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这两个身份的人好像天生就如同冤家一般,无论谁家的儿媳妇配谁家的婆婆,通常都是悲剧收场。
当我在公司机关工作时,我身边若然有已婚的女同事,闲聊时若提到她们的婆婆,她们没有一个人不觉得自己委屈的。更有甚者,她们常常对婆婆有着咬牙切齿的怨恨。
我一直搞不清楚,她们之间的仇恨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在我耳边唠叨我奶奶的各种不是。当然,作为反击,我的奶奶也会向我讲述我母亲的种种过错。
后来,我想,奶奶既然不喜欢我妈妈,那我的二婶和三婶,一定有一个她喜欢的吧?
然而,每年春节期间,只要我的二婶和三婶在,她们总是和我妈妈聚在一起,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抱怨。这些话里的委屈,怕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结局很明显,奶奶对她的三个儿媳妇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满意。
因为承受过这样的痛苦,我母亲在心里发誓,以后当婆婆的时候,她一定不会重蹈覆辙,一定要对未来的媳妇好。
现在呢?
我笑了,读者朋友们应该知道这个结局。
当我刚和我的妻子结婚时,我的母亲和妻子相处得还比较和谐。但大儿子出生后,他们俩为孩子的事就时不时吵架。
如果夫妻之间发生了争吵,也许端一杯水,再道个歉就和好了。但是当婆媳吵架的时候,谁会向谁道歉呢?
事情的最后总是婆婆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媳妇也认为自己受了委屈。两个委屈的人都哭得死去活来。
无独有偶,弟弟结婚后,弟媳和母亲的关系更加紧张。也是两个委屈的人都在哭。
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和说不完的委屈。所以,我也在想,如果二十年后儿子结婚,我的妻子是否也会陷入这逃不脱的定律之中呢?
2014年,我和妻子(当时还是女朋友)去贵阳程阿姨家聚会。那天,我们分享了路得的故事。
当然,分享路得的故事肯定会引出婆媳关系的话题。有一个弟兄,他看着我跟妻子正谈恋爱,于是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就要结婚了,以后一定也要处理婆媳关系。在经历它之前,最好做好准备,努力学习。”
这些都是他的肺腑之言,毕竟,生活在这大千世界,要处好婆媳关系,并不容易。
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婆媳关系这么难相处?她们如此不相容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什么一个女人可以和自己的母亲相处得很好,却不能和婆婆互相包容,住在一个屋檐下?
为什么路得和婆婆相处得这么融洽?她们的美好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当我读到拿俄米对路得的称呼时,我瞬间明白并且心悦诚服。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每次拿俄米跟媳妇说话时,都不会直呼其名,她总是会说:“我的女儿们呀!”
就是这样的称呼让我对拿俄米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你是婆婆,你会喊自己的媳妇叫女儿吗?
从拿俄米对路得的称呼来说,我们可以感觉到拿俄米的内心并没有什么区别之心。她是从心底里把儿媳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所以她总是这样称呼儿媳。
婆媳不相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区别之心。
婆婆会觉得:她不是我的亲生女儿!
同样,媳妇也会想:她不是我的亲生母亲!
这种区别之心让她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敌对,那么她们以后怎么能相处得好呢?
我弟媳对她母亲很好,但她对我母亲却一直很怨恨。当她刚嫁到我家时,她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我母亲没有生她养她,她为什么要对我母亲好?因此,她对我母亲好的前提取决于我母亲对她的态度。
当一个人以这样的心态成为儿媳时,她无法消除她内心的自私。因此,宽容就不能在两个自我的人的心中留下任何空间。
母亲可以包容女儿,女儿也可以体谅自己的母亲。然而,婆婆却不能包容她的媳妇,媳妇也不能体谅她的婆婆。她们在这种区别之心下互相伤害,互相哭泣。
亲爱的姐妹们,你愿意改善你的婆媳关系吗?
如果你愿意,就学一下拿俄米,首先去除你内心的区别之心,从内心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或母亲。
拿俄米把路得当作自己的女儿,她所有的想法和决定都是为路得着想,而不是为自己。
拿俄米的儿子不见了,她不想牵连到她们,所以她建议她们回去重新找个去处。
因为拿俄米把路得当女儿,所以路得也把拿俄米当母亲。因此当拿俄米劝她回去的时候,她说了这样动人的话:“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
路得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女人们,愿你们心胸开阔,愿你们从心底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或母亲。
这样,你就能像容忍自己的女儿或母亲一样,容忍别人的脾气而没有任何抱怨。
这样,“爱是恒久忍耐”的教导才能真实地反映在我们的家庭中,从而作活的见证。
(本篇完,我的微信:493012764)
我的另外两个号,喜欢请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