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5 11 月, 2024
spot_img

人群中跟随主的第四个人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耶稣说:“狐狸有洞,天上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又有一人对耶稣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辞别家里的人。”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路加福音 9:57-62

 


01


读完《艰难时世》以后,我感觉自己很有必要动笔写下一篇读书心得。我觉得狄更斯作为一名小说家真的是很了不起,他能够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他身处时代的教育哲学给普通人所带来种种影响。凡是涉及到观念层次,无论是世界观、教育观还是价值观,未免抽象,但小说却能将抽象的原则化成有血有肉的人物,让虚构人物的悲哀与喜悦成为我们的悲哀与喜悦。此外,读小说也是一种让效率至上、追逐成就的意识慢下来,让生活节奏慢下来,从而细腻地体味人生的过程。

 

我也因着读这本小说,更加确信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病毒,因为它不像那杀身体的病毒,哪怕时下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也比不上任何一种流行的哲学思想更为顽固,更具杀伤力,叫人不信从真理,反倒信从虚谎。因此,除非有从神而来的真光出现,除非有圣灵的宝剑,才能除灭那从恶者而来的谎言。

 

在这部小说里,真正令人称奇的地方还在于,那些最有人情味、最富于仁慈之心,和最善良可爱的人竟然都是那些从未受过那个时代正规教育的穷苦人,边缘人,被当时的有钱人、有学问的人视为“物件”、“东西”、“一组号码”的人。我相信,狄更斯无意颂扬“无知”的美好,他并非天真幼稚之辈。反而,他用那只细腻的笔,略带一丝感伤和幽默的口吻,勾勒一个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比如工人斯蒂芬,比如孤女西丝.朱帕,比如纺织女工瑞切尔。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的确艰辛,但是,正如主耶稣所向我们承诺的:“在这个世界,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今日,在各样的艰难中,在疯狂吞噬人的瘟疫面前、在魔鬼和世界的逼迫面前,在知识、经验、能力都匮乏的事实面前,我们能否真的意识到就算环境再恶劣,我们还是相信,这患难和艰辛,是主赐给我们的食物和水,都是神亲自赐给我们的?“你们到了我赐给你们为业的迦南地,我若使你们所得为业之地的房屋中有大麻风的灾病,房主就要告诉祭司说:据我看,房屋中似乎有灾病(利14:34)。”我们能否看得见:


那逾越节的羔羊,给我们带来

救恩的就是他

那在许多人里面受苦,忍耐许多

事情的就是他

那在亚伯里面被杀害 

在以撒里面被绑缚

雅各里面被放逐

在约瑟里面被出卖

在摩西里面被丢弃 

在羔羊里面被宰杀

大卫里面被追赶

在众先知里面被羞辱的就是他

那在童贞女里面成了肉身的就是他。

 

前面所引路加福音的那段文字,仿佛是一幕舞台上的戏剧,场景就发生在巴勒斯坦尘土飞扬的路上。第57节说,他们走路的时候,很显然,这里的他们,根据上下文,是指着主耶稣和跟随他的门徒说的。他们正要往哪里去?第951节提到: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所以,他们是要往耶路撒冷去。耶稣曾经多次前往耶路撒冷,但最终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在耶路撒冷受死、被钉十字架。我们知道,路加福音一共有24章,是路加从起头就详细考察,定意按着次序写给提阿非罗大人的。那么,我们就看到主耶稣的受死与复活,早已经成为整个福音故事必须朝向的结局,也是整部戏剧的高潮所在。

 

就在这个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三位忽然闯入我们视线的普通人,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总之,我们听见了,头一个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多么熟悉的宣告!你是不是想起了你自己在某年某月,也曾对主说过类似的话?这话有问题吗?这话不是相当的勇敢、坚定和充满英雄主义气概吗?

 

主耶稣的回答可以让我们从新认识说这话的人的内心动机。主耶稣没有直接说:“你不能跟随我,你太幼稚了!主耶稣更没有回应他说:“你先读几年神学,积累足够的经验、最好要去找个好老婆,待你人生资历丰富,然后再选择跟随我。


不,主不愿意明明地羞辱他,不愿意抱着一丝嘲讽的语气,拆穿他的话多么单薄甚至是充满了虚假。况且,主的回答并不是直接针对他的请求,他将话题从个人的决心,转移到跟随他的人需要熟悉的真实情景:你知道吗?你知道服侍我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将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你将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你将不再拥有你曾经最看重的那些东西。因为你要跟随的主,他要走向耶路撒冷,他要受死,他将要被剥夺至连一件里衣,都要被人分去。“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服侍的路,必定是一条要承受更深舍己的路。这是迈向耶稣撒冷的旅程,是每个爱祂、信从祂、跟随祂的人都要走的路,主耶稣曾说,这是一条窄路,找到的人很少。


我们受苦时,流泪时,正是我们蒙恩的时机。请听保罗的话:“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腓1:29)。”注意,保罗是说你们蒙恩信主与受苦。你是否同意,基督徒蒙恩的路就是蒙召的路?在这条窄路上,受苦是必然,受苦是迈向更大喜乐的必由之路,受苦也训练我们的心不再贪爱世界,让我们的眼目可以忠心地定睛于主耶稣?

 

艰难困苦更显明我们的罪,约翰.牛顿(John Newton奇异恩典的作者)就是一个痛悔而自知的人:

 

我向主恳求

在信与爱及各样恩典中长进,

或可更认识祂的救恩,

并殷切寻见祂的面。

是祂,教导我要祷告;

是祂,我所信靠的那位,应允我求;

但祂总是如此行事,

每每使我几乎濒临绝境。

我期盼的是在喜欢的时候,

祂答应我的需求;

并因着祂爱的约束力,

克制我的罪念,赐给我安息。

并不是这样,祂竟使我觉察,

我内心隐藏邪恶;

令那来自地狱的愤怒之力量,

从各方面攻击我的灵魂。②

 

主让我们不再自欺。让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面目,不再依靠自己,这绝非一蹴而就。主不是要浇灭我们想要服侍他的心,只是匹夫之勇不足以成事,我们要么是十字架的见证人,要么就是十字架的仇敌。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看一下我们的世界,打开你的电视和手机,哪里像是主曾经来过,曾经死过的迹象?我们活着,都当做是他从没有来过,从没有为我们的罪死过一样。


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一个在地上没有栖身之所的人,怎么可能是天地万有的主宰?一个走向十字架,最后赤身露体的,像罪犯一样被处死的人,怎可能是生命的主?然而,这就是神的智慧了。“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



02


话音未落,我们甚至没有听到这个发出豪言的人会如何回应主的话。我们就看到主把脸转向身边另一个一直一言未发的人。很显然,表面上,他确实一直在跟随主,但他似乎一直没有下得了决心。主的话,干脆利索,“跟从我来!”,请注意,同样的命令,同样的言辞,曾经对彼得和安德烈说过,曾经对其它几个渔夫说过,他们的反应很快:立刻舍了网,跟随了耶稣(太4:21)。但这里,情况似乎有点出人意外,那个听到主邀请的人回答说:“主,容我先——”

 

你也许在生活中,每天都会经历不少的两难的选择。你只有一个你,你没有两副身体,你也不能劈开自己,把自己分成两半,你只能说,但愿我能有两个身体,但你没有。你在同一个时间,有的时候,就是无法接受两个选择。任凭你再怎么计划得当,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

 

比如我吧,我是一名在学校里上班的老师,我听说领导要安排周六加班,但我们的学习又安排在周六,当老师问我,能否在这个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些工作上的进展和得着时,我就如实说,我不能立刻答应,尽管我很乐意。

 

结果,我们没有加班,我可以来参加学习了。但是,今天上午我又接到通知,教会里安排周六上午有专门的工人培训。所以,我就在考虑,究竟是推掉哪一个?这也许只是一个关系到意志坚决不坚决的例子,也许对你来说,不曾有过这样的两难,但我们所有人,最后都要让事情分出个先后次序,我们似乎总是会为自己找到充分的理由,尽管我们在谢绝无论哪一方的邀请时,心里有一点歉意。

 

但这个人的确很奇怪:他喊着说,主。可是,他接着又说,容我先——。如果他的称谓不是客套话,如果他真的将主视为自己的主,我就不能同意,一个仆人,他怎么能说得出“容我先?”难道主人还要听仆人的吩咐吗?难道仆人的事比主人的事更大吗?

 

再者,他的理由似乎无懈可击。他很可能有身患重病的父亲,但他为什么不是一直守在父亲的病床前面?既然他已经离开了家人,为何他现在又要拿父亲的葬礼说事?不管他有没有撒谎,他是个孝子,是个守律法的好基督徒,自是无疑,甚至可以成为教会里的好执事。他没有不跟随主耶稣,他一直都在旁边看着呢。但他到底在看什么?他到底把主当成什么了?

 

我们能做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献给主吗?我们能意识到,当主邀请我们跟随他,他是动真格的,并且真的是给我们机会吗?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跟随他,是百分之百上帝的恩典。不需要我们图谋大事?因为上帝已经定下了计划,甚至很多事情成就,都不是仰赖我们,而是我们要成为他的见证人。


所以,我们永远都是参与者,受邀请者,我们的服侍和工作永远都是第二位的。我们无法为中国的基督教教育定下一个时间表,无法为中国教会的复兴写下一幅路线图,我们更无法让自己的寿数多加一刻。尽管这在神眼中,是最小的事。如果基督教教育一直都是中国教育界的边缘群体、被遗忘的群体,你还愿意继续做下去吗(当然,我并不希望是这样)?如果再给我们10年,我们也看不到什么收成,我们还会坚守吗(会不会有点太久)?还是要更改计划,现在就立马调整策略,重新规划我们的人生和服侍的道路呢?

 

想要讨神的喜悦,难,想要讨人的喜悦,更难,想要既讨神的喜悦,又得人的喜欢,似乎是难上加难,几乎要换上精神分裂症。

 


03


第三个人更有意思,他听得出来,主的意思是要人把主放在主的位置。于是他改变了策略,把难度降低了一些。他只是想要回家,想要辞别家人。这个人,主还没有用他,这个人也许已经听清楚了几分服侍的苦: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算了吧!原本以为他有多厉害呢!居然没有藏身之地,还想着能和他住到王宫里呢?还想着他能医好我的失眠和牙疼呢!还想着他会传给我几本奇缺的基督教书籍,让我可以回去倒卖呢,这下子,还没等主发出邀请,他就推辞了。

 

他不觉得这个邀请有多好。他心里有更重要的事。容我先回家辞别家里的人,也许只是一句委婉谢绝的话。不伤双方的感情,以后见面了,大家还可以以礼相待。然而“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我的(太12:30)”很多时候,我们拖延、推却他的邀请,我们觉得他的担子甚难,我们觉得,自己早已经过了那种一拍脑门就做决定的阶段,我们开始计划,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开始贪图虚名。


但经上记着说:“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功夫,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帖后1:11-12)。”

 

感谢神,因为他的邀请是真实的,是白白的恩典,我们却总是以各样的理由不断地推辞,尽管表面上我们还在信他,还在做一些和基督教有关的事,但上帝知道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失去了那份跟随他的火热,失去了那份在受苦之中的喜乐,我们就还是没有认清这条服侍他的路,是难的,但是,绝对值得。

 

察验人、熬炼人肺腑心肠的神,天天让我们经历他的恩典,如果不是他先服侍我们,先爱了我们,我们就无法服侍、爱任何人。除非我们心里准备好了天天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我们就容易陷入到一种服侍的骄傲或者自怜当中,我们也许原本只是想把服侍当成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但上帝却要的更多,他要我们尽心尽意尽力来爱他。并且毫无保留。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假如在跟随主的人群中,你恰好也站在祂的身边。如果祂此刻正和你四目相视,并且对你说:“来,跟从我!”你会对他说什么?

 

我们一起祷告吧。






注释链接:


小约翰的新浪博客,4月10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1aee90102z4hn.html

②纪念慕理 | 从神暗中的护理所得安慰

https://mp.weixin.qq.com/s/dzEQyx3ZEgmtLRaoDhDuDg





行走教育 Walking Eduaction





探索新道路,

实践真教育!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