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3 2 月, 2025
spot_img

论信望爱手册|浪漫是一个基督教的概念


今年情人节,最浪漫的事,不是和妻子出去吃饭、约会,而是守在家里,共同见证弟弟成为天父孩子,决志信主的时刻。


什么是浪漫?浪漫就是在不可能之地,看见可能的未来。在死荫幽谷看见黎明曙光,于波浪洪涛中安稳抵达海港。浪漫就是不再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时,忽然间天地在眼前开阔起来。浪漫是明知道事情已经走到绝境,而你透过泪眼却发现平安依然如江河涌流。


巧得很,今晚在交流《论信望爱手册》第四部分内容时,很自然就想到基督教信仰是这么浪漫,原来教义不仅是判断对错的标准,教理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开启你的德性想象,让你可以振翅翱翔于神国的辽阔天空,你会惊奇于那里的恢弘会取之不尽的丰富。


麦格拉斯说,只有浅显的真理可以被证明,而人生最深邃的真理则超出了终极证明的范围。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我们生命中赖以存活的任何一条伟大真理,人生本来如此。下面的文字出自切斯特顿《异教徒》,在运用悖论上面,切斯特顿是无可置疑的大师。我认为他对浪漫概念的解释,没有人能超乎其右。抄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浪漫”。


文|切斯特顿(英)

异教与基督教真正的区别在异教美德(或曰自然德性)与基督教“三德”(罗马天主教称之为恩典美德)的区别中得到了完美的总结。异教美德(或曰理性的美德)包括正义、节制等,基督教接受了这些美德。基督教自己发明而非接受的三种神秘的美德是信、望、爱。对这三个词,如今我们可以轻易地从基督教的角度愚蠢地大谈特谈,但我们的讨论只想局限在有关它们的两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我说,第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异教的美德,如正义、节制,是悲伤的美德:信、望、爱这三种神秘的美德却是快乐、兴高采烈的美德。第二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异教的美德是合乎理性的;信、望、爱这三种基督教的美德本质上却是极不合乎理性的。

不合乎理性”这个词很容易引起误解,这样来表述可能更清楚一些:这三种基督教的美德或者说神秘的美德,每一种在本质上都包含着悖论,而每一种典型的异教美德或理性主义的美德则没有。正义在于认识到某个东西应当归于某人,并且将这个东西给他;节制在于认识到某种嗜好恰当的界限,并且坚守这个界限。但是,爱意味着原谅不可原谅之事,否则它就根本不是美德;望意味着在事情毫无希望之时抱有盼望,否则它就根本不是美德;信意味着相信难以置信之事,否则它就根本不是美德。

注意到这三个悖论在现代人的时尚当中不同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很有趣。爱如今是一种时尚的美德,狄更斯巨大的火光将它照亮。望如今是一种时尚的美德,斯蒂文森猛然吹响的清越的喇叭声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向它。信却不时尚,它是一个悖论,人们到处都习惯于以此来反对它。人人都以嘲讽的口吻重复关于信的那个著名、幼稚的定义:信是“相信的能力,我们知道一件事情不是真的,但仍然相信它。”然而,信丝毫不比爱和望吊诡。爱是原谅我们知道不可原谅之事的能力;望是在我们知道自己陷于绝望的处境中时仍然保持快乐的能力。诚然,有一种状态的盼望,它有着光明的前景,看到了黎明的来临,但那不是望的美德,望的美德只存在于地震和日食中。诚然,有一样东西可以粗略地称之为“爱”——对值得帮助的穷人的爱,但对值得帮助之人的爱根本不是爱,而是正义。那些不值得帮助之人才真正需要爱。爱这一理想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就纯粹为这些人存在。从实际的角度考虑,正是在绝望之时,我们才需要满怀盼望之人。望这一美德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在那一刻才开始存在。正是在那一刻,在盼望不再合乎理性之时,盼望才开始发挥作用。

异教世界非常有理性,那种理性是一种美丽高贵的理性,它在自己临终的剧痛中发现了这个永久、宝贵的真理,一个世世代代的遗产,那就是:仅有理性是不够的。异教时代确实是一个伊甸园的时代,或者说黄金时代。从这个根本意义上说,它是无法恢复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它也是无法恢复的,那就是:虽然我们比异教快乐,认识也比他们正确得多,但是即便使出吃奶的力气,我们当中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异教徒那样明智。异教思想中的那种不加掩饰的纯真是基督教之后的任何人所无法恢复的。其原因是:基督教之后的每个人知道,那种纯真会令人产生误解。

昔日异教世界中的一切给人的感觉都是纯净、一目了然的。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是故,异教徒没有爱,因为爱是对灵魂的复杂性抱一种敬畏的不可知论。是故,他们没有虚构的艺术(即小说)这类东西,因为小说是“爱”这种神秘观念的产物。对异教徒而言,美丽的风景就是美丽的,不美丽的风景就是不美丽的。是故他们没有浪漫的概念,因为浪漫在于因一个东西危险而认为它更令人愉悦,浪漫是一个基督教的概念。简言之,我们无法重构,甚至无法想象异教那个美丽而又令人惊奇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常识确实是平常的。

我谈三种美德想要表达的大致意思,希望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了。这三种美德都是悖论性的,都是很实用的;正因为实用,所以才是悖论性的。追于终极的需要,对事物真实面目清楚的认识,促使人们树立了这些美德,并为之献身。

不管悖论的含义是什么,事实是,战场上唯一有用的盼望是那种拒绝相信算术——即拒绝相信人数决定胜利——的盼望。不管悖论的含义是什么,事实是,任何软弱的人唯一需要的爱,任何慷慨的人唯一感受到的爱,是赦免通奸这类罪的爱。不管信的含义是什么,它一定始终指的是一种对我们无法证明之物的确信。例如,我们因着信,相信他人的存在。



按:本文节选自英国保守派评论家切斯特顿(G.K.Chesterton)的《异教徒》(汪咏梅 译)第十二章“异教与洛斯·迪金森先生”,三联书店,2011年版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