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始史料的重要性
杨汉先先生最早发表的一篇文章名为《苗族述略》,民国26年(1937年)二月完成于成都,当时的他还仅仅是华西大学的一名学生(杨先生1938年毕业)。
《杨汉先文集》的主编李文汉先生也把这一篇论文放在了此文集的首篇位置。
“两文”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杨汉先文集》一书所引用的《苗族述略》一文,并非引自作者最早发表在民国二十六年的期刊上,而是引自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所编的《民国年间参考资料第二十集: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一九八三年十二月)里的文章。只不过在引入《杨汉先文集》里时,修订了一番,并对《参考资料第二十集》里的许多处的小错误进行“改正”而已。在没有原文的对照下,这样的修订,必然没有更大的突破。
而《民国年间参考资料第二十集》里刊载的杨汉先先生的《苗族述略》一文,也并没有标注出这篇文章到底是从何而来,这就让人有些捉摸不清。
“心中的窃喜”
所幸,在本人的努力下,最终还是找到杨汉先先生《苗族述略》一文的最早原文版本,可以为我们解决上面两处所刊载的此文中的许多问题,也让我一睹该论文的“真面目”!
此篇小短文,不论说更多关于该文的详细内容问题,因为有太多问题还需要理清,作对此分析与研究,敬待将来……
在此,我想要与诸君分享的,就如这篇公众号文章的标题:“愈兄”二字。
《新亚细亚》月刊
《苗族述略》一文刊载于《新亚细亚》1937年第13卷第3期(43-57页)。
《新亚细亚》月刊,英文名: New Asia.1930年10月创刊于上海,1944年8月停刊,第14期起由重庆的史学书局发行,新亚细亚月刊发行部发行,属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该月刊以“宣扬三民主义为要旨,研究三民主义的中心理论,研究以主义为原则的中国边疆和亚细亚民族解放问题”,其大部分内容侧重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发表,这给我们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尤其抗战以后,该月刊更是偏重于西南少数民族的研究发表,兼济中国除西南外的西北、东北民族、东亚、南洋各国社会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论文。
《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二十集》载的杨汉先先生《苗族述略》一文,文章署名:杨汉先。
其实,刊载在《新亚细亚》月刊上的《苗族述略》一文,作者署名却是“愈兄”二字。
“愈兄”解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你如何判定这个“愈兄”就是杨汉先先生呢?
其实,从文章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关于内容详细,这里不讨论。该文中有一段手写老苗文,讲述的又是花苗历史情况,所以必是杨先生写的)。
所以,杨汉先先生1937年在《新亚细亚》里所发表的这篇论文,其实真正的署名为:愈兄
愈兄作何解?
查《现代汉语词典》(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愈”有其中几个意思:
1.(伤、病)好了;
2.副词,更加;
3.(书)胜过;更好;
4.姓
“兄”,即兄弟之意。
杨先生采“愈”而为姓,“兄”为字。在其老年回忆录《回顾我的历程》(载《杨汉先文集》)一文中,他也没有提到这个曾经所用的笔名。
除了以“愈兄”为名发表了《苗族述略》一文以外,其实,《杨汉先文集》里收入的《大花苗名称来源》一文,又曾以“愈兄”为名发表于《历史社会季刊》(1947年第一卷第2期,24页),该刊隶属大夏大学历史社会研究部。
三、结论
杨汉先先生曾以“愈兄”之名发表了两篇他的论文,这对我们了解他的个人历史又多了一条信息。
而愈兄发表于民国二六年《新亚细亚》月刊上的《苗族述略》一文的最早原文版本重现于我的眼前,对我来说,是一件幸事!该文所透出的原始史料之“馨香”气味,让我的嗅觉一下子敏感起来,精神为之一振。这足以在阿卯研究大杂烩的美味餐桌上,再添一口酸酸甜甜的属于山里刚采摘下来的杨梅,咬上一颗,提神又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