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杰自述(1933年)
阿卯研究:1933年韓傑自述
餘姓韓名傑,字萬選,貴州威寧長海子人也。少孤貧,無教育,於光緒末年,入長福學校,蒙jiao會優待,得學福音真理。宣統三年,又往光華學校讀書。是時jiao會缺少人才,所以傑在校內,半教半讀,輪流往天生橋任教。其後退回長福,任該校助教,至民國二年,蒙年會委任尋甸縣倘甸鄉綠茵塘之初級教員。是年冬回長福學校,翌年又在此任助教而結婚。民國四至五年,又蒙年會委至彝良縣青樹林,任該處之初級教員,於五月二十一日午時,生長子興德。民國六年至十年,至尋甸縣亦郎鄉新哨jiao會任該處之初級教員,嗣又兼任高級功課。當此時期,傑屢任《通問報》訪員之職,而次子興才,與長女興媛,亦在是生焉!其後餘全家應大水井jiao會之招,遂脫離母會關係,到該處倡辦自立自養之jiao會。然因不學無術,故荏苒十年,均無結果,深以為憂。前年冬間,蒙上帝指引,得謝天恩君之介紹,獲助於懷德樂牧師,真道始稍有進步。詎慘案(懷、米二牧之師母遇害)忽臨,懷牧返滬,米牧獨力維持,在本省開教員查經訓練班,傑又如久旱逢甘雨,遂於去年春,由大水井遷移羅次縣青山大龍潭。初至其地,無屋可住,餘全家乃暫住一茅屋內,隘陋不堪,人人見而齒冷。不久學校成立,學員日增月盛,至冬間又重修新堂,並開雲南區會年會於此。到會者,上海總會有史約翰牧師,聯合會有狄教士、黃子強牧師、張振強牧師;雲南區會有米樂邇牧師、馮得勝牧師、馮茂昭師母、鄭季農校長,以及昆明代表四位、新平代表一位、富民代表三位、祿勸代表三位、羅次代表三位、祿豐代表三位,共計赴會代表卅餘位。時期是一安息之久,食費約去滇票洋八百餘元。每開聚會之時,詩歌洋洋,演辭娓娓,甚是悅耳。散會之後,又往雲南區會去開教員訓練班,時期又是一安息,所得益處,實非淺鮮。此為半生之經歷,與餘信主得救之鐵證也。
注解:此韓傑自述前半生之文,摘錄自韓傑刊載於《末世牧聲》一九三三年第十三卷第十八期的《雲南大龍潭jiao會近聞》一文。《末世牧聲》為美國來華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傳教士於上海創辦的一份基督教月刊,創刊時間大約在1920年-1921年間,主編為史約翰等人,由上海時兆報館負責發行。該刊在發行量上較之其他教內刊物還算可觀,與另一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時兆月報》,可以算為安息日會在華的重要的兩種刊物。韓傑在加入安息日會前,曾是循道公會的同工之一,被石門檻總部派往尋甸新哨jiao會任初級教員。在此期間,他曾任《通問報》的訪員。訪員,即專門撰寫作者所在本地及周圍之jiao會情況的文章,然後刊登於《通問報》上,以讓更多的人瞭解該地的jiao會情形。《通問報》帶有美國南、北長老會背景,其創辦者和總主編吳板橋博士,即是一位美國南長老會差派來華chuan教的傳jiao士。《通問報》並不局限於只刊載長老會的消息,乃是包括了在華基督新教其他各支會在內,都可以在其刊物中投稿(當然安息日會除外)。全國各地的jiao會教務情況,都是由《通問報》選定的當地的jiao會訪員撰寫的。
早年還在新哨的韓萬選,作為《通問報》的訪員,也曾寫過文章刊登於該月刊上。目前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中,就有一篇韓萬選在《通問報》上發表的關於滇黔交界的饑荒問題及hiao會問題的文章,該文名為《滇黔jiao會新聞》,載於《通問報》一九一九年第865期。作者說到1918-1919年滇黔兩省的饑荒非常嚴重,就新哨jiao會來看,“自新正以來,僅以山毛、野菜為食者,實居四分之三”。jiao會弟兄姊妹們遭此患難,由於饑餓無食物,人人都面瘦肌黃,毫無精力,甚至不乏有人餓si的情形。接之,作者論到了張道惠牧師、鐘煥然等jiao會領袖的賑災事宜。介紹完饑荒問題後,作者也介紹了該年該地jiao會的一些情況:一、新哨新生祈禱會;二、中華續行委辦會的丁立美牧師等人在滇佈道;三差遣僕人前往開化、思茅、阿迷等處開荒佈道;四、他穀jiao會學校之需。
韓傑離開母會,加入安息日會後,也擔任著類似《通問報》訪員的職務,撰寫安息日會在滇中的事工,介紹滇中安息日會教會的需求及代禱事宜等等。
韓傑的二子韓興才,關於他的故事,早已有人勾畫過了,這裏再簡單重複一下。韓興才自小便跟著父親生活,便也在父親韓傑所創辦的大龍潭的學校讀書。1930年安息日會雲南區會租到昆明圓通西巷黃斐章的後院為會址,並在此地開辦了一個高小班,請鄭夫庸為教師,收取城內四個信徒子弟以及彝族能大德、苗族韓興德、韓興才共七人為學生,進行兩年高小班學習畢業。1932年5月21日,鄭夫庸帶領此七人由昆明出發,步行經東川、昭通、鹽津到敘府,改乘船到重慶,再沿嘉陵江而上到達柏溪松堡的川康黔滇西南聯合會開辦的華西三育研究社讀中學。1937年7月,韓興德,韓興才由“重慶三育研究社”初中畢業回到昆明,參加了雲南區會舉辦的暑期訓練班,學習結束後分配到大龍潭教書。此後,韓興才便一直服務於jiao會的事工。(參見《中華聖工史》)
韓興才也像其父親一樣,成為一位“文字佈道員”。韓興才曾說,“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素稱文字的工作是傳福音工作的先鋒隊,所以我對於這種高尚的工作,早就決意加入的,不過因種種旁的事,故一直到今年的暑期,總算是達到了這個目的”。
這是韓興才在其《暑期文字佈道一頁——安息日休息》(《末世牧聲》一九四三年第二卷第十二期,11頁)一文中所說的一段話。從中可見,韓興才對於文字事工,也頗為重視,如他父親韓傑一樣,為安息日會刊物撰寫本地的安息日教會的教務。筆者目前所得資料,還包括另外兩篇出自韓興才的文章,皆刊載於《末世牧聲》中:1939年的《雲南大龍潭生活團概況》;1947年的《滇中聯誼奮興大會志盛》。
誠如韓萬選、韓興才這類花苗的“文字佈道員”,也曾撰寫許多有關花苗jiao會情況及花苗社會歷史情況的文章,刊載於當時的各種jiao會刊物中。歷來我們研究民國時川滇黔邊苗族的社會歷史,只偏重於從例如楊漢先、王建明、王建光等並不屬於jiao會人士的文章中去看該區域的jiao會情形,這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便是如楊漢先等人,他們雖長於花苗jiao會這麼一個社區之中,但其終究沒有參與到hiao會的服侍中,對於jiao會內部的瞭解,還有所不足。而如韓傑、韓興才等直接參與jiao會的服侍、管理等的jiao會中人,他們留下的一些關於當時jiao會的歷史情况的文字資料,可以為我們打開不一樣的窗戶,看到不同於原來所看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