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萧三匝:汤因比的是与非008

萧三匝:汤因比的是与非008

71.一般来说,哲学王的社会策略不外乎两种强制性方法——精神的和物质的,或许这种强制性就足以让他们无法完成拯救其臣民和社会的事业。单就这一方面来看,他们的强制性往往还是非常粗暴的。柏拉图千方百计地让他的哲学家君主政府得到了被统治者拥护的好处,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哲学家与专制君主奇怪的结合并没有达到什么效果,除非君主们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动用强制性的物质力量,其实这种情况显然是可以被预见到的。

人性是易变的,规劝他们很容易,劝服他们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之,权宜之计是当人们放弃了某种信仰时,就使用武力强迫他们接受。

马基雅维里用如此深刻可怕的词句戳穿了柏拉图小心翼翼掩藏起来的哲学主实施的策略中暗含的险恶特征。一旦哲学家君主不能再通过人格的魅力完成他的事业,他就会放弃他的哲学拿起利剑。马可·奥里略不是也通过武力对付基督教吗?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俄耳甫斯变成了操练军官那可怕的一幕。事实上,哲学家君主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它试图把两个本性上互相矛盾的人结合在一起。哲学家闯进了君主的权力领地会变得无所适从,而君主想披上哲学家冥思苦想的外衣也是枉费心机。哲学家君主像纯粹的政治理想主义“时间机器”救世主一样,准确地说由于他拿起了利剑就更像是伪装起来的“持剑救世主”,因而不得不宣告了自己的失败。P534

匝评:哲人王思想是典型的政教合一思想,因此必然走向专制,不可能有例外。

72.有一个事实是一目了然的:我们还没有经历过统一国家阶段,尽管有过两次失败的努力,一次是德国在20世纪上半叶强加给我们的,一次是拿破仑在一百年之前进行的同样失败的尝试。还有一个显然的事实是:我们真诚渴望的不是建立一个统一国家,而是某种世界秩序。这也许类似于古代希腊动乱时代那些政治家和哲学家宣扬建立社会和谐的徒劳之举,不过它将确保我们享受到统一国家的好处,而不是统一国家带来的灾难。统一国家的灾难来自于在残酷的军事战争中最终击败所有对手的胜利者,是根本无法成功的持剑者拯救事业的产物。我们寻求的是自由的人们自由地相处,是一种自愿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和谐和宽容,离开了这些,我们的理想在实践上是无法实现的。P543-P544

匝评:出于对西欧历史文化的认可,汤因比反对大一统,对大一统有恐惧心理,致使其对大一统的认识不够深入。事实上,只要深入到美国的政体不难发现,可怕的不是大一统,关键是创新大一统的具体组织方式——联邦制。当然,这里有个如何定义大一统的问题。

73.新事物如果不消化吸收旧事物的成分,包括对立的因素,是不能够被创造出来的。P549

74.首先,大一统国家给文明的社会载体带来政治统一,它们兴起于文明崩溃之后,而不是文明崩溃之前。它们不是夏天,而是小阳春,掩饰了秋天,预示着寒冬。其次,大一统国家是少数当权者的产物,也就是说,它们是出自那些一度富于创造性、但已失去创造力的少数人之手。这种消极性质不仅表明大一统国家渊源的特征,也是它们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必要条件。不过,大一统国家的形象还不完整。大一统国家不但是社会衰落和少数当权者的产物,还表现出第三个突出特征:它们意味着文明在解体过程中经历了复原的过程,而且是特别显著的复原,文明的解体表现为有节奏的恶化—复原过程,之后又故态复萌。

……大一统国家一经建立,就表现出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挣扎求生。我们不能把这种特性误认作真正的活力,确切地说,它就像不轻言生死的老年人萦绕心头的长寿欲望。事实上,大一统国家虽然显著表现出本身就是目的的倾向,实际不过是社会解体过程的一个阶段。如果说除此之外大一统国家还有什么重要性的话,那仅仅在于它是实现其本身之外的更高目的的手段。P590-P591

匝评:不能同意这种看法。这种看法显然是囿于西欧的历史经验,没有广泛、普适意义。不能认为大一统绝对不能助力文明发展。

75.大一统国家深入人心,因为它的崛起意味着结束了长期动荡不安的“乱世”。正因如此,罗马帝国最终赢得了原先抱有敌意的希腊文人的赞美,这些希腊文人生活在安敦尼王朝,多年以后,吉本认为这个时期乃是人类最幸福的时代。

拯救之道并非施行没有权力辅佐的统治。接受比自己更出众的人的统治,其实是一个“次好的”选择。但是,我们目前在罗马帝国的经验业已证明“次好”就是最好的。这种愉快的经历使全世界都死心塌地地效忠罗马。世人从未想过脱离罗马的怀抱,就像船上的水手从未想过与舵手分离。

……世界各国因为自相残杀的争斗和骚乱而把自己送上了火葬堆,一旦被突然纳入(罗马的)统治,他们马上就再度恢复生机。他们说不清楚自己是如何起死回生的。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对眼前的幸福感到惊讶。他们就像从睡梦中醒来的人,不但恢复了本来面目,而且把片刻之前还困扰自己的梦魇全都抛诸脑后。他们不再相信世上居然会有战争这回事……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每天都如同过节……唯一错过了这种飞来好运,因而依然值得怜悯的人,乃是处于你们的帝国之外的人,如果还有这种人的话。

……远东大一统国家的满族皇帝在对外交往中也流露出相同的心理,他们认为包括西方世界的政府在内,所有的政府都是中国当局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敕封的。P595-P596

匝评:核心是大一统国家提供了安全感,而人性有对安全感的渴求。任何大一统国家都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并迅速走向自我封闭,于是,活力尽失。

76.“蜂采百花人食蜜。”这句常用的拉丁引文用一个朴实的比喻表明了大一统国家在历史进程中的荒谬处境。这些令人难忘的政治组织乃是少数当权者在垂死文明历经社会解体过程时的最后成果。P599

匝评:如果大一统国家历史悠久,如何能说它是垂死文明历经社会解体过程时的最后成果呢?

77.因此,在大一统国家带来的社会休战期,无产者势必日益壮大,少数当权者必将日渐衰弱。为实现消弭内部争端的消极目的,大一统国家缔造者推行宽容,内部无产者得以创立普世教会。与此同时,大一统国家臣民的尚武精神日益衰退,蛮族外部无产者或邻近的外来文明趁机闯入并夺取对内部无产者的统治权,这些内部无产者已经习惯于政治上惟命是从、宗教上积极活跃。

78.少数当权者自上而下地宣扬自身的哲学或“奇异的宗教”(fancy religion),几乎无一例外地归于失败,这表明少数当权者难以从自身营造的环境中获益。反之,内部无产者显然往往能够极为有效地利用大一统国家的和平环境,自下而上地宣扬一种高级宗教,最终建立起普世教会。P603

匝评:这些评述大都不适合中国史,有些不知所云。

79.在中华世界,印度无产者的大乘佛教和中国本土的无产者宗教道教竞相利用汉代太平盛世所提供的相应机会。P604

匝评:错。佛教东来恰恰不是在太平盛世,而是在汉末乱世,人民以此自慰。

80.公元2世纪末中华大一统国家解体之前,中华世界的大乘佛教与道教,释、道两教与汉帝国之间始终相安无事。P605

匝评:儒释道相安无事的根本原因在于儒、道皆非宗教,满足不了人民的心灵秩序需求。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