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7 11 月, 2024
spot_img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引言:福音之种

耶稣基督多次将天国的福音比喻为“种子”(太13)。种子,是未长成的生命,但包含全部的基因。当种子遇到合适的人——也就是好土地——就会开始生长。领受并持守天国福音的人,就是选民。圣灵借着福音使他们的灵魂苏醒,走出坟墓。复活后的他们从此拥有了属天的第二视力,能够认出彼此,便彼此去掉裹住手脚的布和包在脸上的手巾,从此组成教会,敬拜真神,爱人如己。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福音信息最直接的表述可以是:未有世界之先,耶稣基督在圣三一团契中便与父立约,及至时候满足,便道成肉身,传扬天国福音,更为选民而死,埋葬,三天后复活,升天,差派圣灵建立圣而公之教会,将来还要再来,使天国彻底在地上掌权,好叫父上帝得着至高荣耀。

福音只有一个,然而福音的表达方式当然不止一个,就像天国只有一个,天国的比喻却有很多。不过,这些比喻多数都不太好理解。然而这正是神的意思。耶稣基督这样解释:

13:10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13:11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13:12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13:13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意思就是,耶稣基督特意用比喻——而且是难解的比喻——为福音设置了一个“门槛”,好识别出谁是属于选民的“你们”,谁是不属于选民的“他们”。如果是选民,就一定能明白福音,因为圣灵会让他们明白。就好像在沙堆上方垂下一块磁铁,于是一些貌似散沙的铁屑就被提,归向了它,虽然它们看起来和其它沙粒并无不同。所以归根结底,传福音是一个“识别”选民的工作,原理虽然深奥,但方法相当简明,就好像磁铁人人会用,但电磁学原理只有不多人知道。所以,几乎每个常常传福音的弟兄姊妹都有过这种体验:精心准备的聚会和谈话,因为套路太深,竟吓跑了貌似热心的慕道友。而有时不经意的简单分享,对方却痛哭流涕,认罪悔改,刹那间反倒让你措手不及。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所以福音的传讲,虽然不该故作高深,但同样无需拼命兑水,慕道友导向,以为能让他听明白就是最高标准。其实,若不是选民,你讲得再浅显易懂,他还是不懂,也是不能懂。相反,如果圣灵在他心里已经动工,他就一定会在别人还一脸茫然的同时就已经欢呼雀跃,于是你们的灵魂一见如故,并且心有灵犀地彼此对说: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规律适用于任何知识的传递。东方叫做秘传心法,西方称为属灵奥秘。懂的人自然懂,因为圣灵让他懂。不懂的,就只能完全被动地等待恩典降临,就像压住的悟空等唐僧,朝鲜的百姓等驾崩,天上的雾霾等大风,地里的死人等重生。

传福音就是撒种,甚至看起来像是盲目的撒种,因为通常你无法判断谁是好土地,所以只好广种薄收:得时不得时,总要传福音。而建教会就是,在你撒过种的地上浇水,看到有幼苗长出,就继续施肥、修剪,有时也不得不除草、杀虫。但归根结底,人能做的非常有限,因为叫它生长的乃是神。

但广种薄收绝不是指暴力营销,或者如沃尔玛的酸奶促销员一样不断重复。撒种不能故意往路边撒,装备传道者绝不是训练他/他熟记几篇福音范文就好。保罗对此的教导很容易理解,但很难掌握:

林前 9:20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津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林前 9:21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 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林前 9:22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林前 9:23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不断传福音,可是你会发现祂其实很少重复。耶稣传道,总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就像顶尖的武术高手就不再拘泥于用什么武器,因为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同样,传福音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如主一样,或饼或鱼,或光或酒,都可以成为传道的起手式。既然天地都是主所造,那么当然万事万物都与祂的创造、救赎、护理有关,都可以用来传福音,所以有无限的角度和契机可以引人在福音的真道上同归于一。

至少,圣经里就有无数的经文可以用来传福音。事实上圣经本身就是一本生命之书,拥有与生命类似的结构。就好像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这个人的全部DNA,(至少理论上)因此用任何一个细胞都能还原他这个人。同样,几乎圣经里的每一卷书、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甚至如马丁路德所说——每一页里,都蕴含着福音,蕴含着基督和祂的十字架。在这个意义上,圣经具有“全息”结构,或者说是一本“分形”之书,意思就是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对应整体,并且包含了生命所需的完整信息。这是一个基本信念,也是以马忤斯路上耶稣对革流巴教导的核心意思。因为若非如此,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你会发现讲完福音书,或者最多讲完新约之后,就没得讲了,因为好像旧约里的基督不那么明显,旧约里的福音也不那么清晰。而这正是因为误解了圣经的架构和福音的丰饶。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这种误解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上的,就是把天国的福音理解的过于狭窄和肤浅,以为天国的福音只是关于个人救恩,却不知道福音实际上无所不包。既然福音被称为“天国”的福音,那么这个国度的疆域和内涵就是极其丰富的,实际上天国的福音,在此意义上就是“基督教文明”的同义词,在这个文明体系里,神学、哲学、文学、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都是天国福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构成浑然一体的基督教文明的有机成分。

另一种误解是时间上的,以为福音只在新约里有,旧约里只有律法,甚至由此推导出神学意义上的时代论,割裂圣约历史的有机联系,将圣经和福音碎片化。殊不知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虽然看起来非常不同,但神却是同一位神,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当然也是十二使徒的神,是奥古斯丁的神,是路德的神和加尔文的神,也是你和我的神。无论时代怎样改变,神绝不会背乎自己。就好像瓜子和向日葵看起来非常不同,但前者的DNA和后者绝对一模一样。

基于上述意义,今天我们要来分享旧约中的一个事件,此事件蕴含了天国福音的核心基因,并且是希伯来基督教文明的种子,在孕育文明的意义上约等于金苹果故事之于希腊文明。

死海之战

14:1当暗拉非作示拿王、亚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玛作以拦王、提达作戈印王的时候,

14:2他们都攻打所多玛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玛王示纳、洗扁王善以别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琐珥。

14:3这五王都在西订谷会合;西订谷就是盐海。

14:4他们已经事奉基大老玛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

14:5十四年,基大老玛和同盟的王都来在亚特律加宁,杀败了利乏音人;在哈麦杀败了苏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杀败了以米人;

14:6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杀败了何利人;一直杀到靠近旷野的伊勒巴兰。

14:7他们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杀败了亚玛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逊他玛的亚摩利人。

14:8于是所多玛王、蛾摩拉王、押玛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琐珥)都出来,在西订谷摆阵,与他们交战;

14:9就是与以拦王基大老玛、戈印王提达、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亚略交战;乃是四王与五王交战。

14:10西订谷有许多石漆坑。所多玛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里的,其余的人都往山上逃跑。

14:11四王就把所多玛和蛾摩拉所有的财物,并一切的粮食都掳掠去了;

14:12又把亚伯兰的侄儿罗得和罗得的财物掳掠去了。当时罗得正住在所多玛。

14:13有一个逃出来的人,告诉希伯来人亚伯兰,亚伯兰正住在亚摩利人幔利的橡树那里。幔利和以实各并亚乃都是弟兄,曾与亚伯兰联盟。

14:14亚伯兰听见他侄儿(原文作“弟兄”)被掳去,就率领他家里生养的精练壮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

14:15便在夜间,自己同仆人分队杀败敌人,又追到大马色左边的何把,

14:16将被掳掠的一切财物夺回来,连他侄儿罗得和他的财物,以及妇女、人民,也都夺回来。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参战原因

在前一章,亚伯兰和侄子分了家,之后罗得渐渐挪移帐篷,定居在所多玛,孰料立刻被卷入战争,自己也被敌人掳走。罗得虽然是个义人(彼后2:7),却仍旧因自己的软弱,并非最后一次地被裹挟进别人的失败中。并且他的被裹挟,显然不是完全无辜。道路胜于聪明,罗得是这句话的反例。他和叔叔分家时,不管族群,罔顾圣约,只因东方土地肥美,就逐水草而去。尤其费解的是,死海之战被叔叔救回之后,他居然还是选择留在所多玛,浑不知大难将至。当然,罗得愚蠢的个人选择,依然显明了上帝恩典的浩大,也成了福音真理在旧约中的一次明确显现,因为福音的意思就是:人的罪恶不能毁灭神的恩典,人的愚蠢不能玷污神的智慧,人的悖逆不能阻挡神的守约。

而亚伯兰(此时的他还不叫亚伯拉罕)的参战,目的就是营救侄子。说是侄子,但其实很明显,无后的亚伯兰是将丧父的罗得视为自己的儿子和继承人的。此时的亚伯兰已经两次接受启示,领受了上帝与他所立的约(121-3,13:14-18),但他并不完全明白圣约中关于后裔的那个部分。简单来说,就是虽然上帝说亚伯兰的后裔将多如尘沙,但此时的亚伯兰年纪已经老迈,并无子嗣,所以他很自然地认为罗得就是自己的继承人。这本无可厚非,正如保罗所说: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腓 3:16)。

其实,亚伯拉罕之约的核心问题就是后裔问题,而亚伯拉罕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不断的更新和信心的成长:

  • 起初他按着吾珥的习惯法(可能就是根据20世纪在吾珥发掘出的《吾珥南模法典》),认为罗得就是自己的继承人;

  • 罗得第二次离开之后,他转而认为自己的仆人和管家以利以谢是自己的继承人(创15:2),并且言语间不无凄凉之意:

  • 15:1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

  • 15:2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并且要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

  • 15:3亚伯兰又说:“你没有给我儿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

  • 15:4耶和华又有话对他说:“这人必不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

  • 不过上帝向他确认:你本身所生的才是你的后裔。结果撒莱就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使女夏甲给了丈夫,并生下以实玛利。现在亚伯拉罕以为这应该就是自己的继承人了,因为的确是从他本身所生的,然而上帝从此向他沉默了十三年(86-99岁)。

  • 13年后上帝才再次向他显现,并且告诉他:从撒拉生的才是他的继承人。于是一年后,偷笑而老迈的撒拉,真的给更加老迈的亚伯拉罕生下了以撒。之后就是著名的,上帝要他献以撒为祭,献这么辛苦才得来的以撒为祭,而在人看来,很明显这个以撒正是圣约的继承者,一旦死亡,圣约的应许就要落空。然而当亚伯拉罕通过了这个人类曾经经受过的最大考验之后,圣约终于在他这一边也得以坚立。

  • 当然,后裔问题直到大卫出现,直到耶稣(女人的后裔)出现,才真正彻底解决。

不过那都是后话。此时的亚伯兰,仍然处在视罗得为子的阶段,并且为了营救他而投入了这场战争。

圣经记载的这场“四王和五王之战”,是极为珍贵的中东早期历史资料,其中的许多信息都显示出这段信息的古老,比如在打这场仗的时候,后来的死海(盐海)在当时还是个山谷(西订谷)。而且九个王的名字几乎都能在同期的考古材料中找到佐证,比如四王联盟中的示拿王暗拉非,就多有人认为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巴比伦王汉谟拉比;亚略是一个明显的何利人(创14:6,后来的以东地,死海和犹大南边)的名字;基大老玛则是另一个当时的强盛城邦以拦(闪的后裔,今天的伊朗西部)人的名字,而赫人的王族谱系中就有四个名叫“提达”的。简单来说,四王联盟是由当时最为发达的两河流域的四个城邦所组成的军事同盟,那一地区在地理形态上形如新月,而他们也普遍崇拜月神(吾珥的保护神就是月神南纳),所以可以把四王联盟称为新月联盟。

而住在死海附近,不久的将来也都会死掉的五王联盟可以称为死海联盟。新月联盟和死海联盟的大战就发生在西订谷(后来也成了死海的一部分)。不难发现,这五王里包含了臭名昭著的所多玛王和蛾摩拉王,而五王的五座城除了琐珥,后来都在19章著名的天罚里毁灭了。

死海之战的起因,是死海联盟对新月联盟的背叛(14:4),背叛的原因不得而知,但若根据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德性来判断,多半并无正当理由。

所以在人看来,其实新月联盟对死海联盟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首先,以巴比伦文明为代表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当时地球上最强势的文明,远比死海这些城邦高级;其次他们也有道义优势,因为是死海联盟背叛在先;第三,新月联盟在此战之前,已经连战连捷(5-7节),锐不可当。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有特别原因,善于审时度势的人是一定不会去招惹具备上述三大优势的新月联盟的。但亚伯兰恰恰就有这个特别原因:他是信仰独一真神的人,他是与神有约的人,而神已经应许他的后裔会成为大国,因此他决不允许自己的后裔(当时的他当然认为就是罗得)就这么死在乱军之中,以致圣约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战后罗得的再次离开,对亚伯兰而言才是继承人的真正被掳走,那之后他才开始考虑,继承人应该不是罗得,而是以利以谢。

作战过程

信仰,是亚伯兰出击的根本原因。然而他虽然在遵守圣约方面驯良如鸽,但同样能在世事洞明方面灵巧像蛇。

首先,虽然归根结底,是信仰和勇气使他敢于率领318位精壮家丁出击。但能有这么多壮丁愿意为他出力死战,已经足以说明他是个治家有方、治军有方的好族长。有趣的是,318这个数字,其实就是“以利以谢”这个名字的字母相加之和(正如大卫的数字是14,尼禄的数字是666),而这位后来为他儿子以撒娶到利百加的忠仆,作为亚伯兰的好帮手和第二顺位继承人,成功地和主人分头率领部队夜袭了敌人。

说起来300是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后来的基甸也是以同样的人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历史上,著名的温泉关战役,斯巴达王也是率领300勇士抵抗了波斯十万大军七天七夜。而灭亡斯巴达的底比斯圣队,也只有300人。

其次,亚伯兰作为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却能迅速跟本地土著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以致竟能动员幔利、以实各、亚乃等部落和自己协同作战、挑战强敌,显现了他良好的政治禀赋和组织能力。

第三,在实际的作战中他也绝不蛮干:分兵、夜袭、掩杀、追击,活脱脱一个天才军事家的风范,虽然他并未沾沾自喜地写下《亚子兵法》之类流传后世。

所以若无此战,恐怕很多人印象中那个软弱、说谎的亚伯拉罕就会被定型,以至于忽略了这位圣土豪侧身像另一面的虔诚、勇武与精明。

王谷之争

然而战后的王谷(沙微谷)之争,意义丝毫不低于死海之战。麦基洗德和所多玛王,分别代表了两条路线,就是上帝之城和该隐之城的路线。亚伯兰对这两位王的不同态度,彰显了选民应当如何在正邪不两立的路线中做出合宜抉择。

14:17亚伯兰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同盟的王回来的时候,所多玛王出来,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

14:18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是至高 神的祭司。

14:19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赐福与亚伯兰!

14:20至高的 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是应当称颂的。”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

14:21所多玛王对亚伯兰说:“你把人口给我,财物你自己拿去吧!”。

14:22亚伯兰对所多玛王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耶和华起誓:

14:23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

14:24只有仆人所吃的,并与我同行的亚乃、以实各、幔利所应得的分,可以任凭他们拿去。”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麦基洗德

亚伯兰,上帝圣约的唯一受约人,未来的万国之父,刚刚得胜的元帅,却向这位麦基洗德奉上十分之一。这已经足以说明,麦基洗德究竟何等尊贵。

麦基洗德,是整本圣经中最神秘的人物,没有之一。希伯来书的作者如此说:

5:11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

7:1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 神的祭司,本是长远为祭司的。他当亚伯拉罕杀败诸王回来的时候,就迎接他,给他祝福。

7:2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7:3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 神的儿子相似。

7:4你们想一想,先祖亚伯拉罕将自己所掳来上等之物取十分之一给他,这人是何等尊贵呢!

7:5那得祭司职任的利未子孙,领命照例向百姓取十分之一,这百姓是自己的弟兄,虽是从亚伯拉罕身中生的,还是照例取十分之一。

7:6独有麦基洗德,不与他们同谱,倒收纳亚伯拉罕的十分之一,为那蒙应许的亚伯拉罕祝福。

7:7从来位分大的,给位分小的祝福,这是驳不倒的理。

7:8在这里收十分之一的都是必死的人;但在那里收十分之一的,有为他作见证的说,他是活的。

7:9并且可说那受十分之一的利未,也是借着亚伯拉罕纳了十分之一;

7:10因为麦基洗德迎接亚伯拉罕的时候,利未已经在他先祖的身中。

也就是说,麦基洗德是集大君王(平安王、仁义王)和大祭司(超越亚伦的等次)为一身的,他预表耶稣基督。而此时的亚伯兰作为圣约传承者和圣约共同体的代表,向麦基洗德献上十分之一(取自自己财产,而非战利品),就显明了教会和基督的关系,这一做法也是今日基督徒要拿出“当纳的十分之一”的最古老的法理依据,此依据甚至远在西奈律法之前。

麦基洗德作为仁义王、平安王,负有维持他治理之下的整个社会的平安与公义的职责,这也就是他所收纳的十一税的用途。他的身份和职能向我们启示:维持治安(公义)与接济贫穷(平安)是国家的两大职责。麦基洗德身兼两职,以君王权柄施行前者,以祭司权柄实行后者。这代表着国家的真正元首是耶稣基督,只有他可以将政教军民大权集于一身,而具体到人间,则无人可以僭取这样的权柄,因为人人皆罪人,所以权力必须分散,必须互相制衡,这就是正常的国家或政府应有的形态。中世纪的天主教或者今天中东的诸酋长国,神权压制王权;俄罗斯、中国甚至欧洲诸国,君权或者民权压制神权,这都是糟糕的政府模式。一旦祭司、书记要去打仗或者搞经济,或者沙皇、主席要去册封主教并制定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一样,就构成了错位和僭越,这也是国家祸乱之源。

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犒赏军队,并奉“天地的主、至高的神”之名给亚伯兰祝福,这一幕也可以说就是“政教分立”原则的最初体现:无论元帅或者国王多么骁勇善战,他也要接受祭司的祝福,以此表示国家的真正元首是上帝。并且麦基洗德还教导亚伯兰是“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中”,好让亚伯兰心存敬畏,不自矜自夸,对自己误会太深。22节亚伯兰在回答所多玛王时,现学现用,使用了与麦基洗德一样的措辞来称呼上帝,显明他是多么谦卑受教,并且因着信已经知道麦基洗德究竟是谁。

所多玛王

与麦基洗德构成对比的是一同出来迎接的所多玛王。此人德性如何,不难分辨,硫磺天火的神意裁决已经给他盖棺定论。此时身为败军之将的他,本来毫无挽回战争损失的可能,之所以竟然物归原主,显然完全是搭了亚伯兰同盟军的便车。因为如前所述,亚伯兰参战的动机只是为了持守圣约、营救罗得,能一并夺回死海联盟的财物,只是附加成果,并非作战目的。也就是说,对这场胜利,死海联盟其实没有做什么,也做不了什么,突然临到的胜利只是普遍恩典的彰显,是照在恶人头上的光,是降在恶人头上的雨。因此,至少从当时的国际法来看,实际上死海联盟无权对战利品发表任何主张,因为亚伯兰联盟完全可以说,所有战利品都是我们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赚回来的,而且是从巴比伦人那里抢回来的,与你何干,就好像满清一直向汉人强调自己是从李自成而不是崇祯手里得的天下。

所多玛王貌似慷慨,声称财物给亚伯兰,自己只要人口,显示他至少比攻克柏林后的苏联人有格局,明白人当然比物重要,导弹专家比导弹重要。说不定罗得就是他的钱学森。但这种心机和套路在圣约人面前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人家本来就没打算要你的财物或者油田。实际上所多玛王应该和可以做的就是感谢亚伯兰并赞美他的神,而不是急吼吼地先对战利品的分配指手画脚,而先讨论此事,已经显明了所多玛世界观的焦点位置。所多玛的世界观一定会让所多玛和他的精神后裔因着经济或权力而背叛国际条约,然后在战斗中溃不成军落到石漆坑中去打游击战,搭便车复国后又编造神话吹嘘自己才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然而亚伯兰对战利品的分配原则,就像后来大卫对战利品的分配(撒上30:16-31)原则一样,体现了希伯来律法与当时周边社会做法的截然不同。圣约共同体的分配法则更加强调公平而非权利,这就是仁义王麦基洗德存在的意义。简单来说,有圣约的战利品分配才叫分配,否则只能叫分赃。

(前线后方平分原则)

撒上 30:21大卫到了那疲乏不能跟随、留在比梭溪的二百人那里;他们出来迎接大卫,并跟随的人。大卫前来问他们安。

撒上 30:22跟随大卫人中的恶人和匪类说:“这些人既然没有和我们同去,我们所夺的财物就不分给他们,只将他们各人的妻子儿女给他们,使他们带去就是了。”

撒上 30:23大卫说:“弟兄们,耶和华所赐给我们的,不可不分给他们,因为他保佑我们,将那攻击我们的敌军交在我们手里。

撒上30:24这事谁肯依从你们呢?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应当大家平分。”

撒上 30:25大卫定此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从那日直到今日。

(物归原主原则,显然这些财物本就是亚玛力人从犹太全地掳掠来的)

撒上30:26大卫到了洗革拉,从掠物中取些送给他朋友犹大的长老,说:“这是从耶和华仇敌那里夺来的,送你们为礼物。”

亚伯兰不要所多玛王的财物,不愿靠邪财致富,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所说的拿人手短,更是因为圣约子民应该分别为圣,不与恶人共轭。圣约共同体自有自己的经济法则:大祭司麦基洗德劳军的饼和酒他就坦然接受,然后他会从自己的财物中拿出十分之一奉献给麦基洗德。但亚伯兰同时也非常精明,不搞道德绑架,慷他人之慨,自己虽然不要,但一定要让幔利等盟友得到他们所当得的战争补偿。

战利品分配绝不是个小问题。因为在部落政治中,“财产是勇气的奖品”。勇士产生君主;战利品产生国库;战士共同体产生政治共同体;共同体产生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民事权利从属于共同体成员资格,无成员资格则无权利。可以说后世威尔逊国际联盟的雏形,就是亚伯拉罕和幔利、以实各、亚乃的部落联盟。亚伯兰在国际政治和国际战争中,捍卫的是公平正义和集体安全,而不是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和政治博弈。他的分配办法,体现了希伯来基督教政治哲学版本的“在德不在险”,或者说:在义不在利。他清晰划定共同体边界,在共同体内部(与幔利等人的联盟)才谈论战利品分配,而在边界之外绝不与所多玛王签署任何涉嫌分赃的协定。

亚伯兰不计算经济利益,一方面拒绝从邪恶国家那里攫取利益填补战争成本,一方面反而从自己的财物中拿出十分之一奉献给教会。这种做法貌似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但却是圣约共同体的标准做法,因为信仰高于政治,荣誉高于利益,势力均衡必定胜过大一统,邪恶国家不可进入共同体。春秋之后虽然再无义战,但真正的圣约子民从来只打义战。

后世的罗马和苏联,走向了亚伯兰的反面:拓边以内安。它们不断对外征战,靠掳掠战利品来维持自身体系,然而算术级数增长的食物供应当然不能满足几何级数扩张的胃口,所以最终的败亡实属必然。

然而它们至少是在掳掠外邦以取悦国民。东方专制国家则更等而下之,专擅掳掠国内顺民以自雄,殊不知池塘中恶性繁殖的红藻一但耗光了鱼类所需的氧气,自身化为硅藻泥也就指日可待。所以红藻国家当然没有资格和罗马,更不用说和希伯来基督教文明相比。并且这种红藻政府和它的缺氧鱼群若无恩典强力介入,永远不能理解亚伯兰和大卫所代表的希伯来基督教文明中战争法与国际法的公义精神,思维路径被锁定的它们只能共同认为小布什打伊拉克当然是为了石油,然后聒噪多年后却对周永康系才是伊战后的油田大赢家集体失语。

所以,某种意义上,的确什么样的政府就配有什么样的人民,什么样的人民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政府。这并非哪一届行哪一届不行的问题。如果没有活水注入池塘,如果没有天上的秩序输入,这样的政府和人民必将既猥琐又癫狂地不断相爱相杀下去,在空虚混沌中不断上演黑暗丛林博弈,至死都不明白对方究竟是什么患者。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总结:

死海之战,亚伯兰持守圣约,联络盟友,勇敢出击,大获全胜,不仅显明信心的道路胜过罗得的聪明,更预表了天国福音终将胜过人间歧路,圣约文明终会收割两河文明。

王谷之争,亚伯兰跟从了麦基洗德预表的基督,而不是所多玛王代表的世界,显明了福音对罪性的逆转、对世界的审判、对文明的塑造、对历史的诠释。天国福音的种子此刻在亚伯拉罕之约的好土地中开始生长,选民因着恩借着信与赐下生命的福音相连,与成就福音的基督相交。

愿恩惠的圣灵重生我们,愿慈爱的基督保守我们,愿天国的福音改变我们,愿永恒的圣约坚立我们。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

郭暮云的半导体

死海之战与王谷之争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所属主题
暮云的半导体
暮云的半导体
本公众号的内容是我的讲章、评论、诗歌、译文等。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