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
以琳
无风波自拍
有雨伞同吟
当初唱和学诗,遵师嘱研读前人佳作所得,虽浅陋亦可循当时路径,再现当时情境。整理记之,以谢师恩!
古
韵
鹧鸪天
(三)
词
作
赏
学
以琳
2018.4.21
远方诗梦共天涯
拂尽尘嚣亲毓秀
烟色漫漫月影斜
当年一盏菊香茶
缘
起
诗
交了三天的纯赏析作业,今天似乎该学作习作了,先把习作发在这里,然后以学习例词的赏析开始,再把自己学习化用的想法和心得作一番剖析:
【玉楼春】无题
文/以琳
无端邂逅无端失,去处莫非藏紫陌。风撩云影好描眉,眼蕴别情难入画。
几多层浪重重隔?一里棹舟三里白。尽看花落总悲春,春客人间非是客。
例词: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此词写游子思乡之情,以杜鹃之啼切入,可谓切入点比较新巧;表情达意曲折婉转,似乎鸟为有心之鸟,而人却是无意之人,然而以物观我,便情为所动,在词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回环往复,便荡出一首纯情秀雅的思乡美词来,可谓谋篇布局精致老道。结句句式的独特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1、春致深处则幽,人行其间便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渺小单薄的自我感知,词人此处用一“微”字作动词,形容自己行走在春深幽幽的十里楼台中,仿佛被深幽的春景所包裹,隐行其间的情状,画面感极强,心理感召力亦很强烈,这就为全词的心理描摹定下了一个很美的基调,使人读到这一“微”字已忍不住要拍案叫绝了……次句顺着这种幽静微妙的情境使杜鹃的啼叫声自然而然地闯入词人的耳中,开启了一种物我之间的心理交流……
2、因为静,所以词人感受到杜鹃啼声的第一感觉便是“殷勤”,也因为词人乃是一人独行于此幽境之中,心理上便自然感觉这殷勤的杜鹃应该是在跟自己说话。而正好此时,又有流莺从眼前飞过,只是飞飞停停,对词人的存在好像视若无睹。
3、下片一“惊”一“觉”把本是无意之人的作者带入到了为物所动的状态,好像听出来杜鹃声声紧催的竟是“不如归”,这便使得游子埋藏在心底的那一丝丝惆怅被勾了出来,而且渐渐转化为一丝不安,又进而惹出了一丝无奈和幽怨。
4、这就是尾联“归期未可期”的幽怨,再一次将词人的思乡之情拉回到孤苦寂寥的情状之中,杜鹃毕竟只是一只鸟儿,纵使再有灵性,也难体察游子之苦,真是无奈深深无可诉啊……尾联还有一个句式上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复用“期”字,而两字词性不同,表达出来的情感又如整篇情感脉络一样,有了回环往复的荡气回肠之美……
再析拙作:
【玉楼春】无题
无端邂逅无端失,去处莫非藏紫陌。风撩云影好描眉,眼蕴别情难入画。
几多层浪重重隔?一里棹舟三里白。尽看花落总悲春,春客人间非是客。
1、此词结句主要借鉴例词的结句复用同一词而前后词性不同的用法,想使要表达的意思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也取得一种回环往复的感觉,就不知是否做到了?
2、首句句式则借鉴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句,叠用“无端”二字,起句就突出一种无常感,使全篇立意在一种无常的氛围中……
3、此词写出来自己感觉一联和一联之间不是太搭,尝试着理一下脉络,请师父帮忙指出问题后再改。
人与春的邂逅,看似理所当然,但却在年复一年的来去之间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常,因为四季轮回貌似大自然的正常面貌,但人们浸润其间常有惜春悲春之情生发出来,都是因为它暗含一种人间的悲情,离情也好,岁月易逝也罢,总是一个招人起兴的物候。这就不由得使人想去探究一番到底春去了哪里,于是乎奔向紫陌深处,想以风迹云影描摹春景,然而景好描情难摹,但人们世世代代咏春、惜春、探春、悲春,似乎面对层层叠浪终难抵春之去处,行过一里竟有三里是苍白……沿途看遍各样落花的悲情使人们面对年复一年来而又往的春天有了一种客人的感觉,凄凄送别,明年再见……然而又有几人能悟,其实自己是客春非客……
这样理过一番感觉好像也还算搭,就不知果真搭不?另外表达上是否搭了也须师父指点……
【七律】悼亡弟
文/以琳
无常总较有常多,洑水幽幽碾碎波。
相伴未能风左约,相思只好梦中磨。
今生缘份凭深浅,彼岸花容任蹉跎。
渐近渐期重聚日,兰舟共载载清歌。
今天是亡弟21周年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多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遂自然地起句就进入心里,于是就开始在句式上做文章,修改为现在的模样,主要是尾联出句借鉴了下面的作品
例词: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此词写别恨,“恨”字可谓词眼,谋篇上以两句为一意,次第深入,感情脉络清晰,句句沉着。
1、起句即点明恨之缘由,乃是因为“别后不知”,次句“闷”字下得极好,因“不知”而不通不畅,使得目之所及皆“闷”。
2、三句叠用三个“渐”字,起到了将思绪一步步由近及远推向远方的作用,表达又一恨的来由,那就是“无书”,远人既无书,闺中之人便无处可问,此恨即受一阻无处宣泄,横亘在离人之间的只有茫茫水域的凄凉和苦况,这种笔触既深沉又婉曲……
3、向外追究既无通途,下片便自然转向内心世界的刻画,又是自类似于雨打梧桐的意象开始,风吹竹叶之声亦是带出此恨绵绵的无尽悲情……
4、也许人睡着就不难受了,所以思妇便斜倚孤枕,期待着与爱人在梦中相聚,然而就连这一点点愿望似乎也无力达成了,那一盏唯一作伴的残灯也燃尽了……“灯又烬”此语极为悲凉,它不仅仅是指那盏灯的熄灭,也许还预示了思妇的命运也如灯花般凄迷黯淡……这首闺怨可谓是怨到了绝望的境地,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再析拙作:
【七律】悼亡弟
无常总较有常多,洑水幽幽碾碎波。
相伴未能风左约,相思只好梦中磨。
今生缘份凭深浅,彼岸花容任蹉跎。
渐近渐期重聚日,兰舟共载载清歌。
1、起句以人生无常的感慨发兴,次句以“洑水碾波”为比说明它在我们生命中的如影随形。
2、人生的无常带给人一种自然的反应就是追悔莫及,姐弟手足的相伴应该是要较之与父母相伴更长久一些的,可说是能够相伴一生的,但这种天然的相伴关系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觉得似乎不须预约,然而中途失去才感悟手足之缘同样是需要用心去约定的,这也是这些年随着年龄增长才悟到的一种人生遗憾……
3、弟弟走时年方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然而他善良的生命却因一场车祸戛然而止……今生缘浅不能和他一同老去,但想到他在彼岸有着永远年轻的花容,再也没有了尘世生老病死的烦扰,心头也便有了些许宽慰……这样的转句应该也为结句的期盼铺垫了一点气氛的转换……
4、学习欧阳修笔法,叠用两个“渐”字将我们的重聚一步步拉近,重聚之日又连用两个“载”字,以表达永不分离之约吧,如果天堂里约定还能来得及的话……
欲知师父如何抡斧,且待下回分解…...
END
自
拍
同
吟
以琳,原名王湛,字文渊。1970年4月生人。居湖南岳阳洞庭湖畔,捉花间几个音符,翻湖上半页闲书。
华山论剑,原名孙超雄。1959年生人。乃旅居维也纳一介布衣。顶,在似谢非谢之际,诗,夹半文半白之间。
原创声明
本栏目所发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已委托维权骑士全网维权。如未经授权用作它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精彩回顾
无风波自拍,有雨伞同吟
版权声明:网站中的内容均为经各公众号(与发布者账号一致)管理员同意,备份至本站。如站内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下面的邮箱。 我们也提供公号备份的服务,欢迎邮件联系。
联络我们: serve#hrj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