掳巴比伦的以色列人面对家破国亡,却还有弥赛亚的盼望。这里提到丘陵、阡陌、堤坡,都是以色列人被掳的场景描绘,正如画幅展开,观者可以看到他们一路辗转,边哭边行,来到被掳之地,过着为囚生活,其中不知道有多少眼泪,但在他们心头隐隐不灭的盼望就是所应许的“大卫苗裔”、“公义的苗裔”。 【参考经文】 【代下36:17-20】【诗137:1-3】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哀1:1-3】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她夜间痛哭,泪流满腮;在一切所亲爱的中间没有一个安慰她的。她的朋友都以诡诈待她,成为她的仇敌。犹大因遭遇苦难,又因多服劳苦,就迁到外邦。她住在列国中,寻不着安息;追逼她的,都在狭窄之地将她追上。 【耶23:5】【耶33:15】当那日子,那时候,我必使大卫公义的苗裔长起来,他必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亚3:8】大祭司约书亚啊,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当听(他们是作预兆的)。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 【亚6:12】 |
|
fèn duī bēi shānɡ |
bǎn tà duǎn suō |
粪堆悲伤 |
板榻短缩 |
wù mèi rěn nài |
mánɡ xiā huàn zhuó |
寤寐忍耐 |
盲瞎浣濯 |
【字词注释】 板榻:床榻。参吴敬梓《夏日读书正觉庵示儿烺》“板榻欹云眠,草裳离尘服。” 寤寐:寤,睡醒。寐,就寝。引申指日日夜夜、无时无刻。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浣濯:洗涤;洗雪、清除(耻辱﹑过恶等)。《说文解字》:“浣,濯衣垢也。”《康熙字典》:“又洗心亦曰洒濯。【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 〖句意解释〗 被掳之人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经上说他们“躺卧粪堆”。囚奴生活的滋味是怎样的呢?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每一天都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忍耐去面对。被掳之人如今应该知道自己从前是处在罪中,明白自己原来是如同瞎眼,从今以后需要打开心眼,洗净罪孽。 【参考经文】 【哀4:5】素来吃美好食物的,现今在街上变为孤寒;素来卧朱红褥子的,现今躺卧粪堆。 【赛28:20】原来床榻短,使人不能舒身;被窝窄,使人不能遮体。 【伯7:4】我躺卧的时候便说:“我何时起来,黑夜就过去呢?”我尽是反来复去,直到天亮。 【箴18:14】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 【哀4:17】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 【哀5:17】这些事我们心里发昏,我们的眼睛昏花。 【启3:17-18】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
|
qiáo qì hòu zhào |
yǐ lǐ jià luó |
翘跂候诏 |
迤逦驾骡 |
xié qiān tóu cuán |
yú yuè yán tuó |
携牵头攒 |
愉悦颜酡 |
【字词注释】 翘:举起,抬起,向上。《说文解字注》:“翘,尾长毛也。班固白雉诗:发晧羽兮奋翘英。射雉赋:斑尾扬翘。按尾长毛必高举,故凡高举曰翘。”《类篇》:“翘,企也。”参曹植《杂诗六首·其一》:“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跂:抬起脚后跟站着;盼望;向往;企求。参《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候:守望;等待。《说文解字》:“候,伺望也。”参王维《渭川田家》:“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诏: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说文解字》:“诏,告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迤逦:连续不断;曲折连绵;延伸貌;缓行貌。参宋荦《游姑苏台记》:“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 驾: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车或农具);骑;乘。《说文解字注》:“驾,马在轭中也。……驾之言以车加于马也。”参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携:牵挽;挽扶。《说文解字》:“携,提也。”参《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牵:牵拉,引领向前。《说文解字》:“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参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攒:簇拥;围聚;聚集。参王维《桃源行》:“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颜:面容,脸色,脸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酡:饮酒脸红的样子,泛指脸红。参元稹《红芍药》:“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句意解释〗 被掳七十年后,犹太人终于盼到了波斯王允许他们回归应许地的诏书。以斯拉记中记载了犹太人回归时的情况。在近一百年间,犹太人有三批归回,分别由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三人带领。所罗巴伯带领的第一次归回有近五万人。以斯拉记还记载了回归队伍中带了许多马、骡子、骆驼、驴等。浩浩荡荡的队伍携家带口,赶着牲畜,蔚为壮观。人群的心情正如经上说:“我们好像做梦的人。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 【参考经文】 【代下36:22-23】【拉1:1-4】【拉2:1-2】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前掳到巴比伦之犹大省的人,现在他们的子孙从被掳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各归本城。他们是同着所罗巴伯、耶书亚、尼希米、西莱雅、利来雅、末底改、必珊、米斯拔、比革瓦伊、利宏、巴拿回来的。 【拉2:64-67】会众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名。此外,还有他们的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名。他们有马七百三十六匹,骡子二百四十五匹,骆驼四百三十五只,驴六千七百二十匹。 【诗126:1-3】
|
|欢 迎 转 发 分 享 本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