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5 11 月, 2024
spot_img

大龄单身的那些“问题”(1)—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之前写了那篇文章 大龄“剩女”从哪里获得亲密关系?  这篇还是侧重女性,不过男性也可以一样看看啦。


一个姐妹跟我说,有些大龄单身之所以单身也有自己的问题。


她看了我一眼,神情犹豫,嘴唇微启又闭合,在我眼神的鼓励下才继续说到:“个性太偏激“我想,她或许在身边的大龄单身者身上看到了某些影子。


我征询了她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年龄大的单身,脾气都有些古怪。”


某种情况,我同意。


不过且慢,我们慢慢说说。


先用排除法,这位姐妹如果指年龄大的单身(姑且定为30+以上,或35+以上)是因为性格古怪而单下来,很简单,观察一下已婚的也有一定比例性格另类、尖锐、孤僻、难缠的,所以说性格问题不是一直单身的绝对性因素,只能说大龄单身中有脾气古怪的存在可能性。


当然,也或许这一点特质正好影响了ta的交友。(这一点我们以后继续谈)


我同意有这种可能,并不等于同意这样简单粗暴的从个体表象上或个人经验上定义和归纳一个群体特征,并且用这种极具否定意味的说法。


上面提到的那位姐妹其实是一种关切之意,虽然有点不耐烦和欠缺同一角度思考问题,总体还是为教会某些大龄单身着急。但有一些人没有丝毫关切之意只是习惯性张口就说:“年龄大了不结婚一定脾气古怪,性格孤僻.,或有这方面那 方面问题。” 


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姿态真是很不好看。更糟糕的是,这种约定俗成的言论(社会舆论)给因为各种原因“单”下来的那些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很容易给ta们本已有所压力的生活更大负荷,甚至其中有些人也会受到心理暗示而真的认为自己是否越来越“孤僻”。


要知道,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人也很容易按照心理暗示的内容去行,那么那些持有此种言论的人就更志得意满的说:”看,被我说中了吧。“而这些,本来可以因为你的一点仁慈之念和顾念ta人之心有所避免。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操练的地方,可惜的是,很多基督徒看了许多遍“爱人如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彼此担当”,“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但是……实际上总是有太大出入。


大龄单身的那些“问题”(1)—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说白了,你给他们本已负重的生活多压上一捆稻草,而非洒上一束阳光。


许多人的思维里总是存在着一个固执概念:别人没有按照常理出牌导致不好现象(自认为的),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去指责ta们咎由自取。


那些想结婚的没有在公认的恰当年龄结婚,有些人会促狭的恶意揣度:肯定是太挑剔? 有什么问题吧?眼光太高了吧,到底是岁数越大越不好相处,不合群…..


我不敢保证没有这些可能,人的个性有很多种,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出现在不同人群(已婚、未婚、城市、农村、中国、外国),但你有因着神的慈爱给过ta们“合群的空间么?”


退一步讲,即使有人因此走入一个不好的境地,你这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姿态和毫无怜悯的看热闹心态,估计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或许也是个仁慈不足之人。最起码,你还没你想的那么宽厚高尚。


其实,用一颗善良、仁慈、怜悯的心看待曾经在感情路上或懵懵懂懂,或错失良机、或遭受过挫折,或有自身问题需要反省更新的人,要比看热闹强多了。如果做不到为ta们献上祷告,做点什么,最起码懂得什么情况下缄默也是一种智慧。


大龄单身的那些“问题”(1)—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正所谓,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我认识一位姐妹,她的经历令我唏嘘不已,昨晚躺在床上想起她的事情,竟然有些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对她再多一些关心。


她信主一年后我信主,在我生平第一家参与的教会里成为朋友后,我才慢慢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很糟糕,家里一个哥哥严重智障还残疾,弟弟也是异于常人,没有什么手艺的父母亲累死累活的做点小生意,我去过她老家一次,虽然我尽力显得轻松自如,可还是暗暗的想,这样的家庭要是我说不定早就崩溃了。


因为家庭情况,她念的书不多,工作也一般,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能帮助父母料理家庭,那个时候她已经三十几岁,因为一心渴望找个信仰一致的弟兄,我们礼拜的教会弟兄很少,即使有少数几个单身的也是各种不合适,就这样一直单着。


她在城市打工多年后就回老家帮衬父母,保守传统的父母迫于各种压力给她介绍对象结婚,她很善良,但性格很软弱,招架不住亲人的软磨硬泡,再加上日子一晃而过自己始终单着,实在有点心灰意冷,最后就认命般的同意跟一个不熟悉的男人结婚了。


她很信任我,那一段时间有给我打电话,而我正在神学读书,又不在国内,鞭长莫及,再加上以我的性格,就算是所有人都让我跟一个自己不想结婚的人结婚,我绝对不会就此默认。因此她每次电话来,我就劝她不要随便答应,我告诉她即使再迁就家人做这种违心的事,以后日子过的糟糕,谁也无法替你负责,还是要你自己承担。


或许因为我们的时空太不相同,我又在神学院那样一个充满“灵粮保障”和“群体生活丰富“的环境,境遇也很难相互理解,就渐渐失去联系,我神学院毕业后再联系上时,她已经结婚生子。


大龄单身的那些“问题”(1)—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我到她那里再去看她时,才惊觉她的不容易,也羞愧于自己曾经片面的以自己的情况来衡量她的情况。她家在一个偏僻的镇子上,没有我们的教会,她只能到一个信仰生活单一的乡村教会聚会。


那里几乎没有同龄人,她就像一个异类,孤独、无助,家庭负担重,没有人可以为她祷告,没有人听她述说生活种种冲击时心中的彷徨,没有人成为她属灵的同伴,也没有可以参加的小组团契彼此关心,为她解答疑问困惑。


心灵疲倦,压力重重时,她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分担的人。她——成了信仰上的边缘人。


她告诉我,她经常祷告,她知道上帝爱她。然而一个人就好像生活在孤岛上,虽然身边有很多人,但依然像大雁脱离雁群一样,常常被软弱包围,跌倒了也没有同伴扶起。


那个时候,我就想,我们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彼此相爱的团契,即使再坚强,也可能像被狮子盯上的羊一般,随时有被吞吃的危险。谁敢夸自己永远那么警醒和刚强呢,恐怕使徒保罗都不敢。


如果当时她身边有一些热心的弟兄姐妹,常常在一起祷告,在愁烦时可以得到同伴的鼓励,软弱时可以从群体中得到力量,那么也许事情就不会像今日这样。


虽说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但或许上帝的美意就是让我们反省,是否有更好的方式面对这些问题。


大龄单身的那些“问题”(1)—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她性格就十分完美么?她没有主见,性格也不坚定,看事情还片面。然而她很真诚的寻求真理,诚实的待人,想要竭力抓住上帝的祝福,然而到了三十六七岁时,心底最后的那点底气也耗干了。


即使在我们开始相识的教会,同龄的朋友孩子都念书了,更多交流的是妈妈经;年轻些的小女孩正是芳华时代又不懂她的苦恼,沟通就自然少了,这些很容易就导致她被认为“不合群”、“孤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教会中大部分弟兄姐妹聚完会就离开,除了礼拜时聚会其他时间很少聚集,大家都有自己忙不完的事情。


放眼望去,谁能听她述说,谁能接纳她的种种不足,谁能在她极其软弱的时候仔细聆听,和她一起经历人生困境?究竟又有谁能耐心帮她看到自身问题所在(所有人身上都有各自的问题),协助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且在主里面更新自己?


大龄单身的那些“问题”(1)—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当听说她和不信主的人结婚,婚姻又不幸后,许多“热切的”声音出现了:


“怎么可以跟不信主的人结婚呢?上帝不喜悦的”


“唉,可怜啊,没有好好坚持上帝的诫命,最后成这样了。”


圣经里明明说了,信与不信的不能同负一扼,不听上帝的话要承受后果的”


此时,她到是得到了曾经特别想要得到的“关注” 。


“是的”,她跟我说,“都是我的错,当初是我的错,现在还是我的错。”我看到她很失望甚至有些愤怒的神情,一时不知所什么好。


大龄单身的那些“问题”(1)—不懂得如何说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我们的文化里缺少恩典,更多的是刑罚教育,这种思想长期沉淀后就会有一种现象,我们看到一个问题,首先是“指责”,而非看到问题的源头和形成问题的诸多因素,以及改观或解决之道。


因此面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处于非主流现象(大龄单身)中的人,ta如果出了问题,ta就应该受批判,ta就应该矫正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大众认可。而不是:我们应该尝试着做些什么能使某些问题得到改观,又能够以怜悯的心肠看待处于问题中心的人无声求助的心灵呐喊。


说白了,我们习惯轻易的“否定”一个人,却不容易习惯性的“提升”一个人,特别是在ta看起来很不配得到“提升”的时候。然而耶稣就是在我们每个人不配得到提升的时候从污泥之中“提升”了我们。


而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by 宣灵苏

2019.4.10

还是那句话,即使我们无能为力,保持沉默也是一种智慧;而为其祷告更是一种恩典。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宣灵苏:人在江湖,手不持剑。一支笔记录天上人间,夜晚常披头散发笔端码字,赤心常游走于苍老与童稚。


欢迎关注宣灵苏,点击右键,选择二维码识别,即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又要改版,为了避免失联,安卓系统可以置顶我们,苹果系统可以星标我们。

所属主题
宣灵苏
宣灵苏
人在江湖,手不持剑!这里是宣灵苏有关生活、信仰、个人成长的分享和感悟。 —————— 公号:宣灵苏 微信号: Xlingsu777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