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 10 月, 2024
spot_img

芬兰教育为何这么牛?

要想让一个人学会游泳,先让他喜欢上“玩水”,而非标准的姿态,先不要管它所谓的自由式或蛙泳等标准动作,只要他先能在逐浪中找到乐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大半。很多家长担心这不意味着教练偷懒吗?而实际上,正是这种看似不严谨,又没有标准动作的体验“玩乐”教学,却更能让孩子们如鱼得水。

这或许和芬兰人口少有关,不像俄罗斯人口多不怕严选淘汰,因此芬兰的教育理念根本在于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被制度“筛选”,然后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即便在制度上,芬兰也特别照顾那些一旦跟不上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将来整个社会都要为这些长大之后的孩子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更糟糕的国民素质,即使投入再多的资源改善,效果都十分有限。

简单地说,芬兰的教育就是“先见林,再见树”,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师生就不至于先都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失去了观看森林美景的机会。只有孩子们在森林中先找到乐趣,然后再回到一棵树上详细考究,这种大局教育理念观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千万不要被商家“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给蒙蔽了,反而错过了一片片充满乐趣的森林。让所有的孩子在一棵树“反复训练”,实际上是消磨大多数孩子的兴趣。教育不能一开始就培养孩子的忍耐和毅力,这样特别容易得出孩子没有“慧根”的结论,这样的教育极不人性,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十分痛苦。

芬兰深受严寒和日照不足之苦,然而人们却能在这种自然环境下怡然自得,教育可谓是功不可没。教育在芬兰人的心目中十分神圣,在芬兰社会,教育拥有非常高的核心价值。甚至有人这样说过:“出众的教育制度,将确保芬兰前途似锦。”

芬兰教育为何这么牛?

芬兰自然资源稀少,因此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教育将这一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十七世纪芬兰就规定:凡即将结婚的夫妻,都必须要会识字,才能步入婚姻殿堂,因为教会希望年轻一代都能阅读圣经》。而这项规定和芬兰拥有80%以上的路德派信徒有关,因此不论贵族还是平民都享有识字的权利。

教会“强迫”和“鼓励”芬兰人们阅读《圣经》的历史,对芬兰人有着极大的影响,这让他们早在一百年前的文盲率就远远低于其它国家。而历史也证明,芬兰能在当今的国家竞争力中,不论科技信息,还是国家廉洁等各项评比上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就是因为他们深信教育是发展自己民族的生命力。

尽管如此,芬兰教育也走过“弯路”,在拉普兰教育改革之前,芬兰各地教育机构并没有多少教学主导权,期间经历主要是学习了当时瑞典的教育方式,即学校必须遵循中央制定的课程规范,而教学内容也都必须遵照上面督学的要求。芬兰现代教育改革之所以开始于拉普兰,有人笑着说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赫尔辛基比较远。

简单地说,芬兰教育的改革就是将教给学生教学内容的主导者归还给一线任教教师,将以前教师如何做、怎么教、教多少,多如牛毛的规定全部取消,不再有厚厚的手册和所谓的督学,结果就进步了,并且他们很快成为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近些年来,不论东南西北民族肤色,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都纷纷前往芬兰“取经”,更不要提欧洲国家,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

芬兰不存在“优质班”或“实验班“,孩子七岁入学,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服,考试不做排名,而且考试次数少的可怜,老师没有绩效考核,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而不是为了挫折学生和老师的士气,或者成为讥诮他人落后的工具。

芬兰不鼓励孩子从小就与他人去争,而是启发孩子们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们总是不断地重复“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因此就不能统一模式化,他们也不会将优秀的教师集中在一处,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处,甚至他们都么有所谓的“优秀教师”。

他们的教育更注重运用优异的学生帮助所谓的落后生,使学生之间更能了解人与人的不同。学校不提倡课外补习与辅导,他们更关心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否建立,生活技能掌握是否熟练。芬兰中学生成绩高低程度落差只有4.7%,而美国是芬兰的六倍,澳洲是芬兰的四倍多,其它国家就更不要说了。

芬兰中小学上课每周最多不超过35个小时,而其中读书时间竟占了五分之一还多,数学时间却不足2%,美国数学时间则是芬兰的七倍,但结果显示芬兰中学生的数学水平远高于亚洲一些国家,更不要说美国。

芬兰的暑假虽然长达两个半月,但却没有所谓的暑假作业,这让日本教育界十分忧心,但芬兰人则认为只有充实生命能量之后,才能更好的出发。对于漫长的冬季芬兰人来说,不仅学生,就连工作的人也会有一到两个月不等的暑假。因此,暑假不仅不浪费,而且还十分宝贵,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努力。

芬兰学生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时间,今天早上八点,明天就有可能九点或者十点,而且放学也不统一,这样的做法始于小学一年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从小要学会在时间充分管理自己,能花一小时完成的学习,就没有必要再浪费下去。

芬兰教育为何这么牛?

信任是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赋予自由实际上就是责任的开始。他们一再强调,只有发展出持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习成果才会强大丰硕,并达到让人永续学习。

芬兰教师很少认真地批改专业,因为他们几乎不会留反复性作业,而芬兰教委的理由则是“我们的教师工作已经相当多了,他们实在不需要在这些枝微末节的事上打转,老师教学的目的是带领大家学寻找一个思考和自我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帮助学生提供答案。”

芬兰不仅不对比学生,老师也一样,不给老师打分,没有督察,也没有评鉴报告。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老师都一样好。”芬兰的老师无法选择学生,它不像我们实验班中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的评比他们意义不大。相反他们经常问:“评比教师的意义何在?”在他们的理念中,如果教师也需要评比,那么教育的起跑点就已经失去了公平。

拉普兰地区的一位校长这样说:“我们不需要管老师,如果老师的教学有问题,最后一定会反映到我这里。而如果我们去管老师,所有表面的功夫人人都会,结果你要什么样的数据,老师就会给你什么样的数据。只要你一管,人家就会做个标准摸样给你看,这对孩子、教育有帮助吗?”

这个想法非常芬兰化,这让亚洲社会乃至美国都十分惊异,我们早已习惯了在统一规划下成为第一名。我们从小就是在“比”中长大,学习、工作、婚姻等等无所不比,绩效考核让人变得只在乎功利或者说虚荣,而忽略了良善与互助。

芬兰教师的评比和和孩子的评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孩子不看重成绩,教师不看重绩效。总之,他们不会拿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不同的孩子和教师。

据芬兰在全国中学生问卷调查,教师是中学生最受欢迎的的职业,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希望成为教师,而鉴于这个国家人口不要到550万,所以这份调查的可行度非常高。

在芬兰,教师的薪水远没有医生和律师高,但芬兰人普遍认为教师是一份有尊严、有自主权并且非常有人生价值的工作,这也说明芬兰人不一定以薪资高低来选职业。

芬兰社会对教师非常信任,如果教育体系对教师评比和考核,那么教师就会集体辞职,因为如果对教师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就不要谈教育,而教师也从来不会拿自己的教育成果,或自己的学生争夺教育领域里面的第一,他们所作的一切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简单地说,芬兰教师特别看重学生的过程,而非追求一个结果。

在芬兰混龄教学比较普遍,因为人口少的缘故,有时候一个年级人数实在太少。如果不能设身处地了解该国的实际状况和历史传统,人家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都会大吃一惊。尤其是亚洲一些人口众多的国家,混龄年级简直不可思议。

更夸张的是有时候在上课期间,教室可能除了教师一人外,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学生去不同的商店去实习,等第二天回来后大家一起讨论实习所学的内容,而校长的答词是“这些孩子坐不住。”随后他们补充,参与计划的商店都是志愿或经过征询获得同意的。

“这些坐不住的孩子”即我们所谓的“落后生”,但芬兰的教育理念是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而我们则是牺牲一批又一批来造就优秀生,但我们的优秀生难道真的优秀吗?反而大多数所谓读书好的学生,却变得只会取消那些不爱念书的人。

尤其是那些在班内背上“拖后腿”恶名的学生,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他们拖了谁的后腿?虽然我们也在讲“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但在榜上有名面前,我们只能说人家是在做教育,我们只是喊口号。

芬兰特别重视语言教学,不论是母语芬兰文,还是普遍通用的英语,以及第二官方语瑞典语。其它正常的课程除了时间花费比我们少之外,芬兰小学必修课是宗教和伦理,二者必选其一。中学则多了一门教育与职业辅导课,希望学生了解人的学习能力,认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为往后人生发展做出必要的自我充实技能。

另外,芬兰的教育从小就有工艺课,织毛衣、使用缝纫机、正确使用各种家用机械等,任何人都需要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自理,不论穷富。中学阶段有很多手工选修课,比如木工等。

初中还有一门家庭经济课,了解家庭的经济预算,当然也包括自己亲自下厨房,如何分类整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等,而初中生组织活动都必须自己动手做饭,所有费用预算都必须合理。

芬兰有很多的课外兴趣班,虽然和我们的才艺班相似,但他们绝不是为了培养才艺,只是单纯的兴趣。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在芬兰决不亚于某些国家的小九九,他们坚信人的心智发展必须平衡,因此在芬兰送书就成了人世界最好的礼物。

西方人都特别重视阅读,只是芬兰人更平民化,芬兰学生可能最统一的家庭作业,就是每人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他们鼓励学生看自己喜欢看的书,让他们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海洋里。

半小时的读书没有任何制度化的要求,读多读少学生自己决定。这就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方法不可能一样,但期望相同。尽管老师也有自己的建议书籍,但学生需要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

芬兰的图书馆属于一流,不仅图书馆和藏书多,而且设计也十分用心;相比电影院不仅少,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设计。有意思的是你在芬兰某市里A图书馆借阅书籍,可以在该市其它任何一家图书馆归还。另外,芬兰还有大量的流动图书馆,即巴士图书馆,他们主要服务于偏远地区的人们和年老有病不易出行的人们,绝对的上门服务。流动图书馆这个职业的要求门槛也特别高,不仅驾驶技术一流,关键必须懂得书。正是他们坚信人们都享有这样的权利,所以政府的责任就是不断完善这项义务。

除了阅读外,芬兰也特别看重写作,但如何培养则又不统一,非常自由和多样。

芬兰没有高中入学考试,初中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申请高中或职业学校。据芬兰教育部门统计,完成九年中小学的学生54.5%会读高中,38.5%会选择职业学校,剩下的还会留在初中一年思考如何选择?

近几年,职业教育的比例在上升,一方面政府鼓励学生拥有更广泛的人生规划弹性;另一方面则希望年轻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职业学校和高中一样,都可以继续进入高等教育深造。

高中招生以初中在校的成绩为主,有些高中会有面试,但大多数高中都希望初中学生能将自己申请的学校放在前三位。芬兰高中采取学分制,而不是年级制,一般需要在二到四年完成75学分,其中必修课47到51学分,学生设定日后要修的科目学分10分,剩下学生自己选择。

高中每周38小时,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在三年内完成所修的学分,课程除了我们熟悉的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社会学,语言外,还有哲学、心理学、宗教、职业辅导等课程。费用除了课本材料和考试报名费用,其它都免费,包括学费和午餐费都免。

高中毕业会考一年两次考四科,唯一的科目是芬兰文,其它三科学生自选,而且每次考试学生可以选考一科或两科,非常自由。会考通过就可以申请大学,大学会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来决定考试的科目,比如医科和理工类,就要考数学,而文科类专业就不需要考数学,非常合理。

职业学校的选择,家长也不干涉,大多数都是学生自己决定,而芬兰职业学校同时也为成年人提供入学机会。现在芬兰的职业工人的薪水都特别高,不要说政府官员没法比,就连教师也落后于他们。目前,芬兰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是厨师。

芬兰职业学校也提供高中同等学历的教育,一方面他们相信并非所有人都必须上大学,而且也不实际;另一方面觉得什么时候上大学不重要,因此先学一技之长,以后有机会上大学更合理。这些理念虽然我们也能认同,关键是操作的时候,我们容易掉链子。

通过对芬兰教师的了解,我们可以获得他们之所以选择教师是因为这属于事业,而不再是简单的一份工作。他们并不看重学校的规模,甚至那些人数非常少的学校,反而更受欢迎,毕竟做事业的人更愿意接受挑战。

另外,即便像只有15个学生这样迷你学校,他们享有的教学资源和其它地方并没有两样。时代在变,教育部门有时候也会尝试合并或兼并他们,但大多数会遇到当地人的反对,其理由应该是教育永远不能图方便而功利化。

拉普兰这个偏到不能再偏的极地北疆,人口大约2000人,这块芬兰教育改革的前沿征地,只有一所学校,中小学学生140左右,高中生不到40人,图书馆却比一般大城市的藏书还丰富。学校还为偏远的高中生免费提供住宿,浴室水龙头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相比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大自然给予了他们更多的馈赠。

芬兰学生在校时间并不长,和欧洲相比,更不要说亚洲,但他们的效率却最高,有课来上,无课走人,没有升旗仪式,也没有校长训话,更没有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配合,甚至没有这样形式的任务。孩子们上完课多半时间自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一直寻找自己终身的喜好。

芬兰在二战期间曾猛击苏联,因此一直独立,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而这种坚韧的精神在教育中一直被保留下来,那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浪费时间在多说无益之事上。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