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再过一次瘾——你想改变吗?你为什么想改变?

律法使人知罪,恩典领人悔改。

我们还停留在知罪阶段,就是“诊断”阶段,所以还没有更多地谈到恩典。但是圣经辅导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恩典,也就是福音的大能、神的恩典才能带来的真正的改变。只有这才是医治的解药。然而,首先要查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走得很慢,因为这个病根隐藏得很深,要挖得很深才能找出它来,另外,也要首先破除我之前对那些江湖郎中的狗皮膏药的幻想。只有这一步完成了,我才知道我的病到底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那唯一的、真正的医治之道。

所以,不要着急。不要急于下判断。不要就停下来说“哦,原来是这样啊”。好东西总是在后头,不是吗?

今天要谈的主题还是上瘾的问题,今天我们也只走到诊断的这一步就先停下来。你若等不及,想要快点看到解药是什么样,就去读一读这本书吧:《走出心理幽谷》。

再过一次瘾——你想改变吗?你为什么想改变?

这本书中的几个辅导的主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也都是从表面的问题行为模式进入到心的层面的分析,显明表面的问题都是由心发出。最震撼我的文章是爱德华.韦尔契的《再过一次瘾》,探讨的是上瘾的问题。因为我现在就在此问题当中挣扎,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再过一次瘾——你想改变吗?你为什么想改变?

再过一次瘾——你想改变吗?你为什么想改变?

我的上瘾问题就是看手机。理智告诉我:我实在不应该(浪费时间,投入产出率太低)。良心告诉我:不要这样做(会影响我生命中的责任服侍、工作和学习)。圣灵提醒我:这是情欲与圣灵相争。我下了无数次决心要改,还是没能改掉。我甚至因此开始怀疑上帝到底愿不愿意帮不帮助我,还是看我屡教不教,准备放弃我了?

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让我深思你想改变吗?以及为什么你想改变?

我当然会说想啊,但真的是这样吗?第一个问题书中提出(148-149页):

你愿意考虑改变,但你目前的心态怎样?

你想改变,但希望改变是轻而易举的。

●你想改变,因为你觉得自己应该如此,你也许还没有想清楚,你不过像是一个机器人,只想讨别人喜欢。

●你想改变,但如果要你放弃一些喜欢的东西,那是办不到的。

●你想改变——是在将来。

●你想改变——是在明天。

●你想改变——因为这样可以改善你的生活,或者为你的人际关系带来希望

●你想改变,但你等待上帝将你的欲望挪开,除非祂这样做,否则你感到无能为力。这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借口,让你可以继续下去。

书中举出了几种心态的例子,让我看到,原来我说的改变,与我实际的心态是矛盾的。也就是说:我并不那么想改变:如果改变是困难的、如果我还可以管理我的生活不致混乱、如果我一定要放弃一些喜欢的东西、如果我的生活可以用另外的方法来改善,如果我可以消灭我的罪疚感……原来,我说我不能改变,实际上是因为我并不是真正地想改变!我看它并不那么可恶,觉得它的后果还没那么可怕,败坏的后果似乎还未显现。正如书中所说的那个词骑墙者——你一面要改变,另一面又不想改变。其实我不是正喜欢这种骑墙的状态吗?喜欢停留在那儿,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放纵癖好……喜欢感到无助,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的良心不会谴责他们。原来,我的动机原来比我能想到的更诡诈!

改变的动力应该从何而来?书中的答案是:上帝向我们示爱,邀请我们参加一个美妙得难以想象、并且祂自己付上了极大代价的盛宴”——这就是你应该改变的理由。但我看到自己的想改变,并非是这个理所当然的理由,而是从我的理性或对后果的惧怕而来,所以当自己找到借口来对付理性,而后果尚可接受时,我就无法改变。然而,这唯一应该让我改变的理由却没有激励我来改变。为什么?书中揭示了答案:如果你不为这样的邀请而感动,那么你的问题比上瘾更深……如果你仍然漠不关心……你的生活反应的你和上帝的关系是你宁愿上帝不要打扰你。不单如此,你是在说:上帝啊,我想要自己来当上帝。’”——原来我不想/不能改变的心的根源问题是:自以为神,不要上帝。

所属主题
姊妹辅导姊妹
姊妹辅导姊妹
姊妹的个人分享,体裁不限,原创为主。欢迎投稿。要求内容及情感真实,合乎圣经教导,不违背基要真理,可以彼此安慰、鼓励、劝戒、造就。“老年妇人......用善道教训人......指教少年妇人。"(提多书2:3-4) 公号:姊妹辅导姊妹 微信号:MakeBacaASpring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