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华山论剑

不绝|如何||绝句

——格律词基础知识

剑兄《好诗是如何写成的》刊出后,引起很多诗友的关注和好评,今天应部分诗友所请,将当年讲座的前半部分《格律诗词基础知识》补充刊发。


关于格律,想玩规整的五言七言,又不耐烦格律学习者大有人在,理由是不必拘泥于古人旧作之规矩,崇尚自由到没有格律。亦有人一头扎入格律,只懂进不懂出,又缺乏一定的灵性写作能力,从而使笔下文字脱不了凝滞艰涩之弊。如此种种也常引起纷争,给初学者造成困惑,甚或望而却步。


我随剑兄扎实学习格律一年,剑兄从来没有高头讲章大谈格律,都是在具体作品的讨论修改中带我领悟格律之美与格律之精髓。说到底,格律所定的各种所谓框框,都具有两面性,而这两面性之间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归结起来无非就两个字:立与破。格律所立,为格律之美;格律所破,乃格律之呆板。譬如平头,譬如合掌,譬如摞眼等各种诗病。如果能悟到并运用这种辩证思维,那么格律写作便不是困难或束缚,而是享受。剑兄带我一起讨论修改诗词的享受可说是我这一生最大的享受,虽只一年,但却令我余生回味无穷,这是格律之美的魅力,亦是良师益友的魅力!


剑兄这篇讲稿虽然是讲座摘要,免不了枯燥的格律知识总结,但仍然保留了他例证丰富、体会深刻、触类旁通、深入浅出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带入感和实操性。相信亦会对初学者,或于格律想更深入理解体会其精髓之诗友有所助益。

 

以琳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华山论剑

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关于近体诗,我想从和诗说起……


其实谈近体诗,俺不是合适人选。群内大咖如云,俺是班门弄斧……只是想通过讨论,向初学者及有兴趣者大体上介绍一些格律方面的简单规则。

 

先分享一个故事。大概是2016年俺曾斗胆步韵了曹雪芹十二首咏菊七律,贴在文学城诗坛后,蒙诗友梧桐叶兄赠诗如下:


遍吟芳菊别红楼,对酒长歌轻五侯。

一剑天涯弹铗客,江湖烟起试吴钩。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平水韵十一尤韵部(为方便讨论,暂以平水韵为标准),格式为平起首句入韵式,也就是说,这首七绝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分别在一二四句尾押楼、侯、钩三个平声韵。

 

首先说韵,一般七言绝句押平声韵(暂不谈仄声韵),要求一韵到底,也就是说,这三个韵必须出自同一个韵部(有些变格可以留待将来讨论)。十一尤韵部共收录123个字,是一个比较宽的韵部,也就是说,比较方便诗人选择合适的韵脚。

 

其次说格式,判断一首近体诗的格式主要看该诗的第二个字是平或仄,若为平则为平起,若为仄则为仄起。为什么是第二个字而不是第一个字?按约定俗成的近体诗格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体第一个字可以放宽到可平可仄,因此首字不能作为判断平起或仄起的标准。大体上,一首绝句(或律诗)可分为平起和仄起两类,其中平起又细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类,同理,仄起也细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类。

 

这首七绝的格式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词对平仄有要求,只有符合平仄,也就是合律了才可以标绝句或律诗。诗除了表意之外,还有音韵美,而平仄体现在诗里就是为了音律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近体诗被吟诵的要求。此绝句唯一的瑕疵是在第二句第五字用了一个轻字,此处宜仄但惜为平。

 

最后谈意思。首句说俺写了十二首菊诗,二句是夸俺洒脱,三句嵌了我的ID(一剑天涯)并用了一个典,冯谖弹铗,典出战国策,意以”弹铗”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四句基本是套用了江湖剑侠的文本。

 

下面是俺的和诗:


微襟携句上高楼,岂为功名万户侯?

望断长空归雁过,清眸独对月如钩。

 

和诗是次韵(或步韵),用的是梧桐叶诗友的原韵+平起首句入韵的格式,而且顺序也按楼、侯、钩排列。

 

紧接着,诗友梧桐叶又贴第二首如下(注意,格式变为仄起首句入韵式):


乍起凉风独上楼,经年别国未封侯。

家山故里时来梦,野水桥边思钓钩。

 

俺再和第二首(次韵也变为仄起首句入韵式):


一绪幽怀怕上楼,霜头愧对短亭侯。

斜阳阶度红尘梦,新月帘开白玉钩。

 

后两句没忍住用了一下对仗。

 

不一会儿,梧桐叶发第三首(仍然同仄起首句入韵式):


鬓白愁登百尺楼,余生惟羡汉留侯;

明朝了得虚名禄,江海蓑衣闲钓钩。

 

俺披挂上阵再和第三首(次韵仄起首句入韵式):


不醉千觞北固楼,乘风大笑觅封侯。

今朝沽得琉璃色,一任蟾宫失玉钩。

 


总结一下:


首先,步韵(次韵)的格式应该同原玉一致。一旦变格式,应该说明。不提倡以【仄起首句入韵式】和【平起首句入韵式】,因为既然是和诗,如果是步韵,保持一致比较好!


其次,和诗一般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原玉诗的质量高一些,而次韵诗因为韵部和时间受限,故在意象、提炼,谋篇等方面难免逊色,鲜见佳构。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和他人的诗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反应、组织字句,营造意境等等的综合能力,都有利于熟悉平仄、韵脚。不失为一种练习手段。毕竟有他人的模板,不用自己选韵。

 

上面的三个回合,只是想给各位初学者一个参考!

 

大家如果对近体诗有兴趣,可以从网络搜到许多相关的信息,俺在此分享东篱老师关于近体诗的观点。东篱老师是本群的前群友、文学城诗坛的前版主(俺尊他为东师),他对近体诗有着非常独到的理解和归纳。在此引用他的文字并借此向他表示敬意:

 

诗歌与音韵密切相关。在古汉语中,文字的发音分为四声:平、上、去和入声。古人依照四声将文字发音分为平仄两类。平,包括上平和下平声;仄包括上、去和入声。在《康熙字典》里有一首口诀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如以拍子长短分四声,则平声最长,上声次长,去声较短,入声最短。唐人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用今天的语言读来,此诗无论如何说不上押韵。但是如果知道“儿”在此处发古韵平声ni,则此诗押韵了。在现代汉语中,新四声则是: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带有地方色彩(粤语和其它南方语言)的入音字转入了汉语新四声中,然而有些古韵入声字却转为阴或阳平,如一、八、十、国等字。隋朝时,音韵分成206款,但太过于细分而难押韵。到了南宋,刘渊将韵减为107款。以后,人们又减去1韵,流传至今为106款韵,均纳入《平水韵》一书。”

 

“古人写诗时,不仅要注重字的意思,还很注重字的音韵。当诗的平仄发音字交替出现,并有押韵时,诗读起来才抑扬顿挫和美。押韵,就是要在指定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用相同韵母的字。近体诗用韵非常严谨,要求用平水韵,不允许有“出韵”的情况发生(即平仄韵相混)。平仄理论研究对于历史,考古,语言等学科有重大的意义。当然,也有人主张用现代汉语发音来押韵(参阅《中华新韵》)。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对于繁荣诗歌创作有促进作用,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而且使用新韵,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



相比绝句,律诗的字要多出一倍,均为八句,分为五言和七言,前者称五律,后者叫七律,同绝句类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除了个别变格之外)。与绝句一样,也分平起和仄起两类,平起又细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式,仄起也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式。

 

八句按惯例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对仗,又称对偶。古时仪仗队都是左右各一,服饰、旗帜、步伐均一致,左右分设、相对而立。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引万柘坡 《金鳌玉蝀桥》诗:“晓来浓翠东西映,也算蛾眉对仗班。” 具体到诗,如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诗中两联的对仗极具美学意义。

 

一首律诗,比较出彩的当推对仗的两联。

 

昔日文学城诗坛诗友黄花岗兄有咏史七律系列!其中一联:“北市當壚悲豆豆,西洋亡命笑瓜瓜!”豆豆应指林豆豆?瓜瓜必属薄瓜瓜! 对得工整,而且两人名均出自中国政坛曾炙手可热人物之后。令人叹为观止!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上面所提到的那联就是工对。豆豆和瓜瓜都属瓜果类,恰巧同时还是两个人名,这两个人还不是普通人,一个是永远健康的林副主席的千金,另一个是在重庆唱红打黑的薄熙来的公子,正好性别还相对!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俺在【浣溪沙】绿皮火车过篇一联:“扶壁竟逾江浙沪,依窗俱是婶姨娘。”只能属宽对。江浙沪是地名,婶姨娘是人称……

 

绝句不要求对仗,当然对仗也可以,比如: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全对仗!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黄鹂对白鹭是动物对同时又是颜色对,鸣对上是动词对,翠柳对青天是形容词+名词相对,同时还是颜色对。窗对门是名词对,含对泊是动词对,西岭对东吴是地名+方向对,千秋对万里是数量对+空间时间对,雪对船是名词对。可以说对的天衣无缝,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极美的画面。有一处美中不足,不知诗友们有没有发现?

 

那就是,翠和青在色板里属近似色,不如黄对白来得更佳!

 

那么就引出一个问题,就对仗而言,同义或近义不如反义(或远义)。因为同义或近义有合掌之嫌。什么叫合掌?

 

“合掌是诗病的一种。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

 

比如“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等等。就是合掌!

 

说到合掌,前几天爬楼读贴,读到一诗友和思豪的一首七律,其中有一联如下,大家读读是否有些合掌?“今夜有君言夙愿,明朝无汝诉衷肠。”君和汝同义,言夙愿和诉衷肠基本同义。

 


俺从前也写过全对仗的绝句如下:


【五绝】无题 (平起六麻韵)

文/华山论剑


旧知谈古寺,新雪煮梅茶。

碧落心香近,红尘倩影斜。

 

另俺在步韵红楼菊诗七律有一联为:“读月林间嫌竹密,听秋阶下喜虫鸣。”嫌对喜就几乎是反义。

 

前几天还写了一律,其中有一联如下:“障目何妨凭一叶,失心哪怕毁三观。”将毁三观这个现代用语入律了。

 

转帖俺的一首旧作,供参考:


【七律】春初闲吟(上平十五删)

文/华山论剑


逝水如期步步艰,布帆无恙到蓬山。

十方潮退涟千道,万里云沉雾一弯。

未证花拈衔禅恨,已遭棒喝破痴顽。

今生欲说缘分薄,挥手谁怜旧日颜。

 

颔联“十方潮退涟千道,万里云沉雾一弯。”十方对万里属数字+方位对,潮对云属名词对,退对沉属动词对,涟对雾属名词对,千道对一弯属数字+名词对。颈联“未证花拈衔禅恨,已遭棒喝破痴顽。”未对已属虚词对,证对遭属动词对,花拈对棒喝属名词+动词对,衔对破属动词对,禅恨对痴顽属名词对。

 

转诗友们的佳联如下:

 

犹念前尘心有梦,但思来日泪无痕。(墨脉)

帘外薰风拂云影,阶前澹月印苔痕。(墨脉)

草合四野天无缝,花染千枝树有容。(思豪)

皓月将千里,繁星已一湖。(思豪)

凌波不皱荷塘月,熄火犹温莲子茶。(曼无)

拾取春风千片影, 回还秋雨一肩尘。(曼无)

苦滞三周雨,欣逢半日晴。(朱蕤)

抬眼疑曾见,回头憾不同。(朱蕤)

 

对仗的种类很多,比如流水对、谐音对、借对、就句对、扇面对等等,不一而足,有兴趣的诗友可以从网上找到许多资讯,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稍微说一下流水对。


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一种对仗的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一气呵成,分别独立来读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种对联称为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转帖朱荻的流水对:如无满目繁花谢,岂有扑鼻硕果芬?


再转俺两首旧作,其中额联均属流水对!

【五律】无题 (下平一先韵)

文/华山论剑


吟空五十弦,古寺傍幽泉。

但仗心中学,来修树下禅。

梵音闻界外,劫石列尘前。

觉梦难如月,年年缺后圆。 

 

【五律】秋思 (四支韵)

文/华山论剑


岁岁望乡池,秋风陌上篱。

每从挥手处,记得别家时。

落寞将谁语,闲愁只自知。

兰桡思有限,捻指蘸涟漪。

 

曾经有诗友说,为对偶伤透脑筋!我想,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文学城有一诗友叫沁文古来客,也是水村的诗友,他是每首诗每句360度全对仗。


比如:一组上平五微韵


云随风起落,目望雁离归。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哪处寻虹去,何人把手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亭前花楚楚,伞外雨霏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有忆思青色,无缘问紫衣。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又比如:一组下平八庚韵


低言双足重,远望数烟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叶刺心间痛,花开膝畔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斯山常入梦,彼唤早闻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避目逡巡送,扶门伛偻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森然浓雾涌,蓦地老鸦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几次悲无控,三年笔未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惟牵思念动,总触泪波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又是春回垄,将飘雨落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更有甚者,文学城遇一诗友叫素墨水,读她的博客,惊为天人。她将李白、杜甫等大咖们对联重对,比如李白是出句,她对对句,比如杜甫的对句,她拟出句,洋洋洒洒……

 

有如此积累,焉能为一首律诗伤脑筋?


当然这些都是格律痴迷者,暂不足以为初学者效仿!


但对对子,总是一种练习,为日后写律诗奠定基础。

 

最后,转引东篱老师的一段文字作为结语:“律诗颔联、颈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求对仗。对仗指按照字义的虚实和字音的平仄做成对偶的语句。对仗要求出句与对句词性相对,语法结构相同,平仄相拗。对仗有数目对、颜色对、方位对等“工对”(同类对)和“宽对”(非同类对),杜甫诗中常有“宽对”。有兴趣者可翻阅有关书籍和对韵谱,如《笠翁对韵》。” 谢谢大家!

 

一笑;李廷彦献百韵诗(上百句的长诗)于一上官,其间有句云:“舍弟江南殁(死亡),家兄塞北亡。”上官哀之曰:“不意君家凶祸重并如是!”廷彦遽(急忙)起自解曰:“实无此事,只图对属亲切耳!”


绝句和律诗,由于每句字数相同,因而在美学上体现了一种方队的美,或者说是对称的美,对称是最古老和简便的美。格律的抑扬顿挫,在音律上主要靠平仄来体现。尽管有平仄要求,尽管有对仗的规范,但久而久之,总令人有前篇一律的感觉,尽管前人对律诗的句式要求较严,比如动词在前后两联的错位,韵脚的韵母避免重复,形容词提前到句首,动词挪位至句尾等等做了很多的变通,其目的无非是在有限的空间追求更多的变化,但是句式纵然可变,但总变不出字数的限定。那么有没有比律绝更富于变化的格律,有,词就是!也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

 

词的别称叫长短句。由于有平仄,有对仗,加上句子有长短,念起来语气、停顿、节奏,一波三折,别有韵味!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兴趣的诗友可以参阅前辈们的有关词论,比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等等。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 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罢了。”

 

词脱胎于诗,较诗更为活泼。因此情况也更为复杂。分以下几个方面:

  1、单句谱式:


  词的单句谱式比较复杂,有些词书认为词的句式是从一字句到十字句,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是可以断为一字句到七字句的。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一字逗。逗是指停顿,所谓一字逗是指一个单句以一字为领格字,领起以后的内容。如”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甚”即为领格字,领起以后的内容。

  2、关于一调多名和一名多调:


  所谓一调多名是指很多词调都有别名的现象,例如《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大江东》、《大江乘》、《酹江月》、《百字令》、《壶中天慢》、《湘月》等。这是由于在词牌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如果以这一词牌写出了相当好的作品,后人就会用这一作品中的一些部分来作为别名,以表示对这一作者的纪念,仍以《念奴娇》为例,由于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极为世人所推崇,故此提取首句”大江东去”和末句”一尊还酹江月”成为《念奴娇》的别名《大江东去》、《大江东》、《大江乘》、《酹江月》。而有些别名则是由于词牌本身的一些特点,如《百字令》即由《念奴娇》有一百字而来,有些则是由于作者的需要,比如《摸鱼儿》的别名《山鬼谣》即因为辛弃疾以此词牌赋一名为”山鬼”的怪石而来。


而一名多调则是指一个词牌名有多个谱式的情况。很多一名多调的词牌的谱是都分为定格和变格。定格是指词的基础格式,变格一般是指在定格基础上加以变化的格式,它是就整首词的谱式而言的,有的变格经过多次修改,或只是用了这一词牌名,因而与定格完全不同,这也是词的活泼性的一个方面。


而有些一名多调的情况又不同,如《浪淘沙》,有些作者有写作《卖花声》,如张舜民的《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然而这并不是《卖花声》的本体,陆游有《谢池春慢》”壮岁从容,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这才是《卖花声》的本体。那么《谢池春》(即《谢池春慢》)的本体又是什么样的呢?李之仪有一阙《谢池春》”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这才是《谢池春》(《谢池春慢》)的本体。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词的活泼性。

  3、叶韵:


  叶(音协)韵是指词的押韵问题。词的叶韵不像诗那样固定不变,只押平声韵,词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平仄韵转换、通叶、错叶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将按押韵情况将词牌予以分类。

  4、词的分类:


  词如果按字数分类,那么,少于五十八字者称为小令,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称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称为长调。


  按押韵情况分类的话,词可以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平仄韵错叶格。


  按词有几个部分可以将词分为单调、双调、三叠词、四叠词。


  以上几种分法是就词的格律而言,如果按词的风格又可将词分为婉约词、豪放词等等。

 


上面的文字比较枯燥,下面举例说明!


【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55字,押平声韵。


《鹧鸪天·时谪黄州》·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本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

 

我们可以看出,上阙三四句对仗,下阙两三字句对仗。


可以试着念一念,两个三字句,紧接着一个七字句,节奏感出来了,就是比两首七绝有味道!

 

再来读朱敦儒的鹧鸪天: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再读辛弃疾的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乘机搭售私货~~~~


【鹧鸪天】游Hallstatt有寄

(词林正韵第五部)

文/华山论剑


一路浮云尽入怀,携风恣意入蓬莱。雪绒满径无人扫,蘅芷依墀傍水开。


萤叩梦,影梳苔。流星破夜载诗来。向湖赊得千盅酒,邀月临波醉钓台。


(雪绒花Edelweiss,奥地利国花,又名高山火絨草,是阿爾卑斯山間常見的一種小花)

 


下面再来见识一下另一个词牌【卜算子】


上下两阙均为五五七五句型,体会一下节奏感!

 

本调四十四字,前后两阕,均四句而两仄韵,上去通押。


此词以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正体: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再体会一把陆放翁的名篇: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贩卖私货哈(按说该词牌并无对仗要求,但俺一时没忍住)


【卜算子】 江湖(词林正韵)

文/华山论剑


万羽入寺喧,一橹随风动。孤枕平波远牧笛,黛岳连云涌。

 

偶得北地闲,且付南柯梦。杂色江湖浑已忘,野鹜斜阳共!

 


节奏感更强些的词牌,比如【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

 

先看东坡: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要求上下两片尾句用叠字。比如上文,沙溪+霜溪+月溪,远山+云山+晓山。

 

再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又比如桃花+李花+菜花,莺儿+燕儿+蝶儿

 

再夹带私货:


【行香子】弈

文/华山论剑


局外氤氲,枰上迷离。弈纵横、黑白相飞。天元香直,对角星移。会山中友,乡中贩,寺中谁。

 

缠绵到劫,围城常断。任迂回、气短提非。相逢成败,得失云泥。但剑无风,招无迹,水无奇。

 

再如,山中+乡中+寺中,无风+无迹+无奇。

 

节奏感超强的词牌,可能要数【喝火令】了。


简约的小令。全词不过65个字,12个断句,最长的七个字,最短的4个字。


优美的韵律。双调六十五字,上阙五句三平韵,下阙七句四平韵。上阙前二句对仗。


叠字的运用。下阕四、五、六句前两字叠用,恐怕是这词牌的最动人处,也是现代人喜欢她的主要原因。



正格喝火令可能要算最严格的词牌,首先,它要求通篇正格平仄,该平必平,该仄必仄,没有中(可平可仄)可取巧。其次,上下两阙首联对仗,下阙三叠句。最后,还有摊破衬应,下阙要照顾到上阙。


网上的喝火令不少,但变格居多,所谓变格就是允许可平可仄+取消摊破衬应。


先看黄庭坚的:


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


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寻。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下阙的四、五、六字句再接一个五字句!音韵铿锵优美!


朱荻做过一期喝火令贴,其中她填得喝火令如下:

 

槛外花吹雪,腮边泪和红,别时杨柳系东风。鱼水一番情意,长叹太匆匆。


旧韵瑶琴上,新妆宝镜中,几回幽梦又重逢。醒后愁浓,醒后恨无穷,醒后百般滋味,欲诉却空空。

 

1、槛外花吹雪,腮边泪和红。旧韵瑶琴上,新妆宝镜中。两联对仗。2、醒后三叠。

3、下阙的摊破“愁恨百般滋味,欲诉却空空”。衬应上阙的“鱼水一番情意,长叹太匆匆”。妙句!

 

【喝火令】聚会

文/摇光


此夜须留醉,明朝各异乡。并非江海两相忘。有命自能前往,应是好商量。


过往伤心处,随缘用酒偿。总之歧路已亡羊。可笑无知,可笑事空忙。可笑不如归去,何必太荒唐。

 

“无事不如归去,何必太荒唐”,衬应“有命自能前往,应是好商量”。佳构!

 

【喝火令】不忘

文/华山论剑


寺竹遮晴日,僧窗泄暮霞,客心迤逦老胡笳。风月夜吟空坐,孤盏品闲茶。

 

往事灯如豆,浮生忆似麻,雁门迢递负南华?不忘江湖,不忘雪飞沙,不忘晓行荒宿,一剑向天涯。

 

“江雪晓行荒宿,一剑向天涯”,衬应,“风月夜吟空座,孤盏品闲茶”。及格!

 

如果能够照顾到平仄,对仗,三叠,以及摊破,那么就算是依正格喝火令了

 

格式上的要求,满足了,便及格。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要讲究意境,气脉等……

 


最后说两句【浣溪沙】。最近迷上了这个词牌,前后填了大概有二十多首,习惯了四句或八句的绝律,冷不丁变为上下阕各三字句,刚开始不习惯,但后来竟觉得韵味无穷!在第三句就结了,有一种意犹未尽的迷离,慢慢就欲罢不能滴爱上了沙……

 

浣溪沙就下阙一个对仗,比起律诗两个对仗要容易。

 

六句还比较符合现代人读文字的快节奏,长了可能没耐性读了!比如【莺啼序】这个词牌,据说是最长的词牌,163字,虾说读律诗只能读到第七句,那么163字的词牌,可能要分一周的时间来读。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以琳,原名王湛,字文渊。1970年4月生人。居湖南岳阳洞庭湖畔,捉花间几个音符,翻湖上半页闲书。

华山论剑,原名孙超雄。1959年生人。乃旅居维也纳一介布衣。顶,在似谢非谢之际,诗,夹半文半白之间。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原创声明

本栏目所发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已委托维权骑士全网维权。如未经授权用作它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精彩回顾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好诗是如何写成的?
【Zi拍同吟】|| 匿名来稿:评华山论剑鹧鸪天之一

【Zi拍同吟】华山论剑:小说《诚聘老板娘》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重庆印象》

【Zi拍同吟】|| 以琳:井、女人、上帝  ——《圣经》的文学叙事管窥
【Zi拍同吟】《白玉兰的困惑》作者:以琳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八)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七)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六)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五)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四)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三)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二)

【Zi拍同吟】以琳:【鹧鸪天】历代佳作赏学(一)

【Zi拍同吟】华山抡斧以琳之借题红楼十二菊

【Zi拍同吟】|| 以琳:借题红楼十二菊

【Zi拍同吟】|| 唱和集:半巷诗风一树梅(三)

【Zi拍同吟】|| 唱和集:半巷诗风一树梅(二)

【Zi拍同吟】|| 唱和集:半巷诗风一树梅(一)

【Zi拍同吟】庚子说秋(三)

【Zi拍同吟】庚子说秋(二)

【Zi拍同吟】庚子说秋(一)

【自拍同吟】后疫情时代的唱和(三)

【自拍同吟】后疫情时代的唱和(二)

【Zi拍同吟】后疫情时代的唱和(一)

【Zi拍同吟】2021.3月作品集

【Zi拍同吟】2021.2月作品集

【Zi拍同吟】迎新:二零二一年一月作品集

【Zi拍同吟】以琳十二月作品集

【自拍同吟】以琳十一月作品集

【自拍同吟】以琳十月作品集

【Zi拍同吟】|| 以琳九月格律作品集

【Zi拍同吟】九月现代诗及新旧体互解诗集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Zi拍同吟】|| 华山论剑:不绝,如何叫绝句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

无风波自拍,有雨伞同吟。

所属主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