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若是靠着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
——加5:25
文 | 阿尔伯特.甘霖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主要讨论了基督教学校的内容。这或可称之为基督徒心智的智力层面。它关系到我们思考和讨论受造界和与救赎有关的事。但基督徒心智还有另一层。我们可以将这个层面称为“行动(walk)”的层面,而非“言谈(talk)”的层面。
现在我们来到基督教学校里的方法论议题,我们开始讨论基督徒心智“行动”的层次,或者说,就是如何生活的层次。我们不会讨论在基督徒学校里应当具体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教导的技巧(the teaching of techniques)十分重要。但我相信,更为重要的是隐藏在使用这些技巧的老师生命的特质。
在此,我需要解释一下,强调一些在技巧层面之下的某些东西是何意义。教学手段通常而论,被视为是客观的,不需要考虑使用者的生命品质。但问题在于,这种观点否认了人类的生活都有赖上帝话语创造和维系之工。上帝的话语远非一种信息资源,乃是上帝有机地启示祂自己的方式。由于我们是上帝形象的承载者,这就意味着我们都有特权并且需要回应祂的话语,无论我们在祂的世界学习什么东西,这包括了教学技艺。
因此,教学手段绝非客观的技能可以由老师决定是否加入到自己的价值系统中。它们是被造的,教学手段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启示上帝。它们呼召我们要活出一种与神同行的别于洞天的生活。本章的目的就是为了尝试初步描述这种关系。
两种心思
罗马书描述人类有两种心思,一种是属肉体的,一种是属灵的(罗8:1-11)。每一种都包含了如何思想整个世界的世界观。两种心智模式都牵扯到人在这个世界的存有方式,而与神之间的关系是对于那些属灵的人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罗马书8章6节认为,属肉体的心思带来死亡,属灵的心思则是生命与平安。显而易见,在基督教学校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很大程度上受主导老师们生命的两种心智而定。圣灵在人类心智中若是缺席,就再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手段能发挥相同的作用。
这种属肉体的心思主要是一种远离神并且与神为敌的意识。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人类在伊甸园中所受的试探。按照人类第一对夫妇的眼光来看,那棵树上的果子不仅可做食物,并且承诺会带来快乐。看上去也悦人眼目;这是一种令人艳羡的财产。对任何吃掉它的人而言,它应许给你智慧、力量和永生(being)。当然,所有这些应许,都是错的离谱。舒曼(schmemann)指出,这棵树是上帝唯一一棵不是用来赐福给祂所造的人类的树。人类要想得到赐福完全可以从园子里其它树上的果子得到,那也是神命定祝福的方式,但是人类的选择表明他们要远离上帝。
这种对属肉体的心思的定义也可以在基督,这位末后的亚当所受的试探中得以体现。基督也曾面对这三种试探,尽管在顺序上稍微有所不同。将石头变成面包的试探是一种寻求快乐的情欲使然。万国荣华是一种在上帝旨意之外拥有财富的试探。从殿顶上跳下去的建议是为了达成一种迅速成名的试探。这些相同的策略也是在以后的时期,法利赛人频繁地向基督提出来以作为弥赛亚身份证据的试探如出一辙。使徒约翰重申了同样的邪恶三组合:
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约一2:16)
再一次地,它们是指着快乐、财产、权力说的。
属灵的心思
我们很难给属灵的心思(the mind of Spirit)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在哥林多前书2:16节我们得知,我们有基督耶稣的心。很显然,基督的心就是圣灵的心思,因为祂一切所行,从祂降生在伯利恒到祂死在骷髅地,都是靠着圣灵的能力而行(路1:35;来9:14)。或许,我们可以从上面描述的三种与神相敌对的属肉体的心思相反的那个方向来描述何谓属灵的心思。
首先是对快乐的追求。我们的第一反应会觉得耶稣绝不是一个快乐之人, 而是一位忧伤之子。祂为耶路撒冷流泪,在祂让朋友拉撒路从死亡中复活以前,祂为之哭泣。耶稣的确是“常经忧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祂确实是一位快乐之人——不是祂自己的快乐,而是寻求祂父的快乐。“我的主,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里(诗40:8)”耶稣对他们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为要完成他的工作(约4:34)。”
祂对遵行父神旨意的那种热望恰可解释祂为何在被称为忧患之子的同时,又反合性地(paradox)宣称要将自己的喜乐赐给祂的门徒们(约15:11)。属灵人的心思,首先寻求的是讨神的喜悦。这当然包括了在面对我们的生命和世界上可怕的罪恶时,心中当有的悲伤难过的态度,以及一种在神里面的深邃喜乐。
关于耶稣看待财产的态度,我们再次面临一个不可能中的可能。祂是一个穷人。祂甚至连一座房子或一块土地都未曾拥有。祂依靠祂的跟随者的奉献而活。祂甚至被葬在一个借来的坟墓里。祂是万有的创造者和维系者,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然而,祂却宣称贫穷的人有福了。那些身无分文的人将会成为富可敌国的人。这并不是说基督徒应该抛弃万事然后靠社会福利救济而活。但我们理当反对那种很容易就把我们征服的金钱偶像崇拜。的确,我们不能既侍奉神又侍奉玛门。耶稣曾说:
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路16:11)
属灵人的心思看待钱财为一个好仆人,同时又是一位恶主人。从最近美国消费主义社会思潮的横行,我们就能发觉一种彻底的逆反正在上演。
最后,属肉体的心思追求拥有(seek being)或者权力(power)。耶稣拥有权力。祂可以医治病人,让死人复活,命令加利利海的风浪平息。当他在客西马尼园被捕时,祂说祂可以差遣12营的天使保护祂,然而却从未见祂为自己使用过一次神迹。祂斩钉截铁地告诉彼拉多,祂就是王。随后祂顺服彼拉多不公正的审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祂从不诉诸权力的方式来征服人心。即使他大权在握。
事实上,祂软弱到极处。在祂的软弱中祂胜过了魔鬼和死亡的权势。属灵的心思就是一种脆弱的形式。这对我们而言是最难以学习的功课。我们之所以软弱是源于我们是受造之物,我们又因着犯罪而变得更加软弱。于是,承认自身的软弱对我们就极为困难,我们都陷入一种追求力量的漩涡中不可自拔。
然而,我们的软弱却是我们就近神的途径。我们只有学会来到神的面前,跟随祂,不是靠着我们的力量,而是在我们的软弱中我们才能明白神的恩典。祂的恩典要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因此,属灵人的心思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都和属肉体的心思截然不同。
另外一种讨论基督教学校老师教导方式的方法,是列出靠圣灵行事的一些主要的生命品质,并思考这些品质在基督教学校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这些品质对基督教教导方式是根基性的和不可替代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基督徒老师首先是一个谦卑之子,在腓立比书2:5-11,新约圣经最充满力量的一段经文中,描述了基督的谦卑和高升。这封写给腓立比人的书信就是为了在他们身上也能培植这种谦卑的生命。在八福中,耶稣列举了天国子民身上的主要品格,祂首先提到的就是灵里贫穷,或者说谦卑。一颗破碎的心意识到我们里面隐藏的罪性,这必然叫我们面向神而保持谦卑。
诚如快乐是顺服上帝旨意的副产品,谦卑也是悔改的产物。既然悔改是基督徒一生之久的功课,没有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期待得到上帝的赐福。“悔改”这个词的词根意思是“改变心思(a change of mind)”,罗马书12章1-2节说: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的样式,要将心志改换一新,其实就是在呼召我们不断悔改。
有一位老清教徒牧者曾经说过,参孙也只有在瞎了眼后,替非利士人在磨坊里推磨时,他的头发才重新长出来,他的悔改和他的头发一同增长。因此,对我们而言,悔改是生命必然有的永不间断的功课。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会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但它的确隐藏着极大的祝福。缺乏悔改,我们按照基督化的方式从事的一切教导工作都会付诸东流。
然而,若想在谦卑中长进,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只能通过在基督里更深地爱神。我们生来和基督圣洁的本性不同,我们的傲慢自大和自我中心主义将会迅速地敌对我们渴望谦卑的意愿。
我们的职责不是查看在谦卑的程度上已经进展到何等地步,尽管我们需要意识到谦卑的重要,但唯有将我们的焦点放在耶稣基督的身上我们才会更好地成长。圣灵会不断让我们意识到基督的爱和恩典如何供应我们的一切所需,如此才可以深化我们的谦卑。我们对他的爱,是因着祂接纳我们,我们也要不断地在爱中长进。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那么教室里的氛围一定大不相同。
这把我们引向属灵人的另一个特质,就是爱。在哥林多前书第13章,保罗在解释属灵恩赐时强调爱的重要性。他说,若没有爱,人就一无所是——无论是先知讲道的恩赐、天使的话语、甚至是信心——都会变为无用。他在这一章的结论处给出他的观察:如今常存的是——信、望、爱——爱是最大的。
保罗所说的爱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肯定,爱绝不仅仅是指血缘关系;更不是一种渴望付出或接受的温暖的情感。爱首先的定义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这当然意味着耶稣的榜样,“他舍了自己,义的代替不义的,为的是要把我们带到神面前。”在教室里,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是一切学习和教导的基本构成,正如我们在下一章所要表明的。基督徒老师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若无爱的话,那么孩子们就几乎不可能感受到对神和邻舍的那种强烈之爱,这种感受将会随着他们的学习不断地增长。
信心是属灵人心思的另一个重要特质。基督徒老师盼望的是能够在他的学生的生命里,建立起一种面对生活和世界的非同凡响的视角(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life and the world)。然而,这最终只能靠圣灵动工才能成就。
有时候,老师们能够看到孩子们成长的明显迹象,但是在大多数时刻,果子要等很久才会出现。也许是在老师教导了10年甚至是15年后,但只要老师真的播种了,那么他的引导和榜样就会被学生们接受到,并且内化成一种成熟的基督徒生命和异象。
所以,在基督徒学校里特别需要信心。没有信,我们所求的在老师播种的地方浇灌下来的水,就难以提供;没有信心,教室里也不会成为它本应所是的模样。
属灵人的心思另外一个特质就是盼望。或许对当今时代的人们而言,盼望显得前所未有的珍贵。启蒙运动所许下的承诺全都被证实为错谬,人们生活的外在环境正在遭受难以想象的破坏,我们这些生活在20世纪的人类(译注:作者写作此书时是在1998年)已经经历了如同地狱般的人类关系。
结果,许多现代人开始落入绝望灰心之中。但是盼望却是福音最显著的要素。基督在软弱中死去,祂的众门徒认为他们的盼望已经完全灰飞烟灭了。然而祂从死里复活,在得胜的盼望中,福音传遍了整个西方世界。
近来,因为教会已经对启蒙运动的宣告作出了太多的让步,导致盼望如今变得极为微弱。但是基督徒基本的盼望是不会更改的,并且盼望也理当成为基督徒老师身上明显的特质。
这些会带来哪些不同?一开始,我们将会学习到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作像是属于耶稣基督的。(太18:5)当然,他们有些现在还不是,但我们受到命令,要把他们当作是属于主耶稣的。这只能透过倾倒在我们心里的上帝之爱才能实现。当我们经历到圣灵的心肠,圣灵的果子就会在我们的课堂中结出来:爱、喜乐、和平、忍耐、温和、善良、信心、温柔、以及节制。这些品格将会改变教室里的一切环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爱必须温柔而坚定。正如圣灵会在我们的心里不断地掌管我们,祂同样会在我们学生的心里运行。身为教师,我们教导的目标就是从灌输事实性的信息(尽管那会比以往更加有效)转变为培育回应性门徒,这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生命,也包括我们所教孩子们的生命。
或许,当你如此行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你开始意识到我们都是行走在门训之路的天路客。当学生们意识到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也在持续学习,他们就会在整个过程中参与进来,并且取得明显的进步。属灵人的心思伴随着圣灵的临在和祝福。我们为提高教学技艺所盼望的结果,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行走教育 Walking Eduaction
探索新道路,
实践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