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和弟弟陪父母一起看电视。
当电视上出现男女接吻的镜头时,父母们会快速切换电视机的画面。作为孩子,我们也比较自觉。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和弟弟都会把头扭向一边。
那时,作为孩子,我们都认为电视上的人做了一件可耻的事情。
如果他们从电视里出来,站在我们面前,我们肯定会用手画脸,对他们说:“羞,羞,羞!”
进入青春期后,当我再次在电视上看到亲吻甚至裸露的镜头时,我仍然感到羞耻。不过,这时我的心理状态与我小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小时候,我用手捂着眼睛,从不偷看,只希望这样的一幕快点过去。但在青春期,如果我和父母在一起,我仍然会把脸转向一边,或者故意看我的脚底。但如果我的父母不在旁边,我的两只眼睛可是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一方面,我感到很羞耻,另一方面,我又渴望窥视这样的羞耻。人性在情欲面前的矛盾心理便从此开始。
这种羞耻感是如何产生的呢?除了人类,动物也有这种羞耻感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羞耻感?为什么人会有这种羞耻感,却又对这种羞耻的行为充满期待?谁能告诉我们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呢?
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们一个真实的答案。
中国古代,圣人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说这句话,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没说。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就知道蒙住眼睛不看男女接吻,自然从小就有羞恶之心。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人类起源的记录,我们会发现羞耻之心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不信的话,看看下面的图片。
当时,左边的女人赤身裸体,右边的男人也赤身裸体。然而,虽然这对夫妇都赤身裸体,但他们并不感到羞耻。
现在,谁能做到不感到羞耻呢?
因此,羞耻感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来源于人吃了善恶果所致。
当画面中的男女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之后,他们的眼睛瞬间明亮了起来,然后他们看到彼此的裸体,突然就感到羞耻。
这就是羞耻之心的起源。
所以,这就是之后的人一出生,就会有羞耻感的原因。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有羞耻感不好么?难道裸体会比穿衣服更得体吗?为什么有了羞耻之心却成为了罪恶的开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罪。
在对罪的定义中,有一个定义叫做善的缺失。
这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罪最初并不存在,因为善的缺失产生了罪。例如,黑暗本身并不存在,因为没有光,黑暗才存在。
性的创造本来是美丽无瑕的。但人类的祖先吃了善恶果之后,性的完美性就失去了,就像一张白纸突然加了一个黑点。因为多了这个黑点,性就有了缺失,它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白。
说到这里,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或许会问,这个黑点代表什么呢?、
代表邪恶的情欲,这是奸淫的原罪种子。
情欲源于人的内心,它不仅给人一种羞耻感,还给人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正如我在文章开头解释的那样,当我还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一边感到羞耻,一边又想一睹甚至尝试这样的羞耻。
这种既让人感到羞耻,又让人强烈想要占有的矛盾就衍生出了文化。
文化,什么是文化?
简单地说,文化就是衣服。对亚当和夏娃来说,衣服最初的功能不是御寒,而是隐藏羞耻。无花果树的叶子不能抵御寒冷,但它们成了亚当和夏娃的遮羞布。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实际上就是一块遮羞布,它掩盖了人性的罪恶。文化似乎使我们变得文明,但这不是因为它解决了罪恶,而是因为它掩盖了人性的罪恶,使人看起来文明了。
就像亚当和夏娃一样,他们用无花果树的叶子遮住私处,看起来变得文明了,但从那时起,他们心中种下的情欲的种子就再也无法被移除。
从那时起,人类开始有了文化,并开始用文化来掩盖自己的原罪。然而,没有一种文化能使人走向圣洁,因为文化不能解决原罪的问题。
在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有时会表现得像绅士一样,但因为邪恶的情欲还在,所以人就在情欲的驱使下用文化做遮掩,过了自我矛盾的伪君子生活。
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村里的一位老师被几个村民叫过去看VCD电影。从那些村民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的电影是什么内容。
那老师当时的表情有些尴尬,但他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一个人,于是他静静地跟着那几个村民去了。
我想,当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老师。他用文化来掩饰自己的欲望,但当遮羞布被撕开时,他内心的欲望使他看起来像一头野兽。
不仅是这位老师,我们谁不是在这种矛盾的情欲中长大的呢?我们当中谁没有经历过保罗所说的那种灵与肉的争战呢?我们是不是打着文化的幌子的绅士呢?
因此,文化不能拯救我们,文化不能使我们圣洁,文化不能使我们的道德更好。
如果文化做不到,那么我们通往圣洁的道路是什么呢?
扯下我们的遮羞布,这是解决羞耻感的先决条件。
当我们来到良人面前时,我们必须公开承认我们的软弱和羞耻,因为我们在他面前撕掉了遮羞布,我们才能赤身露体地站在他面前。
我们承认自己的羞耻,那良人便会给我们遮盖,我们心里就不再觉得羞耻,这便是归回没有羞耻之心的圣洁的唯一途径。
(本篇完,我的微信:493012764)
我的另外两个号,喜欢请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