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9 12 月, 2024
spot_img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家庭共读

第8篇:象皮

关于面对批评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小编语:


原“用心不留白”栏目,现更名为“家庭共读”,文末设置了家庭讨论问题环节,方便家庭深入地思考和应用。欢迎家人们留言分享你们的感动或者建议。


片尾曲:C3歌 《谦卑像主》


01


《如何成为艺术家:写给所有人的创作生存指南》,是本一个下午就能翻完的轻薄小书。作者杰里·萨尔茨提醒创作者们,“要长出大象皮,因为他们总有一天会用到它。”


读完这句话,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象皮。资料描述,“它有2.5厘米左右,好像挺厚,却非常脆弱。一旦被昆虫或马蝇蜇到,随时都会流血。”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还用长?说的不就是我那脆弱的自尊心吗?


不管是你那时候,还是我现在,只要跟人在一块儿,产生最多的东西,除了二氧化碳,恐怕就是对话。对话里,有种语言,乍入耳,听者会觉得被蜜蜂蜇了一下。比如,高中,你偏科愈发严重。和文学一见钟情,文章连连发表,加上《萌芽》杂志社创办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有获奖者凭借几篇作文就被清华北大破格录取。课间,年级组长、物理老师把你叫到走廊。


“知道你作文写得好。但是想提醒你,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原来喜欢写作,忙于写作,是正在捡芝麻,丢西瓜啊。


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被批评了!


孩子,如今,我还记得你当年的感受,如同突然被蜂针蜇了下。又疼,又痒,又无辜。瞬间,蜜蜂成了你最讨厌的动物。


“你好我好大家好”了许多年,走出校门,几年后,我入职一家广告公司——后知后觉,当年,物理老师泼的哪里是冷水,那措辞,怎么说也算温水,而这次,是冰水啊。而且,身旁还有其他人,不但大受打击,还有点小丢脸。


那是个工作日的午后,主任带着我去商务区,也就是甲方,见他们负责宣传的领导。办公桌后,他坐黑色皮椅,表情严肃,直视我眼睛,语气坚定:“你这脚本,写得不行。”


他后面还说了几句,我不时点头。然而,满脑子都在循环两个字:不行——不行——不行……


主语是脚本,对吧,但那个下午,我觉得自己整个人,整个人生,都成了“不行”。


被否定了!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02


一年后,我考进报社,从广告公司离职。到社会新闻部开始做实习记者。当时还不知道,带我的那位前辈,其实是同龄人。听说他超厉害。


第一天出去采访,是个违规倒建筑垃圾的热线新闻,和摄影记者一起到达现场。前辈说,“你好好看看。”面前,是两座垃圾山,我爬上一座,站在高处。脚下,除了水泥粉、石块,就是些塑料瓶和白塑料袋等各种生活垃圾,散发着腌臭味。一墙之隔,是住宅小区。打来电话投诉的,就是其中一位居民


好好看看。


看什么呀?怎么个看,算好好看?


摄影记者倒是很忙,上山,下山,绕来绕去,远景,近景,敢情把这垃圾堆当艺术品拍了。我呢,连包里的采访本和笔都没机会拿出来,毕竟,垃圾不会说话。


下午回到报社,前辈说:“我去开会。你先把前半部分写出来,后半部分我来写。”


我点头,打开电脑。前半部分,也就是现场那两座垃圾山,怎么能写够前半部分呢。电视剧里,热线记者,肩挎装有针孔摄像机的包,头戴鸭舌帽,拉高衣领,彼此对眼色,互打掩护。今天上午,当我小心翼翼往上爬,想到自己经历笔试、面试,此刻,立于梦想之巅,脚踩垃圾,屏住呼吸时,已经幻灭过一轮了。此刻……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半小时后,前辈开会回来。


“写得咋样?”


空白文档里,只有两行黑字:“X月X日九点,记者来到……。左边有一堆垃圾,右边也有一堆垃圾。”


这显然震慑住了前辈。


“半个多小时,你就写了这么两句?”


我履历:在前一家报社做过编辑,在广告公司负责撰写电视宣传片脚本。这次,轮到他幻灭了。


前辈没再说话,叹了口气。


“你起来,我来。”


让别人失望了!


四年后,我从报社编辑岗辞职,外出游学。某一门课的期末报告作业,我选了研究远藤周作和他的作品。作业发下来,整个人木在电脑前。


文档最后,老师密密麻麻写了千字左右批复,解释他为什么不同意我的观点,最后总结就是,在他看来,这是篇不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报告。


这门课并没有挂科,我只是感到意外,还有点寒心。八篇期末报告里,这是耗时最多、最用心写的一篇。之前同学看完,还称赞说,“觉得很有温度。”


游学一年间,第一个月适应期,我成天在祷告室泪如泉涌。到天台跟师母哭诉:“压力太大,我想回家。”其后,渐入佳境,喜乐无比,再抹泪,大多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感动。


这次例外。看着批复,无比挫败。写作业前,祷告可以在这过程中遇到上帝。当初,写完报告最后一句,感慨万分。此刻,这些都成了笑话。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可能是老师的问题,声名在外如远藤周作,也不可能有问题。上帝,更不会是问题。那就是作者——我有问题。


努力白费了!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然而,这么多年,最让我生气,想原地跳起来的,还是妈妈幽幽一句:“你呀,有点情绪化。”


拜托,我,情绪化?有没有搞错?


我就是个小绵羊。欢送会聚餐,同事笑说,“你毫无攻击性,人畜无害。”上司说,“难以想象你发脾气的样子,你是不是从来没发过火?”和亲戚互动,无论对方说话再怎么令人感觉胸口插刀,我都笑眯眯一语不发。


也许因为胆小懦弱,惧怕冲突,极力控制,压抑也好,顾全大局也罢,总之,“情绪化”三个字,跟我真是搭不上边。体贴懂事,别人如是评价。擅长忍耐,这是自我认知


被我妈冤枉了!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03


很多人都会对某种东西过敏。花粉、紫外线,甚至鸡蛋。偶尔一两次说明不了问题。每次都有反应,才能下结论。


如此,我发现,好些年来,每当听到“忠言逆耳”,猛点头,对对对!但内心深处,对批评、否定和责备,总是格外敏感。觉得它们是负面词库中的一批大将,是反派。总是捂住耳;也惧怕,认定它们是人际关系冲突、不和睦的导火索,总是“呵呵,哈哈”回应,避免对别人吐露“大实话”。


酝酿给你写信的这周,从创世记开始,每天一节,我刨地三尺,默想经文。就像有份于上帝的创造那般,每次,当我参与创造,一篇发自肺腑的文章,一场吐露内心的对话,一盘新鲜的咖喱……时,也有份于上帝的那种喜悦和满足。练习写作超过十年了,每次,手边是密密麻麻大纲,打开文档,心里状态仍然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每篇文章之于我,都是体验:凭着信心,打下第一行字,红海分开,然后,“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当我在酝酿,整理,记录,向你讲述,以上关于批评的种种“过敏反应”经历时,我重新看见,或者说是看清了一些东西。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高中物理老师那番话,听起来是批评,背后,是一位从业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对一位任性偏科学生的忠告和叮嘱。站在他跟前的那个女孩,狂妄自大,以为比老师更了解形势,更明白什么是对自己好、什么是坏。高考成绩出分,她为当初的无知和骄傲付出了代价。


商务区部门主任的那个否定句,是拒绝。拒绝我再继续用东拼西凑的“洗稿”写作方式,蒙混过关完成工作。他说完“不行”之后,那一年里,我不得不彻底改掉原先的写作习惯,不行,重写。还是不行,再改。因着他的严格要求,让我这个专业不对口的门外汉,后来进报社写新闻稿,算是有了点文字基础。


报社前辈的叹息,当下瞬间,听来确实不好受,但细想,失望,何尝不是一种冀望和信任:我还以为,你会做得比这个好。我原本相信,你可以做到,所以才大胆放手让你写。正因为有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开头,我笃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然后才体验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甜美。当我也开始带实习记者时,才有信心大胆鼓励专业不对口的年轻人:“没关系!写作是可以学习的。”


学院里的老师,惜时如金。有人走路都在小跑。一位老师,他可以选择用个“不及格”,或者用寥寥数语简要回复学生的报告。那位老师,却选择用一千字,阐述自己为什么不同意我的观点。那篇报告只有三千字,不同意,只需三个字,老师却在电脑前,敲下一千字的真诚来表达。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这一来一往,是分享,是对话,是邀请。邀请我用一颗开放、谦卑的心,去学习如何看待多样性,接收异见,倾听不同的声音。


曾经听过:“一个人,他真实的自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上司、同事、朋友,或者教会肢体,说的都不算数。要去问他的家人。”我总自嘲:人到了教会,总是会超常发挥。


的确,只有父母,见过我最丑陋、脆弱的一面,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妈妈并没有冤枉我,而是揭露——让女儿的真相浮出水面,帮助她不再自欺欺人,开始寻求成长,寻求改变。


原来,那些在当下蜇疼过我的蜂针,每一根,都饱含一份爱的心意。字句叫人死,令人垂头丧气。精意叫人活,令人蜕变成长。正如“爱不要求人改变,但爱会带来改变”。


还真如此。写完这篇,感觉心里的象皮更厚实了。


让蜂针来得再猛烈些吧。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家庭讨论:

1.文中,作者讲述她听过一些刺耳话语,过后发现,那是帮助她成长的大实话。你认为,同样是“批评”,什么样的言语会拆毁人,什么样的言语能造就人。哪些因素决定二者的不同结果。


2. 分享一个用爱心说诚实话的成功经验。


对话时间:

与家人互动中,你比较容易被冒犯的情绪按钮是什么?如果有,请分享一个家人不知道,但你至今仍然感觉受伤/失望、没有释怀的事件。那个瞬间,你感觉如何,你的需要是什么,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形,你希望对方如何对待你。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作者简介

陈京,前媒体人。现学习写作散文和小说,兼职老师。

喜欢这十个词:日记、桌游、游泳、对话、咖啡、小狗、感动、旅行、剧组、信。


THE

END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家庭共读|第8篇:象皮

对孩子的苦心,对家庭的细心,对配偶的耐心,对关系的存心——生活,其实就是一颗心。

公众号:结伴用心生活



所属主题
结伴用心生活
结伴用心生活
咱们跟睿欣老师一起聊成长,记录在这里。喜悦与你们分享,因为自己有需要时,总想揽着人一起得饱足。此账号下的文章转载自公号“结伴用心生活”(ID:Hearty_Life)。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