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 1 月, 2025
spot_img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人类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三个冬天——疫情肆虐下的寒冬。迎来了三个自然界的春天,然而很多人就是在这万物复苏的明媚春光中绝望的死去,他们没有等来疫情散去的春天。仍然在等待中的人们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2020年以前那样的春天。


三年的疫情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疫情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天灾还是人祸?是偶然因素还是人为的设计?到底什么时候结束?有没有可能结束?还是要与疫情长期共存?这些都是萦绕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问题,也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只能在艰难中继续等待,让时间告诉我们。


任何灾难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总是有值得人们反思的地方,疫情时代带给人的思考可以很多,我自己总结归纳了以下带给我的思考的三个角度。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前两天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

当人类依旧处在混乱低迷的境遇时,这个世界却因为我们的短暂缺席,变得格外美丽。

 人类被偷走的这两年多时光,还给了自然久违的喘息自由。

  据统计,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超过6%,实现纪录以来的最大减幅。

各地水质明显提升:印度恒河氧气含量增加了80%,大西洋海岸海水清洁度评级直接从差晋升到良。印度边境一个小村庄里的居民,30多年来第一次看见了雾霾隐蔽下,200公里外的喜马拉雅山脉。

 人类的「无为」,反倒成全了世界的清澈与安静。”


说实话,疫情期间看的很多文章都是反应疫情下人们举步维艰的生存状况的,比如最近的上海,看到很多人的求救、求助信息让人心情沉重,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竟然还会有那么多人抢不到菜,吃不饱饭。

但是当我看到那篇文章,感觉非常欣慰。


摘取几段文中的记录:


BBC的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自2020年4月开始拍摄,横跨5大洲各个城市,记录了疫情下缺少人类参与的世界,究竟长什么样?

 尽管早就知道人类给地球带来的负担,可真的打开这部纪录片,还是会惊觉: 地球最大的毒瘤,竟是我们自己。仅仅是减少出行,大自然就可以修复到如此程度!


 被新冠改变的,不只人类,还有整个自然界。

 唯一不同的是,这场全人类的灾难,对它来说,或许是一份久违的礼物。


在南非海岸,昔日游人如织的沙滩、热闹繁华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 非洲公驴企鹅们一大早列队整齐地穿过城市,雄赳赳地来到沙滩上。如今,它们不必等到游客散去的夜里才能下海觅食,再将食物运回家反刍给孩子。每天,想来几趟就来几趟。嗷嗷待哺的小企鹅们,伙食从以前的每天一顿,跃升到一日三餐的小康水平。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过去30年,由于食物的匮乏、嘈杂的噪音,这里的非洲企鹅数量下降了70%。

 可在疫情期间,有些企鹅家庭甚至富足地养起了二胎,还罕见地出现了双胞胎。


许多濒危动物,都在疫情到来之际,得到了物种复兴的机会。

在肯尼亚,没有犀牛因为它们的角被猎杀,是20多年来第一次。

曾经的山地大猩猩,全球现存不足一千只。疫情期间,它们生育的幼崽数量是以往的两倍。”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看到这些画面,内心很被治愈,当人类的生活被按下暂停键的时候,没有人类的干扰,这些动物们生活的很好,这三年对于它们而言是一份久违的礼物,也是生命复苏的机会。


人类应该反思当人们大力发展生产,追求经济利益,社会繁荣的时候,给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带来的破坏与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共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旦被破坏,会有连锁的恶性循环。人需要管理自然,这是上帝起初造人的时候赋予人崇高的责任。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二、人与物质的关系


最近上海的疫情是中国持续的热点新闻,在封城的日子,我们看到上海民众生活的艰难,甚至为了能够抢到一顿菜而昼夜奋战。当蔬菜成为刚需,昔日高价购买的奢侈品都显得暗淡无光。

在很多文章里看到上海的社区微信群里晒出的以物换物的信息:

有的用奢侈品换辣椒酱

有的用大牌护肤品换萝卜青菜

有的用舞蹈课换土豆

还有的小区钱失去了价值,提出用钱换物的无人理睬,大家更青睐以物换物。

上海的一些金融界的富豪们也出现在社区的团购群,为了面包、鸡肉而发信息求助。一个疫情似乎把富人和平民拉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上——温饱线。


被疫情所困的人们不会再去考虑need以外的want,在“需要”和“想要”之间,人们非常清楚如何取舍。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一个朋友从外地回来,因为属于密接,所以要求去酒店隔离,煎熬了14天之后,终于可以回家。朋友开始洗衣服,大清理。她说了一句很值得人思考的话:

“隔离时发现其实一个行李箱也能过活,一回家觉得家里东西怎么可以这么多?”

是的,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不多,在没有很多物质的时候仍然可以活的很好。


以前我是那种每个月都要买新衣服的人,后来发现物品囤积带来的浪费,很多衣服一年到头也穿不上两次,这些多而杂的物品也给我心灵很大的负担。后来我越发意识到断舍离的必要,人生需要做减法。于是开始为衣柜瘦身,也坚持不买新衣服,当看到衣柜里自己各个季节的衣服由几十件变成几件的时候,内心无比清爽,仿佛把积压在心里的垃圾清理掉了。


由衣柜开始,居家环境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断舍离,当看到杂物越来越少,居家空间越来越大的时候,发现这才是我想要的家。东西少了,但是生活质量却提高了,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人需要从被物质的捆绑中解脱出来,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物质,过一种简单而充盈的生活。疫情的出现,更容易促使人深入思考人与物质的关系。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疫情三年,看到很多数据显明成人和青少年的自杀率不断提升。有些青少年的父母得了新冠,学校停课,无法和朋友见面,仿佛被困在孤岛中,从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孩子觉得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就选择了自杀。

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很多成年人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工作,有的失去了自由……这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让人心痛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或顺或逆的生活环境,给自己制造一个足够有弹性的生存空间,与环境和谐共处而不是被环境压垮?


不得不说,人和人是充满差异的,有些人天生积极乐观,面对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仍然会心存盼望。有些人习惯性的消极负面,哪怕生活在乐园里,仍然会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前段时间我买了很多关于纳粹犹太集中营的书籍,里面有一些幸存者的真实故事带给我极大的震撼。集中营让人看尽人生百态,有为了获得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而把同胞置于死地的人;有万念俱灰在集中营里一周不到就触电网身亡的人;有为了活下去而出卖肉体的人;有心怀信念与盼望,在地狱般的集中营仍然活出爱、怜悯与饶恕的基督徒……


这些人有的活了下来,有的悲惨的死去,但是如果查考幸存者的资料,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仍然心存乐观与盼望:活着出去与亲人团聚的盼望。


幸存者的故事让我非常触动的是:人竟然可以在地狱般的环境里继续持守信念,人原来有那么坚韧顽强的生存意志,没有人吃不了的苦。人的受造是何等尊贵,人生命气息得以存留,让人敬畏那赐人生命的主!


人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造物主赐予人的,不要怀疑自己在逆境中的能力,无论环境如何不如意,总要心存盼望,活着就有盼望的理由。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当原本充实忙碌,多姿多彩的生活被暂时按下暂停键的时候,很多人会不习惯,会觉得度日如年;当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的时候,人们更觉得崩溃;最让人痛苦的是你不知道还要等多久,等待似乎遥遥无期……


但这都不是绝望的理由,人是极具柔韧性的,调整自己在任何景况中都有心灵的自由,收放自如是一种需要的操练。


人需要有信仰,真正的信仰可以让人直视苦难,承载苦难并战胜苦难。

使徒保罗在监狱中写出这样的文字: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腓立比书4:12-13 )


愿加给保罗力量的主成为我们的主,愿保罗的生命也成为我们的生命。


疫情持续了三年,人应该有的三个思考


小鹿的麦田
小鹿的麦田
小鹿,三公主妈妈。爱真理,爱阅读,爱思考,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