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11 月, 2024
spot_img

最近北大又出事了……

最近北大又出事了……
最近北大又出事了,这次是中文系。
昨天下午,一篇名为《喜欢杜甫的P大中文系博士,怎么会是坏人呢?》的帖子在朋友圈刷屏了,目前为止,阅读量已达10万+。
帖子内容是一位北大中文系女生讲述自己如何受到同系师兄欺骗、凌辱、虐待甚至强暴的可怕经历。
整篇读下来,震惊之余,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是了,其中很多情节特别像之前北大法学院女生包丽(化名)的经历。
我在朋友圈转发评论这个帖子:“又一个包丽案?”
但是,不同于包丽,这次受害者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抗争和揭发。

然而,受害者选择公开这段经历,其实是伤敌八百、自损一万的无奈之举。
这意味着她要再次揭开自己的伤疤,再次经受凌迟般的痛苦——人如果不被逼到份上,是不会把这些事公之于众的。
这位女生之所以作出如此“不明智”的选择,是出于一个高尚的动机:考虑到施害者仍在暗处伺机寻找下一个受害者,她决定讲出这个故事
事情的原委:两年前,这位女生在中文系图书馆与一位卢姓师兄结识。
卢某是同系古代文学方向的博士生,研究杜甫,颇有学识和才情。

他沉湎地讲起初见时凝视着我的侧颜,失神般看了一下午,又说如今他觉得我的眼睛更美,让他想起张爱玲精妙的比喻,“像只小兽在溪边顾盼”,说我就有着“小鹿一样潋滟的眼睛”。

就这样,在卢某的浪漫追求下,她被“幸福的眩晕击中”,两人很快发展为情侣关系。

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不久之后,卢姓师兄就暴露自己的真面目,他欺骗成性、反复出轨、PUA、长期辱骂虐待、性侵犯……
我读博期间曾在老化学楼西侧的哲学系图书馆值班,中文系图书馆就在我们楼上。
对我来说,这个帖子就不是一个遥远的新闻,而是曾经就在我身边发生的事。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讲述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时反复追问:
“喜欢杜甫的,怎么会是坏人呢?
作为一名古代文学研究者,作者至今仍然想不明白。
看到这句话,我就想到林奕含在去世前采访的一段话,与这个中文系女生的困惑惊人的相似:

我们明明都知道,一个人说出的时候,一个人说出情诗的时候,一个人说出情话的时候,他应该是言有所衷的。他是有“志”的,他是有“情”的。他应该是“思无邪”的。所以其实这整个故事最让我痛苦的是,一个真正相信中文的人,他怎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已经超过五千年的语境?他为什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已经超过五千年的传统?所以,我想要问的是这个……

也就是说,林奕含想不通:他们怎么能一边说出这么美的话,一边又做出如此丑恶的事呢?他们怎么能满口诗词歌赋,却又这么龌龊肮脏呢?
为什么优雅的才情和污秽的情欲竟然可以集于一人一身呢?
林奕含想不明白的,这位北大中文系的女生也想不明白。

不仅受害者无法理解,我们这些义愤填膺的旁观者也无法理解。
我们期待的是:深刻的思想、高超的学识和优雅的艺术自带道德属性,因此一个熟读唐诗宋词的人不可能是个坏人。
小时候我就是这么看待自己喜欢的作家、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可是长大后读到他们的传记,有种偶像幻灭的感觉(比如卢梭和罗素)。
后来怀着崇敬的心和理想主义进入学术殿堂,却发现象牙塔也并不比社会更纯粹洁净,其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并不比社会大染缸少。
给我很大刺激的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教授,很有学识,当时很兴奋地去听他的课,后来得知他私底下骚扰女生成性。对了,他的专业是伦理学。
我困惑了,搞不懂人性为何这么“拧巴”。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人类堕落,也不知道人里面的弯曲悖谬,所以这对我是个无解的问题。
我想,正因为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无解,所以在谈到这一类的“斯文败类”时,通常会把他们归为“PUA大师”、“擅长精神操控的捕猎者”、无可救药的变态等等。
但我怀疑——无论是逼死包丽的牟翰林,还是中文系的这位卢姓博士,他们真的有专门研究过PUA的套路和精神操控的方法。
我认为,关于PUA和精神操控的讨论已经陷入误区,好像一个人需要精心谋划才能精神控制或PUA他人。
其实哪有这么难,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活出自我”,就能给身边人造成严重的虐待。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不伦的性爱之后通常是极度的嫌憎。因为在这种关系中只有单方面的欲望发泄,而缺乏责任和伦理的约束。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吗?卢某利用跟受害者一起旅行的机会强行跟她发生性关系,但这不仅未能带来二人关系的亲密,反而旅行一结束,卢某就“流露出此前从未展现过的乖张与暴戾”。
这个情节也让我印象深刻,不禁想到暗嫩用诡计玷污他玛的故事,这事之后“暗嫩极其恨她”。
所以,为了避免亲密关系中的伤害和危险在婚前发生性关系,也要远避可能出现此类试探的环境。
常言说婚姻爱情的坟墓,但其实婚姻是爱情的保护。
正如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经指出的,我们的大学(包括北大)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利己主义从来都是普遍的问题,只不过在北大这个高智商人才云集的地方,才有可能实现“精致的利己主义”。
当然这里有个悖论:你无法让一个利己主义者变得利他,教育只能让一个本来就利己的人更利己。
钱理群教授的惊人之语更像是铁屋中的绝望呐喊——正如他所研究的鲁迅。

昨天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帖子,有一位同学(女生)在下面评论:

大概看了下,跟我遇到的垃圾一样,现在的“高学历”都盛产垃圾人吗?果然日光之下没有新鲜事!

但是,有一位师弟表示无法接受,他反驳道:

没搞懂,为什么有人会把学历和人品挂钩,从小到大学校也从来没有组织过人品相关考试和选拔……

确实,重点不在于学历,乃在于人品。但人这么诡诈虚谎、善于伪装,人品又该怎么预先衡量呢?
吴谢宇案、章莹颖案、包丽案……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表明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多可怕。

这也相当于宣告了人类教育的失败——就连最高等的教育也无法扶正本已歪斜的人性,反倒会助长更精致的利己主义。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经倡导“以美育代替宗教”,但是对于北大校园里那些“喜欢杜甫的坏人”,他该怎么回应呢?

这才是此类事件留给我们深思的问题。

所属主题
John Wei 拔摩的海岛
John Wei 拔摩的海岛
尔识真理,真理释尔。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