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一刀切的豆腐:如果有四岁、五岁、七岁、九岁……同时学习(大语文)怎么办?
一共就五六个孩子,难道要配五六个老师?甚至更多?
现在不但在家自学如此,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因为少子化,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是否可以集中教学呢?
回答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是“相当”正确的方式:
正如森林里的树木: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丛,还有趴在地面上的苔藓植物……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爸爸、妈妈、儿子、女儿,还有爷爷奶奶等人,生活在一起,也是不同龄的人。
一个公司,一个单位,一个社区在一起的人,都是不同龄的人,我们如何彼此学习,彼此促进呢?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头,都是有长短的,就是能很好地配合在一起工作。
这是古典教育的特色,基于本职工作,我这里只讨论大语文教和学:
一、入门阶段
首先,我们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入门和提升。而不是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大学(博雅+专业)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入门,古人称呼为蒙学。
重点是:突破文字关,让儿女能做到识文断字,书写流畅。
全面是:听、说、读、写、背。
1、听,是第一步,无论是中英文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大量地听的基础上,因此孩子怀胎的时候,可以听古典音乐,出生之后,父母可以为孩子亲身朗读圣书或各种经典作品给孩子听。
2、说话,很容易,作为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说话,尤其是本国语言,只要不冷落孩子,一般儿女都容易上手、上口的。
3、朗读,是人从口语生活,进入书面语言的入门路径,人类绝大部分文明的成就,乃至于至高者全部启示,都是用文字书写的。今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是视频,乃是文字的学习,千万要带儿女朗读,督促他们朗读,这是演讲的基础,正式交流的基础,应该追求“出口成章”的境界。
4、写,就是书写,英文讲究拼写,线形文字容易在这方面出错,中文讲究书法,因为是方块字,如果能书写漂亮,那么中文就不是一个难事,正如英文发音优美,那么英语往后的学习就不是难了。中国人学习本国语言,需要大量地描红,临摹书法帖子,不要成为书法家,但要写得好看。
5、背,就是大量地背诵经典,父母能解释多少,就解释多少,老师能明白多少,就解释多少,儿女或学生能领受多少,我们就以此为满足。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但也不可能100%的明白,背诵是向大脑输入的过程,一定要是圣书或经典文学,不能是“小马过河”“小猫钓鱼”“小燕子回家”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的材料从哪里来?
就地取材就好,我们父母喜欢什么就向孩子推荐什么。
这个不建议网络上课,至少我这种老师不会给孩子们上网课。
我妻子负责孩子们的入学教育,大概学习三年左右,类似中国古代的私塾,完成蒙学。
二、提升阶段
所谓提升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老师或父母,只是初级阶段的陪护,帮助建立如何做学问的习惯。
只要不是混饭吃的,每一个老师做学问的方式不一样,我的方式:
1、读书先读人;
2、了解其内容;
3、欣赏其优点;
4、价值观冲突。
当然,这四句话,包含很多的内容,这里只能提纲挈领地说一下。听过我课的家长或同学基本上都知道。
一方面,无论中英文,文学的经典都是诗歌,一个民族最精粹的语言艺术也是诗歌,比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英语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一方面,通过诗歌教育,捍卫孩子的想象力,注意不是培养,是避免失落或杀死,因为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关键是如何引导走向正路,诗歌学习和写作,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好的绘画、雕塑、乐高教育也是,但我不擅长。
(二)故事学习和写作,是很好的提升训练,皆大欢喜。
1、故事学好了,对自己的好处:
(写)【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写故事能够锻炼语言组织能力,使表达更加流畅。通过写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选择词汇和调整句式,从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说)【提升自我表达能力】:讲故事能够让人更加勇敢,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讲述故事时,能够锻炼胆量和表达能力,增强口头表达力。
(日常)【增加综合知识储备】: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丰富的知识,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可以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故事学好了,对他人的好处是:
【由复杂变得简单】:讲故事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互相理解,培养同理心。
【记住深刻的教训】:反复讲述故事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因为需要不断回顾和巩固故事内容。
3、故事学好了,自己和他人的共好:
【提升人的想象力】:讲故事能够激发他人的想象力,对于创作和复述故事的人,可以自由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彼此相处变轻松】:好的故事能够让人放松警惕,沉浸其中,获得愉悦感和精神上的放松。爱讲故事的人,也爱听故事,两者一点不矛盾。
具体如何操作呢?
1、老师或父母对哪些文学作品感兴趣,自己先预备好,提议学生购买部分作品;
2、做好年度计划、月计划,每次上课前挑选好一些作品,和孩子或同学分享一二;
3、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
真的不需要特定的教材,不需要刻意年龄一致的学生。
然后呢?
进入逻辑阶段
然后呢?
进入修辞阶段
我这里不详细说了,反正操作原理一样的。
三、对家长或老师的要求
对于老师或家长有什么要求呢?
对于本国语文有热情,不是那种撞得头破血流,也要抛弃中文,变成洋人的,几年前,就有这样的革命同志,让我教他们的儿女,纯粹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喜欢阅读,广泛的阅读,就像牧人一样,知道哪里有水草,哪里可以躲避风暴,带领孩子们或同学们的学习。
最后,就是耐心,爱一定首先是恒久忍耐,看到学生或儿女不上心,就火冒三丈,建议当兵上前线(屠宰行业也不错!),不建议当老师。
古人说“教学相长”!
我们老师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有热情,就地取材,教孩子怎么学就好,彼此促进,彼此成长,单方面的输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以增分为目的的辅导,为钱为收入而教书是另外一码事,这里不讨论。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很享受现在的教学过程,求至高的护理看顾我,新的一年,有新的进步,而不是吃老本: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无论是自己创作,还是课堂演讲,都希望能上一个台阶。
【附件】
如果我教孩子学习《故事和写作》,我会推荐家长买以下书籍,每一个月,我会选择其中的某些文章,按照一个主题教导孩子们。
1、安徒生童话
2、伊索寓言、克雷诺夫寓言
3、中国民间故事
4、张晓风的散文
5、龙应台:《这个动荡的世界》
6、巴金的小说《家》
7、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8、欧亨利的小说
9、余秋雨的作品:《文化苦旅》
10、《三国演义》
11、《方方日记》
12、《水浒传》
13、《郁达夫的小说》
14、汪曾祺的散文
15、莫言的短篇小说
16、斯威夫特的小说
说明:这些作品都是我本人喜欢的,我自己都不喜欢,怎么有教学热情,我没有热情,如何让他人有热情呢?我不是教学机器,我是人,我的学生不是学习机器,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