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没有历史的时代

 作为中国史学之名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本人都不晓得自己竟然写的是一本史书。这是后来将《史记》归类之后的结果,并且还被尊为中国第一本史书,准确地说是第一本正史。因为史书包括十三类: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这是《隋书·经籍志》首次将中国书籍分为经史子集。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著作归为经书,继承的是五百年前孔子的《春秋》,只不过记载的重点不一样,《春秋》重于记事,《史记》重于记人。而《春秋》继承的则是五百年前的《尚书》,《尚书》尽管被归为经书,实际上它才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史书,它的重点在于记言。

“尚书”中的“书”相对于“”而言,有韵就是诗,无韵则是“书”,“尚”是非常久远的意思。《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史记》记人。这三种记载历史的方式对中国后世记载历史的影响都十分巨大,只不过《史记》被重新划分为第一部正史后,就被后世官方不断给“正名”,给人感觉中国历史好像主要重在讲人,实际上“言”和“事”仍然也是中国历史的重点。

我们读史如果只读“人”,而没有注意“言”和“事”,就很难理解中国历史。但现在大多数关于记言和记事的“历史部分”,主要被划为经类或子类,因此我们学历史就不能只是单纯地读“史”,还要同时读“经”和“子”。

司马迁算是通经致用的代表,不论读多少“史“书,哪怕将正史全部读完,但未必能做到通经致用,因为没有读“经”。我们今天依然讲读经典,只不过我们一直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经典,以为有历史的沉淀就是经典,不可否认这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任何书籍都具有时代性,一旦超越了时代,就会成为历史,成为历史就意味着可能被代代传下去。如果只有时代性而没有历史性,就不可能成为经典。不要被所谓的新思想所迷惑,“新”可能只是为了时代的需要,而非历史的需要。可能有人会说一味地沉溺于又臭又长的历史,会使人固步自封,那是不通“经”的结果。

司马迁在“经”的基础上开创了“史”,一直到如今我们还没有创新和突破。这不能怨司马迁,只能怨我们没有认真研究“经”。尤其科举的产生,更是将“经”变成纯粹地应教育,不允许有任何的发挥。“史”也被严重的限制,一代不如一代,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记载历史。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