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文叢刊」作者羅文叢先生會見記
楊漢先
《邊疆通訊》
1945,3(6):12-14.
羅先生雖是八十二歲的高齡老人,髮鬚盡皆皓白,但是一點也不感倦意的滔滔而言,有時候因為他聽話不清楚,便由他的公子轉說一道。提起翻譯工作,他說,今春突有一位先生寄來一信,叫他以爨文翻譯平民千字課,這部書一共四冊,現在已經完成兩冊,但也是因為生活所逼,竟告停工,後來又奉到黔教廳命令,要他在大定辦一夷民學校,經他的公子再三的與縣府商洽,雖已略有端倪,但計劃是還須得經教廳批准,才能實施。
羅先生非常好學,雖然耳目失明,但他還囗(註:未識別模糊字,下同)可能而學,我們一談到語言歷史,囗每每眉飛色舞,不能自己,他說,他也知道丁在君先生是研究地理的人,對於語言民族是附帶的工作,所以作「爨文叢刊」的時候,每每有許多問題仍無法解決。講到語言,他自己說,他發明了一套萬國同音的記號,這些音都經他一一舉例說明,是以中國音韵的舊法子做出來的,雖未能盡合語言學上的原則,却使我非常驚異他的用功。我想,如果他還年青,並且能得一點語言學的新知識,囗他對我國學術上的供獻一定很大,因為他所藏有的爨文資料很多,研究西南民族的歷史語言,都有賴於此。他把他的發明一一說,然後我才對他說,現在世界已經有這樣的音符,名叫「國際音標」,與你所說的道理相同。他聽後,跳了起來,他請我教與他,我略舉些例子,我又把幾個難于發音正確的音符說說,他笑顏逐開的很大聲的跟我說,就像一個三歲小孩跟人學話樣,他因為年紀已老,耳力減退,舌頭變硬,往往說來與我所教的風馬牛不相及,惹得我們旁坐的人都大笑,連他自己也大笑起來,一次學不像,他又要我教二次,一直到學像為止,這樣年高好學不倦的精神,是令人可欽可佩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