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2019年7月19日










每一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或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或是眼见的,或是耳闻的……不管怎样,要成为一个每日自省的人,在失败中也要学习成长……

反思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我开公众号的目的很简单,记录自己生活中那些我认为值得纪念的点滴,包括婚姻的,亲子的,教育的,信仰的,有思想感悟,有内心独白,有教学记录。


我也会关注一些当下热点,应该说是“被动关注”,一些使用微信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热点,想不知道也难。就像最近引起整个社会舆论热议的“章子欣事件”,各大媒体、公众号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报道这件事情,蹭热点不是我的风格,但今天的文章的确与这个热点有关联。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篇与章子欣有关的报道,心中很沉重,把那篇文章发给兰先生,并且附上几个字: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基督徒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我的思绪开始驰骋,飞到了西部偏远地区,脑海里出现一幅幅孩子的画面:

有的孩子住在茅草棚里,衣衫褴褛,每天靠吃土豆充饥;

有的孩子在寒冷的大冬天,衣着单薄,甚至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翻山越冷,花好几个小时走路去上学;

有的孩子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要做很多与他们年龄不符的农活,耕地,放牛;

有的孩子每天坐在路口,遥望远方,就是为了等待出去打工的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并没有变戏法一样的出现在他们眼前……


写到这里我有点想哭了,因为我联想到了一个朋友,她曾经和我们分享过童年的她,那段没有妈妈在身边的日子,整日坐在路口盼着妈妈回来,然而妈妈并没有回来,这带给她幼小心灵无尽得哀伤与绝望……那一天,很多人听她分享的人都哭了,我多么想化作天使,紧紧的抱抱那个坐在路口盼妈妈的小小的她!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每每想到留守儿童,总是会带有普世怜悯的心肠,巴不得自己是救世主,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责怪他们的父母太狠心,为了生活竟然可以轻易割舍掉自己的亲骨肉,让他们置身于痛苦绝望的深渊。希望对着他们父母的耳朵大喊:生活再怎么艰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生命比金钱更重要,错过孩子心灵的建造,哪怕把全世界都给你也无法挽回损失。


这个时候我仿佛一下子自己变成了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圣人,然而当我静下来想想,忽然冒出另一个问题:你的孩子不是留守儿童,你舍下工作全时间的陪伴孩子,你不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出走的妈妈,然而你的孩子心灵建造的就比留守儿童要好吗?你真正关心孩子情感的需要吗?

你每天和孩子促膝长谈、深入沟通吗?

你进入了孩子的世界并与她等同吗?

她哭的时候你与她同哭,她乐的时候你与她同乐吗?

她每次叫你的时候,你会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的看着她的眼睛听她说吗?

还是叫你好几声你都好像没有听见,边看手机边敷衍的回应一下?

她每次让你陪她的时候,你是很专注的陪伴还是把她轻易的打发给手机或电脑?

这种反问的清单还可以加很多。你的确在孩子身边,没有离开,甚至时时刻刻都是在一起的,然而,你的心一直在孩子身上吗?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关注他们真正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爱的需要。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写到这里我觉得好惭愧,这不就是我的日常吗?我和女儿们的互动模式不常常如此吗?总是觉得自己事情太多,所以就牺牲了和女儿之间心灵的沟通,没有优质的陪伴。大女儿最近让我觉得和以前很不一样,常常因为一点小事闹情绪,磕到哪了碰到哪了也会哭哭咧咧,常常因为早上起床我没有抱她而和我闹别扭,对妹妹也不够谦让包容,因为一点小事也要和妹妹吵起来……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斥责她,觉得她不应该这样小题大做,还责备她怎么变成这样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由于她长期的没有得到妈妈的关注与优质的陪伴,她是没有安全感的,情感的瓶子是空的,导致了她的逆反情绪,她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引起妈妈的关注。


每想到这些,我真的很后悔,虽说表面看起来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缺席,甚至还会有不少人觉得我这个妈妈很了不起,做的很不错。但实际上如何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也不会隐藏自己的缺点,让外界误以为我很好。没有缺席,然而我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给女儿带来的伤害(详见我写的与怒气有关的另外两篇文章),因为没有专注的陪伴,女儿虽然在家,心灵却是孤单落寞,情绪没有找到宣泄口。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好怀念有几次,那时我的状态应该还不错,对孩子的情绪状态比较敏锐,女儿的一些在平时我会认为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会引起我的关注,我会停下手中的事务,认真的看着她的眼睛,听她分享甚至是发泄。


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她和姥姥、妹妹从外面回来,带回一个红色气球,回来之后我就发现她状态不对,脸是哭过的,而且非常气愤,气的直跺脚并大喊,我很少见到她这个样子。后来从姥姥那得知是一个比她稍微大一点的女孩把她的蓝色气球拿走了。如果没有接触过“共情”这个概念,或者没有受过类似的学习装备,我可能会和大多数妈妈的做法一样,对孩子说:“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情,这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一个气球吗?你现在不是有一个吗?红的比蓝的更好看。又或者:“宝贝不要哭了,你想要蓝色的妈妈给你买,走,现在就去!”孩子的姥姥表现出来的就是第一种处理方式,很不耐烦,觉得都这么大了,就因为一个气球至于这样哭闹吗?我很幸运的是,看过类似的教导孩子方面的书籍,理论知识不少,偶尔会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


记得那一次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没有纠正姥姥的回应方式,而是心平气和的做给她看。我温柔的把女儿抱在怀里,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与她共情:“宝贝很难过很生气,妈妈知道,妈妈理解,真的是不容易!”(接纳孩子的情绪是第一步)。女儿还是哭,哭的更厉害了,而且仍然是很生气。我边抱着她边心里默默祷告,求主给我智慧,让我知道该如何引导她帮助她。


“宝贝呀,想哭就哭出来,不要压制自己的情绪,妈妈一直在你身边。妈妈也很想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了对她情绪的接纳,她就有了安全感,愿意将心敞开,如果压制她的情绪让她不要哭或者把她的注意力转移,只会让她将心封闭,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和妈妈说。多少新闻里看到女孩被性侵,妈妈都不知道,孩子也不会和妈妈讲,我猜测这与妈妈和孩子的亲密度有关,而亲密度的建立又离不开妈妈时常倾听孩子,接纳孩子任何的情绪。


筵筵在我的怀里,好像在一个安全的港湾,我能感受到她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她开始说话了,气呼呼的。“我讨厌那个姐姐,她一点都不像个姐姐,姐姐不应该谦让吗?不公平!我再也不想见到她!”我认真的听然后表示能够理解她的情感,后来得知是小区里有保险公司搞活动,小孩可以领取气球,筵筵拿了一个蓝色的,有一个比筵大一点的女孩,看到筵筵手里的气球,问能不能借给她玩一下,筵同意了,但是没想到那个女孩竟然拿着气球不给筵筵了,筵很着急也很生气,想要要回她的气球,但小女孩伶牙俐齿的说了很多话,筵说不过她,总之气球是要不回来了。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听了女儿的描述,我抱紧她,轻抚她的头发和脸庞,再次告诉她:“宝贝,妈妈非常能理解你的感受,这件事你没有做错什么,你是因为受到不公平对待所以才气愤对不对?”她点点头。

我继续说:“换成是妈妈,妈妈也会非常生气,还有可能打起来呢!”这个时候女儿已经完全不哭了,盯着我看。

“其实你在乎的不是气球,而是这个女孩对你的态度和回应是吗?”

她回答:“是的。”

“宝贝,来,妈妈再给你重新梳理一下思路,理一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姥姥带你和妹妹去楼下玩,发现有气球可以免费领取。”

“是的。”

“然后你拿了一个蓝色的气球。”

“对。”

“好,所以现在可以确定,蓝色气球是属于你的。那个小女孩当时在哪里?她有没有拿气球?”

“在其他地方玩,好像有个红色气球。”

“然后呢?”

“她看到我的气球就和我说小妹妹能不能借我玩一下你的气球?我就答应了。她玩一下我玩一下看谁扔的高,后来她就拿着气球不给我了……”说到这女儿又开始气愤起来。

我安慰并开导她说: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女孩的行为,你觉得可取吗?怎样比较合宜?如果换成是你会怎样做?”

女儿说她的行为很不好,不守信用,骗人,不礼貌,应该说话算话等等。

然后我继续问:”你看到她不给你当时就急的直跺脚,甚至开始追她是吗?”

她回答:”是的。”

我说:“你越是这样她越不会给你,要是我我可能会这样做:心里虽然急了,但是故作镇定,气球先不管,可以分散她注意力,去吸引她玩另一个游戏,在两个人玩的很融洽的时候,她估计也不会惦记这个气球了,那个时候你再争取回来。或者你可以继续淡定的说:”姐姐,我们可以继续玩刚刚那个游戏,你投给我,我投给你,在她投给你的时候你接住,不玩了。然后温和而坚定的说:”不好意思,我不和你玩了,这是我的球,你刚刚已经失信于我了,再见。”当然你也可以给她第二次机会,不用把话说的太绝,毕竟小区里偶尔还会见到。如果从信仰的角度就是要对人恩慈,原谅她继续和她玩。当然,也有可能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小女孩就是不把气球还回来。如果她家长在的话主动找家长沟通,说明事情原委,让家长去解决。家长不在的话,温和坚定的找她谈话,可以表明立场说气球我不要了,但是我要指出你的问题,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并说明原因。“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我和她说了这些,好像我们在做一个案例分析,她也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告诉我她可以想出什么办法解决问题。(以上是我面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不见得每一个妈妈都会采取同样的方式,也不见得我处理的就很恰当,不需要效法,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大家自行分辨) 


最后,我也引导她试着去理解这个女孩子,也许她成长的我过程中缺少安全感,需要靠争抢的方式抓住一些东西;也许她的父母对她关爱不够,她真的缺少一些东西,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有一些宽容和怜悯。每一件事情最终都可以指向信仰,我们需要如何按照圣经原则正确回应,这是每个家长和孩子要一同学习的功课。她的情绪完全好转了,终于露出了笑脸,后来我们一起祷告,筵筵就开开心心的去玩了。


因为一个气球引发的女儿情绪问题,我花了大概四十分钟时间,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小题大做,不值得,但是我觉得很有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进入女儿的世界,用心倾听与陪伴,分析并引导,最后回归信仰。整个过程我想女儿应该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与关注,以后再遇到她成长道路上的艰难时刻,我想她还会和我敞开心扉,因为在妈妈这里永远给她一扇敞开的门,她可以和我分享任何事情。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看到以上的案例,应该又会有人觉得我是个智慧的妈妈,因为这样的评价我收到不少。联系上下文,回到主题,你应该清楚我这一篇主要想表达的是自己透过留守儿童现象,反思自己与女儿的日常互动,发现对她忽略的更多,关注的更少,偶尔一些看似“成功”的案例占少数,属于非常态,软弱的时候更多一点。插播了一个值得让我纪念的事件,是想提醒自己的记忆:靠着主的恩典,可以有得胜的时候,可以放下一切专注在孩子身上,进入她们的世界。我祈祷:主啊,愿这种“偶然”成为“常常”,愿这种“非常态”成为“常态”!


亲爱的妈妈们,让我一起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道成肉身,进入孩子的世界

当她们和我们说话得时候,让我们放下手机,看着她们的眼睛;

当她们欢天喜地的给我们看她们的最新创作时,让我们睁大眼睛,和她们一起欢呼雀跃;

当她们气愤的对我们说“我再也不想和妹妹玩了”的时候,让我们温柔的抱抱她们,对她们说“妈妈小时候也常常这样,很正常,妈妈能理解你的情绪”。

让我们去接纳她们任何一种情绪,为她们祷告,陪伴她们,引导她们,与她们一同突破、成长!


最后,让我用主耶稣说过的一句话共勉:“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19:14)”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在看”我吗?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长按关注个人微信

三宝妈小鹿 

爱真理 爱生活 爱教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由留守儿童想到的……


小鹿的麦田
小鹿的麦田
小鹿,三公主妈妈。爱真理,爱阅读,爱思考,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